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类app思考(2):浅析“书单”功能
一个小小的书单功能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作者对四款产品的书单功能真展开分析,不同的产品下,书单偏重的核心点也不尽相同。
我们先来看看寻找书单的人的需求: 我们再来看一看制作书单的人的需求: 最后我们可以看一看阅读类app的需求: 从这三者的角度来看,“书单”功能可以说是很好的满足了各方的需求。 在拥有书单功能的阅读类app中,用户大都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书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咪咕阅读的功能最为齐全,微信读书的体验最为良好。 以咪咕阅读为例,用户可以在书单模块下创建书单。图书的添加渠道为“最近阅读”、“我的书架”、“我的订购”及“搜索”。其中搜索可以做到分类筛选,可以说是很方便了。此外用户还可以在别人的书单下将自己喜欢的图书直接添加到自己的书单。 在书单创建过程中,用户可以添加书单标题、简介甚至评论。书单创建完成后,系统会根据选择的图书添加相关的标签。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鼓励用户在创建书单的时候保证数量,系统会设置一个门槛:少于三本的书单不会被推荐。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阅读类app都允许用户可以自由的创建自己的书单。像是起点读书,就有专门的“单主”来生产各类书单。书单被密密麻麻打上了各种标签,读者甚至还可以向优秀书单的创建者进行打赏。 在起点,“书单”已经有了成熟的盈利模式。 正如之前需求所讲的那样,很多书单创建者是带有“寻找认同感”及“赞赏”这两个需求的。满足这两个需求的方法有两个:让他们的书单更容易得到曝光,让他们的书单更容易分享。 关于曝光这一方面,其实就相当于内容分发问题。 在咪咕阅读中,书单可以在榜单中,也可以在标签中,还可以在编辑推荐中。分发渠道看似很多,但其实颇为有限。 用户的书单会有评分,在介绍栏的右上方还会出现“浏览次数”或者“分享次数”来吸引用户查看或者激励单主创作。此外,还有“名家书单”来刺激KOL生产内容并吸引用户。 在起点读书中,分发渠道则明显变多了。 我们可以看到有“趋势”、“标签”甚至“TOP100”等各种各样的分类,给了单主们极大的曝光空间。当然这也是与起点读书具有庞大的版权资源和网络小说天生标签属性强的特点所决定的。 讲完了曝光,再来看看分享。其实用户分享书单欲望比较强的时候一般都是分享专业类/文学类/社科类等调性比较高的内容填充书单的时候。这个时候用户的需求就变成了:格调要高。这一点微信读书就做的不错——足够的简洁。 没有巨大的logo与诱导下载的图标,整体界面看起来非常的舒爽。 此篇文章仅是“浅析”了一下“书单”这个功能,所以笔者并没有过于详细的对其展开解析。其实“书单”功能是个特别有意思也特别有挑战性的功能点。做起来不难,但做好很难。一方面它需要有足够好的交互设计来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还得需要强大的运营能力。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平台本身要有足够的内容来使用户创建书单成为可能。 在笔者看来,书单其实可以添加很多新的玩法: 综上,笔者相信书单这个功能在未来会被越来越多的app所接受。 本文由 @李看山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书单”满足了谁的需求
一份“书单”的诞生
“书单”的分发
“书单”功能的展望
相关阅读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