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数据驱动产品形成闭环?

14 评论 17452 浏览 103 收藏 13 分钟

通过自己这段时间接触数据比较多,简单分享一下自己对于数据驱动产品形成闭环的了解,本文仅作为分享沉淀。

每一次优化、迭代都是为了更好的让产品形成闭环。更好的留住用户、打造一个完整的产品。

什么是数据?

数据就是数值,也就是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或计算得出的结果。数据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数字。数据也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数据可以用于科学研究、设计、查证等。

那什么是互联网产品数据呢?

  1. 产品的流量(UV、PV等);
  2. 产品的价值提现(功能价值、商业价值等);
  3. 产品的生命力;
  4. ROI、KPI的根据;
  5. 起因、经过、结果。

而互联网产品数据在不同产品类型有着不同的定义和指标,但是所有的互联网产品数据都将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驱动产品加速形成闭环。

互联网产品闭环

我个人最简单粗暴的理解是:用户——转化——反馈——用户。

但是对不同的产品形态有不同的闭环,如最常见的用户增长闭环、支付闭环、商业闭环、页面跳转闭环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小范围,而较大的闭环可以说是生态链了。

数据驱动产品形成闭环的7大循环

数据分析

互联网产品数据分析的4个步骤

  1. 有多少访客访问?访客的用户画像是怎样的?
  2. 访客的渠道来源,每个渠道带来什么效果?
  3. 访客的参与深度是如何?
  4. 访客最终有没有转化,转化漏斗是否顺畅?

最后再利用工具:百度移动应用统计、腾讯mta移动统计、诸葛、友盟+、Google Analytics等。

比如:某个产品通过观察上周的数据发现周四当天数据增长特别惊人。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只是高兴一下就好了,而是需要对这个惊人的数据进行分析。

因为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是否可以借助这次增长下一次再次复用?

主要通过以下五个维度进行分析:

  1. 产品:是否有新功能上线、出现bug;
  2. 运营:是否统计错误;
  3. 市场:是否有做宣传;
  4. 技术:是否埋点、数据传输问题;
  5. 其他:是否特殊日子、新增来源渠道。

发现问题、需求

比如:某个APP在各大渠道上线后,我们发现A、B渠道的下载用户特别多,注册用户也正常,但是到了进入应用的流程转化率骤降。通过排查、重现找到原因是因为部分设备不兼容,而刚好A、B渠道该部分设备最多。

再比如:某产品在1.0版本的时候是以工具产品作为定位的。但是上线了社交功能后,发现用户体量不断上升的这个问题。

从上线新功能后的数据来看用户增长的主要原因:社交功能的出现,从而发现了产品的潜在需求——社交功能。

至于如何体现社交功能就在后期的步骤中。

确定指标

什么是确定指标?

对于发现问题,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将问题数据拉高/低,还是回到正常的趋势。当然还会从偏高异常数据中发现一些额外的潜在需求,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分析需求找到解决需求的方案。

TIP:指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值指标,很可能是一个试错的假想。快速试错是现在互联网快速更新迭代的一种自我校正的方法,试错往往是无法用数值来均衡的,只有通过实际产生的数据进行对比才能够验证自己的假想。

在第一个问题中,AB渠道的用户安装量很高,但是进入应用就出现了bug。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确定一个指标,假设将原来的50%转化率提升到80%(当然这个80%是相对于其他正常渠道进行对比后定下的),而这个80%就是我们确定下的指标。

第二个问题提到的某工具产品上线轻社交功能后发现,轻社交功能带来的流量明显是优于纯工具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确定两个指标,一个侧重社交功能,另一个则是侧重纯工具功能。也就是进行产品的A/Btest。

TIP:为什么还要进行A/Btest,我们不排除上线轻社交的功能是因为偶然的因素带来的流量,有可能轻社交仅仅是辅助工具,是否能够成为核心还需要在进行回归数据验证。那么这个时候的指标便是加速试错验证我们的假想。

产品设计

回到第一个问题中,我们需要提升80%的转化率。我们已经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是兼容问题,那么我们接下来便是从机型设备进行处理,并且得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这里的方案比较偏向于技术方面,对于产品侧可能更多的是偏向于方案的决策和取舍。

而第二个问题产品进行不同功能的A/Btest是比较常见的,我们只需要在A/B分别设计不一样的功能,将其分别投向2个不同的渠道或者嵌入不同的链接等等方法,只要能够在后期区分两者的数据即可。

又比如:对于活动类型,根据活动的指标KPI进行任务的拆解来设计活动的方案。

开发测试

在产品(功能)设计后,接下来的步骤便是到开发测试环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将设计的细节尽可能的提现在需求中,避免因为细节问题导致不断翻工,投入的成本又超出预期了。

最理想的状态如下图所示:

产品上线

  1. 观察数据:上线后我们通常都是通过看数据的变化来发现问题;
  2. 提取数据:提取某段时间内的数据,比如次日数据,如果数据呈现正常则可将提取的时间再长一点。如果还是一样则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3. 分析数据:对提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近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是否正常增长还是异常;
  4. 调整数据:如果发现数据不对劲则可以采取特定的计划进行调整,当然这种调整可能涉及到功能性或者设计样式上,对于小的调整可以尽快重新部署上线再观看数据的趋势。

当然太大的调整就需要回归到产品设计的步骤,这是相当浪费时间,有时候也是无法避免的。

TIP:在这里分析数据后我们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策略调整,以保证满足我们之前确定的指标。这里的调整数据并不是回归验证,因为我们不可能让数据增长到几个月甚至1年时间再来分析,这样不利于我们后面的回归数据验证。我们应该挑某段时间最合适的数据进行抽样分析,当然我们不是专业的数据分析师,但是我们能够结合产品自身以及客观数据的增长来判断即可。

回归验证

  • 决策是对的,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深入并且不断完善和优化,驱动产品形成闭环;
  • 决策是错的,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回到第一步数据分析,换一个方向进行试错;
  • 决策不明显,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持续观察的同时做好B计划,通过运营、市场、功能上来验证我们的决策,再判断决策是否正确,并且适时做好放弃的准备。

再次回归到我们第一个下载问题中,如果决策是对的,这次数据将会发现转化率>50%。从闭环角度来讲我们是解决了体验→反馈的问题,将不断引流,从而行成一个用户增长的闭环

而第二个问题中,同样如果我们决策是对的,我们会发现做了社交功能后,用户增长也是不断提升,同样让产品形成一个用户增长的闭环

产品闭环会有很多种,这里只是举例最常见的用户增长闭环,比如:还有支付闭环、功能闭环、商业闭环等等,都是可以通过数据驱动产品形成闭环的。

最后虽然我们说的是利用数据驱动产品形成闭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数据驱动不变的是产品发展的大方向,一切产品的诞生离不开市场调研,不能脱离一开始的市场调研转战另一个领域。

比如:你今天做了个工具、通过数据验证将工具马上改为社交,发现又不行再改为UGC等等。这样都是违背了当初的定位,定位只能通过升华,而不能改变。

文章纯属个人总结的拙见,如有不妥请指正。

 

本文由 @Randy俊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请问功能性产品,基于硬件的。这类产品,我们应该侧重于产品功能还是在商业模式打造上下功夫呢?

    回复
    1. 从我认知角度,作为产品肯定是打磨产品功能了。商业模式上面的打造应该是公司层面决策,但是这些都是大公司的。小公司和创业公司可能PM更关注商业价值上,产品快速变现是每个PM都想得到的商业价值。
      主要是看你目前的公司阶段和产品发展阶段来决定侧重点在哪一点。

      来自广东 回复
  2. 请问 文中的rlo是指rol么?

    来自广东 回复
    1. 恭喜你。回答正确。。竟然没发现 ➡

      来自广东 回复
  3. 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学习,希望早日蜕变。

    来自浙江 回复
    1. 谢谢 ❗ 一起加油

      来自广东 回复
  4. 一直想转型做数据类产品经理,现在给甲方做产品,需求是甲方提,运营不要管,数据也没有,几乎沦为原型设计工具。

    回复
    1. 咱两处境一样,虽然是自己的产品,但基本没有产品经理可发挥的地方。无尽的画原型、

      来自广东 回复
    2. 自己家的产品,为什么没有发挥的地方呢?

      来自浙江 回复
    3. 我可以理解为这类PM都是外包型的。有个优势接触的类型多,但是从0-1的过程是缺失的,比如运营、市场都是无法接触的。身边很多同行都是这样。但是我觉得对需求调研和原型设计已经沉淀够就该跳槽了。=。= 😈

      来自广东 回复
    4. 我做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基本由甲方定,无非就是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或优化什么功能(我们公司有自己的公版app)。说到需求调研和原型,没什么方法。需求调研,就是看下竞品上了什么功能,觉得好的功能就抄过来,做推广。 原型呢,交互做的很简单,经常就是找几个截图,加些热区或动态面板就完成了。 其他就是跟客户,UI,开发,测试的沟通了。 发挥空间太少了,时刻在想跳槽,就是跳不出去。

      来自浙江 回复
    5. 那么最好的办法是跳槽去一家甲方公司,既可以学习,也可以有机会转数据分析

      回复
    6. 我就希望能跳一家有自己产品,或 TO C 的公司,让自己发挥的空间大点,这样进步快。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