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个案例分析:如何设计出色的动效

3 评论 9044 浏览 41 收藏 8 分钟

设计动效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你只要在关键饿地方稍作调整,就可以提高动效的效果。本文从7个案例分析,帮助大家设计出色的动效。

这篇文章希望通过7个GIF范例,给出一些做动效的实用建议。其实动效设计并不复杂,只需在关键之处稍微的调整,就能大大的提高动效效果。

通过这些例子,能够发现状态之间的连续性,不同状态的相同元素之间的关联性,并且将用户的注意力引向他们应该注意和采取行动的事物的重要性。

为了创建这些动画,我遵循了Material Motion、IBM’s Animation Principles、The UX in Motion Manifesto

所有的交互都是使用早期版本的InVision Studio制作。你可以在这里下载源文件。

一、滑动切换页面

左侧的内容渐变切换;右边的内容与横杠滑动

  1. 一个好的动效:“淡入淡出的过渡”切换从一个页面进入另一个页面。
  2. 一个出色的动效:在内容与状态之间切换时,保持状态连续性。

当你设计交互式选项卡或弹出式菜单时,可以尝试将界面元素的位置与打开它的操作相关联。通过这种方式,您不仅可以制作内容的可见性,还可以制作位置动画。添加一个滑动手势,将你从一个页面带到另一个页面。

二、关联卡片之间的相同元素

左侧的页面向上滑动展开一个新的页面;右侧的卡扩展并填充屏幕

  1.  一个好的动画:使用向左或向上滑动的过渡来展开新页面;
  2. 一个出色的动画:将不同状态的相同元素关联起来。

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进行动效制作时,请查看它们之间是否有共同元素并将它们连接起来。使用InVision Studio时,在创建运动转换,在两个屏幕之间重复的元素会自动关联,这功能使原型动效变得简单。

三、内容中使用瀑布流效果

左边的卡片通过滑动和淡入出现;右边卡片虽动效相同,但每张卡片都有一个短暂的延迟

  1. 一个好的动画:控制所有元素的位置和不透明度变化进入页面;
  2. 一个出色的动画:错开每个组和不同元素的出现的时间。

要完成瀑布效果,应该在保持相同的缓动和速度前提下,尝试对每个内容或一组内容应用延时设置,保持一致性。尽管如此,不要为每个小元素设置延时,恰当的分组能够保持动效的快速和高效。谷歌建议每个元素出现间隔不超过20毫秒。

四、元素间的作用力

左侧的页面在顶部浮出;右侧的卡片会随着它的增大推出内容

  1. 一个好的动效:控制元素本身变化,在上下文中移动并显示元素。
  2. 一个出色的动效:当他们改变时,会关注元素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控制元素本身变化,即让周围的元素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去Materisl Design的Awaremotion 。

五、让菜单从触发点出来

  1. 一个好的动效:菜单显示应从触发它们的按钮的方向出现;
  2.  一个出色动效:菜单从创建它们的动作中浮现出来,从触发点展开而来。

六、利用按钮展示状态

左边的按钮显示文本展示状态;右侧的按钮使用按钮框显示不同的状态

  1. 一个好的动效:提示应该显示按钮附近;
  2. 一个出色的动效:使用按钮本身来展示不同的状态变化。

尝试使用按钮来展示状态的可视变化。例如:您可以用加载动画替换CTA,或者您可以将动画添加到显示进度的背景,都可以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七、微动效吸引注意力

左边的例子使用颜色和位置来使元素脱颖而出;右边的使用微动效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1. 一个好的设计:用颜色,大小和位置突出显示用户需要注意或采取行动的重要动作;
  2. 一个出色的设计:使用动效来吸引用户关注重要的动作,而不会造成干扰。

当用户需要采取一些重要的行动时,请尝试通过动效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微动效开始,根据动作的重要程度(大小,颜色和速度的变化),确保只能用于关键性操作。使用此效果的次数越多,影响越小……并且您的用户也会更厌烦。

总结

我希望以上的这些范例能够给你的动效设计提供帮助,有了 InVision Studio 这类新型动效原型工具的帮助下,创意交互这一领域会很快火起来,千万不要忘记了对动效的关注。

我们在做设计时,不要忘记用动效来解释状态变化、适当吸引用户注意、阐释元素关联,以及为产品增加一点乐趣和个性。

以上的这些设计原则,足以将我们的动效从快速有效地优秀升级到出色。让我们愉快地进行动效创作吧!

 

作者:VisualCC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70e605218ed

本文由 @VisualCC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作者是锤粉?

    来自北京 回复
  2. 收藏啦,不孬。

    来自天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