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图标的信息传达
还记得早期的像素图标么….那时候超级玛丽的像素小人儿还是熟悉温热的童年记忆。早期OS/2-Warp4系统的像素图标也很有趣:
虽然现在看来“回收站”在理解上还有点问题。但在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候,仅支持16色,设计还是有很多图像隐喻创意在里面。
图标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向用户传达出正确的操作信息。很多图标采用好似照片记录的写实性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详细地绘制人们熟悉的对象是有意义的,但是,绘制人们不熟悉的对象或抽象概念(例如网络)又有什么意义呢?有多少用户见过裸露的硬盘驱动器是什么样子?用户最终还是依靠附加的文字来理解。
Scott McCloud在《如何理解动画》( 《Understanding Comics》)一书中对动画形象的分析亦可应用在图形界面设计中,合理地分析图标的写实性。
左侧某个特定男士到右侧的笑脸可以指代任何人。可以说明如果为表达某个通用概念,视觉上的细节一定减少。界面设计本身存在的环境就要求尽量减少文化和习惯的差异性,对图形也力求普遍性,也要减少不必要的细节。
但是细节也不能太少,识别性绝对是第一必要条件,尽可能满足用户短时间理解记住图形的含义。
左面可以清晰认识是人脸,但是简化到右边,就不好识别和理解了。
以电脑上的实际图标为例,“主页(Home)”图标
相较于最左边写实的房子,细节越多越难搞清楚指代的意义,右侧普遍性和可识别性高许多。
当然过少的细节,如果右侧图标去除掉窗户和烟囱,“主页(Home)”图标更像指示向上的方向键。
写实性和可识别性要维持在一种曲线的平衡中。完美的图形界面设计应该出现在曲线的中央。
那么合理恰当的细节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呢?究竟什么样的细节不会过度分散用户注意力?
同样以两个按键为例:
左侧的按键过于写实,如果放入界面中容易分散用户注意。右侧的静止的边框,无法促应用户进行交互,很容易被忽略。
这里插几句闲话,我觉得GUI设计师和一般视觉设计师或平面设计师最大的不同在于设计的图案要有某些交互行为的暗示作用。比如,Ipad上扳动的按钮就要让用户有向哪里扳动的行为暗示。
这种行为心理暗示其实在心理学上有专门的概念叫”affordance“。就是指用户碰到客观现象采取本能的行动。举个最好的例子来说明:
日本的一款发泄游戏叫“putiputi”。是一种塑料气泡玩具。这款产品的创意来自于看见塑料薄膜泡便不知不觉地想去挤压它,这是在心理学上 就被称为“affordance”的现象之一 。如果设计产品时,能够考虑人的本能意识和行为,暗示某些操作,那所设计的交互式产品将具有很大创造力。设计 者创造的外界物与用户的心理映射间插入的是一个的“=”。生活中,一种固化的映象在用户心中落成时,产品才真正具有自己的“语言”,能够“说话”与用户沟通。当然,affordance现象,如果掌握不好,也可能给产品的设计带来负作用。因为人们也可能因为心理认知而对设计不良的产品进行误操作。
对于某些特殊图形符号,用户是可以无障碍的捕捉的。我在欧洲旅行中发现,即使到非英语国家,遇到比如数字、箭头这些图形,即使没有前后语境,任何人都可以快速理解。数字表示顺序;箭头表示方向。这些都可以作为图像的安全使用范围。
总之,图形界面设计中,图形很大程度相当于一种符号,来传递某种功能信息。符号本身就是简洁抽象的,如何应用户更快速准确地理解符号和相关含义才是设计的首要问题。所以合理应用写实手段,处理好细节,达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效果,增加用户交互欲望才是最重要的。
源地址:http://www.zhangyq.com/?paged=3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