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的从0到1,中间该不该有0.5?

2 评论 4730 浏览 23 收藏 9 分钟

本篇文章分为两个Part,第一Part谈谈产品迭代的方向;第二Part谈谈功能迭代的思路。

为什么会思考到这个问题?

因为刚进公司的时候,就被领导要求体验APP上所有的业务和功能,我也给到了一次全部门的专项汇报,根据Kano模型,梳理的一系列的问题,基础性需求的满足就存在很多缺陷,比如:

  • 登录失败没有任何引导。
  • 手机验证码经常性收不到导致用户没法进行账户激活。
  • 用户看盘时最常用的个股详情页的视觉体验不够优秀,喜欢盯盘用户反馈盯盘几分钟就要流眼泪。
  • 再比如付费产品level-2的行情经常崩溃。
  • 用户的资产数据从来就没有正确显示过,想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吗,抱歉自己算吧。
  • 持仓数据一不小心就被清零,用户经常性受到惊吓。
  • 整个APP使用体验就是卡顿,不流畅。

基础性需求的完整体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微信当年KO米聊的案例:微信的语音质量以及语音图片传送的到达率,都比米聊要做的优秀。

懂得把核心功能做到极致,才有资格去竞争。

很不幸,做了这样的汇报之后,我就开始填别人挖下的坑。

你会发现你填一个坑的时候,别人已经以2倍的速度在给你挖新的坑。业务上疯狂追赶,产品做的更加精细化,各种付费产品(炒股神器)开始抢占各种开发资源,一个月填不上一个坑,需求填上了,技术上又出BUG迟迟不能上线……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然后指望发一个大版本优化所有的问题,最后的结果是资源不够,两条腿不一样长,跑也跑不快。

产品迭代的方向有哪些?

产品迭代的方向大致有BUG修复以及稳定性提升、老功能优化、新功能上线。   每个版本都在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但是侧重点不同。看竞品的版本记录可以发现他们的发展方向,迭代速度有快有慢,迭代重心也不一样,前期在fix bug,提升性能,完善基础功能,后期就会厚积薄发,为上线新功能打下基础。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Slow is smooth and smooth is fast”,翻译过来就是,“慢就是稳,稳就是快”。

这一块我不想说过多,我的视角也很有限,我很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够体会一下产品规划里面的学问,毕竟产品是个管理岗位。

虽然现在还在做领导安排好的需求,但是也应该有意识地在完成需求之后,规划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不忙的时候就是规划迭代的好时机

产品从0到1,经历着大大小小的迭代,那么功能呢?

领跑的竞品已经成为行业的标杆,形成差异化和体现自身的优势,是其所处的成长阶段。我们只能追,那么追谁的呢?

我想拿“筹码分布”这个功能为例谈谈我自己的思考。

下图是华泰证券的筹码分布简化版,即下文叫A产品,纵轴为成本,横轴为该成本下的占比,只向用户展示其他股民的成本分布,和自己当前想要买入的成本线的差异。

下图是国泰君安的筹码分布,下文叫B产品。二者的区别在于,B产品结合了日K走势,将产品形成三维,技术性更强,对用户的水平要求更高。

A产品的方向的将三维数据向二维数据简化,B产品的方向是延续PC端的功能特点,保留三维数据的特征。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朝谁靠拢呢?

在想朝谁靠拢之前,我们应该分析,A产品为什么进行简化,B产品为什么又要保留复杂?

我们可以猜想,也许A产品的用户的炒股水平普遍是小白水平,过于复杂的功能也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用户学习成本过大,一个免费型产品,做减法会更合理。

B产品的用户水平可能偏高,技术型用户偏多,所以保证功能的完整性会更加合理。

但是我觉得,移动端的产品从PC端迁移过来,在符合移动端用户使用习惯的前提下保留功能的完整性是常理,但是懂得将功能做减法,避免产品的臃肿,是更优秀的思路

那么我们的用户是什么水平,是小白型居多?还是技术型居多?

如果各占一半怎么办?

我们可以将这个优秀的思路拿过来为己用吗?

如果将功能做减法,会不会不能满足技术偏好型用户的需求?

如果一下子做到B产品的水平,我们的小白用户会不会学习成本过大?

你也许会想,我们做AB Test吧!

但是,做两个复杂度不同产品进行AB test 成本会不会偏高?我甚至还想做成付费产品呢。

所以,0和1之间的0.5应该在哪里?

我的想法是,我们可以将A产品的思路借鉴过来,满足小白用户的基本需求,让他们能够看得明白,但是相关专业的数据分析不予提供,毕竟少了一个维度;

然后我们在简单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自己的差异化分析内容做成付费产品,供技术偏好型用户使用,这样我们的产品里就同时存在免费用户和付费用户,享受不同的服务,也可以起到刺激免费用户向付费用户转化的作用,前提是做好转化的引导。

有的时候用户的需求也会发生转化,从期望型需求转化为基本型需求。刚刚炒股的股民,可能只了解KDJ,MACD等基础指标,随着自身知识以及经验的积累,可能需要更多的技术指标辅助,那么需求出现,成为基本型。

当我们的产品处于同质化阶段的时候,比的是谁的体验更好;当同质化向差异化转化的时候,付费就会体现产品的价值。

追赶不是盲目上新功能,抄也不是全部照搬,我们不是没有可能在追逐的路上有一些自己的差异存在,但是前提是,差异应该建立在核心竞争力够强的基础之上!

 

作者:产品经理赛亚人安可,近两年产品实习经验,应届产品经理。个人微信公众号:超级赛亚人安可

本文由 @产品经理赛亚人安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0.5从来没有想过这么个概念

    来自上海 回复
    1. 哈哈哈,你看完觉得是个什么概念?

      来自中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