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系统设计总结

6 评论 11556 浏览 108 收藏 10 分钟

我之前写的文章都是关于某一个组件或者设计元素的使用总结,今天这篇文章是对产品中的标记系统做的一个整理分析,里面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杂,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记系统

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我最近经常在“饿了么”里点外卖,我发现一个店铺有很多“标签”,每个标签带有不同的意思。“新”代表这家店是刚开的;“减”代表有满减优惠;“首”代表新用户下单会立减消费金额;“保”代表该店铺参加了“外卖保”计划,食品安全有保障;“票”代表该商家支持开发票等等。非常的复杂,我就问我自己:如果我做的产品中有这么多的标签,我应该怎么展示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梳理一下产品中的标记系统。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不知道标记系统这很正常,因为这只是我为了表述方便而起的一个名字,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叫法。设计其实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行业,没有所谓的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同样的一个设计理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叫法和理解。我所理解的标记系统是为了满足营销宣传需要或者状态发生变更而对特定内容进行标记让用户能够感知。如果你看不懂,没关系,下面有详细的介绍。

标记系统里的几个常见的设计元素有角标、标签、红点和印章

角标

角标主要用于营销宣传期间,提升用户点击率。例如最近圣诞节快到了,你要想重点宣传一个产品,你可以使用角标来吸引用户注意力,加上“爆款”“折扣”“热销”等字眼。

在我看来,角标是表现力最强的标记元素。因为角标一般会出现在界面的左上方和右上方,左上方的居多,而根据用户的“Z”型浏览习惯,角标很容易被用户感知到,而且角标一般都是面状,更是可以很好的达到吸引用户注意力的目的。

角标的缺点在于一次只能出现一个,如果你的产品具有“爆品”“加价购”“APP特惠”等多个卖点的时候,使用角标就不太合适了。

当然你如果非要用角标来展示也不是不行,但是太过于拥挤。这个就涉及到信息优先级排布的问题,以上面的“饿了么”为例,如果我是这个平台的设计师,我也会把“新店”做成角标。因为角标的对用户的吸引力要更强一点,而我们必须通过这种强有力的宣传来帮助新店度过刚开张的时期。如果没有这种保护措施,新店存活不下去,没有新鲜血液注入,这个平台早晚会玩完。

标签

标签Tag,主要用于标记和选择。标签与角标相比表现力会弱点,但是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展示多个,我刚才说的那个例子就可以用标签来完成。而且不同的标签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背景色来加以区分。

此外用户可以进行点击选择,快速找到带有同一标签的其他产品。所以标签不仅可以完成标记任务,还可以起到一个信息筛选和分类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标签都是可以点击的,因为用户通过标签去查看该分类的其他信息不一定通过点击标签自身来完成,也可以通过其他筛选途径来完成。

此外“可点击”标签为了避免用户误操作必然会挤占更多的界面空间,所以说不可点击的标签是有存在意义的。而标签的样式又跟按钮很像,怎么设计出让用户知道“这是不可点击”的标签是一个难题,我之前采用的方法是采用断线,但是感觉效果不太好有更好想法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

红点

我们俗称的“(数字)红点”其实专业术语是Badge,主要出现在按钮、图标旁的数字或者状态标记

红点的最基础的用法就是来展示新消息的数量,当然你也可以自定义显示数字以外的文本内容。

我们还可以不加任何文本内容,直接展示一个小红点表示当前状态或者内容发生变更。

其实对于小红点的使用,我们一定要慎重。因为小红点的工作原理就在于用户心中对于和谐统一界面的追求,突然这里出现了一个红点,所以总是会忍不住的想去点击。我们可以适当的降低小红点的尺寸,或者使用一些微动效来缓解用户的内心对于这个小红点的烦躁心理。

印章

印章主要用于表单内信息的标记。表单内一般文本信息比较多,为了进行凸显我们可以使用印章样式,而且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印章所带来的隐喻,用户也很容易接受。

 组件层级

即使在同一款产品中,因为使用场景和信息层级的不同,相同的组件会有多种不同的展示样式。

以使用场景为例,同样的一个群消息提醒,是否开启了免打扰模式的小红点的样式是不一样的,这里主要的不同是背景色。

以信息层级为例,同样的标签,在列表页的样式是面状而详情页是线状。关于这点我是这样理解的,在产品列表页面,你得通过这些“诱人”的标签把用户吸引过来,当用户点击进入到详情页后,就没有必要突出这些标签了。

总结

最后我们可以从使用场景的角度对这四个元素进行一个梳理:

  • 角标:表现力最强,适合展示信息层级最高或者最重要的功能;
  • 标签:常规标记元素,适合展示不太重要且数目较多的功能;
  • 小红点:着重于展示状态的变更;
  • 印章:表单类多文本信息的标记首选。

以上就是我对标记系统做的一个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专栏作家#

王M争(微信公众号:王M争),人人都是经理专栏作家,资深互联网人。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细小出感悟,受教了

    来自湖北 回复
  2. 很小的东西,但是把它总结到一起,很棒的分享

    来自浙江 回复
  3. 蟹蟹分享,深入浅出了。

    来自北京 回复
  4. 😉

    来自香港 回复
  5. 写的很棒,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