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设计,你了解吗?

4 评论 16714 浏览 82 收藏 12 分钟

场景分析,是产品经理必须掌握的诸多技能之一。春节,在你身边发现了哪些场景?我们一起聊聊吧,通过“场景”,学习“场景”。

十元一桶的方便面

你买过十元一桶的方便面吗?热水还需要另外付三元。有意思的是,前两天我才买了两份,很常见的康师傅方便面,一个是泡椒的,一个是酸菜的。

我心如古井,平淡无波,呵呵哒,真贵……但我还是买了……并且,我非常庆幸买正确了,而且买便宜了。

场景和自然一样,充满了神奇和难以置信,许多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在特定场景下,却显得十分自然,似乎“本该如此”。

2018年2月25日,广西到广州的包茂高速,堵车5小时以上,我经过时,已经是20:30分左右。

当第三次听到导航“亲切”地告诉我,“前方有十公里,严重拥堵”时,我心里一阵“呵呵”。

以此为背景,在某个不知名服务站,休息了一下,买了两份“物超所值”的方便面。

顺带一提,我并非从超市购买的方便面,而是从小贩手中购买的,我也没有从服务站的热水处打水,而是从小贩的热水壶里加的水,正确来算是13元一份。我买了两份。

场景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缺少发现场景的意识,就像身处不同次元一般,也许这些场景一直在向我们招手,而我们却看不见,听不到。

我所休息的服务站,超市在8:00就结束营业了,而我是在8:30抵达服务站的,整个服务站没有地方可以买到饮水。和方便食品,服务站特有的餐厅仍然营业,但卫生条件,以及拥挤状态是我和朋友所不能接受的。

我的选项只有,无法接受的餐厅,和小贩手中的方便面,后者是我的唯一选择。

免费热水仍然是提供的,但排队人数已有恐怖的数十人,而热水并不是无限制的,每一定量都需要重新烧热,需要等不少时间。

我面临的选项是,支付30分钟以上的等待时间,或者支付3元的开水费用,我选择了后者。

我发现我们的选择,其实并不完全来自于人们的主观意识,更多时候都是被客观场景,客观情绪所影响的。实际上,我越来越怀疑“主观”的存在了,似乎很难找到“纯主观”的场景, 即使是我们个人的喜好,也是受到过往经历的场景影响。

在这个场景里,我并不能按照自己所期望的产生行为,甚至不能产生想法和需求,面对已经结束营业的便利店,我实在没有办法产生“我想去便利店买泡面”的想法。

事实证明, 我的决定非常正确,从广西开始到广州终点,沿途几乎所有的服务站都是瘫痪的,需要进服务站的车流已经排到了服务站外的高速路上。

沿途中,我们连找服务站休息都没有办法,就这样一直开车走走停停到了广州。

应急车道也是瘫痪的,每隔数公里,就能看到若干车辆开着双闪,停在应急车道休息,这也是一个场景。

在这个场景里,司机已经没有“服务站休息”的选项了,只剩下“疲劳驾驶”和“应急车道休息”两个选项,后者要安全许多。

途径的部分服务站已经关闭了,关闭的原因我无从得知,但入口已经有交警指挥过往车辆禁止驶入服务站。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并且还很新鲜,我们要展开分析,还能分析许多,比如春节这个大场景,返程这个大场景。

你的春节,有发现什么有趣的“场景”吗?

中途折返的小货车

我的驾龄不长,这是从朋友那听到的一个场景,很有趣的一个场景。也是高速路上的一个场景,一辆满载方便面的小货车,在抵达目的地之前就回去了。

仍然是堵车,比我所遇见的堵车更加严重, 朋友在路上整整堵了3天,进不得,退不得。被堵在中间。

三天的堵车时间,意味着没有食物,没有饮用水,也没有卫生间。

一同被堵的有一辆运输超市商品的小货车,满满一货车的方便面,矿泉水,小零食。

第一天晚上,货车司机开始售卖方便面,仍然是高价售卖,这次连热水都是没有的;

第二天中午,方便面和矿泉水已经卖完;

第二天晚上,堵车附近的村民,大包小包带了各种各样的方便面和矿泉水,就在沿途高价销售。

当人们面临最原始的生存需求时,高价、口感、味道都不再重要了,我们几乎可以断言,任何一件商品的价值都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区间值。

是建立在不同场景下,由场景决定了对应的价值,下限值可能是免费赠送,甚至补贴赠送,而商品的上限价值,无限接近于生命的价值。

也就是说,方便面的价值最高可以无限接近于生命的价值。

商品价值的下限可以是补贴赠送, 这是企业进行补贴战的原理,我们所耳熟能详的烧钱砸市场,不管是滴滴还是其他的补贴起家大户,都是基于这个原理构造的策略。

补贴一定有用吗? 重点其实不在补贴,而在于补贴所依赖的场景,什么场景下商品的价格才会变为补贴赠送。

商品的价值是由场景决定的,换言之,脱离场景单独定价,没有任何意义,而想要推行某种价值,就需要构造该价值所依赖的“场景”。

故事以一个冷笑话的形式收尾,高速路通车后,货车司机因为运输的货物被销售一空,不得不提前返厂。

这就成了“中途折返的小货车”。

而他的序章,则是十余家商铺,因为得不到商品的补充,不得不寻找另外的货源,而小货车背后的商品公司因此损失了一些客户的信任,需要提供额外的福利政策,才能挽回这部分商户,避免被竞争对手挖角。

这又是另一个场景了,有机会再和大家聊。

场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我常常敬佩古人的智慧,那么久远的话语,却依然能解释现在的现象: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相同的一个事物,放在不同的场景里,便能呈现出不同的性质,有时差距惊人,犹如天地一般。

IM作为功能而言并不复杂,对于阿里而言绝不是很难触达的技术领域,然而阿里的IM,和微信的IM,两者之间的距离何尝不是天和地的距离呢。

并不是阿里没有技术,没有产品基因,而是没有找到与微信相同的一个场景,能够让IM这件事物,具备接近于生命的价值。

甚至于在阿里系探索的场景里,不少是让IM具备下限价值的场景,是需要补贴赠送来使用的。

场景,是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最有价值的需求源之一,我将其视为中级到高级阶段必备的一个技能。

这会让我们避免碰运气做产品,而是有预期,有把握的去做,我们要找到上限价值的场景很难,但要避免下限价值却很容易。

只要我们意识到场景的存在,学会分析场景,学会辨识场景, 挖掘场景背后的需求。

读者提问:怎么提升自己的场景力?

SchawHsiang:

大家都知道场景找最痛的痛点,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但这种能力似乎不是一个可以很快习得的过程,需要很多时间来练习,怎么才能有效的掌握这种能力呢?

枯叶:

场景严格上来讲和我们的思维相关,缺少对应的思维方式,是没有办法通过练习来提高的。

而思维的通俗表达形式则是我们的“意识”,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场景。

堵车,高价方便面,或者其他一系列反常的现象在我们身边从不缺少,我们甚至可以随口列举若干场景现象,尤其是在春节期间,诸如餐厅普片会涨价,商铺集体关门等等。

我们缺少的是对场景的意识,对这些场景视而不见,也就是在我们的视觉里,这些现象仅仅只是现象,并没有将其视为场景,我们可能一笑而过,可能抱怨牢骚。

要练习场景,首先需要具备对场景的意识,再来针对性提高意识的敏感度。

古人给了大家一条线索,“事出有异,必有妖”,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奇怪的事情,都是一个场景。

可以通过对这些异常现象的场景化分析,开始构造自己的场景意识呢。

#专栏作家#

枯叶,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近6年经验的产品经理,擅长社交、社区、细分群体挖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由作者提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如何培养场景意识,大师多多指教

    回复
  2. 场景是人们产生问题的源泉。而需求的本质就是问题。所以人的所有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就是场景,没有场景,价值是不会孤立存在的!

    回复
    1. 来自北京 回复
  3. 场景设计了解一下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