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本书说起,创业失败常常是因为创业者忘了“自我更新”
导语:创业者需要自我更新,然而保持创新却是说易行难。企业成功学作家谢夫斯凯说,那是因为在你埋头创业过程中,一再创新的需求“并非总是显见的摆在你眼前;现实中,这种需求很少是有目共睹的。”
“请不要忽视一些专家提出的有异议,尽管有时它们有点逆耳;做好你的功课,这样你会比他们懂的还多。如果他们是那种无法跳出窠臼的业内人士,你就更 要自己好好努力了。汤姆·斯坦博(Tom Stemberg)当年创立办公用品零售商史泰博(Staples)就是这么做的。” 上面这则睿智的建议,出自劳埃德·谢夫斯凯(Lloyd Shefsky)的新书《创造、持续创新、茁壮成长:初创公司/家族企业都该知道的创业成功秘诀》(Invent, Reinvent, Thrive: The Keys to Success for Any Start-Up Entrepreneur, or Family Business)。我也是因此而留意到这本最新出炉的新书。 我第一次结识谢夫斯凯(Shefsky)已是十年前,那时我去采访他,他刚推出那部此后成为经典之作的《企业家不是天生的》 (Entrepreneurs are Made Not Born)。如今,谢夫斯凯结束了多年的律师生涯,步入教坛。他在美国西北大学任教,成为一名创业领域的教授,专攻家族企业。 谢夫斯凯是这么看的:作为创业者,最基本的是清晰的看到所谓的“未来蓝图”;而某个领域的专家,则可以将“一个创业者犯错和失败的原因”看得更清楚。 联邦快递曾经只是个“打了C”的点子? 这是个极好的例证。谢夫斯凯在书中讲述了联邦快递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全球知名快递公司联邦快递有多成功吧?而据说,当年其创始人弗里德·史密斯(Fred Smith)曾向耶鲁大学一位教授介绍自己的创业理念,透露了提供包裹空运递送服务的想法,“那位研究生的导师当时给这个idea打分,只打了C!” 再说说我个人的例子。我的职业生涯中花了太多时间“重塑”自我了,而伴随这一路,我总是闪躲逃避着外界各种各样可能的“批评”。 在我刚走上职场那阵,所谓重塑就等同于换工作。有一次,老板觉得我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我选择转行,不再做行业出版物,改去做日报。对此我从未后悔,不曾回头。 还有一回,我在一家风险套利的公司干了一年,然后就跳槽回到报业,开了一个一周六天刊发文章的专栏。在那之前,我还从未给专栏撰稿,对自己要写什么毫无头绪,就这么误打误撞似地顶上了“专栏作家”的称号,这一干就是十年。 我职业生涯那些美丽的错误 这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1999年,我离开 经营日报的报社和报纸的专栏,加盟名叫TheStreet.com的新生代媒体,闯入一个未知的领域,后来人们把它称为“网络新闻”。当时很多人觉得我 “错了”,最终事实也证明,我所追随的“媒体新浪潮”最终还是中断了我的网络新闻职业生涯。 噢,我还做过两年研究资讯的生意(遗憾我们那家公司没能很快的“自我更新”;不过在这家公司的经营时期收入还不错。)所以当我读到谢夫斯凯的《创造、不断创新、茁壮成长》一书时,立即产生了共鸣。这本书可不是专门写给创业者的,它的读者应该是所有追求进取而探索中的人。 不过,这本书主要的影响对象应该是企业——不论是大公司和小公司。书中你可以读到不少关键词:星巴克、史泰博和券商查尔斯·施瓦布…… 谢夫斯凯在芝加哥做律师期间主要负责创业者和家族企业的业务。他给一些伟大的创业者提供建议,也因此和那些创业者结识。 谢夫斯凯在自己的作品中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星巴克的创始人霍 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成立同名券商的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史泰博的另一位创始人汤姆·斯坦伯格(Tom Stemberg)、好市多的联合创始人詹姆士·辛尼格(James Sinegal)、旧金山咖啡店Blue Bottle Coffee的店主詹姆斯·弗里曼(James Freeman)、房地产开发商Levy Organization的领导者拉里·列维(Larry Levy)。 书中还有选择一个耐人寻味的实例——我的一位前同事,他重塑自我的目标是做一名政治家的顾问——再后来,他也的确当上了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高级顾问。 这些林林总总的创业故事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每个故事都发人深省。在故事中,每位创业者面临的环境都不尽相同。 为什么失败的创业者如过江之鲫? 创业故事让人启发,然而更多的创业是以失败告终的,失败者远远超过成功者。谢夫斯凯在书中这样解释: “在很多情况下,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创业者有无意愿和能力不断推陈出新,或者授权其他拥有相应能力的人去持续创新。” 然而,保持创新却是个说易行难的事情。谢夫斯凯说,那是因为在你埋头创业过程中,一再创新的需求“并非总是显见的摆在你眼前。现实中,这种需求很少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你留意,它可能就在你要逃出的那个牢笼里,写在束缚自己思想的牢笼墙壁上。” 谢夫斯凯认为,通常有四种因素会激发持续创新,它们分别是:绝望的境地、必要性、机遇和沉迷(Desperation, necessity, opportunity and addiction),“绝望的境地,会在其他一切都未能发挥作用时出现。”谢夫斯凯说道。我觉得,回顾英特尔的发展史就会发现这种因素。 有时,企业必须一再推陈出新只是为了避免失去活力、沦为一潭死水。这是好市多吸 取的教训。当年辛尼格观察到,自己的老东家、竞争对手价格会员店(Price Club)由于越来越平庸而开始走下坡路。谢夫斯凯在书中写道,到最近退休为止,辛尼格一直提醒自己、也提醒同事别忘记“(这门生意)可没有什么防老的保 险。你必须不断增加一些让人兴奋的新鲜东西,否则就会变得无聊乏味。” 辉煌不再的“柯达一刻” 柯达是个突出的反面例子(这里可参考阅读钛媒体早前文章《再见了,柯达》)。这家影像产品制造商不仅没能持续创新,反倒在依靠史上最伟大的一项发明——数字相机延续它残留的影响力。假如要为这类企业的衰落史做个一针见血的注解,那或许就是失去了持久的创造力。 谢夫斯凯书中指出:“众所瞩目的业内领头羊不会持续创新。柯达公司驰名于世的广告词‘柯达一刻’已成为整个相机业的代名词。时至今日,它仍然适用。 遗憾的是,由于柯达自身并未致力于持续创新,今天肩负记录‘柯达一刻’重任的是智能手机,记录者是普罗大众,不再是业内巨头柯达。” 失去了创新的法宝,昔日的风光终究还是昨日黄花,还有什么比柯达更残酷、更现实的教训? 来源:钛媒体 原文:Why It’s Important to Reinvent Yourself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