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大数据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0 评论 1505 浏览 4 收藏 32 分钟

把货运数据数字化形成联运大数据,在交通领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篇文章,作者分享的相关经验和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数据要素×交通运输中强调【提升多式联运效能,推进货运寄递数据、运单数据、结算数据、保险数据、货运跟踪数据等共享互认,实现托运人一次委托、费用一次结算、货物一次保险、多式联运经营人全程负责。

推进航运贸易便利化,推动航运贸易数据与电子发票核验、经营主体身份核验、报关报检状态数据等的可信融合应用,加快推广电子提单、信用证、电子放货等业务应用。提升航运服务能力,支持海洋地理空间、卫星遥感、定位导航、气象等数据与船舶航行位置、水域、航速、装卸作业数据融合,创新商渔船防碰撞、航运路线规划、港口智慧安检等应用。】基于以上要求,形成以下研究内容

多式联运大数据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附PPT及脑图

一、多式联运概述

1.1 定义与发展历程

多式联运是一种高效的货物运输方式,它整合了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模式,通过单一的运输合同实现货物从起点到终点的无缝转运。这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随着集装箱技术的兴起和全球贸易的扩张,多式联运逐渐成为国际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多式联运的优势与挑战

多式联运的优势在于其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并且具有较好的环境友好性。然而,它也面临着信息共享不足、标准不统一、基础设施衔接不畅等挑战。

二、数据共享互认的推进

2.1 货运数据共享的重要性

数据共享是提升多式联运效能的关键。通过共享货运寄递数据、运单数据、结算数据、保险数据和货运跟踪数据,可以实现托运人一次委托、费用一次结算、货物一次保险,以及多式联运经营人全程负责的高效服务模式。

2.2 数据共享的技术与标准

推进数据共享需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交换格式,如采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以及开发适用于多式联运的区块链平台,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互操作性。

三、数据采集的重要性

3.1 数据采集对多式联运的意义

数据采集是多式联运效能提升的关键。在多式联运过程中,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安全性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数据采集,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 提升运输效率:通过实时跟踪货物状态,优化运输路线和调度计划。
  • 降低运营成本:准确预测和控制运输成本,减少因信息不透明导致的额外支出。
  • 增强安全性:及时识别和响应潜在的安全风险,如商渔船碰撞预警。
  • 优化客户服务:提供更加透明和可靠的服务,增强客户信任和满意度。

3.2 数据类型与采集方法

数据类型

  • 寄递数据:记录货物的寄递时间、地点和状态,为货物追踪提供基础信息。
  • 运单数据:包含货物的起运地、目的地、重量、体积等详细信息。
  • 结算数据:涉及运费、税费和其他相关费用的计算与支付记录。
  • 保险数据:货物保险的投保信息、保险金额和理赔记录。
  • 货运跟踪数据: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位置、状态和预计到达时间。

采集方法

  • 传感器技术:利用GPS、RFID等传感器技术实时收集货物位置和状态信息。
  • EDI(电子数据交换):通过EDI系统实现运输单据和文件的自动传输和处理。
  • API集成:通过API与货运平台、保险公司、支付系统等进行数据交换。
  • 云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存储和处理大规模的货运数据,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 区块链技术: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透明性。

3.3 海洋地理空间与船舶航行数据融合

海洋地理空间数据与船舶航行数据的融合为航运业带来了创新的应用场景:

商渔船防碰撞:结合海洋地理空间数据和船舶航行数据,开发防碰撞预警系统,减少海上交通事故。

航运路线规划:利用海洋地理信息和船舶动态数据,优化航线设计,提高运输效率。

港口智慧安检:融合船舶数据和港口监控数据,实现智能安检,提升港口安全管理水平。

四、寄递数据与运单数据

4.1 寄递数据的采集与应用

寄递数据的采集是多式联运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货物的收发、运输、中转以及最终的配送信息。这些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对于提升物流效率至关重要。

  • 数据采集点:包括货物的起点、中转点以及终点,每个节点都需要记录货物的收发时间、状态和运输方式。
  • 技术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如RFID和GPS,实现货物的实时追踪和监控,确保数据的实时更新和传输。
  • 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寄递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优化运输路线,预测货物到达时间,减少运输成本。

4.2 运单数据的整合与分析

运单数据是多式联运中的核心数据,它包含了货物的详细信息、运输合同条款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各种费用。

  • 数据整合:将不同运输方式下的运单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便于信息的共享和查询。
  • 数据共享: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不同运输企业、物流公司以及海关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
  • 风险管理:通过对运单数据的分析,识别运输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运输风险。

4.3 结算数据与保险数据的融合应用

结算数据和保险数据的融合对于实现托运人一次委托、费用一次结算具有重要意义。

  • 结算流程优化:通过自动化的结算系统,实现多式联运中各环节费用的快速结算,提高结算效率。
  • 保险服务创新:结合货运跟踪数据,为货物提供全程保险服务,降低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损失风险。

4.4 货运跟踪数据的实时监控

货运跟踪数据的实时监控有助于提升货物运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 跟踪技术:运用卫星定位、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货物运输过程的实时监控。
  • 异常预警:通过对货运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运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

4.5 海洋地理空间数据与船舶航行数据的融合

海洋地理空间数据与船舶航行数据的融合,可以为航运业提供更加精准的导航服务。

  • 数据融合:结合海洋地理空间数据,如海流、风速等,与船舶的航行数据进行融合,优化航线规划。
  • 风险评估:利用融合数据对航线进行风险评估,避免商渔船碰撞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结算数据与保险数据

5.1 结算数据的共享与互认

结算数据的共享与互认是提升多式联运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多式联运过程中,涉及多个运输主体和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不同的费用和结算需求。通过实现结算数据的共享与互认,可以简化托运人的操作流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 数据共享机制:建立统一的结算数据平台,实现各参与方之间的数据实时共享。该平台能够整合货运寄递数据、运单数据、保险数据等,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 互认协议: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确保不同运输主体和国家之间的结算数据可以互认,减少因数据格式和标准不一致导致的额外成本和时间延误。
  • 技术支撑: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透明性,为数据共享与互认提供技术保障。

5.2 保险数据在多式联运中的应用

保险数据在多式联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为货物提供风险保障,还能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运输流程,降低运输风险。

  • 风险管理:通过分析保险数据,识别多式联运中的风险点,如货物损坏、延误等,从而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损失。
  • 保险产品设计:利用历史保险数据,设计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如针对特定货物或运输路线的定制化保险服务。
  • 理赔服务优化:通过共享的货运跟踪数据和保险数据,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和准确性。

5.2.1 海洋地理空间数据与船舶航行数据融合

海洋地理空间数据与船舶航行数据的融合为航运业提供了巨大的价值。通过整合海洋地理空间、卫星遥感、定位导航、气象等数据,可以为船舶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航行路径规划。

  • 航行安全:结合海洋地理空间数据,可以识别航行中的潜在风险区域,如暗礁、浅滩等,并通过船舶航行数据实时调整航线,避免危险。
  • 航线优化:利用气象数据和海洋流数据,优化船舶的航速和航向,减少燃料消耗,降低运输成本。
  • 环境监测:通过卫星遥感数据监测海洋环境变化,如海冰覆盖情况,为极地航行提供重要信息。

5.2.2 商渔船防碰撞系统

商渔船防碰撞系统是保障海上航行安全的重要应用。通过融合船舶航行数据和海洋地理空间数据,可以有效预防商船与渔船之间的碰撞事故。

  • 实时监控: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和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控商船和渔船的位置和动态。
  • 预警系统:开发智能预警系统,当系统检测到潜在的碰撞风险时,及时向相关船舶发出预警,采取避让措施。
  • 数据分析:分析历史碰撞数据和航行模式,识别高风险区域和时间段,为制定航行规则和政策提供依据。

5.2.3 航运路线规划与港口智慧安检

航运路线规划和港口智慧安检是提升航运服务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数据融合和智能分析,可以优化航运路线,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 智能规划:结合船舶航行数据、海洋地理空间数据和气象数据,智能规划最优航线,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
  • 港口安检:利用卫星遥感和定位导航技术,对进出港口的船舶进行实时监控,提高港口安检的准确性和效率。
  • 数据分析:通过分析货运数据和船舶航行数据,优化港口资源配置,提升港口运营效率。

六、货运跟踪数据

6.1 跟踪技术的发展

多式联运的跟踪技术经历了从传统手动记录到现代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变。早期,货物的跟踪主要依赖于纸质文件和电话沟通,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货物跟踪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

  • 自动化数据采集:通过安装在货物上的传感器和RFID标签,可以自动采集货物的位置、状态等信息。
  • 实时数据处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时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提供即时的货物状态更新。
  • 可视化追踪平台:开发了用户友好的追踪平台,客户和承运人可以实时查看货物的运输状态和历史轨迹。

技术融合与创新

  • 多种技术的集成应用:结合GPS、GIS、RFID、条码和射频技术,实现多维度的货物跟踪。
  • 智能算法优化:运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对货物运输路径进行优化,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

行业标准与数据共享

  • 标准化数据格式:推动行业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如EDIFACT和XML,以促进数据的互操作性。
  • 数据共享平台: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不同运输模式和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

6.2 数据在货物监控中的作用

货运跟踪数据在货物监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物流的透明度,还为物流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 增强货物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控货物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减少货物损失和盗窃风险。
  • 提升服务水平:客户可以实时了解货物的运输状态,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信任度。
  • 优化库存管理:通过分析货物流动数据,优化库存水平和补货策略,降低库存成本。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 预测分析:利用历史数据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货物运输中的潜在风险和延误,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 资源优化配置:分析货物流向和运输效率,优化运输资源的配置,提高运输效率。

创新应用案例

  • 智能集装箱监控:使用传感器监测集装箱内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确保货物存储条件符合要求。
  • 货物流向分析:分析货物的流向数据,帮助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和优化供应链网络。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货运跟踪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标准统一、跨行业协作等。

未来,随着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货运跟踪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为物流行业带来更高效、更可靠的服务。

八、航运贸易便利化

8.1 电子提单与信用证的应用

电子提单和信用证的应用是航运贸易便利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子化手段,可以加快单证流转速度,降低欺诈风险,提升贸易效率。

8.2 航运贸易数据的融合应用

推动航运贸易数据与电子发票核验、经营主体身份核验、报关报检状态数据等的融合应用,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透明、高效的贸易环境。

九、航运服务能力提升

9.1 海洋地理空间数据的应用

海洋地理空间数据与船舶航行位置、水域、航速等数据的融合,可以为航运企业提供更加精确的航线规划服务。

9.2 卫星遥感与定位导航技术

卫星遥感和定位导航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船舶的导航精度,优化航行路线,提高航运安全性。

9.3 气象数据在航运中的应用

气象数据的融合应用,可以帮助航运企业及时获取天气信息,规避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确保航行安全。

十、海洋地理空间与气象数据融合

10.1 海洋地理空间数据的应用

海洋地理空间数据作为多式联运中的关键信息源,对于提升航运服务能力具有显著作用。这些数据包括海洋地形、海底地貌、水深等信息,它们可以辅助船舶规划更加安全高效的航线。

  • 海洋地理空间数据的集成:通过高精度的测绘技术,如多波束回声探测,可以获取海底地形的详细数据,这些数据对于航线规划至关重要,能够有效规避潜在的航行风险。
  • 航线优化:结合海洋地理空间数据和船舶的实时位置信息,可以优化航线,减少航行距离和时间,同时降低燃料消耗和排放。
  • 风险评估与管理:海洋地理空间数据有助于识别航线上的潜在风险区域,如暗礁、浅滩等,从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

10.2 气象数据与船舶航行的结合

气象数据的融合应用对于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提高航运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船舶航行位置、水域、航速等数据的结合,可以实现更为精准的气象服务。

  • 实时气象监测:利用卫星遥感和气象监测站收集的数据,可以实时监控海域的天气状况,包括风速、风向、浪高、能见度等关键指标。
  • 航行安全预警:结合船舶的航行计划和实时气象数据,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影响航行安全的天气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船舶采取避险措施。
  • 航线调整与优化:根据气象数据,船舶可以调整航线,规避恶劣天气区域,选择更安全的航行路径,减少航行风险。

此外,气象数据与海洋地理空间数据的融合还可以支持创新应用的开发,例如:

  • 商渔船防碰撞系统:通过分析渔船作业区域和商船航线的气象及海洋地理数据,可以开发防碰撞预警系统,减少海上交通事故。
  • 航运路线规划:结合海洋地理和气象数据,可以为船舶提供最优航线建议,考虑天气变化和海洋条件,提高航运效率。
  • 港口智慧安检:利用船舶航行数据和气象条件,港口可以优化安检流程,提高安检效率,减少因天气原因导致的延误。

通过这些数据的融合和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多式联运的效能,实现更安全、高效、环保的航运服务。

十一、卫星遥感与定位导航数据

11.1 卫星遥感数据在航运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为航运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据采集手段。通过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可以实时监测船舶的航行位置、水域状态以及航速等关键信息。这些数据对于优化航运路线、提高航行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航运路线规划: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海洋地理空间信息,可以为船舶提供更为精确的航线规划服务。通过分析海流、风向等自然条件,船舶可以选取最优航线,减少航行时间和成本。
  • 环境监测:卫星遥感技术能够监测海洋环境变化,如海冰覆盖、赤潮等,为船舶航行提供安全预警,避免潜在的环境风险。
  • 资源勘探:在海洋资源开发领域,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渔业资源分布,为航运业提供附加值服务。

11.2 定位导航数据的精准服务

定位导航数据是实现多式联运精准服务的关键。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其他定位技术,可以对货物的运输过程进行实时追踪和监控。

  • 货物追踪:托运人可以通过定位导航数据实时了解货物的运输状态,包括当前位置、预计到达时间等,提高物流透明度。
  • 风险管理:在多式联运过程中,定位导航数据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响应运输途中的异常情况,如货物偏离预定路线,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 效率优化:通过对大量定位导航数据的分析,可以优化货物运输路径,减少中转次数,提高运输效率。

结合卫星遥感和定位导航数据,可以为航运业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推动多式联运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例如,在商渔船防碰撞系统中,通过融合船舶航行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可以预测和规避潜在的碰撞风险。在港口智慧安检方面,利用高精度定位数据,可以实现对进出港船舶的快速、精确检查,提高港口运营的安全性和效率。

十二、政策与法规环境

12.1 国内外政策分析

在多式联运领域,政策与法规环境对于数据共享和应用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政策对多式联运的数据采集和应用给予了高度重视。

国内政策:中国政府在《“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航运贸易便利化,推动航运贸易数据与电子发票核验、经营主体身份核验、报关报检状态数据等的可信融合应用。此外,政策还强调了加快推广电子提单、信用证、电子放货等业务应用,以及提升航运服务能力,支持海洋地理空间、卫星遥感、定位导航、气象等数据与船舶航行位置、水域、航速、装卸作业数据融合。

国外政策:国际上,例如欧盟的“单一窗口”政策,旨在通过标准化和简化的流程,促进货物的快速通关和数据共享。此外,国际海事组织(IMO)也推出了多项指导原则,鼓励成员国加强海上数据的收集和应用,以提高航运安全和效率。

12.2 法规对数据应用的影响

法规环境对多式联运数据的应用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确保数据共享和应用的合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 数据保护法规:例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个人数据的保护提出了严格要求,这要求多式联运企业在处理涉及个人数据的货运信息时,必须遵守相关法规,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 数据共享法规:中国《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对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共享等环节提出了规范要求,旨在促进数据的合理利用,同时防止数据滥用。
  • 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制定的行业标准,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也为多式联运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指南。

通过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引导和规范,多式联运的数据采集和应用得以在保障安全和隐私的基础上,更加高效、便捷地进行,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十三、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13.1 技术进步对多式联运的推动

技术进步在多式联运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数据采集、处理和共享方面。以下是技术进步如何推动多式联运的几个关键点:

  • 数据采集与共享:现代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IoT)设备使得实时数据采集成为可能,为多式联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例如,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可以实时追踪船舶位置和动态。
  • 运单与结算数据的数字化: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和区块链技术,运单和结算数据可以安全、高效地在相关方之间传输和存储,减少了纸质文档的使用,提高了透明度和效率。
  • 保险数据的集成: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AI),保险公司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并提供定制化的保险产品,同时加快理赔流程。
  • 货运跟踪的创新:结合卫星遥感、定位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实现对货物运输过程的实时监控,优化路线规划,提高运输效率。

13.2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尽管技术进步为多式联运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但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数据共享的增加,如何保护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数据加密技术,实施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和采用区块链技术以确保数据的不可篡改性。
  • 技术标准化:不同系统和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需要统一的标准。应推动国际和国内标准化组织制定和更新相关标准,以促进数据的互操作性。
  • 技术接受度: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技术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充分利用技术优势,需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如改善港口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物流网络的连通性。
  • 法规与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以支持技术创新和多式联运的发展,同时解决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如跨境数据流动的法律框架。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技术进步为多式联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才能充分利用技术潜力,推动多式联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专栏作家

大数据猎人,微信公众号:大数据猎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多年数据要素流通应用及交易实践经验,擅长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市场化数据产品体系规划及落地。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