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个性——聊聊 to B 产品的设计方法

8 评论 10839 浏览 95 收藏 9 分钟

今年的热词一定离不开:AI、to B、AR……说起to C,大家一定不陌生,我们接触到的产品中很多都是to C产品,但是to B产品则不然。在过去的半年里,我参与了多个to B产品设计,有一些心得。最近把项目review了一遍,总结了一下,把这些心得记录了下来,想在此分享一下~

一、What:to B产品是怎样的?

如果给to B产品设计下一个定义,就是:为服务方提供解决方案的设计。

它的特点可以看下图:

1、最上层:用户(称为C端),真正使用产品的人,多个产品的用户可能会交叉重叠。

注:有时候这一层可以没有,如果没有,就是客户B为产品的使用者。

2、第二层:客户(称为B端),产品本身的持有者,提供产品服务。

注:用户和客户的触点就是解决方案。

3、第三层:to B设计师(称为A端),为第二层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整个过程简单概述就是:A为B端设计了产品a、产品b、产品c,而C端用户就用B端提供的产品a、产品b、产品c。

注:A可以为B设计部分或者全部功能,根据类型可以把to B产品解决方案划分为Iass、Paas、Saas三种类型(这里不赘述)

因为设计师面向的客户,不同的客户自然有不同的诉求,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需要兼顾各方诉求。因此我们说,to B产品设计的解决方案,是给所服务的客户提供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

二、How:to B产品如何设计?共性个性分析法

2B产品设计的最核心方法就是共性个性分析法。就是:提供通用解决方案的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化)诉求。

打个比方来说,就是我要给吉野家、麦当劳、面点王这些客户做门店的设计,那我应该提供一套通用的水电、装潢方案,同时支持不同客户的个性化诉求:比如吉野家可能希望灯光是黄色的,面点王可能希望灯光是白色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设计流程总结为:搜集→分析→设计→立案

1、搜集

搜索所有客户的诉求,记录下来。客户包括:已有客户、未来可能客户。(隐私问题不显示内容)

2、分析

分析的目的就是划分共性和个性。把所有的功能点划分为通用性和个性部分。其中个性的定制化部分,还可以再归类划分,后面会讲到。(隐私问题不显示内容)

3、设计

针对这些功能进行设计,保证有通用方案的同时,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定制诉求。

4、立案

撰写“使用”文档,用于给B端客户使用和接入产品。

三、具体设计:通用化&定制化

1、通用化部分

因为是通用的,共同的,所以我们可以参照产品设计的方法,按照设计一个产品的思路进行。

注意:产品在做通用化设计的同时,应多采用可扩展性强的结构,为定制化功能预留位置。

2、定制化部分

定制化部分则较为复杂,我们要再将定制化功能进行二次划分。我们采用的是重要性、难易程度原则。分为三类:简单定制、中等定制、高级定制

(1)简单定制

改动很小,在表现层的修改。比如颜色、间距、大小、文案,那我们可以快速响应。

例子:某个客户要求,需要把产品方案修改为自己家logo品牌色。那其实就是把通用方案中的按钮、图标等换一个颜色。

(2)中等定制

这类则是增加了某个功能点,比如在产品上增加一个新的功能。因此前面说了,通用化设计的部分要采用可扩展性强的结构,这样可以方便定制化功能。

例子:在做游戏付费商店的时候,要为公司所有游戏提供一套方案。但是有一些游戏需要增加一个“社区”功能,因此我们当时就提供一个叫“发现”的tab,方便后面的游戏接入社区功能。

(3)高级定制

可能需要改动部分结构,需要一定开发量来支持。这部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类就是针对“高级客户群”,每个团队对这部分的定义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如果你是一家创业公司,那么划分的标准可能就是,谁给的钱多那谁就是高级客户。

团队情况不同,对这部分的解决方法也会不同。如果是一家创业公司,也许会为了争取订单、维持客户关系,而加班加点帮客户实现诉求。

而至于一些公司,面向的B客户可能不是一家公司,而是其他部门。以我的团队为例,我们合作的B端客户是其他部门,而不是公司,那我们会这样处理:先划分职能边界,再根据重要性来处理。

与客户一起达成共识,可以提供的,由本部门提供;不可提供的,给出指导由客户处理。

四、小结

与to C相比,to B更加复杂。如果说to C设计的是连接平台,那to B设计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过恰好,越复杂的系统,对设计师要求越高,锻炼越大。设计的价值也发挥得更大。

 

作者:hey熙,微信公众号:heychen思录

本文由 @hey熙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快点更新吧

    来自上海 回复
  2. 给赞👍,不过觉得还是不要再推公众号,新号如果不是KOL估计也不用抱太大幻想了。说说刚才,现在公众号,我关注了很多,新增的关注为了不被淹没就要置顶,为了不被置顶淹没还要放在桌面。这波操作真是有点费劲。而且我打开的机会也很少。仅供参考

    回复
  3. 我觉得这个平台的文章越来越没营养了,都是些文字的堆叠

    回复
  4. 差不多啊?

    回复
  5. 回复
  6. 也就是说,看供应商公司规模、看客户给多少钱,之前怎样平衡的道理

    来自广东 回复
  7. 请问可以转载吗?

    来自北京 回复
  8. 虽然不是很深入,但是写到我心里去了,点个赞

    来自福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