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是黑暗模式的设计吗?

12 评论 13031 浏览 56 收藏 15 分钟

当每个APP都显示小红点时,你有没有感到有点奔溃。我曾经遇到过一次这种情况,这使我陷入沉思:通知到底是什么?它是另一种强迫用户甚至欺骗用户的设计模式吗?本文我将研究“假通知(pseudo-notification)”这种现象,并会得出未来如何设计通知的一些看法。

通知是什么?

通知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门铃可以让我知道有人正站在我家门外;电话铃声让我知道正在有人给我打电话;短信铃声提醒我收到一条新短信…….等等,这些都是通知系统。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通知也悄悄地改变了。首先,我们每天使用的app和网站喜欢不断地提醒我们。现在,我们的手机不仅仅提醒我们有电话和短信,还会提醒我们某个游戏的促销活动、提醒我们有人刚发了一个微博、提醒我们每天要走10000步……和门铃不同的是,今天的app和网站认为应该提醒我们的事情,真的不需要我们那么及时地去关注。我们一个小时之后,甚至几个小时之后再关注,都无关紧要。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也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文案,通知只想尽可能多地推送给用户。不管是通过在图标上显示未读消息的数量、还是在手机屏幕上方弹出的文字滚动提醒、还是一个特殊的铃声、又或是一个语音助手的声音提示,通知让我们的感官立刻敏感起来,同时也打断了用户正在做的事情。让用户分心并不是通知的副作用,而是通知的核心功能之一。通知让用户的注意力从正在做的事情转移到“通知”本身上。

对UX设计师和研发人员来说,通知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因为通知有效地促进了用户点击,而这是UX设计师和研发人员的工作。通过这种广泛接受的方式吸引人的本性,小红点上的数字不仅巧妙地告诉用户,有一个社会交易正等着用户去处理;并且让用户知道,如果忽略它,可能会错过一些事。现在我们应该都已经体验过,即使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很可能对小红点提醒的内容不感兴趣,但我们依然无法抑制自己去点击这个小红点的冲动,就因为它有一个未读消息的数字。

曾经,通知只是告诉用户那些需要用户知道的消息。但是现在,通知已经成为很多公司促活的方式,即使这样的打扰让用户很苦恼。而这也让通知成了一种操纵性的、破坏性的设计模式。

通知是黑暗模式(dark pattern)

黑暗模式是指任何采用欺骗、操纵或诱骗用户采用他们之前没有意愿或计划的行动的设计特性。黑暗模式首次出现在网站早期,一些声名狼藉的网站在浏览器上出现弹窗,而这个弹窗大多只是一个诱饵,诱使用户点击,之后再跳转到完全不相关的网站上去。

网站Dark Pattern全面地总结了黑暗模式的类型,而且他们为那些故意欺骗用户的公司和产品建立了一个耻辱堂(hall of shame),用户可以通过twitter曝光。

现在,黑暗模式受到广泛关注,而且已经走上正规化。很多网站采用相对危害较小的黑暗模式收集邮箱订阅者,比如通过永远显示在网页上方的订阅框。

这些确实打扰到用户,当然也因为黑暗模式的设计没有明确规定样式。但是很多公司认为对用户低频率的打扰有利于建立用户群,事实上,很多用户理解并且接受这种做法。虽然如此,就像广告一样,如果这种打扰是创造性的,那么用户更容易理解这种行为。

即使是我们熟悉的订阅框也在不同程度上代表着欺骗。比如,它会以一种看上去可以选择取消的方式弹出,但是一些网站故意将弹窗变成强制性的步骤。而在现实生活中,通常会有一种方式来关闭消息提醒从而可以继续阅读。

为了强行压制app的通知,操作系统层通知管理已经成为Android和iOS的必备特性。同样地,虽然内置app也有通知控制,但往往会被操纵。比如,Facebook的Messenger,它只允许临时关闭通知提醒,几个小时后,通知又会自动开启。此外,app的通知提醒总是默认开启,而不是自动关闭。

黑暗模式的通知

现在,很多我们每天使用的网站利用我们害怕失去的心理弱点设计通知。他们利用假通知(pseudo-notification)推送营销信息,或者只是为了用户召回。一般情况下,这些假通知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LinkedIn

进入LinkedIn的首页,你会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导航栏:

我有7条通知。我想。(尽管…让我付费升级?我从来都没付过费啊?——另一种黑暗模式,让我害怕失去。)

但是当我点开通知提醒时,却什么都没有。相反,这些假通知让我:

  1. 参与更新别人的档案
  2. 签署高级付费服务,从而可以知道谁最近浏览了我的档案
  3. 浏览招聘广告

LinkedIn的假通知

作为LinkedIn的用户,当我们没有任何新消息或联系人请求时,LinkedIn通常会在我们的通知流里巧妙地植入广告。通过点击通知提醒,我们会在LinkedIn上消费更多的时间,点击更多的网页,以及更多的行为。

Facebook

我们现在看到的Facebook是原始的通知流的产品之一。Facebook过去几年也开始使用假通知去吸引人们使用他们的服务,只是这种假通知是一种新形式。比如,当我刚到巴黎,我就收到Facebook的邀请通知,让我去Facebook上看一下哪些朋友一直住在这里。首先,这令我毛骨悚然。其次,这不是我想要看到的通知流。

Facebook的通知面板:都是假通知

同时,Facebook会创造一个通知,这个通知会告诉你如何使用他们的服务。如果你刷到一个真通知(比如评论、喜欢等),它会利用这个间隙推荐其它形式的假通知。比如,让你回顾你在Facebook上的记录、告诉你,你已经连续多少天在Facebook上分享内容了,告诉你,你的主页被访问了多少次…等等。

Twitter

Twitter的通知

Twitter采用相似的战略,填补你的通知流,确保你总会发现新鲜事。

当你没有任何Twitter消息时,Twitter会告诉你其它用户在做什么。如上图所示,Twitter告诉我,我关注的用户在Twitter上做什么——这是一种原通知(meta-notification)。

Twitter会把这种通知推送到你的手机通知栏里,邀请你打开他们的APP。

通知没有成本吗?

我选取了LinkedIn、Facebook和Twitter这三大通知设计比较杰出的公司,当然各个网站和各个行业也采用类似的通知设计模式(麻烦的是,我的葡萄酒俱乐部网站通知我,我有117瓶葡萄酒需要审查)。

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这种形式的通知呢,问题的答案是:你代表的是用户的利益,还是你自己的利益?你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还是你很好地平衡了用户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很多网站依靠点击产生广告收入,并且发现了悄然通知用户以解决网站和用户利益的冲突。

通知的终极模式?

然而,这种通知设计的方式是否持续有效取决于我们和用户对这种行为态度的变化。我们可能都经历过通知疲劳。就我个人来讲,像Twitter这种采用打扰用户的通知的平台会让我不太想使用他们的服务(但我仍然病态似的沉迷Facebook)。

作为用户,我们要学会辨别以及避免假通知对我们的影响,就像我们要学会识别和避免广告,通知可能会变得不那么有影响力,也会在操纵用户采取某种行为上不那么有效。也许更重要的是,如果人们对通知的态度变得强硬,作为黑暗模式的通知可能会开始系统性地减少人们对品牌的认知。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和服务采用一种更简单、更诚实、甚至更透明的通知机制,可能会因为有这个卖点而受益。

通知与科技、生活之间的平衡

如果昨天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那么今天的故事则是科技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作为黑暗模式的通知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让我们质疑,应该如何规范和控制智能科技的私人化使用,以及那些运行着关键服务的智能科技毫无顾忌地用信息对我们的轰炸。

科技会提高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间的联系。但是通知表明,科技也有权通过取代实际联系的商业代理、商业调解等损害我们的生活。

这涉及的问题是:在21世纪人类意味着什么。我们一起学习如何享受我们新发现的联通的好处,不用担心和对我们有价值的人失去联系,甚至我们想要利用科技来帮助我们完成我们的社会联系。

通知的未来

科技公司没有忽略科技和生活之间的平衡问题。因为它在未来几年会变得愈加紧迫,我们期待像Facebook这样的服务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以何种频率发布假通知方面变得更加的智能。

我相信不久之后,Facebook会通过机器学习了解什么类型的通知我愿意点击参与,什么类型的通知我倾向于忽略或忽视。这些数据将自动推送给我一条基于我的个人喜好而计算得到的个性化通知。比如说,如果算法注意到我经常忽略或忽视关于新城市的通知消息,未来Facebook的迭代可能会学着停止向我推送这些信息,相反会给我推送一些其它的通知。

但是这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目前,假消息这种黑暗模式是相当地粗鲁,但至少它很容易识别。但是如果这种服务对消息选择和推送进行改进,那么这些基于我们个人网络行为和潜在便好的机器学习定制化的推送消息,用户可能很难识别出来。

这打开了操纵的大门,不仅针对人类,还有不知名的算法,这些算法最终会学会给我们每个人呈现我们想要看到的信息,甚至是和我们世界观一致的新故事。

作为用户,我们应该保持警惕,确保我们拥有挑战和被挑战的能力。作为设计师和研发人员,我们必须寻找开发经验,尊重用户及用户尊严,不要把用户当做贡献点击量的工具。

感谢阅读。

— end —

 

作者:Andrew Wilshere

来源:DESIGNLAB

原文:Are Notifications A Dark Pattern?

本文由 @Q_misky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由译者提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国外有很多优秀作品,妹子多多翻译,感谢啦。 💡

    来自广东 回复
    1. 我看到一个加V的~ 😉

      来自上海 回复
  2. 适当根据大众或者个人喜爱,推送通知

    回复
  3. 现在更具体的说法应该说是“消息推送”。很多都已经不能叫通知了。

    来自福建 回复
  4. 现在的通知,大多为企业利益而不顾用户利益,推送的消息也大半是用户不感兴趣或者说不需要知道的。

    来自广东 回复
  5. 脉脉和智联的招聘提示也是反人类。把别人的招聘需求直接给你匹配然后推一条 你收到了该公司的招聘请求。

    回复
  6. 跑个题……Linkedin上的用户内容可以被百度到。之前百度我自己的名字出来第一条结果就是Linkedin上的信息,注册一下就能看到了。然后赶紧把自己的信息都删除了。
    跑回来……这些假通知……对我这种新信息洁癖的人来说,是有点不能忍受的。

    回复
    1. +1 还会推送相关好友让你关注,推荐几回我就删干净资料了

      来自广东 回复
  7. 被玩坏的通知,这暴露了互联网服务背后的本质。

    回复
  8. 假通知深有感触,每注册一次会员,几乎都有假通知。

    回复
    1. 确实…以为有好多通知,其实一条有用的都木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