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表情是一个对话系统:关于原创表情设计的思考
有趣、丰富、方便
表情增加表达的趣味性,营造对话氛围;传达信息量较文字更丰富,能表达文字难以表达的信息;表情能代替文字进行对话,比文字沟通更方便。有趣、丰富、方便是表情的主要特点。
增强效果、提高效率
增强沟通效果。表情比文字沟通更加有趣,能吸引对方注意,引起话题;化解尴尬,营造轻松愉快的沟通氛围;表情信息更加丰富,表情动作较面对面交流更为夸张,能增强情绪情感表达效果。
提高沟通效率。表情使用方便,表达同一个意思时,插入一个表情比键入相应文字要节省很多动作,提高文字沟通效率。尤其在手机上的信息沟通,文字输入没有PC方便,所以较之PC,用户在手机上对使用表情来提高沟通效率的需求更大。
网络表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用一串字符“:-)”来表示笑脸,用来区分文字是严肃通知还是开玩笑。最初的字符表情输入麻烦,但因为能增加文字表达所没有的的表情意义,诞生之后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流行。
如今,表情功能越来越完善和丰富,从字符表情到图片表情,从静态表情到动态表情,从黄脸表情到卡通形象表情,用户可选择使用的表情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下,用户选择使用哪一种表情,除了有趣、丰富表达,能用来增强沟通效果之外;方便,能提高沟通效率成了重要的选择因素,尤其是追求效率的白领用户,尤其是手机上使用。
用户为什么不用原创表情?
(原创表情是针对黄脸表情、emoji等默认表情而言。)
表意不明确。不清楚原创表情含义,担心用错表情引起误会,不敢轻易用。
方式不统一。不同原创表情包的表现方式差异大,熟悉一套新表情,掌握表情含义,需要学习成本。
适合场景少。原创表情中适用的场景在日常对话中比较少见,对日常场景又没有提供与之相应的表情。
场景不清晰。原创表情与场景关联性不强,在合适场景时想不起用表情;选择合适的表情花太长时间,太过麻烦,还不如打文字直接。
原创表情表意不明确、需要学习、使用场景不清晰等等,反而影响用户沟通效率和效果。
一套表情是一个完整的对话系统
1、功能化
一套表情要具备发起对话、响应对话、结束对话等基本功能,即一套表情至少要包含有这3种作用的表情(发起对话,如“hi”;响应对话,如”ok”;完成对话,如“bye”),构成一个基本的对话系统。一次对话一般包括发起、响应、结束3个阶段。
2、场景化
一套表情中的各个表情,对应到具体的对话场景。选择哪些对话场景呢?我们可以参考日常用语的场景,如:
问候—“您好”、“早上好”等日常问候语,“新年好”、”恭喜发财“等节日问候语;
感谢—“谢谢”、“麻烦了“ 等等;
道歉—“对不起”、“很抱歉”、“真不好意思” 等等;
赞美— “太棒了”、“真了不起” 、“太美了” 等等;
还有如询问、求助、答应、拒绝、提醒、慰问、欢迎、告别、回应感谢、回应道歉等日常对话场景。
以及喜怒哀惧好恶等基本情绪和态度。
原创表情在保证基本对话功能基础上,可以按照角色形象的特点,选择或偏重某些场景和情绪态度。
3、无语表情
对话时遇到不知道怎么回应或不想回应的时候,就是无语表情要上场的时候。一套表情中要有一个不错的无语表情,因为需要用到的时候太多了。
4、表意规范,形象多变
原创表情有角色形象,每一个角色形象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质,如可爱的、搞笑的、坏坏的、贱贱的、老实憨厚的等等,当我们化身为这些角色形象来和人对话时,角色形象的这些特质就附加到了我们身上,我们也具有了可爱的或搞笑的或坏坏的等个性特质。这是原创表情的魔力所在。
角色形象多种多样,具有不同的个性特质,满足不同的用户及在不同阶段的偏好;但表意方式要标准规范,不需要用户学习或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用户使用表情是因为表情有趣、丰富、方便,能增强沟通效果、提升沟通效率;在移动沟通场景,方便、提高沟通效率是用户使用表情的突出需求;把表情当做一套对话系统,表情内容功能化、场景化、规范化,能降低用户选择使用新表情的学习成本、使用成本,提高沟通效率。
来源:腾讯ISUX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