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精益创业—顶层设计与业务推演:创业公司哪些外包、哪些自己做?

0 评论 2706 浏览 2 收藏 10 分钟

最近有个朋友开发了一个网络医患平台,目前团队有 7-8 个人,他告诉我整个软件都开发外包。这让我大吃一惊,心想,这么关键的业务怎能外包呢?这并非是一个小问题,这可能是整个公司顶层设计的一个基石,而且这也并非个案,因为好多企业都在采用这个组织方法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那么什么情况需要自建,什么时候适合外包呢?

什么是外包呢?外包是指一个公司雇佣另外一家公司或者有专长的团队、个人,来实施一些特定的业务功能。维基百科将它定义为“第三方承包”。美国 Blue leaf 的创始人 John Prendergast 在一个学术会议里倡导,应该“外包所有的东西”!具体来说就是,除了对企业的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有贡献的“关键”业务之外,其他的都应该外包。

他在演讲中里特地拿 Plenty Of Fish 来举例,该公司是英国第一,北美第二大的媒介网站,它采用的是用户免费,广告商付费的商业模式。Plenty Of Fish 有超过一千万注册用户,但是这样一家年销售额上亿美元的平台只有 3 个员工。他们基本上将所有的业务外包。云端服务器外包,广告和谷歌合作,这家企业声称他们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外包一切”,以及“维持一个很低的成本结构”。

那什么业务是“关键”的呢? John 认为建立竞争对手进入壁垒或用户退出壁垒的业务,都应该自建,因为这是你的核心资源,他认为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哪些功能外包。而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外包不仅取决于该业务功能是不是企业的核心,也取决于是否有一个经济可行的第三方解决方案可以提供,最后还取决于企业自己长期的价值观、团队学习曲线和业务推演后的边界,也就是“天花板”。

云计算,开源以及人才库的概念让外包比过去容易很多。初创企业需要平衡短期人员和资金不足和企业长期需求之间的矛盾。

但是风投公司 AVC 的 Fred Wilson 指出:”我十分理解初创公司为什么热衷去外包,因为初创团队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能来启动一个事业!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Fred 特别指出,如果一个以技术为核心护城河的软件企业将软件开发外包的话,那 100% 是不好的。

作为一个 VC ,他举例说明: 有一个公司找到他们,我问他们:“你们团队有多少人?”他们说:“就我们三个。”然后我再问:“那你们谁写代码?”他们回答:“我们外包了一家公司帮我们写。” Fred 指出,他立刻就决定肯定不会投资他们了。 Fred 坚信软件企业必须拥有自己核心的能力,那就是能够自己开发产品的能力。

Fred 认为软件企业的初创团队应该有一个强势的产品经理,这个产品经理通常就是创业者。也应该有一些技术高超的软件开发者。当然,企业可以时不时外包某些软件开发功能给第三方,但这必须是可控的!所以 Fred 还是建议,软件企业特别是开发 APP 的企业应该自己建立开发团队,因为他认为开发移动互联 APP 产品的“技术能力”,是他投资此类初创企业的“关键”技能。否则就必然会牺牲产品迭代更新的能力,而这对企业的业务进展、运营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还有很多初创公司有意去外包客户服务功能以及后端技术支持部分。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不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但是作为资深的风险投资家, Fred 可不这么看,他不认为初创企业在没长大之前应该外包这些功能。因为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是和客户沟通的最好渠道。客户的反馈对初创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两个功能一定要自己建,至少不能全部外包。

美国 IT 界名人 Vivek Wadhwa 认为:“如果他们只是想省钱的话,可以外包一些辅助产品的开发,但绝对不是核心产品,那是因为创新技术的开发者应该互动以及离市场和客户越近越好。外包适合大企业的 IT 部门,但不适合小企业。”

现在 Dr.2 试图通过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外包的问题。从经济学的概念来看,是外包还是自建相当于对垂直整合的选择。也就是说自建是两个单元的垂直整合,而外包就相当于两个独立单元的交易。耶鲁大学教授 Oliver Williamson 在他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一书里指出:

在一个垂直整合的企业,在两个单元之间完成工作要比两个独立公司来完成更具有经济优势。特别是这项工作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以及为小事讨价还价的时候。

这句话指的是,当两个独立的公司进行外包交易的时候,如果工作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也是我们常说的非标产品,那么外包合同就很难签,因为一般合同都需要针对偶然事件发生时,清楚地列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果这个合同签不下来,或者条款模糊的话,双方还得是不是重新谈判交易条款。还有就是如果任何一方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斤斤计较的话,重新协商时,肯定会造成延误。

当然,我们也不能不意识到业务自建对许多初创企业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这往往需要大笔的现金和高水平的人才。所以不少根据精益创业原则启动的团队,他们并没有进行这种顶层设计和业务推演,而是很自然地选择自建的方法(通常是 MVP),等业务初步构建好了,钱也花的差不多,就必须提前启动融资,但如果遇到经济不景气,融资不顺利或者是期待的需求还没到来的话,便可能将企业推到岌岌可危的地步。

同样,不少精益创业的团队在开始的时候选择将大量业务外包,节约成本,然后期待推向市场进行融资成功后,反向进行建设以弥补短板。可是一个“非标”的业务,要不断修改需求和更新迭代的产品,比如移动医疗 app 的开发外包后,必然有巨大的沟通上的问题,导致效率和用户体验很差,这些严重影响了市场表现,从开始的那一天很可能就会注定融资失败!

不管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新建一个团队,都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来进行磨合与内部培养。即便是一些这样的团队真的成功通过 MVP 进行融资成功之后,随之而来业务膨胀时,需要多部门协同和平衡推进,由于人才、技术和团队都跟不上,导致在实际需要快速推进的时候,后劲不足。先期轻装前进造成后期运行成本更高,导致被竞争对手超越,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这并非小概率事件,而有比比皆是的案例在眼前!

所以说, 我认为创业团队在做出业务自建还是外包抉择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进行一下业务推演,分析一下各种情况下的加权情景概率,虽然不必迷信数据或者理论,但还是需要经常进行调整与反思。最重要的原则:

  • 第一,是要保持业务的弹性或膨胀性。
  • 第二,是要合理控制成本。
  • 第三,还是要从一开始就要着眼于建立长期业务“护城河”,构建反脆弱体系。虽然这经常被一些精益创业者嘲笑,一切还虚无缥缈呢,你就开始想入非非了。

 

来源:36Kr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