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产品的五大原则
产品经理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产品知识和市场洞察力,还必须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产品方法论和原则。本文将为您揭示SaaS产品经理必须遵循的五大核心原则,涵盖了产品定位、规划、设计、需求评估和产品管理的关键方面,供大家参考。
不知道你是否想过这样的问题?
我们常说“产品经理是CEO的前站”,说它是一个“万金油”式的黄金岗位,那它最重要的“资产”是什么?
我给你一个答案,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资产是:作品、声誉、方法论/原则。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关系,而是像一个飞轮一样,一个带动另一个,最终形成你的“核心资产”。
以俞军老师为例。
他被誉为“百度贴吧之父”,与“微信之父”张小龙一起被称为“南小龙北俞军”。他的第一个代表作就是“百度贴吧”,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产品方法论(即PM12条),最后把它们总结为《俞军产品方法论》一书。
他的代表作品和方法论在互联网行业颇具影响力,也成就了他“百度贴吧之父”、互联网产品专家之名。
作品跟声誉属于“可遇不可求”或“无心插柳柳成荫”式的结果,而产品方法论和产品原则,则可通过“学习、运用、反思、总结、提炼”的“内循环”,最后内化为自己的“核心资产”。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SaaS产品经理的五大原则,希望对你有启发。
- 产品定位原则:80%-80%原则
- 产品规划原则:以终为始原则
- 产品设计原则:KISS原则
- 需求评估原则:最大公约数原则
- 产品管理原则:100%透明原则
一、产品定位原则:80%-80%原则
小米生态链的产品定位原则是专注大市场。
什么是大市场?
他们有一个原则:80%-80%原则。也就是说他们在定义产品时,只着眼于80%用户的80%需求。80%用户指的是大多数的中国普通老百姓,80%需求指的是需求集中度高且普通的需求(即刚需)。
比如小米手环可能有100个产品级的痛点需求,最终简化为三个需求:测步数、测睡眠、来电提醒,这就是80%用户的80%需求。
比如小米空气净化器,就是聚焦:高效净化能力、智能控制,通过高性价比的三层滤网系统,将好几千元价格的空气净化器,降低至899元,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解决了产业级别痛点的同时,还对改善了社会空气质量的社会问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就是80%用户的80%需求。
SaaS产品定位类似,市面上至少有两种不同的选择:10%-95%原则、80%-80%原则。
10%-95%原则是指聚焦全行业占比只有10%的某个行业,把它95%以上的需求全实现。比如聚焦餐饮行业的哗啦啦、客如云等,它们为餐饮企业提供智能化前台、收银、后厨等功能的SaaS服务,涵盖预订、排队、外卖、点餐、收银、会员管理、进销存等系统服务,并通过开放平台与各专业领域企业合作,提供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
80%-80%原则是指聚焦全行业80%以上的企业,解决对应企业80%以上的需求。比如人力资源领域的北森、薪人薪事、Moka等,涵盖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互联网、医疗医药、教育行业等全行业,提供一体化的组织人事、招聘、绩效、考勤、薪酬、培训等SaaS服务。
从SaaS企业视角看,采取“80%-80%”原则,更贴合SaaS产品定位,但站在客户角度,需要的不是80%,而是100%(即企业所有需求,期望都可以通过SaaS产品实现),这就延伸出来一个行业级的痛点:SaaS产品如何有效解决个性化需求?
这个问题的产生,本身就属于SaaS产品定位的遗留问题,就像人类进化过程中,留下了“无用”的阑尾一样。
有人选择PaaS平台来解决,却让自己陷入常年亏损的境地;有人选择插件市场来解决,却无力运营起“客户-第三方研发-插件平台”的生态系统;有人选择低代码平台来解决,却只能缓解“病痛”,治标不治本。
当然,选择10%-95%产品定位原则的SaaS企业,日子也没好到哪儿。客户所属行业萎缩,结果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比如餐饮行业、教育行业、房地产行业过去几年的萎缩,让对应的SaaS企业生存,举步维艰。
所以,建议SaaS产品定位,最佳依然是遵循“80%-80%原则”。
除了产品定位之外,80%-80%原则,还可用来判断需求优先级,确保需求价值最大化(此处按下不表,下面需求评估原则部分详说)。
二、产品规划原则:以终为始原则
C端产品是概率论模式,而B端产品是微积分模式。
以SaaS产品为例。
它是多租户的订阅制模式,面向多客户的产品服务形态,功能上线后,只要有任何一家客户在用,你都无法下线,导致某些功能就像“钉子户”一样,一直在你的产品之中永久地“屹立不倒”,严重阻碍产品迭代和运营维护。
所以SaaS产品规划第一原则,就是“以终为始原则”。即当你进行产品规划时,可采取逆推方式进行,把终局(当前可想到)提前进行思考和规划,逐步倒退至当前版本,避免场景不连续导致”钉子户“功能。
举个例子。
假如你当前所负责的产品,排班相关基础能力已成熟,计划重新规划一个新故事(即智能排班),则你至少需要考虑终局的智能排班的形态是什么,逐步规划至当前版本,让每个版本之间相互独立,不产生冲突,避免形成”钉子户“功能。
比如智能排班的终局形态是:以业务数据(含历史和预测)和历史排班数据为基础,加上业务需求(如岗位/人数/工时等)和排班偏好策略,系统自动进行智能排班,且结果支持人员预干预。
终局的前一步,可以收敛需求为:基于业务需求和排班偏好,进行自动智能排班,或者直接自动复刻历史排班;
再往前一步,则可规划需求为:根据员工打卡,自动识别最匹配的班次,解决排班困难且繁琐的问题;
再往前一步,则可规划需求为:根据周期和日历,自动进行循环性排班,解决排班效率问题。
三、产品设计原则:KISS原则-保持简单和愚蠢
2022.9.8日至2024.01.05日的484天(约1.32年),我们的某个系统就产生2336条客诉问题,产研累计花费了2399小时(约300人日,8小时/天)。
其中70%属于客户操作问题或客户信息查询等咨询类问题,以及65%集中在加班、假期、报表与打卡四个模块。
这仅仅是客诉问题一项,不包含AI助理的自助问答以及私聊产品经理的咨询量。
如果你是该系统的产品负责人,每天被问题咨询所裹挟,留给你的工作时间,可就不多了。
所以,如果系统性的最佳解决方案的话,不仅仅是通过AI助理来回答问题,而是在产品设计之初,严格遵循KISS原则,将咨询问题尽可能扼杀在“摇篮里”。
KISS原则(俗称“懒人原则”),它是英文Keep it Sample and Stupid的缩写,直译过来就是:保持简单和愚蠢。它的目标是用简单、直接、傻瓜式的设计,让用户使用产品时,可以不用学习、不用思考、不用记忆,傻瓜式操作即可解决它的问题。
它的核心是遵循“三层八化”。即:
- 从结构层,遵循菜单路径场景化、实体关系解耦化;
- 从控制层,遵循功能要素抽象化、产品规则透明化、产品能力配置化;
- 从表现层,遵循交互设计一体化、页面结构模块化、设计表达对象化。
在KISS原则:SaaS产品设计最重要的原则分上/中/下三部分,已分享过,不再重复赘述。
本文只重申三个点:
第一,产品设计的抽象化程度,至少提升20%的用户易用体验。即你抽象的足够细致、灵活,用户需求满足度越高,体验性越好。
第二,产品设计的配置化程度,以及组合、隐藏、删除设计运用程度,至少提升用户易用体验的20%。
第三,产品设计的用户语言和白话程度,又决定了用户易用体验的10%。
四、需求评估原则:最大公约数原则
上面“80%-80%原则”时提到过,SaaS产品的基本模式是多租户的订阅制,客户需求的无限与资源的有限,导致个性需求无法根本性解决。
如何有效评估需求优先级?我首先推荐的原则是:最大公约数原则。
最大公约数不仅是一个数学概念,更是一种解决问题和优化资源分配的有效工具,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比如在分配资源或物品时,最大公约数可以帮助我们确保每个人或每个群体都能公平地获得相同数量的资源。
例如,如果需要将20颗巧克力和15块蛋糕公平地分给朋友,可以通过计算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即5),确定每个人可以分到4颗巧克力和3块蛋糕。
同理,SaaS产品所需分配的关键资源(之一),就是产研资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肯定会存在顾此失彼的困境,所以最大公约数原则是相对均衡、公平的一种需求优先级判断原则。
具体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述。即:需求价值 = 客户数 * 用户量 * 需求频次 * 需求阻塞度。
比如加班补贴需求,共有10家客户有需求,每家客户平均100人,每周加班3次,那结果就是10*100*3= 3000;
加班打卡超24小时的需求,共有5家客户有需求,每家客户平均200人,每周1次,那结果就是5*200*1 = 1000。
所以加班补贴 > 加班打卡超24小时。
如果上班中间请假计算异常的需求,目前只有1家1000人+的客户需求,如果不及时处理,客户90%流失(即需求阻塞度高),则它的优先级高于加班补贴。
可能你会问:如何客观进行量化?不同维度如何有效对比?如何判断需求阻塞度有多高?
说实话,我没有标准答案。
需求优先级判断的本质是选择,选择是由你的价值偏好、经验、生态位等决定的,并没有100%绝对客观的衡量标准。
不过有三点经验分享给你:
第一,你与客户/用户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你对需求阻塞度的判断准确性。比如你了解客户的决策人是谁,决策逻辑是什么,你就会知道她们的”底线“在哪。
第二,你与需求池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你对用户需求量、需求频次的判断准确性。比如你是否每周评估需求池中的需求?你是否对需求池描述的用户场景足够熟悉?你是否对提需求的客户有了解?
第三,你与企业经营数据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你对客户群体优先级判断的准确性。比如你是否了解企业中哪些客户群的续费率更高,续费时间更久?
五、产品管理原则:100%透明原则
SaaS产品经理是衔接企业内部与外部的桥梁。对内需要经常跟销售、渠道、客户成功、实施、客服、研发、测试、设计等伙伴沟通与协同;对外需要跟不同客户的不同角色沟通需求。
由于每个角色所处生态位的差异,导致对应立场和利益异同。
比如销售/渠道的目标是签约更多新客户。如果客户需求无法满足,需要公司付出研发成本进行二次研发,她们会想尽办法达成签约(比如承诺客户进行需求迭代,甚至愿意签署到合同里)。
比如客户成功的目标是续签更多老客户。他们也会想尽办法帮客户实现需求,即使同样需要付出二次研发成本。但可能是利益大小和同理心所致,她们的意愿和手段,明显弱于销售/渠道。
比如研发同学的目标是保证服务稳定不出错和不加班。他们就会”怨恨“销售/渠道或客户成功的承诺需求,因为一般都属于倒排期项目,不仅需要加班,还可能导致系统稳定性与可维护性变差。
作为周旋于他们之中的产品经理,如何才能更好地与他们进行协同?我推荐:100%透明原则。
具体来说,我会采取以下信息透明化措施:
第一,产品规划和项目进度透明化。每个季度/半年的产品规划以及进度(含承诺客户需求),完全透明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在线文档随时查阅;
第二,产品规划和需求优先级判定逻辑透明化。如何有效判断需求优先级和进行产品规划?同样把它在线化、文字化,让所有人随时可查阅;
第三,企业运营信息与业务数据、产品数据等透明化。企业、竞品以及产品相关的核心运营数据(比如营亏情况、客户数据、竞品动态、产品数据等),以及企业战略选择偏好信息等(比如客群选择、重点方向和项目等),每次在产品规划后,都对所有研发、测试、设计伙伴们进行透明化沟通。
对于产品管理来说,100%透明原则,最终带来了什么收益呢?
首先,拒绝销售/渠道/客户成功的需求排期时,有理有据,避免不必要的观点与观点、排期与排期的的碰撞,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其次,让研发/测试同学有掌控感,清晰自己正在做以及将要做的事情,缓解其与产品经理之间自带的对抗感,更有效地推进项目。
六、写在最后
作品、声誉、方法论/原则是你作为产品经理的核心资产,它们可以有效构建你自我成长的飞轮,希望今天分享的SaaS产品的五大原则,对你有所启发。
可能你会问:你的产品原则/方法论是如何形成的?有没有什么经验/技巧?
第一,学习他人的方法论/原则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本文分享的“80%-80%原则”、“KISS原则”等,都不是我原创,也没必要原创,“谁用的好,就归谁”是最有效的经济学分配原则之一;
第二,采取闭环式学习是最有效的路径。即“学习-运用-总结-反思-分享”是一个学习闭环,尤其是反思跟分享。当你能把它分享给他人时,说明你基本已经掌握了它的精髓。
说实话,今天分享的五个SaaS产品原则,在今天分享之前,对我来说是一种若隐若现的状态,今天分享后,我想它们对我来说,已足够清晰。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咱们下次再见~
专栏作家
邢小作,微信公众号:产品方法论集散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枚在线教育的产品,关注互联网教育,喜欢研究用户心理。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这篇文章的理论感觉哪里看到过,原来也是大大你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