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国企的产品经理如何做产品?
面对国企这样的特殊客户,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与普通的企业用户一定有所不同,那么对接国企的产品经理,在做产品时需要注意哪些点呢?作者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我本人在咨询公司里做产品经理,对接的客户是电力企业,虽然是做产品经理,但是说实话,很多时候客户才是“产品经理”,请注意我用的是引号。
回到正题上,稍等,我得先说一下以前(因为现在有所改善了)对接国企做产品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国企的客户做系统不比同互联网企业做产品,互联网企业的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快速迭代产品,力求推出最好的产品,而国企的客户却不是这样,他们往往是完成某项任务(如职创项目、科技项目)才做产品,出发点本来就不对了,那么可想而知产品在推广的时候会受到怎样的阻力。
所以对接国企客户做产品的体验就是:脱离需求,脱离用户,脱离场景。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思想,用户都被互联网企业娇宠惯了,对于应用系统的体验也开始在意和挑剔,好了,接下来真的进入主题(注:下文的用户皆指国企客户)。
首先来看看用户对信息系统要求的变化
用户对信息系统要求的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现在的技术足够解决企业的业务需求,况且有大把的IT公司可以提供快速的解决方案,那为什么还要将就用那些体验糟糕的系统呢。
而且现在在管事岗位上的用户80后占了大多数,他们对互联网更能接受也更愿意改变。
产品设计的关键
产品设计的关键有许许多,不同产品也有各自不同的关键点,我们只谈基本的关键点。请看下图:
产品设计的三个关键
一、产品需求分析是第一个关键。
需求分析决定了产品的定位,会影响之后的功能规划以及产品的运营方式,而这三者基本上可以决定产品是否真的能被用户接受。做产品需求分析的方法如下:
产品定位5W1H法
简书已经有很多大牛讲过这种方法,有很多刚入门的产品经理虽然知道但真正面对客户的时候,运用得却不是很好,一方面是紧张,另一方面是从自身的角度理解客户需求还以为自己理解对了。少年,记得要引导客户回答以上的问题,同时用客户听得懂的话向他再次确认。
通过需求分析后,基本上可以确定用户所需要产品的类型了,也就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应用做不同的功能和性能的突出,不管突出什么,都是为解决用户的核心需求,那么问题又来了,什么才是用户的核心需求呢?
虽然通过5W1H法,基本可以知道客户的需求是什么,而核心需求是包括在需求里,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并给予特殊的对待,处理得好就会成为产品的亮点和卖点。所以如果也有和我做类似工作的朋友,请一定要直接对接客户,因为客户经理转述的需求,即使很完整全面,你也无法感受到客户的情绪变化,也就无法感知他的核心需求,这点很重要。
案例分析:公司给某企业做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
Paste_Image.png
其实用这个平台的用户不止是配送管理员,还是领导、司机、承运商以及收货方,只不过配送管理员是平台的核心用户,核心的需求是帮助他做好配送的管理。尽管也有APP,但是APP只是实现了部分PC上的功能,比如配送的功能,APP上仅实现紧急配送,并不完全实现所有的配送方式,这里就涉及到使用场景:紧急配送会随时都可能发生,管理可能是在家,这时候是上不了企业内网的。
二、产品功能规划
功能规划的建议
非IT出身的产品经理或刚入门的产品经理或非产品经理(真的有)在做功能规划时就经常把不相关的功能划到一个模块下,让开发看得一头雾水,客户也会懵逼的吧。
以上的功能规划仅为建议,只需知道做产品设计就是要让用户用最少的时间去理解你的功能,而把精力用在真正的业务处理上。
对于一些常用的功能,要给予特殊的对待,比如有多个入口,入口位置显示,就像微信的扫一扫和添加好友功能。
做了产品的功能规划之后,产品的流程图也是必须的,否则客户不知道你的系统如何运用,用户与系统又如何交互。
原谅我对图做了处理,不那么好看了
产品的成功因素
产品的成功因素
在产品的需求分析正确后,可以归纳出决定产品的成功因素,正如上文说的不同类型的产品,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产品成功的因素,比如知乎(社区型产品)的初期,就由于有众从的明星用户存在,同时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内容,以此吸引了更多优秀的用户加入,从而进入了良性的循环。
另外,做产品需时刻提醒自己我的这一步设计会不会增加用户的负担,是不是多余,是不是没有对用户产生价值,为什么?因为产品一定要做到有用才有人用,有人用才有用(这句话是我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最后,说几句自己做产品的感想,与大家共勉:
- 让用户花更少的时间,让产品做更有意义的事
- 产品有用才有人用,有人用才有用
- 接触第一手需求,那才能让你养成好的产品嗅觉
作者:羊酥
来源:http://www.jianshu.com/p/ebce56fa0209
本文由 @羊酥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O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