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拍脑袋定产品方向!3步教你快速挖出竞争力!
当没有明确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定位时,每一次决策都像是一次赌博。那么,如何保证我们的方向尽可能成功呢?这篇文章分享的三个步骤,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我们作为产品经理,或多或少都遇到过以下情况:
- 新产品需求来了,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老板拍板要求抓住某个市场机会,但团队却对产品方向意见不一,讨论会上所有人都说“我觉得”,最终大家只能“拍脑袋”决定下一步。
- 竞品分析像“纸上谈兵”,花了大量时间收集竞品信息,却得不到任何有实际意义的结论。核心问题始终不明晰——用户凭什么选择你的产品?
- 产品上线后用户反响平平,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发功能,团队内部都觉得“非常酷”,却在市场上遇冷。用户评价直接戳中痛点:“和其他产品差不多”“这个功能不实用”。最后老板投资失败,产品背锅的事情大有发生。
这些问题并不稀奇,因为我们缺乏清晰的方法和步骤,当你没有明确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定位时,每一次产品决策都像赌博:方向对了可能成功,方向错了就会浪费宝贵的资源和时间,甚至错过市场机会。归根结底,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于“凭经验”或“拍脑袋”工作:
- 没有深入分析用户的真正痛点,而是从表面需求出发。
- 没有结构化的方法去提炼核心竞争力,导致产品方向模糊。
- 团队内部各说各话,最终妥协于“主观判断”。
别担心!我把已应用于实战的3个步骤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一、3步快速挖掘产品竞争力
摆脱拍脑袋决策,核心在于找到明确的方向。而明确方向的关键,就是提炼出产品的关键竞争要素(用户愿意为此买单的一个或多个独特价值)。
好,话不多讲,开始实操
步骤一:用户需求快速定位
目的:明确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避免抓住“伪需求”。
1、识别用户痛点,区分表层需求与核心需求
表层需求:用户直接表达的诉求,往往容易得到但却不够深入。
例如:用户说“我想要更快的手机充电速度”。
核心需求:要多问用户为什么,理解用户深层次的动机或问题,找到驱动用户的关键,
例如:用户上面说“我想要更快的手机充电速度”,多次询问用户分析后,我们发现用户实际上是“希望电量随时充足,避免焦虑”。那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为用户提供大容量电池和可以快速充电的手机,以增加待机时长,加快充电速度,减少焦虑情绪。
2、3个关键问题帮助洞察需求:
- 用户最大的困难或烦恼是什么?(找到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
- 现有产品或解决方案中,用户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有无突破口)
- 如果没有时间和预算限制,用户希望最理想的解决方式是什么?(找到终极解决方案)
3、需求分级工具推荐: MoSCoW(莫斯科)优先级排序法或KANO(卡诺)模型,这里我使用MoSCoW(莫斯科)来讲解。
使用MoSCoW(莫斯科)优先级排序法(Must-have, Should-have, Could-have, Won’t-have)对需求进行分级:
- Must-have:核心需求,直接决定产品成败。对这类需求的整合后,可直接做MVP方案进行市场验证。
- Should-have:重要但次要,可以推迟实现,放入下个迭代版本。
- Could-have:锦上添花,不会影响核心体验。
- Won’t have:当下不重要,等待调整。
完成步骤一,主要是对用户的调研,调研完成后,下一步就是找竞品,哪些是满足了这些需求的,哪些没有满足这些需求,找到竞品的劣势后,我们以此为基点打开竞争力的突破口。
步骤二:竞品分析找到突破口
目的:快速找到竞品的优势与劣势,从用户的吐槽点中分析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从中提炼出差异化切入点。
提取关键竞争要素的3个步骤
1、确定目标竞品
- 列出与自己产品定位、用户群相近的主要竞品(建议不超过3个)。
- 按市场份额、用户口碑或技术水平优先级进行筛选。
2、提取关键竞争要素
我用当前主流的产品价值公式说明下:
产品价值=情绪价值+功能价值+资产价值,从三个维度提炼出每个竞品的关键竞争要素。
- 情绪价值: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情感体验,包括愉悦、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 功能价值: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核心能力,是否高效、稳定可靠地完成目标任务。
- 资产价值:用户使用产品获得的长期收益,主要包括产生的经济价值。
每一个同类产品都有同一衡量指标,而各自有着不同的参数,同时这些参数能够影响用户的决策,这些不一样的的参数所在的维度就是关键竞争要素。
如:智能手机产品我们可以用:品牌知名度、用户体验、售价、性能、拍照、续航、屏幕体验、产品生态系统、资产保值等。
3、绘制差异化表格或图谱
通过对比竞品的关键竞争要素,我们就可以绘制一张差异化的图谱,用来展示竞品再各个维度上的强弱分布。
简单实操:同样以智能手机行业为主
- 确定智能手机品牌:华为、苹果、小米。
- 选择关键竞争要素:品牌知名度、用户体验、售价、性能、拍照、续航、屏幕体验、产品生态系统、资产保值等。
- 绘制差异化表格:通过竞品分析发现,大部分竞品在“续航”和“快充”方面用户评分较低。
结论:经过竞争力分析后,品牌决定主打“快速充电+长续航”,并通过宣传“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这一场景化卖点,迅速占领市场份额。
完成步骤二,有了关键竞争要素,我们也有了与竞争产品的差异竞争点,下一步就制作MVP快速验证解决方案和市场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
步骤三:快速验证与提炼核心竞争力
目的:将挖掘出的竞争力要素假设迅速验证,确保有市场认可度。
1、快速验证法:小范围测试获取高价值反馈
方法:制作MVP(最小可行品)或低保真原型,邀请种子用户测试。
重点:观察用户的真实反馈,确认是否打中了需求点
案例说明:某手机厂商的创新验证
背景:一家国产手机厂商通过市场分析计划推出“隐形前置摄像头”, 打造更完美的屏幕体验。
测试:他们邀请核心用户参与原型测试,结果发现大多数用户更关注前摄像头的拍照效果,而非隐形设计本身。
调整:团队快速优化方案,在保留隐形设计的同时,将研发重点放在提升前摄像头的清晰度和低光表现上,最终屏下摄像头诞生,赢得市场的一波好评。
小结:
通过以上的3个步骤我们可以快速挖掘一个产品的竞争要素,从而用来提升自己产品的竞争力。
总结下来有3个点:
- 用户需求强烈
- 竞品无法复制
- 形成商业闭环
这三点环环相扣打造才能打造核心竞争力。下面的内容是我们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坑”,需要大家识别、规避和处理。
二、产品创新规避常见的“坑”
1. “伪需求”陷阱:偏离用户需求的创新
现象:团队过于专注技术创新,却忽略了用户是否真正需要这个功能。创新方向偏离用户场景,结果做出了“炫技但没什么用”的产品。
解决方案: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问用户,在开发前我们可以通过访谈或问卷调查,验证用户是否愿意为新功能买单。要把精力聚焦到解决用户痛点或提升用户体验的创新,而不是“炫技”。
2. “差异化”误区:不要为了搞差异而差异化
现象:有时候我们为了与竞品区别开来,选择开发一些冷门特性创造差异化,却会忽略这些特性对用户价值的影响。结果资源耗费巨大,但用户根本不关心这些差异化点。
解决方案:在竞品分析时,重点关注用户吐槽最多的痛点区域,从这些地方寻找差异化机会。确保差异化点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差异化不等于随意开发“别人没有的功能”,而是要满足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
3. “面面俱到”陷阱:功能堆满,以图满足所有用户需求
现象:我们常常害怕丢掉任何用户,试图兼顾所有功能点,导致产品最后变得复杂而模糊。资源分散,每个功能都做到“及格线”,这将会导致你的产品没有任何突出亮点。有句话说得好,当你试图讨好所有人时,最后只会失去所有人。
解决方案:聚焦、聚焦、再聚焦,聚焦一个主要的用户群体,围绕他们的核心需求打造产品亮点。
使用著名的“二八定律”:将80%的资源集中在20%的关键功能上,做深做透,单点击穿!
三、写在最后
要做一款真正有核心竞争力产品,事实上是很难的,因为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就是雷军说的“风口”,人和就是人才的聚集和管理。方法论诞生于实战,所以运用时讲究因地制宜,运用时要在实战中灵活调整优化迭代。
最后希望大家在产品道路上少走弯路,走的更快更远,如果喜欢我请点赞、关注鼓励一下,共同学习交流发展。
本文由 @大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