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送礼物”,下一步是什么

18 评论 7768 浏览 34 收藏 17 分钟
🔗 B端产品需要更多地依赖销售团队和渠道合作来推广产品,而C端产品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营销和口碑传播来推广产品..

上周微信开始测试“送礼物”功能后,不少人都开始分析微信这么做的意义和后续的发展,但少有人从产品角度分析。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看看,从产品的角度,送礼物功能的需求和后续,可能会是什么。

上周微信上线了一个新功能,支持从微信小店选购商品“送给朋友”。

这个功能可以说是平地起惊雷,上线后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都是热烈讨论,上一次微信的产品迭代引起如此广泛讨论的,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

这篇文章,除了跟大家介绍微信送礼物的产品功能,微信为什么要推出该功能,更想跟大家一起聊聊,微信下一步可能会怎么迭代?

一、微信“送礼物”,怎么送?

微信官方,针对送礼物功能,有一个简单的交互图说明。

对于送礼物的人来说,他们的用户路径是:

  1. 在满足相应规则的微信小店里,找到对应的商品,商品详情页展示着“送给朋友”入口。
  2. 用户轻触“送给朋友”拉起“确认礼物”页面,选择款式、浏览金额。
  3. 用户在“送礼物”页面选择朋友,并完成支付后,礼物将自动送出,也就是出现在和朋友的聊天框中。
  4. 用户始终可以看到订单,在“微信 > 我 > 订单与卡包”查看相关订单以及最新的状态。
  5. 一旦送出礼物,不论朋友是否收下礼物,赠送方在24小时内都无法主动取消赠送或取消订单。

对于收礼物的人来说,他们的用户路径是:

  1. 接收方轻触聊天中的礼物消息,填写收货地址并轻触“收下礼物”后,才算正式收下礼物。
  2. 接收方在收下礼物前,可以选择更换该商品下价格相同的其他款式,确认“收下礼物”后将无法更换款式。
  3. 接收方收下礼物后,将拥有订单管理权,可在“微信 > 我 > 订单与卡包”查看相关订单。
  4. 若朋友超过24小时未收下礼物,订单将自动取消并退款给赠送方,退款将按订单支付时的渠道原路返回。
  5. 接收方只能接受礼物,不能查看到订单的金额。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亮点设计:

1)赠送方在送出礼物时,无需填写收货地址,收货地址将在礼物收下时由接收方填写。

也就是说赠送方完全无需知道接收方的地址,而且即使接收方填写了,赠送方也是不知道的。填写地址后,交由小店的商家履约即可。

这既减轻了赠送方的操作成本,也极大保护了接收方的隐私。

2)如果收礼人对送礼人选的规格不满意,还可以自行更换同价格的其他规格。

这在我们送礼过程中是经常遇到的场景,你买的衣服是蓝色的,对方喜欢红色的,按照以前的流程,你还得去换货,现在直接一选,方便!

3)隐私高度保障,甚至非常拿捏人情世故。

当咨询者为接收方时,询问对应的礼物订单时,客服侧订单卡片隐藏礼物金额。确保全流程中,接收方始终不知道礼物的金额。这是充分考虑到我们送礼物的感受,你只要感受到礼物即可,如果礼物关联了金额,那就“变味儿”了。

而咨询者为赠送方时,如涉及礼物订单信息,会对商家端提示【请勿将礼物订单的个人信息泄漏给赠送方】。确保全流程中,赠送方始终不知道接收方的隐私。

当然,现在这个过程还有很多限制,比如以下这些

  • 每次只能给一位朋友赠送礼物
  • 每次只能赠送一件商品
  • 赠送商品的单价不能超过1万元,不能赠送珠宝首饰、教育培训等类目的商品
  • 每次赠送,接收方只能收下或拒绝,不支持转赠给其他朋友。

二、为什么微信要“送礼物”?

2.1 用户有没有需求?

送礼物应该是个超级常见的日常需求,生日要送、节日要送、纪念日要送、结婚要送、孩子出生要送……我们要送礼物的场景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养活了很多教大家怎么送礼物的自媒体。

正常来说,我们送礼物一般是,问一下朋友的收货地址和手机,然后买个东西给对方寄过去。

可能你会说,家不可能老搬,买东西寄过去不可能连地址都不知道是哪。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当代深圳年轻人并非如此。

要么,就是久未联系的朋友,有了好事需要庆贺时,比如大学舍友,工作后已经不在一个城市多年,结婚了邀请你参加婚礼,这时候你未能参加,想买个礼物寄给对方,那势必需要收货地址。

要么,就是经常搬家的朋友,当代年轻人,能买房稳定居住的,能有多少……大多数人都是隔一段时间就会搬家,或者换一个城市,你怎么能保证知道人家的新地址。这种时候,你要送礼物前,也得先来一句“你地址换了吗”“新地址是什么”。

所以,送礼物是非常、非常、非常常见且必须的需求。

就实际情况而言,在不知道对方地址的情况下送礼物,也是非常常见的需求场景。

2.2 为什么是微信?

那么,为什么会是微信呢?难道其他平台没有做过类似的功能?

我印象中,最先有类似功能的是淘宝,每次支付都会看到一个显眼的“找朋友帮忙付”。

这个功能本质上,也是基于送礼场景出发的,你挑好了一个东西,让朋友付钱送给你。

但是,总感觉哪里很奇怪,特别像你跟别人讨一个礼物一样,而且双方对这个礼物的金额都很清楚,就好像“我跟你要了XX元来买一个东西”。

中国人始终还是讲究含蓄的,这种交互始终感觉比较难接受。

当然,淘宝这么设计有他的原因,毕竟依托支付宝,从支付的渠道解决送礼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方法。但这和送礼这一明显有“社交”属性的场景,始终有偏差。

拼多多也有该功能,也是通过微信的社交关系进行转发/领取。但是拼多多这一功能也没达成多大热度。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1、如果有人在微信上,给你发了一个外部链接,你第一反应会不会犹豫“这是不是什么诈骗或者坑人的链接”“这安不安全”。只要不是微信官方的,大家始终存在一定的警惕性,更何况这是一个相对敏感的送礼场景。

这种情况下,你敢点吗?

如果收礼的人都不敢点,那这礼物就白送了。

2、毕竟是微信自己内部的场景,其中的体验还是其他平台始终无法比拟的。我在功能上线当天都实际体验了一下,不管是送礼物还是收礼物,都无比丝滑。

自动衔接微信通讯录、聊天框,完全融入在社交场景中,页面跳转都很流畅。这种体验绝对是让双方都很舒服的。

正如上文所说,送礼物,始终是一个有明确“社交”属性的需求场景。这样的场景,只有在社交平台落地实现,才是最让人感觉到舒服的。

它更像是服务于整个社交体系中的一个工具,而不会给人感觉是刺激用户消费的手段。

将电商巧妙的融入在社交当中,这才是“社交电商”该有的样子。

除了微信,也没有其他平台敢称自己是绝对的“社交”平台。

三、下一步,可能会怎么玩?

腾讯一直是有电商梦的,不管什么时候,都没有放弃过尝试。在年底这种“特殊”时期,双旦来临——圣诞、元旦,尾牙到来,春节将至,绝对的送礼高峰期,很难说这不是“蓄谋已久”的。

当然,如上文所说,当前的功能,还存在着很多的限制,我们不妨一起猜测下,从产品体验到战略规划,下一步,这个产品会迭代什么玩法?

3.1 体验更极致

微信向来以体验著称,这么多年,很多产品都会“模仿学习”微信的设计。在用户体验这块,微信还是有绝对的权威性。

所以,接下来,肯定要将功能逐步完善,让体验更加极致。

在这种背景下,前文所言的各种限制势必会慢慢放开,逐步完善。

我猜测,后面可能会新增以下功能:

1、每次可以给多个朋友赠送礼物。

只要用户在购物礼物,选择赠送给好友时,支持多选,并且付多份礼物的金额即可。

这个用户场景还是非常常见的,过年时,你总得给多个亲戚、朋友都买点礼物吧。一个一个买、一个一个送都麻烦。

2、每次可以赠送多件商品。

有时候我们送礼物,都会挑选多件一起送,接收方搭配使用,效果更佳。所以如果可以组合购买,一起赠送,肯定也会更加方便。

3、每次赠送,接收方除了选择收下或拒绝,还可以选择转赠给其他朋友。

这个场景呢,虽然大家都不太愿意承认,但我相信绝对超级多。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收到过礼物,你自己用不上或者不太喜欢,但是刚好你的朋友需要,你就转送给别人了,这样既不浪费,又做了人情,顺水推舟。

你看,当前送礼物环节,赠送方是完全不知道收货方的收货地址的,也就是说,即使接收方转赠给新的朋友,赠送方也是完全不知道的。这一功能完美为转赠功能进行了铺垫。

从体验的角度来看,这三个功能应该很快就会实现上线。

3.2 私域的狂欢

如果大家体验了这个功能,应该很快就能发现,在选择朋友赠送礼物时,只能选择个人聊天框,不能选择群聊。

这个体验应该非常明显,因为现在每个人群聊都特别多,一般聊天列表靠前的多多少少会有群聊,突然出现一个列表只有个人聊天框的,都会感觉到一丝“奇怪”。

但是,换个角度想,开放了群聊的话,是不是整个模式都不一样了?

这对谁来说变化最大,那肯定是——私域运营。

以前,如果要做私域运营,在自己的微信群里,活跃气氛,拉拉销售时,要么是给大家发红包,让大家抢一抢;要么是给大家发个外部的优惠链接,让大家去领优惠券。

现在就不一样了。

群主直接发个礼物,给大家抢,这个礼物就是咱家的新品。新品上市,第一时间回馈老会员。

老会员填个地址就收货,群主省去了以前一切挨个联系,收集信息,再给人家寄过去的麻烦事。

这套私域互动新玩法,完全解锁。

像以前,只能发发红包,优惠券之类的,别人也不一定会拿着红包下单交易。

但现在通过送礼物,商品实打实有了销售,而且货品在用户收到后,能第一时间产生使用反馈。

毕竟被人免费拿了东西,总会配合着帮忙种草,这样商品力也得到了传播。

对于私域运营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好抓手。

3.3 微信电商的崛起

最后,说一下我在体验这个功能时的最大痛点。

那天,我们在办公室聊到了这个新功能,我同事想体验下,过了好久,他问我“微信小店在哪”。

我因为平时刷视频号比较多,我告诉他你随便找个视频挂着商品的,点进去就能体验到。

后来他问“我想要送的东西,好像这里都找不到”。

我只能说“确实”。

从社交属性来说,微信绝对是王者。

从电商属性来说,微信应该是青铜。

不管是淘宝、京东,还是抖音,小红书,在电商方面都比微信要强。

一个很简单的需求,怎么让用户快速找到他们要的商品,当前微信应该还没有做到。起码,这个用户心智远远没有建立。

这不仅仅是产品体验的问题,更是供应链打造的问题,电商最麻烦的始终是供应链体系。如果没有货,一切都是白谈。

这一次的“送礼物”,我觉得是微信电商的又一次机会。这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感受到“社交电商”真的实现了“社交”和“电商”。这也是微信最大的优势。

现在,就差补齐“电商”这块短板了。

所以,我相信很快,微信电商会迅猛前进。

很难不猜测,从“视频号小店”改名“微信小店”起,这个布局就已经开始。

只是现在需要更大力的推进了,小店还远远不够。

说不定,我们很快就能在“发现”里看到一个全新的购物商城入口,很快就能在朋友圈看到全新的购物广告了。

拭目以待吧。

专栏作家

产品小球,微信公众号:产品小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95后的产品经理,潜心专研互联网产品C端和B端设计,洞察用户需求,探索商业模式。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送礼物是个很反国内用户需求的功能场景:我们国内送礼讲究什么?1.仪式感 2.惊喜感 重点体现:重视、尊重、用心
    送礼场景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情侣,还是朋友。这些都是围绕重视、尊重、用心。
    OK,用户送礼物的真实场景是什么?是精细挑选,精心包装,亲手奉上(关系很好的情侣和朋友之间,跨地域会快递)
    ①线上送礼物能满足精心挑选吗?明显是不太能的,网购的东西,我都没到手看一下,我怎么知道是否货不对板?
    ②网上买的东西是礼物包装吗?明显不是。包装很LOW的快递盒子
    ③亲手奉上就更不可能了,仪式感和尊重感大打折扣
    不同于发红包,网购送礼物本身就是伪场景。送礼物只是表象,用户的真实目的在于送礼物能够构建的关系。
    这里要化重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送礼物只是表象,用户的真实目的在于送礼物能够构建的关系。
    送礼物只是表象,用户的真实目的在于送礼物能够构建的关系。
    送礼物只是表象,用户的真实目的在于送礼物能够构建的关系。
    网购送礼物,是无论如何也达不成这个目的
    当然如果是已经很亲近的关系了,直接任何网购平台,送即可。你微信送礼物是更便宜?还是售后更好?还是更方便?

    来自湖南 回复
  2. 不知道有没有盲盒礼物。送礼有时候还需要惊喜感。

    来自广东 回复
  3. “””比如大学舍友,工作后已经不在一个城市多年,结婚了邀请你参加婚礼,这时候你未能参加,想买个礼物寄给对方,那势必需要收货地址。”””

    这种就有一种,你要结婚了,爷赏你个礼物,你自己填一下地址收下吧。在中国的社交里,送礼物的一方属于是地位比较弱的一方,但是现在微信这个做法,感觉送礼物的才是大爷。而且送礼物的人,一般不知道自己要送什么,以及害怕送了之后对方不喜欢,所以你在还没送的时候,就告诉对方你要送啥,我觉得这个有点反人类。

    所以我觉得,未来,隐藏礼物详情这个功能,上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就是我给你发个卡片,你填一下,但是卡片里面是什么,你是不知道的。

    来自上海 回复
    1. 有道理!

      来自广东 回复
  4. 这既减轻了赠送方的操作成本,也极大保护了接收方的隐私。

    这个分析,有点懵,几乎就是没有站在真实场景下考虑过。。。
    怎么你给你朋友送礼物还要保护你朋友的隐私?关系不好的朋友,又没有必要送礼物;关系不好,还必须得送礼物,又不会走微信送礼物,不知道你的逻辑。

    来自上海 回复
    1. 我个人支持你的观点。但是有没有想过,收受贿lu这个功能超实用啊。

      来自上海 回复
  5. 这个联动好耶!创意满满,不单单是节日转账了,还可以线上送礼物。

    来自广东 回复
  6. 但是送礼物还有一层是惊喜感,这种让别人已经知道礼物是什么了的感觉好像不会很好,还可以加一些神秘感;让收礼物方填地址这个蛮好的,加了神秘感之后既有了对礼物的期待又不会破坏惊喜

    来自广东 回复
    1. 个人感觉女生可能会比较欢迎这个功能吧。

      来自上海 回复
  7. 转赠我觉得不太可能,微信连名片都是转发了给别人之后就不能再加了。感觉它有时候“难用”就是因为有一套自己的社交原则而并不是完全为了所有用户方便就行。

    来自广东 回复
    1. 同意,转赠完全是伪需求。现实中,礼尚往来,不可能会转送朋友一个金额“未知”的礼物;技术上,会让数据链路变长,判断的逻辑更复杂,没必要。

      来自湖南 回复
  8. 微信大家使用的次数比较多吧,而且大家都会微信转账,有送礼物的功能也很正常

    来自中国 回复
  9. 我曾以这个创意为核心(微信这个和我那个礼物逻辑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成功融了500个W天使……

    来自广东 回复
    1. 大佬牛X!

      来自广东 回复
  10. 建议先好好研究下“生日管家”的微信小程序,之前这个送礼物的功能,年GMV据说是超过了10个亿。如果照此推演,下一步加入生日管家的类似功能,把亲友生日、企业团体成员生日、周年庆、战友退伍纪念等各类纪念日提醒功能并入,和送礼物场景融合打通,这样基本可以说是用微信电商生态进行礼物市场的垄断了。

    来自湖南 回复
    1. 好的 我去学习下

      来自广东 回复
    2. 我记错小程序的名字啦。叫礼物说,微信小程序呢。记混淆起来啦。哎呀呀。但是这个公司貌似现在垮了,已经被司法冻结和限高了,感觉是有供应商款项没有结清。

      来自湖南 回复
    3. 生日全是隐私啊朋友。。。

      来自上海 回复
专题
1137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其交互范式也会随之从2D GUI时代转换到3D UI时代。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XR空间交互指南。
专题
1190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很多公司都在谈论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化的基础即是大量的、繁杂的、高度业务关联的基础数据。数字化运营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数字化运营。
专题
12719人已学习13篇文章
通过仪表盘,用户可以查看并分析产品的数据和图表,还可以通过控件来控制数据的显示、过滤等功能。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仪表盘设计指南。
专题
17354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设计B端SaaS产品及B端SaaS产品方法论。
专题
1746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小程序介绍、小程序搭建、优化设计规范和功能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