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付宝钱包重新架构
重新架构之前有必要明确一下要借用的「信息架构」的含义,对支付宝钱包的重新架构将以此为依据来分析和推导,这里借用「信息架构」的实现方式和功能性:即信息架构设计用来向用户展示在当前「任务点」时所必需的信息,以便用户能够完成当前任务,同时不造成信息负担。以此为基础,任务作为信息架构的核心,通过上下游延伸,将参与任务的角色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合理组织。换句话说,对角色人物的定位和角色人物的预设,决定产品应有的信息架构。
重架构——支付宝页
支付宝钱包定位是「电子钱包」(相信还有很多同学记得其初始的几个版本用的虚拟钱包的 UI 设计),那么有必要还原一下钱包的内容物和功能:现金、电子现金(银行卡)、会员卡(折扣券/抵用券等都算在内)、购物小票(银行卡刷卡单),实现的功能归纳起来就是收付和一小部分记录的功能。支付宝钱包既然将目标定位在「消灭」实体钱包,那么实体钱包的功能应该是支付宝钱包优先应该覆盖的,除了收付,其他功能实际上都应该也只能是延伸。这些业务功能,不论其市场角色、战略地位,只能是作为收付功能作为底层功能所承载和表现出的内容。钱包最基本的收付功能,解决的是用户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收付需求,是产品最基本的的对用户诉求的满足,除此之外,再相关的业务功能都可以不进入第一屏。
当前 8.1 版本的首页,「扫一扫」和「付款码」是整个页面区块最大但却不算突出个两个应用功能,接下来排列的就是 4×3 排列的应用功能的 Icon,比较诡异的是下部页面竟然有比较明显的一大块留白(是故意为之,还是页面设计的遗漏)。粗浅的做一下分类:「扫一扫」、「付款码」、「当面付」和「收款」其实都是收付的基本功能,只是「唤醒」和「操作」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只存在技术实现的手段上。那么,如果重新定义的话,第一屏应该只包括付款和收款。
重架构——服务页
第二屏【服务】,说道「服务窗」,这个阿里一直在努力扩展功能、增加机构以扩大其影响力,进而摆脱模仿微信公众帐号的功能点,似乎从开始就没有找到合适的路,这次更新把「商家/机构」服务号统一整合从第一屏移动到第二屏,并开始明确的以「服务窗」的名头来为自己正名,无非是想摆脱抄袭,起码是模仿的说头。
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可以证明,但个人还是相信进驻支付宝的公众帐号的数量和重量级在不断提升,支付宝「服务窗」的服务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相信更多的人也不会怀疑,「服务窗」发展的成熟程度和用户活跃度肯定会低于微信。之所以这么讲,并非不是不看好阿里的技术、产品能力,而是阿里在产品的定位上有时候总是有那么一点偏差。之前承担这个「服务窗」概念和功能的是其体系下的「来往」,而这个定位与微信基本一致的社交应用在风风火火的大肆推广却落得不温不火之后,如今被丢在冷宫任其自生自灭了。于是,大胆假设阿里是打算用「支付宝钱包」能承接这个功能。这种「迁移」如张飞绣花一样特别的不伦不类,因为支付宝钱包首先是作为一个支付的工具而存在,虽然经过业务的办理使支付关系链中的双方产生了服务与被服务的临时性业务关系,但它所承接的管理应该是对于「买卖」本身的事件管理,而不是对于「买家和卖家」关系的管理。
当前 8.1 版本的【服务】页,通过应用自身预设和用户自行添加,展示相应的商户和机构号,以及推广信息和服务功能(内页菜单的展示方式都几乎完全是微信的样子)。这和作为一个非「常在线」支付工具的定位的应用来说非常不合理,虽然阿里不愿意接受自己的非「常在线」定位,但用户的使用习惯已经为微信和支付宝钱包分别投了票。简单来说,一个听说朋友换了 4G 号码,只单纯想了解中国移动 4G 活动的用户,不会去专门打开他的「钱包」去做这件事情,即使他的「钱包」也能满足他的需要;这只是条件反射的问题,还不考虑「钱包」因考虑安全而造成的一定的操作「负重」。那么,如果重新定义的话,调整【服务窗】的整体策略,用「事件管理」的方式来连接 C 用户和 B 用户的业务关系。
事件管理,而非关系管理
虽然支付宝钱包的公众或者机构帐号归集形成的频道,即【服务窗】在业务逻辑和功能延伸上同微信的公众平台的差异性并不明显,而且微信在 C 端用户获取和用户活跃度上有着巨大的「身位」优势,因此从微信抢用户来实现【服务窗】的客户活跃度实在是一个不太现实,而且耗时的选择,更何况支付宝钱包的定义并非是即时通讯软件,不是「长时登录」应用,而是「解决用户支付需求的第一选择」。
因此,支付宝钱包搭建 C 端个人用户和 B 端机构用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机制可以建立在「任务」或「事件」流之上,以任务和事件的触发作为渠道从隐性到显性的变化条件。当 C 端用户通过支付宝钱包办理业务时,作为业务提供方的 B 端用户籍此与用户产生临时性业务关系,支付宝钱包的后台捕捉该行为,根据 B 端用户设定向 C 端用户推荐 B 端用户可提供的延伸服务功能、发布的活动信息等,C 端用户通过阅读,引发兴趣点,进而引发关注行为,持续发展其兴趣点。
重架构——探索/财富页
与第一屏的「支付宝」和第二屏的「服务」相比,「探索」和「财富」两屏的功能明显轻了很多,而且「探索」的定义也有些模糊,太过笼统,就感觉这两屏是生凑出来的一样。按照之前的解构分析,可以很轻易地「收付」和「服务」的内容里去,这里的「服务」是新增的内容模块,将散落在【支付宝】、【探索】和【财富】页的服务内容统一整合在一个页面内,并考虑按照业务相关性和用户的使用频率进行分类和排序。
阿里作为 BAT 三巨头中的一员,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势必有着深刻的了解,对用户需求的也有着准确的把握,因此在产品设计和迭代规划上必定是经过了成熟的考虑,服从整体运营的需求。因此,以上对支付宝钱包信息架构的一次试探性「解构和架构再造」,仅作为个人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出发做的一些思考。
来源:极客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