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本地社区产品还有希望吗?该怎么做?
为什么国内的本地社区总是发展不起来,而国外的就可以?问题是出在哪里?这篇文章,作者从亲历者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供大家参考。
本地社区方向这个在2015-2018被至少上百个创业团队努力过;有邻,叮咚,楼里,千丁,若比邻,社区001,生活圈等等等。其中有来自大厂的有邻;有来自地产巨头的千丁、若比邻;还有若干有线下资源的创业团队,可最终均已失败、转型收场。
而美国本地赛道却做出两款相对成功的本地APP:
News Break:
来自中国团队之手(前一点资讯创始团队),定位本地内容资讯,目前1200万日活,多次全美新闻类APP下载量第一。
靠算法驱动抓取本地新闻资讯信息,到扩充围绕衣食住行的内容与服务,不断提高算法分发精准性,并借助AIGC让内容获取更高效。
Nextdoor:
定位本地邻里社交平台,2021年上市:4040万周活用户,美国近三分之一的家庭使用。
虽然经历了裁员和股价波动,但已经在本地邻里社区方向上成功验证了可行性。
本地社区:已经被很多产品经理讨论过的话题,且大多数是不看好的观点。
不看好的逻辑无非两点:
1)认为中美国生活文化差异
社区配套服务,实名信息认证,邻里社群活动,生活习惯等均有差异。
2)国内已经有微信这个无敌的存在
小区邻里、同城内容都可通过微信群或本地公众号来解决掉,至于那些二手、招聘、租售也都有58,闲鱼等垂类平台来解决。
难道中国的本地社区真的是个伪需求?只能存在微信群和58等垂类平台散乱低效的解决?所有团队都只能盯着你玩不明白的AI方向狂奔?
我本人2015年刚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有邻(内容运营),并在2021年参与了一点资讯本地生活圈项目(社区策略产品),期间在做其他类社区产品,时至今日(2024年11月份)。
个人依然认为:
- 本地社区方向依然存在这巨大的商业空间
- 且在未来2-5年会出现成功的产品跑出来
- 因为当泡沫破没,剩下的都是难啃但有价值的硬骨头(不一定来自大厂,但一定是很有经验且专业的团队做出来)。
这个方向真的想做好需要如下几点:
- 专业的产品+靠谱的运营团队(下面说原因)
- 需要真正扎根落地去思考产品(回归与生活,不能只看数据和推测,要带入本地生活的状态)
- 需要一定的耐性(本地社区场景的氛围运营需要过程,且城市之间复制有一定运营成本)
所以整体难度确实很高(不夸张,远高于我做过的其他垂类同好社区)。
严格来说本地社区属于平台综合类社区方向
会涉及到:同城多内容/多用户类型,O2O服务对接,电商/广告转化三类业务场景。
如果没有足够专业团队处理好三者关系(尤其是内容场景),会出现在产品结构,认知场景,变现方式上各种迷乱(如果没有清晰的产品逻辑,你会认识所有内容都有价值,产品极有可能做的是个大杂烩):
当然很多创业方向是否还有机会,不能单纯的靠理论,或竞品分析,也不要用现有产品逻辑代入框定。而是要更真实的走到用户生活中去,结合用户现在需求解决成本和体验,看是否需要一款更加优秀的本地社区类APP,来让本地生活的内容获取,垂类诉求解决体验更加好(垂类诉求指的是本地二手、招聘、租售类诉求内容)。
今天我不聊市场竞品(也没啥成功的竞品);不聊市场份额;也不聊具体功能,就单纯从纯内容的角度聊本地产品的空间在哪里。
遵循的内容核心大逻辑如下:
用户相对全国热点新闻大事,全网某某网红这类内容;其实会更加关注紧紧围绕他生活的衣食住行价值内容,因为会真的带给他生活带来影响,解决眼下的真实问题;用户不再是个吃瓜群众,而是可以参与和获取收益。
NewsBreak 的 COO 吴泳升说过:
他们发现新闻读者们反馈,就是各大媒体所报道的内容通常聚焦在全国性的大事件上,比如总统发言、娱乐明星的八卦等。虽然这些内容足够吸引阅读兴趣,但核心问题是,这些与绝大多数读者的日常生活没什么关系。
换句话说,他们认为这些新闻内容的价值不大,媒体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平台提供的新闻内容与读者的相关性,「虽然人们的思维是全球化的,但生活仍然是本地化(引用极客公园文章)。
也就是很多人其实不关心大A跌不跌,也不关心各种网红,但是他会关心我附近超市晚几点后那些东西打折,关心今年什么时候供暖,关心我楼下有扰民的哪里能投诉解决等等。
首先本地内容概括分为三大类:本地资讯热点;本地垂类诉求;周边价值内容
第一类:本地资讯类内容
- 本地突发事件:车祸,起火,聚众维权等
- 市政新规:拆迁,交通限号更新,取暖通知,学区房划定等)
目前获取现状:分散到各公众号,各市政官网,各微信群,抖音各博主,甚至线下贴纸通知的方式;相对来说是很分散凌乱,并具备一定的偶发性;且各人群会因为各自生活习惯会错过部分价值内容。
比如:
第二类:本地垂类诉求内容
垂类内容指的是:同城招聘、同城二手、同城房屋租售。虽然说58和闲鱼已经一定程度解决了这类需求;但当你真正落地使用就发现使用成本有多高,可以说还有很大入局空间。
用58本地招聘举例:一个普通个体户店招聘服务员,发布信息你不付费推流曝光是低的可怕;发布当天就会有几波销售给你介绍各种充值活动;推广价格如下,贵的有些离谱了。
因为58是本地信息撮合平台,他的主盈利方式也是靠着信息撮合本身;所以一切价值内容都设置盈利空间,这就是把信息当成商品的模式。其他就不展开说了。
用户原以为的没有中间商,其实平台就是最大,最狠的中间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垂类诉求,当本地真实生活,实际操作的时候,发现使用平台还不如线下贴个海报,或微信朋友圈转发,找熟人朋友介绍效率高。
第三类:周边价值内容
这类内容的特点是零散,实效性强,且内容数量大,内容类型丰富,但却足够有价值。
概括为如下几类:
1)周边问答求助,有时也会拓展到全城
有当下有两类问答场景目前依然没有被很好的解决。
场景1:抖音大众点评等已解决了围绕商业体的大部分内容(各种本地美食测评,娱乐场所推荐等,虽然很多你看到的都多数都不是真的)
场景2:更加细化的周边价值问答(隔壁社区医院几点下班,废品上门回收的电话等)
这类问题的颗粒度会细,细到一个电话甚至时间,但却实实在在影响你的生活体验
2)周边新鲜事与互助
- 周边新鲜事:路边交警贴条了,小区门口出车祸了,附近的健身房闭店搬东西中等等
- 周边互助:邻里寻物借物,搭把手场景,很多只能靠着微信群发布,解决与否具备很强的偶发性(下面展开说原因)
3)周边营销信息
- 超市几点打折,打折有哪些商品?
- 附近要新开什么店,有什么活动?
- 购物中心有什么大的活动?
周边营销内容有价值,但也很考验平台对发布者的发布数量,发布性质把控;坚决控制广告泛滥。
4)周边同好人的动态分享
如你在抖音刷到美女自拍,是纯满足荷尔蒙,可如果你知道这个女生距离你只有1KM,那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样,因为用户彼此距离足够近,会因同好兴趣产生线下见面的可能,完成组队、线下见面等社交场景。
好了,今天先浅聊到这里。
作者:陈小瑞,公众号:陈陈小瑞
本文由 @陈小瑞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已经用很低的成本跑通了闭环
强
意犹未尽,求继续聊
哈哈哈,感兴趣加微信~哈哈哈
完全没有希望了,个人只看好国内版reddit:
https://www.woshipm.com/operate/5240569.html 为什么 UGC 社区很难做?有三个关键点需要解决
目前还没做的好的,如果服务抽成,就会出现逃单,出现你说的服务风险承担责任(因为平台收费了等于);不建议这种抽成方式,风险问题很多
如果是UGC平台形式,引导用户发帖、互动以及规范言论是比较困难的,毕竟这种社区大家就算叫不上名字也大概熟悉你是谁。而网络发帖大家都希望有一定的隐蔽性,不希望在现实生活中社死。一旦网络冲突延续到现实冲突就不太好收场了。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可进一步私聊~
2011年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广州一家公司做本地论坛,从此结下了社区运营的种子,至今仍无法释怀,现在做比亚迪大数据部门做B端系统了。博主可以加您的微信吗?我的zxl400400.
我加你把,你现在这个岗位听着真香,哈哈
可以加你交流一下吗?
感觉很难搞,平台怎么获取到社区的最新资讯,这个需要和社区办对接,对接的人工成本就上来了,诸如此类,需要投入的宣传费用不是一般企业可以解决的
可以做成UGC的形式,由热心用户上传,对上传的用户进行激励。还可以给热心,多贡献用户发奖牌,在整个社区宣传。
对的,这就是本地创作者中心;部分资讯来自于抓取整理,但更多的内容来自于本地小达人
现在的难题就是怎么引导用户主动发帖
是很难,早期可以现金激励。但参照小红书就可以知道,很多用户有分享欲,利他需求。更不用说成为达人有心理满足价值和商业价值了。
我比较认可社区这块确实社区内容价值的重要性,但是平台如何变现是个问题,平台费——无非变成另一个小型58,广告收入——需要有一定流量基础。
如果你有了本地高密度活跃人群,且有一定的用户画像,广告只是最最基础的变现方式,区域电商和精准营销服务转发等;58是不具备高活跃和画像的,用户只是用完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