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品,如何做好从零到一?|2018中国产品经理大会深圳站嘉宾总结

2 评论 9592 浏览 48 收藏 19 分钟

7月14/15日,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重磅打造的「2018中国产品经理大会 · 深圳站」完美落幕。来自腾讯翻译君产品负责人@史景慧 老师给大家分享《AI产品从0到1,看产品经理的修炼》话题。

分享嘉宾:腾讯翻译君产品负责人@史景慧

本文为嘉宾现场分享总结整理内容,编辑有修改: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每隔一个阶段就会诞生一种风口型的业务;而当我们不是做这种风口型产品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恐慌,不敢确认自己的职业能力是不是符合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很多人都会经历这种心理过程。

在腾讯,虽然很多人觉得可以不用担心什么,但这个恐慌其实也一直伴随着我:我在做PC的时候,大家都在做移动做搜索;我在做Mac做ipad的时候,大家在做电商做O2O;我在做硬件的时候,大家已经在做VR/AR和互联网金融这些了——我做的事情一直没有追上风口,那是不是就一定会恐慌呢?

一、产品经理的职业竞争力

根据我的经验,你在相关领域的经验很重要,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决定你的职业竞争力。

所谓职业竞争力,就是你在过去所有领域的积累,都会决定你的职业竞争力。

这是近期我在招聘网站上搜集的各种类型、各种业务公司的AI产品的招聘需求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业务,什么类型的公司,什么类型的产品经理,关键词都非常聚焦,仅仅是业务倾向的角度和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那么,产品经理的职业竞争力是什么?

它分为两个:硬实力和软实力,软硬结合,才能真正构成你的职业竞争力。

  • 硬实力:首先是从专业技能角度的市场分析、产品规划、商务沟通、需求理解、数据分析等技能,其次是专业知识、业务知识、技术理解度、人性把握等。
  • 软实力:包含五大方面,我称之为五力模型的学习力、思考力、协作力、心态情商和领导力。

二、从零到一的问题与挑战

接下来,分享一下我们在这个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理解。

在从0到1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最初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

所有人都在问:市面上已经有那么多类型的翻译产品了,你为什么还要做?同行已经做了这么多年,你凭什么能做好甚至更好?

我们怎么做的呢?

这些问题其实一直在鞭笞我们,你要不断去做行业分析、市场分析,要去洞察,要去发现。

  • 从需求的角度来说:2016年我们去了解翻译需求的时候,发现出境游的市场是非常广阔的,而在这个场景里,最迫切的痛点是——语言不通,翻译产品当时也并没有很好解决这个问题。而除了出境游场景之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也有巨大的翻译需求——从数据来看,每天全球的翻译量需求都是亿级别的。
  • 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对市面上的竞争格局有清晰的理解——国际上的Google、微软、Facebook,国内的百度、有道,他们都是我们的前辈,我们要对他们非常清楚。从他们的技术能力、产品翻译方式、擅长领域、业务支持、生态等不同维度对它们进行分析,然后发现了其中的机会和优势: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传统的SMT翻译技术,慢慢都会被NMT这个神经网络的翻译引擎所取代。
  • 从新技术的角度来说:我们所有的同行都是刚刚起步,都是2016年重新出发。这样的话我们就有了一个快速赶超的机会。
  • 从专注的领域角度来说:在语音、口语、整体这样的一些专注领域里,还是有一些机会窗口。以腾讯的基因,沟通、说话、语音这些场景,可能会成为我们的差异化优势。

经过这些分析和洞察,我们找到了自己可能的机会——这些也是我们愿意决定去做的动力之一。

第二个问题

我们决定做之后,又面临新的问题:AI技术发展很快,同行发展非常快,留给我们的机会窗口时很短的;而且对于品牌积累,我们完全是零认知的,如何快速占领用户心智?这是我们当时面临的问题。

我们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些风向标:

  • 比如在策略角度,翻译产品最核心的就是翻译质量,所以我们第一步就是做好翻译质量。
  • 同行已经占领了用户心智,我们要从自身差异化优势入手,把产品的口碑认知打出去,让用户认识到我们的不同,进而建立自己的口碑。

在当时的情况下,产品经理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我们从两个角度展开:

  1. 产品可以做什么?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倒逼AI技术进行优化。
  2. 可以用产品和运营的方式反哺,在数据上进行优化。

这两种方式,都可以通过AI技术把翻译质量做好。

我们在做产品迭代、版本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是一手做差异,一手做基础。

比如说:

产品的核心是语音翻译,所以我们第一个版本就只有语音。但是其实文本翻译的诉求也是非常高的,这就是我要补的基础;而从语音翻译的角度,我们衍生了同声传译、拍照翻译,这就是差异。

我们在产品的发展规划中一直是同时做差异和基础,不断在差异上打造用户认知,在基础上让用户能够进行跨产品的自然过渡。

一定要重视新用户的体验,尤其是新产品,要重视新用户体验的每一个环节:一开始用户见到logo,见到名字,见到描述,见到某一个界面的时候,你都要让用户快速对你的产品有一个感知——产品特色的感知。

我们在第一印象的时候,做了非常多的处理:

左边这张图是大部分产品的常规做法:一句文案,一段描述,一张图完事。

而我们做了大量的测试和数据分析:一开始是提供图片还是视频预览比较好?图片是单张还是两张好?用两张是什么形式,呈现什么内容?

我们大概做了几十单这样的数据分析,从数据和体验两个角度分析如何让用户体验更好,新用户的转化率更高。让用户第一对产品的第一印象有认知,第二尽可能留下来促成转化。

第三个问题

做完第一阶段以后,我们面临第二个问题:虽然很多事情获得了用户认可,但翻译毕竟是一个相当低频的事情——你可能一年只会出国一两次,平时生活中,也只有学习、考试才会用到一些,其他时间的次数非常少。作为一个低频类的工具,如何提升产品的使用频率?

我们的总结是:扩大能力边界,延展使用场景。

在我们的经验里,不能盲目增加功能,而应该是在产品核心能力的基点上做自然的演化生长。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翻译的需求中有大量的单词类请求——说明用户在查单词。虽然行业里的产品也有词典功能,但是我们名没有盲目去做;我们从分析的角度看到用户有深度学习单词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去做词典功能。

还有一个情况:在整体的语音翻译请求里,有一部分老年用户会用产品练英语——他们是在国外帮自己的孩子带小孩,他们需要一个产品帮助沟通。

从这个角度讲,语音翻译还可以延展到练习功能。

从群体分析的角度来说:我们有两大用户群:旅游群体和学生群体。旅游群体沟通上可以用快速翻译,但是他们希望可以实现学习一下,可以提前准备;所以延展出了旅行常用语的东西。

做产品,一定要谨慎做加法,要用灵活的方式做产品的延伸。谨慎加法,保持克制。

第四个问题

每个产品、每个团队的产品迭代其实都是不同的,你一定要找到适合产品、适合团队的前进节奏。

一开始我们强调用户体验优先,原则是一个新功能要做到我们认为没有问题了才能上线——虽然这样比较理想,但是这样的迭代节奏会出问题:迭代周期长,频率不稳定;影响团队节奏,伤害用户预期。

后来我们改变了迭代节奏,以固定时间周期为维度更新迭代。比如一开始我们定的是一个月,运转一段时间后,发现虽然比较稳定,但是对创新型产品而言,还可以更快一些。

于是我们做了一个新的迭代——两周一个版本。其实就是持续保持产品持续迭代,让用户对我们有新鲜感。对我们而言,开发节奏很快,我们的进步也会很快。

这样迭代之后,我们算是找到了适合我们自己产品、自己团队的一个前进节奏。

第五个问题

说完To C,我们来说说To B:

To B方向我们也面临着和To C类似的问题和挑战:翻译API很多年前Google微软百度都已经做过了,合作伙伴的选择也非常多,为什么要选择翻译君这个新产品?用户凭什么认可你?

在发展机会和趋势的洞察上,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些可以尝试的点:

  • 从内部的角度,腾讯内部很多业务需要做国际化,海外的产品也会越来越多,他们都有国际化的翻译需求;而除了海外产品,内部的资讯类产品、金融类产品,在记得业务场景下,也有翻译的需求。
  • 从外部的角度,除了翻译本身的行业有云服务之外,其他的都在垂直领域里——比如说旅游、教育、金融,还有硬件等等非常多的领域,他们都有国家化的翻译的场景需求,而且会越来越多。而且上一代To B的翻译服务更多是基于单项能力的服务形态,但未来的AI会带来复合型的服务形态。比如说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这些技术,它可以打包结合成一个复合型产品,它会有更多的演化时间,我们可以抓住这种机会做To B服务的尝试。

三、产品经理的软实力修炼

学习力、思考力、协作力、心态情商和领导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我和大家分享几点:

学习力

有新领域、新方向的时候,不动没关系,快速去学。保持你的好奇心,跟进节奏的变化。

在快速学习上,有一点容易被大家忽略:勤奋。

我们上学的时候,总是听说XX通宵平时从不学习,但考试总能拿一百分——在工作中,这绝对不可能。你不勤奋,不会快速成长。

对产品经理而言,你一定要保持你的学习力;你要把对产品的热爱,对行业的关心转化成学习的自驱力,而不是来自你上级的压力,KPI的压力。

你要利用你的碎片时间去和别人拉开你的差距。

思考力

我觉得就是反思,和逻辑思维。

我们平时在开会、协作的时候,经常去挑战别人。其实还不如多给自己找找茬,反思自己;在反思过程中保持独立思考,用批判性思维反省。千万不要和别人学方法,别人的做法不一定适合你自己。

逻辑思维上我觉得就是你所有的沟通表达:你的总结汇报做的好不好。做不好总结汇报,有一半是逻辑思维没过关的问题。

善用金字塔原则,用SMART原则梳理你的思维。

协作力

我觉得第一个就是沟通能力,第二个是问题解决。

我自己有三个心得:

  1. 你永远不会过度的沟通。特别是对上级的沟通,一定要多去想——老板没有那么多时间跟你详细介绍各种背景,你要主动去了解。
  2. 你和别人在沟通的时候,不要讲要对方做什么他的任务是什么,一定要去讲共同的利益是什么。
  3. 沟通的时候不要只主题,要铺垫这个事情的背景和前因后果是什么。

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拖延症。

拖延症谁都有,但你要知道逼迫自己的方法: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你自己就会成为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你拖延的结果。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要去分析批判,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被解决;一定要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

心态/情商

这个不多讲,就是积极工作,要主动不要被动——很多东西你也逃不掉,必须要接受,还不如主动一点。

大胆一点,厚脸皮一点,想看一点就好了。

领导力

你工作年限越长,职业竞争力越成熟,这个的重要性越高。

首先你要用你的专业,你的影响力去影响团队,获得团队的尊重与新人,用你自己的激情和感染力激发整个团队的激情和斗志,让团队目标一致,共同成长。

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悟。

我觉得对产品经理而言,有两个点很重要:

  1. 对工作而言,你所作的产品,做的每一个功能,一个项目,都要像从0到1做产品一样分析思考规划落地和打磨。
  2. 对自己而言,要像打磨产品一样打磨自己,不停迭代升级你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做好你的职业竞争力。

以上为嘉宾分享内容。

相关阅读

虽然很多人都被点名,但很少有人被选中|2018中国产品经理大会深圳站现场报道

 

本文为嘉宾现场分享整理内容,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Ella 整理,编辑有调整

未经本站许可,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整理辛苦了~文章内容不错~思路铺展好,受启发了~!感谢·
    就是比较多错别字,来自偏执症的抓狂~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