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产品能拥有社交属性?

8 评论 36236 浏览 90 收藏 17 分钟

想要让产品具备社交属性,就要让产品能够搭建起一张关系网络,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社交圈子。

商业的目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获利,而解决用户需求是通过产品来实现的。当你想要开发一款新的产品时一定要契合用户相应的需求点才有可能成功,而在这些各种各样的需求中又分为硬需求和软需求。

硬需求是用户想要得到,必须要满足而不能舍弃的需求,如:吃饭、穿衣;软需求是用户无法明确表达出来的需求,软需求多是为了增强产品体验性、友好性及粘性的需求。目前,产品更多的只是解决用户的硬需求,如:滴滴解决出行需求、百度外卖解决订餐需求、京东解决购物需求…..而对于用户的软需求多数产品不太关注。情感需求、社交需求、关爱需求、尊重需求这些软需求才更应该是提升产品价值、增加产品粘性的有价需求,而硬需求只能算做产品的基本需求。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都是硬需求,也是基本需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硬需求在产品中会被逐步解决,将来的产品将更多的关注软需求,即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微信是“社交需求”的代表,它的成功说明了软需求的巨大商业价值。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在政治上、商业上、工作上、生活上都离不开社交,只有搭建起熟人网络才能建立好社交圈子。人就是一种社会化动物,社交本身就是人的基本能力。在互联网化时代,科技让现实世界人情变得更冷漠、交往变得更寡淡、人心变得更功利。但人性本质是这样的吗?自然不是,现在的人和过去的人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社会环境让一切发生了改变,科技让人与人间变得更疏远,交流从语言变成了指尖、从面对面变成遥不可见,科技让天涯变成咫尺,也同样让咫尺变成天涯。这才应该是当前产品的最大痛点,科技发展了,人性冷漠了,物质发达了,精神落后了。物质文明快速提升后精神文明没能跟上脚步,硬性需求解决后对软性需求的忽略。所以,如果产品想要走得更快、更高、更强,就要更多的关注其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为,产品是解决用户需求的,用户需求就是人的需求。

想要让产品具备社交属性,就要让产品能够搭建起一张关系网络,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社交圈子。

如何让产品能拥有社交属性?

1、相同的标签(关系粘合性)

人是趋同的,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告诉我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人喜欢“大同”,不推崇个性的张扬。所以,具有相同标签的人就会走得更近,人与人间具有相同标签数越多,相互间的心理接受度就越强,共同语言就越多。

习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的讲话:“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

从习主席的讲话上来看,为了让参会各国认可“一带一路”并产生共鸣,先为所有参与国打标签:古丝绸之路、共同历史(鎏金铜蚕,黑石号)、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拥有共同标签的参与国才容易产生共鸣,容易形成合力,并愿意接受“一带一路”思想,形成国与国间的社交圈子。

如果在把一个圈子打上的标签越多,则这个圈子的粘性就会越强。如:歌友会,以歌为媒形成的歌友圈子,共同标签是“歌友”。因此圈子只有一个共同标签,所以注定这个圈子的紧密度不会太强,如想增强其紧密度,就要增加更多的共性标签。如果把“歌友会”变成“薛之谦歌友会”,由于大家都是薛之谦的粉丝,就注定大家会有更多的共性,亲密度就会增加很多。如想再增加紧密性,可将“薛之谦歌友会”变成“薛之谦90后北京歌友会”,又增加了一个年纪和地域的新标签后,人们的趋同性会更强,圈子内的人们会更愿意走到一起。

共性标签越多,紧密度越强。

  • 歌友会标签:歌友
  • 薛之谦歌友会标签:薛之谦、歌友
  • 薛之谦90后北京歌友会标签:薛之谦、90后、北京、歌友

实际很多软件产品已经加入了社交属性,如:网易云音乐。

如下图:

“朋友”栏目就是社交功能的体现,为用户搭建了一个以音乐为媒的社交栏目。

之前说过,如果想要让社交圈子能有更强的粘性,就要让圈子有更多的共性。只是通过“音乐”并不能让人心有更强的聚集效应。如果产品能引导用户建更多的相同标签,对具有相同标签的用户就会有更大的吸引力。如:网易云平台里有歌单,每个用户可以将自己喜爱的歌曲建成歌单,如果两人的情感经历相似,就很可能通过歌单将歌友建立起联系。除了歌单,云音乐产品还可以通过歌手、用户所在地域、用户的年龄层、兴趣爱好等信息建自己的社交圈子,每个用户都是圈子的发起人,并为自己的圈子打上不同的标签,在这个音乐平台上就会吸引到各个趋同的用户,从而形成有着音乐背景,有着共同的兴趣点的社交圈子。当形成了这样的社交圈子,就能够更好的增强云音乐产品的粘性。

2、适当增加门槛(价值体现)

习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的讲话:“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先辈,为了实现海上丝绸之路,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才形成了当时的文化繁荣。任何成就都是要付出沉重代价才能获取的,代价付出的越大,人们才会越珍惜。记得我们的长辈常说:“没有革命前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经历了哪段历史的人才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回到社交需求里,只有给社交圈子适当的增加门槛,圈子才会更有凝聚力。太容易得到的自然就不会太珍惜,如想增加圈子的粘性就要适当增加进入圈子的门槛,门槛越高,情感的紧密度就会更强。当然,圈子里的人数就会越少,所以,难易程度需要把握好。

以QQ群为例,群主可以设置加群方式:

  1. 允许任务人加群(此方式注定来的人多,走的人也多,没有门槛限制,入群的人也不会有珍惜感)
  2. 需要回答问题,管理员审核(有门槛限制后,紧密度会适当增加)
  3. 付费入群(门槛限制升级,进群的用户不会轻易离开)

很多平台都有会员功能,如优酷、腾迅视频,普通用户只能看些免费视频,而且还需要附带广告,而付费会员可看所有视频,付费就是其门槛。但付费本身并不能增加产品的社交性,加入门槛只是为了增加其内聚性,使圈内用户会更珍惜圈子。

如果将标签与门槛联合使用,效果应该会更好,标签让群内用户互相之间有更强的认同感,门槛让用户更加珍惜这个圈子,从而增加其价值。

3、根据社群自身的价值观制造话题

一个团队、一个群体、一个圈子,能够组建起来的前提就是要有共同的价值观,价值观才是圈子的凝聚力。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是人认定事物、判断是非的思维或取向。QQ群里经常有“骑行群”、“妈妈群”、“学习群”,这类圈子往往联系的会比较紧密、交流也会很频繁,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运动、育儿经、学习,话题性越强、内容越丰富、价值观越趋同的圈子交流就会越频繁、紧密度就会越强。所以,打造社交圈子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就是根据社交圈子自身的价值观制造话题性。

习主席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只有心相通,交往才会更频繁,圈子才会更紧密。还有人说人生四大铁是:“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赃。”当人与人有过某种联系、有着共同爱好或做过同一件事,都会拉进彼此的距离。话题会拉进彼此的距离拉进,当话题越深入、交往越频繁时,这种关系就越紧密。

对于产品来说,如想让产品有更强的社交属性,除了做好标签、设置门槛外,还需要根据自身定位打造自身的价值观,有思想、有目的的圈子才会更持久、更紧密。如上面说的音乐产品,在这个圈子里的就要以音乐为核心,通过各种音乐会、歌友会、歌手直播、歌手近况分享等活动加强用户与用户间的交流,只有交流才会让产品有更强的社交属性,产品要做的就是给圈子内的用户有更多的话题性,制造更多的“浪漫”,让圈子有更多的兴趣点。甚至可以与新闻类平台合作,引进娱乐新闻,通过信息来增加圈子的话题性。

4、异性相吸

夏天,我很喜欢在大排档里喝啤酒,有气氛、有感觉。可以光着膀子、穿着拖鞋、叼着小烟、吹着牛。但兄弟们喝酒时谈论的话题永远离不开女人,就如同女人们八卦时谈论的话题永远离不开男人一样。只有这种异性相吸才更容易产生话题,在荷尔蒙弥漫的空气中总是让人亢奋,“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如想要做好社交就应该加上男女属性,陌陌产品的成功就是异性的价值,男人间可以喝酒,但也不能天天喝酒,只有男女间才更容易产生火花,产生更多话题。如果想要打造好产品的社交性,就需要强调“男女”属性,有了这个属性,就如同在化学反应中加了一剂“催化剂”。

5、附近的人

网络可以让远在天涯的人近在咫尺,但你永远不清楚与你聊天的人是男还是女,也不知道与你聊天的人离你是远还是近。“距离产生美,距离有了美没了”想起了赵本山的一句话。从社交本身来说,人们更愿意与有现实价值的人在一起交流。如果恋爱只是在谈感情,永远走不进结婚殿堂的话,将来一定会有一个人离开。那么,如果网络的社交圈子能够发展成为线下的交流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的双重社交,其价值一定会更大。所以,对于有着共同价值观、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体,他们更愿意与“附近的人”交流,只有“附近的人”才更容易让网络变为现实。还有一点,人们有着更多的猎奇心理,如看直播时,更喜欢看“附近的人”的直播,看微信时也更愿意看“附近的人”。

距离越近人与人间的心理距离越近,实际这也是一种趋同心理。所以,社交圈子里如能加入“附近”属性,会让人感觉更真实、更亲近。

总结

不同的病症,需要不同的药,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应该有社交功能的,也不应该是一方治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的极大满足,将来的社会必然更多的关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社交就是精神世界的管道。对于产品来说,如何利用产品解决用户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将是未来产品发展的新形态。有形的功能容易表达,无形的功能才难表述。通过标签分类,为用户建标签以“人以群分”,用适当的门槛来留住用户,用话题来促进圈子活性,用异性来吸引异性。最终,让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人能够走到一起,让网络照进现实。

#专栏作家#

产品人老吴,微信公众号:ChanPinLaoWu,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产品讲学堂自媒体人,某公司产品总监。十多年软件行业从业经验,做过软件开发、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产品总监,希望能与大家分享更多产品经验和知识。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看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就没有阅读下去的欲望了…

    来自山东 回复
    1. 有更好的 定义吗?求推介

      回复
  2. 有人和人交换的产品 就会有社交

    来自山西 回复
  3. 有收获,感谢

    来自北京 回复
  4. 看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就没有阅读下去的欲望了…

    来自广东 回复
    1. 有更好的 定义吗?求推介

      回复
  5. :mrgreen:

    来自上海 回复
  6. :mrgreen: 写得好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