万字:深度解析“跨境支付”全局

0 评论 7134 浏览 37 收藏 37 分钟

本文是对"跨境支付"进行全面深入剖析的文章,涵盖了跨境支付的概念、种类、运作机制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跨境支付技术。

跨境支付是指支付或者清结算过程发生在两个及以上的国家地区之间、实现了资金跨国跨地区转移的支付行为。本文将从全局视角解析跨境支付体系的构成,从基础概念、与国内支付的对比、全局组成、业务架构、产品架构、一个跨境支付实例等几个方面展开

一跨境支付概念和名词解释

1.VA账户

即Virtual Account(虚拟账户),其本质是设立在机构伞形母账户下的一个独立的虚拟映射额度。一般由账号、户名、银行名称和地址、SWIFT CODE等信息组成。

VA账户大致可分为两类:VLA和VAV。

VLA是最简单的现代虚拟账户形式,本质上只是分类账记录。VAV则是由银行或支付机构为客户生成的一组虚拟账户,每个账户包含用户姓名、银行代码、虚拟银行账号等,可单独收款、付款和余额查询等操作。目前用于跨境支付收款的VA账户基本都是VAV。

2.OSA账户

在本质上看是一种在离岸金融中心开设的离岸账户,属于境外账户。它的开设主体必须是在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含在境外注册的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才可以。在国内一般要在有离岸银行业务经营资格的境内银行才能开设,由银监会负责监管。  

OSA账户的主要优势在于不受国内外汇管制,允许企业完全自由调拨、自由兑换资金(但一般不支持人民币,除非获得特殊批准),此外在税收较低的地区开设还能够少交税。

3.FTN(Free Trade Non-resident)账户

是指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推出的一种非居民自贸账户。FTN账户的作用主要用于管理境外机构在上海自贸区的金融交易和结算资金。也就是说,FTN账户的开户主体必须是境外机构才可以,并且只能在上海自贸区内的金融机构开设。

此外要强调的是,相比于OSA账户来说,FTN账户并不是完全自由,它受到国内外汇管制的约束。此外虽然FTN账户是本币外币合一的可兑换账户,但是并不是支持所有币种,目前支持的币种一般是美元、欧元、英镑、港币、瑞郎、新加坡元、丹麦克朗、日元、加元、澳元等。

4.NRA账户(Non-Resident Account)

是境内银行为境外机构开立的境内外汇账户,主要用于与境外主体间的收付款,它的性质是境内账户。需要注意的一点是NRA账户的资金性质视同境外,与境内的往来需按跨境交易进行管理,所以受到外汇管制。

5.NRA账户与FTN账户的区别

主要在于FTN账户的范围主要针对在自贸区的境外机构,而NRA账户没有这个限制。此外NRA账户的用途更偏向于境外机构为中国境内提供金融服务,但FTN更倾向于资金的跨境流动,在与海外账户衔接方面有更好的政策。  

所以一般如果是跨境支付机构要代发到海外,一般会开一个FTN账户方便资金出境。

6.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是指政府为平衡其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而对外汇进出实行的限制性措施,在国内也被称为外汇管理。其目的主要是保证人民币与外汇储备的平衡、有效调节外汇储备,保证有限的外汇能够进口国内急需的商品。外汇管制的存在相当于筑起了一道防火墙,让国内经济不会受到外汇快速波动影响(外汇储备流失会影响国内进口商品)。

外汇管制按照类别来说可以分类数量管制(即限制自然人或者企业买卖外汇的数量)和成本管制(即对不同类型的进口商品采取不同的外汇汇率以调节企业和自然人成本以达到调节进口商品结构的效果)。

对于跨境支付领域的机构来说,影响力较强的外汇管制措施有以下几条:

  1. 禁止外币在境内的流通,只能兑换成人民币才能流通(看起来很正常,其实很多国家外币是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的)。
  2. 限制个人和企业的外汇交易额度(例如个人便利外汇额度5万美元/年,例如进口企业需要外汇额度审批)
  3. 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居民与非居民收入、经常转移(指侨民汇款、政府援助等))的外汇收支应当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需要进行交易订单的申报审查)。资本项目(主要包括内外资的直接投资以及长短期贷款等)的外汇收支,国家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

7.国际收支申报

我国的国际收支申报,实际上主要分为间接申报和直接申报两种情况。直接申报是指个人或者企业单位向外管局直接进行申报,间接申报是指个人或企业单位通过银行进行申报。一般来说,跨境支付机构最常见的业务类型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国际收支申报主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申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间接申报中从境外收款,在接到银行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银行办理间接申报。向境外付款,必须在进行对外付款的同时完成申报手续。居民个人对于5000美元以上涉外收付款要逐笔汇报,5000美元以下的采取限额申报。贸易进出口类的资金往来则不论金额大小都要逐笔申报。

8.收结汇&购付汇

收结汇和购付汇是我国外汇管理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从整个国家角度看,这四个环节代表了外汇的流入和流出的过程。我们可以拆分成4个小概念来看:

  • 收汇:指个人或企业出口货物或提供服务从而获得外汇收入,也就是外汇从境外汇入到境内银行外币账户的这一过程。
  • 结汇:指将境内银行外币账户中的外汇兑换成人民币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提交结汇申请,并提供相关的单据和证明文件(需要有真实的交易背景,否则有洗钱风险)。银行审查无误后会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
  • 购汇:指居民或企业向银行购买外汇,银行把人民币兑换成外币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提交购汇申请,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和用途说明(单个人5万美元以内属于便利化额度)。
  • 付汇:指购买外汇后,使用这些外汇进行海外付款的整个过程。付汇操作过程中,外汇款项就从境内去了境外。一般来说只有国内企业或者个人需要购买境外货物或者服务的时候才需要付汇到境外。这其中常见的场景有海外购物、留学、亲友汇款等等。  

9.中间行&代理行

中间行是提供了支付过程当中资金划转和转换支付桥梁作用的金融机构。举例来说,假设汇款银行A和收款银行B没有直接业务往来,中间行C会作为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来作为中转。一般来说中间行会收取一定的费用(10-50USD左右)。

代理行是指与其他国家建立往来账户,代理对方的一些业务,为对方提供服务的银行。代理行之间需要开立代理清算账户,以满足资金清算的要求。举例来说,比如A国某银行C希望参与B国的清算网络,但不是其他会员,所以委托B国清算网络的成员银行D代替C进行清结算,C在银行D开设清算往来账户。

另外我们可以总结下二者的异同,在一笔跨境支付交易过程中,如果某银行C同时与收款行A和付款行B都建立了代理关系,那么C就可以作为支付转账的中间行。也就是说如果两家银行通过一家中间行完成交易,则中间行必定和两家银行都有代理关系。如果没有这样的中间行,则收款和付款银行需要分别找自己的代理行,交易中可能就存在两家中间行的角色存在。

10.SWIFT

SWIFT全称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成立于1973年,是一个全球性的金融机构合作组织。目前SWIFT网络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家金融机构,它基于标准化的报文体系,成为国际间金融信息数据交换的标准语言,解决了信息传递的信任问题。它提供安全、可靠、快速且成本效益高的跨境支付和通讯服务,也就是说本质上SWIFT其实是一个金融行业的通信网络。  

11.CIPS

CIPS是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开发的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同时支持跨境人民币支付和外币支付。CIPS系统共有33家直接参与者,903家间接参与者,覆盖全球6大洲94个国家和地区,实际覆盖16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银行法人机构。

CIPS运行时间采用“5×24+4”模式,实现对全球各时区金融市场的全覆盖。该系统采用“实时全额结算+定时净额结算”的混合结算模式,支持人民币付款、DVP结算、PVP以及其他跨境人民币交易结算等业务。

需要强调的是,CIPS主要是针对资金流的处理,而SWIFT主要是针对信息流的处理。二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12.CHIPS

CHIPS全称“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于1970年建立由纽约清算所协会经营,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私营支付清算系统之一。CHIPS主要进行跨国美元交易的清算,它处理了全球约95%的国际美元交易。与SWIFT不同,CHIPS主要作用是资金流的处理。

CHIPS的成员包括清算用户和非清算用户。清算用户在联邦储备银行设有储备账户,能直接使用该系统实现资金转移;非清算用户通过某个清算用户作为代理行,在该行建立账户实现资金预算。参与者需要每天交易开始前储蓄一定数量的资金,确保在系统运行时间内资金头寸足以完成支付指令,任何参与者资金头寸都不得小于零。

二、跨境支付与国内支付的区别对比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跨境支付的基本定义和一些重要的概念,接下来我们来看下跨境支付和国内支付的不同点在哪里:

跨境支付和国内支付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1.交易币种不同

这一点其实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二者的支付行为的交易币种不同,国内支付基本是人民币但是跨境支付可以是人民币也可以是外币,具体交易币种要取决于收款方要求的交易币种。第二层含义是清结算币种也可能不同。我们都知道一个完整的支付行为包含了支付和清结算过程。不同于国内支付支付和清结算币种都是人民币。跨境支付当中我们假设交易币种是A,卡组织或者收单机构可能会转换成币种B进行清算,最后结算给商户的币种可能又是商户所要求的结算币种C(举例来说,商户在欧洲开展电商业务,收单币种是欧元,收单机构收到欧元后转为美元清算收取手续费,最后结算给国内商户是人民币)。

2.监管要求不同

在监管要求方面其实我们可以分市场准入、交易真实性、交易限额、其他4方面来看,我们用一张表格来概括一下: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首先从市场准入方面来看,从事跨境支付业务一般会要求有跨境人民币业务资质或者外汇业务资质(目前国内从事跨境支付业务的企业一般同时具有两个资质)。除此之外还会有一类特殊情况,那就是持有海外支付牌照的机构希望能从事跨境支付业务,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和国内持有跨境业务牌照的机构合作才可以完成。

其次从交易真实性审核来看,国内一般更侧重于商户的合规性、真实性审核。而跨境支付还需要审核交易的真实合法背景。造成这一点的原因其实是很多支付交易实际上是在海外发生的,那么这些交易发生后资金回国结汇时,国内监管机构其实无从得知交易是否是真实的(不真实就会有洗钱风险)。所以不论是资金入境,还是资金出境,资金流动背后是否有真实的交易背景也是监管机构非常关注的问题。  

从交易限额方面来看,国内支付一般是要看不同支付通道的限额,只要通道允许一般来说都是可以做的。跨境支付领域除了看通道是否允许以外,还要关注外汇管制相关规定。由于很多结汇或者付汇交易是采取申报后事后抽查的监管方式,大额的交易更容易在事后被监管机构(主要是人行和外汇管理局)做抽查,所以对应大额交易的风险也是跨境支付机构必须面对的课题。

其他方面,国内支付和跨境支付其他还有很多特色。如国内特色的断直连、二清等等。对于跨境支付来说,实际上主要的难度还在是国内的监管这一段,海外监管机构一般最关注的就是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只要做好这两点一般来说不会有很大的问题。

3.支付方式不同

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在国内支付中目前主流的支付方式主要是支付宝、微信、银行卡快捷支付等。而在跨境以及海外支付领域,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实际上支付方式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电子钱包、运营商支付、线下支付、货到付款(paylater)、线上及线下银行转账、网银支付、信用卡支付、数字货币支付等等让人眼花缭乱。

4.结算场景不同

在国内支付当中,最终都是结算到商户或收款人的虚拟账户(比如支付宝账户余额)或银行卡中。但在跨境支付当中,商户或者收款人实际上会有更多的选择,比如收款人或者商户可以选择结算到钱包虚拟账户、海外银行账户或者国内银行账户、甚至结算到加密数字钱包账户中。

另外这里再强调下,结算到海外账户和国内账户看起来似乎区别不大,但是由于中国有严格的外汇管制和国际收支申报制度,实际上结算到国内账户需要结汇并进行申报。跨境支付领域的一批跨境收款企业就是专门为这类需求服务的。  

5.清算模式不同

在国内支付当中,其实上银联和网联处于清算的中心地位,不论是银行转账还是收单,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支付机构之间都必须连接银联或者网联。所以国内支付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以银联、网联为中心的中心化清算模式。

而在跨境支付领域,其实是有多种清算模式存在的。这其中包括与国内比较类似的卡组织中心化清算模式(主要出现在卡收单领域,以各卡组织为中心)、有双边清算模式(多出现在跨境转账领域,例如CHIPS清算所中银行间的清算行为)、还有去中心化的清算模式(这个模式下,所有参与单位都有一个账本,每发生一笔交易所有人都会记账。如有冲突多数服从少数原则来处理争议。这一模式多出现在加密货币领域)。

三、跨境支付全局业务种类

在看完国内支付与跨境支付的区别后,相信你已经对跨境支付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看下跨境支付的全局体系究竟是怎么样的。

很多跨境支付从业者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区分办法。有分为收单和收款的,有按照收付款对象来分类的(比如B2BB2C等),还有按照具体的业务来分类的(比如外卡收单、VCC发卡)。

这里我们为了能够尽可能覆盖全部的跨境支付场景,第一层首先按照资金流动方向将所有的跨境支付行为分为资金入境和资金出境。第二层我们按照支付业务场景区分出入境消费、外贸出口等具体场景,然后衍生出第三层,即对应不同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分类原则实际上也符合由业务需求衍生出产品解决方案的基本逻辑,毕竟没有业务需求所谓的产品解决方案不论如何高大上也是无法产生实际价值的。每当有新的业务需求产生,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时,我们就需要将现有的一些工具重新从而组合产生的新的产品解决方案。

从上面的全局体系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

  1. 收单相关的解决方案一般应用于零售消费领域,但消费并不一定都是依靠收单作为解决方案。消费这一领域的特点是消费金额相对比较小,绝大部分商家通过收单来完成交易,但也有部分商家接受跨境转账等方式进行支付。
  2. 外贸进出口一般采取收款解决方案的比较多。这一领域一般交易金额比较大,如果走收单方案,需要给收单行、发卡行、卡组织等一系列角色缴纳手续费,所以并不划算。大额B2B交易一般采用银行转账或者VA账户收款的方式完成支付。
  3. 部分业务场景需要收单+收款组合完成全链路。这里就涉及到收单和收款的关系。

为了说明二者关系,我们举例说明:一个国内商家在海外电商平台售卖货物后将货款收回国内银行账户的整体流程来说明,用一张图来表示二者的关系:  

收单的一段其实从资金结算到电商平台的海外银行账户就结束了。但是此时款项还没有回到国内银行账户,所以还需要经过跨境收款机构资金才能入境完成最终目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收款其实是资金跨境流动的一种解决方案。收款解决方案的产生就是我国对于外汇出入境的管制措施所导致的。反过来说,如果我国没有外汇管制相关规定,那么资金就可以自由出入境内外,上图中收单行就可以直接将资金打入电商平台海外账户(外币手续费部分)和商户国内账户(当然是经过换汇后的剩余人民币货款)。

这样的话也就不会有跨境收款机构的存在,所以收款实际上是国内商户境外收单以后资金回国的“最后一公里路程”。

四、跨境支付业务架构解析

在了解了跨境支付全局体系之后,我们来看看一家三方跨境支付机构内部整体的业务架构,我们用一张图来表示:

某三方支付机构内部业务体系架构图

可以看出,跨境支付机构整体的业务架构可以分为业务层、支付层、清算层、通道层和中台层。与常见的国内支付机构业务架构相比,至少可以看出有以下几点明显的区别:

1.中台层中有外汇系统和资金调拨系统

首先是外汇系统,由于跨境支付企业在日常业务中需要频繁的进行外汇兑换(其中包括购汇和结汇操作),外汇兑换的损益和整体效率直接关系到跨境支付企业的利润和业务流程的完整性。

所以体制健全的跨境支付企业一般会有一套完整的外汇管理系统,其中的主要功能包括外汇汇率的获取、报价加点和平盘策略、外汇兑换路由选择、外汇兑换最后的交易损益计算等等。

我们用一张图大致说明下外汇系统的整体工作流程。具体的外汇交易策略和外汇交易的各种细节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中会详细讲述:

某外汇管理系统业务流程示意图

对于资金调拨系统,其实也与跨境支付企业的特点有紧密的联系。由于跨境支付企业往往在境内外有多个银行账户(比如说跨境收款企业往往有许多合作收款渠道的银行账户),而这些账户之间的资金调拨、归集往往需要非常精细的控制、调拨的频率往往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密集。人工运营难以满足需求,所以很多企业会专门有一套管理资金调拨的中台系统以实现资金的实时调拨并满足其规定的各种业务规则和触发阈值。

2.通道层更加丰富

除了有国内支付企业常见的收单和付款通道以外,跨境支付企业还有VA账户通道、VCC发卡通道、换汇通道、结汇申报通道、物流订单核验通道等等。  

其中VA账户通道主要是用于跨境收款相关的业务场景,例如跨境B2B收款、跨境电商收款等。换汇通道会在需要外汇兑换时发挥作用,结汇申报通道会在资金入境兑换成人民币时需要调用,物流订单核验通道则主要用在外卡收单的订单真实性核验环节。

3.其他差异

其实在其他看似相同的模块中跨境支付机构也与国内企业有着显著的差异,我们这里举个例子:

比如说开放平台,我们知道开放平台实际上是商户接入的第一站。对于国内支付企业来讲如果是以API形式接入的支付商户,一般只会给商户开放国内收单相关接口。接口的整体结构基本只有POS、网银、快捷、委托代收、聚合支付等类型。但是对于跨境支付企业来讲,除了这些类型之外还会有VA账户系列接口、结汇申报系列接口、外汇兑换系列接口、VCC发卡系列接口、海外代发系列接口等等。总而言之一句话,跨境支付企业有能力开放的能力其实都可以作为开放平台的一部分。

再比如说收银台,在跨境支付业务中的收银台不但包括卡支付、电子钱包支付等类型,还有运营商支付、线下银行转账、先用后付、甚至加密货币支付等形式,所以收银台的结构和支付流程必然发生显著的变化。

某跨境支付企业的收银台示意图

再比如说风控系统。我们知道国内支付企业的风控系统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大体系。那么在跨境支付企业中,实际上风控系统更加复杂。其原因是在跨境支付中海外的风控难度更大,更难确定其真实背景。

举例来说,由于跨境支付企业需要向监管申报其外汇入境交易的真实背景。这就要求跨境支付企业需要报送其收款的每一笔订单的明细数据。但是不同渠道来源的明细数据真假难辨,这给跨境支付企业的风控造成了很大困难,所以很多跨境支付企业甚至会直接接入收款商户的CRM系统、或者直接与收款商户所在的电商平台合作获取精确的订单明细数据。

此外,我们前面提到监管会定期抽调跨境支付企业的订单明细数据并进行调单,这就要求风控系统要能够出具这些方面的报表,并且具有定期自动报送的能力。

另外在外卡收单体系中,很多卡组织会要求企业有完善的拒付处理能力并符合相应的指标。这就要求风控系统有应对不同卡组织差错处理的能力,这其中就包括事前的商户评分预警、事中的风控模型处置能力、以及事后的差错辅助处理和指标统计预警能力。

实际上,诸如此类的差别还有很多,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业务需求发生了变化,产品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五、跨境支付产品架构一览

了解了业务架构之后,我们来看下跨境支付机构的产品架构方面会有什么变化。我们仍然用一张图来表示:  

首先在前文所述的诸多业务系统的支持下,跨境支付企业有能力开放更多的底层能力接口给到外界合作伙伴。其中包括购汇及申报、结汇及申报、换汇(包含汇率查村和外汇兑换、远期锁汇等功能)、境外本地下单、查询、退款、外汇跨境收款、海外代发、VA账户开户及余额查询、VCC发卡及查询等能力。

在这些开放基础能力的基础上,跨境支付企业能够支持更多的业务场景:包含外卡收单、境外本地收单(电子钱包收单、运营商收单、银行转账收款、线下收单等)、外贸B2B收款、电商C2B收款、个人C2C收款(留学、侨汇、家庭成员汇款等场景)、跨境付款(物流服务商付款、境外VAT付款、广告服务商付款、境外员工成本付款等等)、VCC发卡付款等场景。

总的来看,一个跨境支付机构想要支持更多的业务,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底层的能力。例如某跨境支付企业想做一个为商户生成VA账户用于海外电商收款的能力,那么整个机构必须有至少一个可用的VA账户开户通道,并且该通道能够支持商户所需求收款地区的本地VA账户才能实现其业务逻辑。

再比如说某跨境支付企业想做VCC发卡业务,希望通过VCC虚拟信用卡为C端客户提供一个能够人民币充值并且可以外币支持到多个场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那么该机构首先需要的就是要找到能够支持其发行虚拟信用卡的通道。机构可以选择和卡组织合作成为其发卡成员,也可以和已经成为卡组织发卡行的机构进行合作,采用接口对接的形式获取其VCC发卡能力。有了底层能力之后,其余的工作就是水到渠成。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跨境支付企业并非完全不需要国内支付相关的能力。实际上很多跨境支付业务的国内一段都需要强大的国内支付能力做支撑。例如很多跨境收款机构出于减少搜集资料的需求,都需要给提现或者付款对象开具国内同名虚拟子账户的开户能力,这样可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

六、 一个案例看跨境支付全局

最后我们来用一个案例来串联看一下,一笔完整的跨境支付交易与国内支付交易有什么不同。为了显示其中的区别点,我们假设以下这样一个例子:

案例1:假设有某境内持卡人A,需要向某境外大学B支付一笔学费。这笔学费要求以USD支付给B大学。B大学与跨境支付机构C合作,双方达成协议学费由跨境支付企业C代为收取。

然后A在境内刷卡支付了CNY给跨境支付企业C(是一笔国内收单交易,商户是C名下的自有商户),跨境支付企业C收单成功后在合作银行D将CNY换汇成USD,之后委托合作银行E海外代发USD至境外大学B的开户行F,同时合作银行E也是C的付汇申报通道。

整个过程的信息流我们可以用一张图来表示:

案例1信息流全程示意图

1.首先A在企业C的收银台发起一笔收单交易请求,商户为C的自有商户(因为大学B在境外,无法在境内入网),跨境支付企业以国内收单行的身份处理交易。

2.C完成了该笔交易,并在收银台返回了支付成功的应答,整个过程就是一笔正常的国内收单交易。

3.随后跨境支付机构C向合作银行D发起将CNY兑换成USD的请求。

4.合作银行D返回了兑换成功的请求。

5.跨境支付企业C向合作银行E发起了海外付汇请求以及付汇申报请求。

6.合作银行E发起付汇,通过SWIFT网络向大学B的开户行F发送MT103报文

7.合作银行E在付汇的同时向监管机构(人行和外管局)申报该笔付汇的订单信息。

8.大学B的开户行F在SWIFT网络应答了付款报文,结果成功。

9.大学B收到开户行F的付款成功入账通知,该笔学费支付完成。

案例1的资金流我们可以表示如下:            

1.完成国内收单交易后,实际上A账户所在开户行的备付金账户中支付了一笔CNY给跨境支付机构C在银行D的国内备付金账户。

2.跨境支付机构C向银行D发起了购汇申请,并将备付金账户中的CNY换成了USD。

3.跨境支付机构C将自己在银行D的USD转账到了银行E的外币备付金账户。

4.跨境支付机构C向银行E发起付汇申请,并提交了用于申报的订单明细。

5.银行E操作付汇并且将申报明细发送到了监管机构。

6.银行F收到了E的付汇,资金流完成。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陈天宇宙】,微信公众号:【陈天宇宙】,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