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品经理的视角看待项目,以及如何管理项目(下)

10 评论 17879 浏览 82 收藏 27 分钟

对很多产品经理而言,特别是身处创业团队,往往都是一身挑几职,产品和项目,理不清理还乱。从本文开始,以产品经理的视角看待项目,以及如何管理项目。

接上篇。

四、合适的人与靠谱的计划

几乎每个项目都有人吐槽,太坑太扯淡。

实际上,项目之所以会扯皮,往往在前期就埋了下巨坑,随着项目的进程问题越来越严重,直到不能收场

在上文我们已经厘清了项目的几个核心概念 ,我们知道要想做好一个项目首先要搞清楚项目利益相关方,组建合适的项目团队,然后我们需要分解我们的项目任务,制定一个清晰的项目计划,才能指导和推动项目的进展。

我们现在从案例来还原项目前期的挖下的坑:

A公司目前正在为一个医院开发一套系统,现在项目按时间开发完成了,也做好了相关的培训工作,但始终无法验收,医生说不好用,而且还有三个需求要变更,开发工程师下个月要离职了,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假设你是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踩的雷。

1. 项目第一坑:“人”才是最坑的

你从销售经理那里获悉,这个项目是内科的科长最开始发起的,副院长也很支持。

你很开心,感觉这个项目牵涉的人比较少,就开始了这个项目,并且定期发送相关的进度报告:

随着在医院的了解越来越多,你发现医院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各种不配合扯皮的现象——很多没必要的需要变更,培训的效果也没有看上去理想。

你认为这是院长负责的项目,一定大家都会支持;你以为给内科做了一次培训,大家都会使用;没想到培训完之后他们还是反馈说系统不太好用。

这些问题,本质上就是项目开始阶段想得太简单,没有能搞清楚相关方的利益关系。

这是项目的第一步,也是项目的关键一步。

多数情况下,一个项目有支持者,往往就有反对者;项目的支持者能让项目锦上添花,但反对者往往决定成败

如果在项目开始阶段,没有找出那项目能够施加积极和消极影响力的人,注定整个项目会很艰难。

同时,你还需要找到一个最具有推动力的关键人,对内争取更多资源,对外摆平各种关系。

所以,这个项目的干系人需要更完整:

越是大型的项目,人的因素影响越大,也越难以把控。

那些决定项目成败的,能出力的人,都应该是你的项目组成员,还有一些人,你需要TA挂一个虚职,并告诉及时告诉TA进展。

我们常常见到一个项目进行了一半,才临时通知或者征调其他部分的人参与,带来的问题就是沟通成本非常的高,过程完全不可控。

2. 项目第二坑:只有任务,没有成果

项目的第二步,是要分解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也就是要分配张三、李四分别要完成的工作。在PMP体系中这个叫WBS,在Prince2的体系中则强调的是PBS。

最直接的做法,通常都是根据“事项”来分解;毕竟我们需要把任务分配给不同的人来执行,并根据这个任务来估算时间,确定进度。

所以最常见的分解方法就变成这个样子:

但为什么这种分解方式会导致项目做到一半就会人员流失,士气低下呢?

根源在于这种任务分解只关注了过程,没有确定到底要做成什么样,没有边界和具体的目标。

没有验收的标准,没有衡量的指标,所有的人都在忙,忙到最后发现客户不买账。

比如项目计划里面UI设计的是10天,为什么不是9天或者11天呢?要输出多少个页面?

科室培训是培训一天就可以了吗?还是1小时就可以结束而且所有人都能熟练掌握?用户向要在用户登录模块里面添加一个找回用户名的功能,要不要增加?

诸如此类的问题,随时可能发生。

因为这种结构是没有办法落实到具体一个功能需要的耗时,所以会不会打乱整个计划就说不太清楚。

仅仅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对项目的成败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结果是什么,没有成果的努力,都是一种自嗨。

回顾前文  “ 如何用Axure输出高质量的PRD?”,为什么会强调“故事”呢?

基于“用户故事”来分解这个项目的任务——构建一套以用户需求驱动的PBS,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也才能真正估算一个可行的项目计划,双方也才能在一直的目标下推进具体的功能。

这是一个项目成果的护身符,当任意发起与PBS相违背的变更都会影响到项目的进度,界定了项目的边界,为日后的项目进度规避了许多不必要的障碍。

因为在这种结构下,任何的变更都可能导致整个路径的紊乱,从而项目失控。或者为了项目进度,投入更多的资源,或者友好协商推迟项目的进度。

搞不定人事,理不清边界,是项目失败的最关键因素,作为项目经理(有一些情况下是产品经理直接带项目)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

五、项目节奏和潜在的风险

我们搞清楚了项目的利益相关方,理清楚了项目的范围,要做什么工作也已经妥当的安排好了专人负责,然而项目依然还会失控。

原因何在?

展开话题之前,先回顾一下我曾经的一个项目。

大概在12~13年左右,我有幸参与了一个大型的项目,负责整个平台的搭建,这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公司和客户都没有过类似的项目实践。

这个项目,看上去“没有想象中的复杂”,关于是接单、派单、回单的过程,所有人都很乐观,整个项目氛围特别的轻松,3个月拿下完全没有问题。

然而,随着项目的推进,直到整个项目真正上线,前后耗时8个月。

项目开始前,当你能描绘一个美好蓝图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被感染,然后所有人都很乐观,被这种情绪感染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的产出,并且“有意识的”低估项目的复杂度。

甚至直到项目被彻底拖垮后,人们并不愿意承认这种盲目自大的情绪最终会给项目造成危害。

在项目过程中,所有轻松的氛围下,极其容易带来错误的判断,低估项目复杂度,低估项目的资源消耗,在商业行为上会演变为低估项目价值,从而埋下巨大的隐患。

所以,对PM来说,关注和把握好团队的氛围非常的重要,深刻的发现和传递项目价值,争取相对于的资源是极为重要的。

1. 合理制定计划,更需恰当的控制节奏

路易十四把你抓为俘虏,要求你替他做一个计划,为他的城堡添加三个新地牢:

  • 小的地牢很难设计(最快要12周),但是容易建 成(1周)
  • 中等的地牢是典型的,设计(5周),施工(6周)
  • 大的地牢容易设计(1周),但是很难建造(9周)

你是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你有一个设计师和一个建筑师,但你的设计师不会建造而建造师不会设计。

你会怎么制定项目计划?

在做这个计划前,根据我的经验,最好还是重新检查一遍项目的任务分解情况,其中往往暗藏风险,一定要让你的项目是根据结果导向来反推工作事项,才能真正估算每一个结果的产出所需要的工作量。

正确的工作量预估,才能带来可行的项目计划。

所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物尽其用”,根据工作量估算直接安排项目计划,每个人的工作看上去都安排很饱和。

但实际上,整个工程工期太长,资源消耗过多。

既然老板们不同意,那我们就必须寻找更好的办法来压缩工期。

1.加班。

在项目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加班是一个压缩项目周期的途径,但很容易导致项目团队的氛围下降,进而引发质量的下降。

对于加班,我们先不去做过多的讨论,但我想强调的是:项目中要把握好节奏,只加有意义的班,而不以加班为乐。

2.加人。

加人这个办法只适合项目早期,而且是越早越好——这其实意味着要在项目的早期争取到更多的资源。

而在项目过程中,团队稳定才是关键的,往往不等于加人就可以压缩周期,甚至只会适得其反。

把新人直接塞进项目,多少情况下不是好的选择。

1个妈妈生一个宝宝要10个月,10个妈妈生一个宝宝,能不能是一个月?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关键路径法。

既然造房子要先做好设计,那就可以把设计和建造的工作进行“分离”,先排出项目事项的优先级,说白了就是资源的投入顺序。

再找到一条完成整个项目最短可行的任务路径,这个叫做“关键路径”。

这个表,就很清晰的知道整个项目需要耗费的时间和资源,也很清晰的看到,什么时候什么资源应该投入项目。

也就是这每一个关键节点(里程碑)上都有真正的成功输出,管理好每一个关键节点,并准备好下一个节点的资源投入,项目总体的进度会比较有序可控。

而且,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项目计划一定要实时更新。

一个过时的计划表,等于项目没有计划。

2. 风险往往存在于不经意之间,一定要头脑清晰

假设一个公司有多个项目并行在展开,意味着全公司的资源能够交叉的完成的不同的项目,看上去多个项目在并行开展。

效率很高。

但这种方法却是最难管理的,而且还带来额外的管理风险。因为我们难以准确的估算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工作量,也难以确保项目进度没有其他因素的占用时间——比如某一个技术难点带来的某个节点的时间延期。

在这种交叉的项目环境下,项目非常容易失控。

很多时候,我们常能听到说并行开发,实际上是对整个资源的过度自信和对项目的认识不足。看上去项目都启动了,但质量、进度难以保障。

同时干几件事情的美好愿望最终导致一系列的糟糕局面。

四处救火的局面,应该尽可能的少发生。一定要能学会找出项目最重要的事情,而少去干紧急的事情。

理论上来说,在项目进入到整个阶段,作为项目经理只需要定期检查里程碑的节点输出即可。

在路易十四的项目中,如果你仔细再看这个表,你一定发现建筑工人有两周的空闲时间。

两周的时间,建筑工人无所事事,整天游手好闲——某一天路易十四巡视工地发现建筑工人睡大觉,还引起设计师的极大不满。路易十四认为你的计划有问题,浪费资源。

所以他直接把资源调走,理由是:建筑师并没有完全被使用或者没有全情投入。

你怎么办?

这个就叫项目风险。

所谓风险,就是不确定的事情。你不能完全的规避风险,有些时候你还需要把一些风险利用起来推动项目的进展。

通常的做法是: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列出一个风险清单,提醒相关的人员注意可能的状况,防患于未然。

也就是,在项目过程有一项关键的节点,就是搞一个正式的仪式——召开一个项目启动会。讲清楚项目的价值、背景,需要的资源和进度,影响的范围以及可能的风险。

把所有好的结果画一个大饼给所有人,把所有坏的局面讲清楚给所有人。

这个会上,不仅仅是传递信息,也是争取资源和权力的关键时刻。那些资源是必须保障的,那些事情是需要经过审批的,那些事情是需要注意,都需要讲清楚。

必须确保整个项目有一个完整的可行的规则。

如果你只想做个老好人,没有通过一个正式的仪式来获得相应的权限,这个项目会变成非常的难以推进。

首当其冲的就是需求的变更。

要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小小的变更,甚至会引发整个项目的范围、进度、质量、成本的大调整,甚至可能让整个项目处于一个分崩离析的状况。

六、期望与权力

任何项目都有一个特色,那就是项目之前群情激昂,至于过程和结果,有的怨声载道,有的劫后余生,万象丛生都很正常,越大的项目故事往往越多。

在前述的文章里面,我从项目的环境,复杂的各方利益,项目的任务分解和任务进度的制定,多个角度分析和阐述了根本原因,这些诱因最终会在项目过程中成为无休止的变更,从而让整个项目陷入不可救药的局面。

所以,需求的变动那是家常便饭,没有变更往往不正常,而变更的管理和文档的确实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现状。

变更,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完全不可控因素,既是未知的,也是不能改变的。

比如,公司的经营方向发生了改变,导致项目的预算被削减(增加),从而影响项目的进度。特别是在创业型团队,老板临时改变注意,发现某个方向可能更有潜力,调转枪头也未可知。

作为一个项目的负责人(执行者),在项目启动之后,唯一的使命就是促使项目成果,或者结束项目。对未知和不可控的任何局面,都无需过多的投入精力。你能做的,就是管理那些可以被管理的内容。

那些内容是可以被管理的?(如何管理)

可控的需求变更,无非三大类:

  • 没有细化清晰的项目需求
  • 没有明确清楚的项目边界
  • 存在设计缺陷的软件结构

深究起来会发现,在项目已经启动后,真正与客户直接相关的就是第二条,由于没有明确的项目边界,从而导致用户无休止的提出各种需求和变更。

而对需求本身的理解和软件的设计,则考验产品经理和整个团队对业务的理解、把握和产品设计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再强调“用户故事”的原因,而这种变更则需要团队具备极强的消化能力。

1. 建立完整的流程变更机制并严格遵守

项目管理,本质就是对过程的管理,也就是要有完备的流程和坚决的执行,通过流程来规避可能的风险。

所以,项目的第一件就是设立一个需求变更机制(如果你还记得之前谈到的项目启动会,项目经理一定要借助这个会议让项目的所有相关方知悉这个流程)。

这个流程有两个核心观念,也是你一定要能争取到的权力:

所有人都可以提出需求变更的请求,但只有一个需求的入口——这个入口必须是你,如果你争取不到这个权力,那整个项目一定会失控。任何都可以提出需求和变更,但你必须作为唯一的接口人和过滤器。

为此,你应该有足够的心里准备,你需要面对N多方的压力和“撕逼”。甚至,为了项目交付的这一终极目标,你需要有不惜得罪人的思想准备。越是大项目,越是牵涉多方的项目,风险和协调都会是指数级的放大。

只有当你具备这个权力的时候,你才能确保项目在预设的轨道上进行,也只有你才可以清晰的回答当前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

只有评审过的需求才可以被执行。

“不要接到需求就直接动手”。这是项目的至理名言。

你需要让整个项目团队,包括上至老板、直到程序员,也包括外部的客户,都认同、理解并遵守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程序员不直接接受任何非PM的需求,不接收任何非经过评审的需求——所有未经过评审的需求,只可讨论,不可执行,减少(避免)张嘴就来的非必要、非紧急、非合理的无效变更。

切记: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要接受,也不是所有变更都要立刻修改,一定要能敢于拒绝需求。

作为产品经理,在需求变更收集上来之后,根据需求提出方的业务进行分析后,邀请需求方、技术、设计和测试多个环节进行分析,从而判定需求对于项目的影响如何,确定是否接受变更并将变更排列优先级。

但最终一定要你拍板,这是你需要争取到的第二个权力。你不能最终决定一个需求的价值,对你而言,项目已经离失控不远了。

当然,你可以适当根据需求的范围大小,决定评审的范围,甚至可以决定需要告知的对象,这没有标准,需要灵活把握。

这里其实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技术本身驱动的变更;比如有更好的实现方案可以带来性能的提升,这个情况,需要根据整体项目状况,结合技术本身的能力判断。

一定要争取到合适的权限范围,才可能有序的推进项目进程。

2. 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机制并落实到位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项目过程中,文档是极为重要的工具,虽然管理文档费时费力。对于产品经理(创业团队还是兼任项目经理)而言,一定要持续的追踪项目的所有需求文档,变更记录。

一定要所有的文档,形成版本机制并同步到到团队的没有给成员,你可以借助一些在线工具来帮助你完成这项功能。

要知道,但凡失控的项目里面一定有一条就是找不到需求的出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知道谁要求这么做,反正就是做了,然后谁也讲不清楚由来。

任何需求,都必须记录在案,甭管是否执行,需求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备忘,第二步才是决定是否执行。一定要专人负责需求的梳理,跟踪和进度的反馈。

完整的需求变更记录文档将有助于你了解整个项目情况,包括执行的需求,被拒绝的需求,你需要一个“需求池”统一管理来自业务端、技术端的需求,并针对项目中出现的资源、时间等因素可以合理的进行调配。

3. 张弛有度,控制项目的节奏

你确定了规则,梳理好了边界,甚至也形成了流程。下一步,你得控制好整个产品的推进节奏,合理的控制和调节需求、变更的优先级,以及资源的投放力度:什么时候该投入多少资源,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什么是关键路径,什么是关键角色,你必须门儿清。你得想方设法让你的项目,在你所能控制的范围内进行,一旦超过边界,你可能需要启动后备资源予以干预,而且是在苗头开始之际。

你所有的干预手段,预防机制,都是为了确保项目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推进;也只有基于可控的节奏,你才能确保整个过程的质量,以及最终交付的质量。当过程不可控的时候,往往结果会很糟糕。

最后,一定要深刻的理解,需求是不断的演进和变化的,合理的规避不合理的变更方为上策。

有些时候,无论你怎样控制,由于市场的压力,总会碰到各种“无理”要求,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就不是简单的控制问题了,这就需要更高的层面去权衡利弊,如果确实不值得,也只能放弃。

写在系列收尾处

产品经理作为引路人,就是尽可能的让不确定性的因素,变为确定的,可被执行的流程、方案。

不管你是否兼任“项目经理”的角色,在一个产品从0到1的过程里面,产品经理必须深刻的理解整个过程的艰巨,要能与团队一起致力于整个项目的成功。

至此,本系列从项目和产品的概念出发,到项目环境的分析,以及对项目过程的几大巨坑一一做了阐述,也许你还需要一些工具,或者模板来提高项目过程管理的效率。

#专栏作家#

杜松,公众号:产品微言,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方向,擅长产品规划和架构设计。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由作者提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佩服阁下的神更速……

    来自山东 回复
    1. 要调整一下节奏了。

      来自广东 回复
  2. 作者能将自己工作所感用文字清晰表达出来,很是佩服。现在国内大部分企业都觉得聘用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是浪费钱,所以要么是产品经理兼职,要么是开发leader兼职。毕竟,项目管理能带来企业管理效率和人员能力的提升,却无法让人一眼看穿有形的可以转化成金钱的价值。诚然,如果这些优秀的员工,兼顾自己份内事的同时,还能熟谙项目管理之道,对公司来说无疑是赚了。但是,通常情况下,这些兼职做一做的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是佼佼者,但没有经过专业的项目管理教育或培训,没有系统的项目管理思维,更没有丰富的可以成体系的项目管理经验,单凭着零星的碎片化的项目管理认知,就开始冲锋打仗。这,对整个产品线或项目团队来说是个巨坑,特别是涉及各种软硬件控制、媒体协议等技术含量高有较多技术难关需要攻克的研发项目,不搞清楚技术边界和项目边界就开工,更是个巨巨坑。
    市场人员在竞标和合同签订时,目标是挣钱,事先基本不会深入充分地了解研发的技术边界,并根据技术边界做正确的风险评估、除外责任定义。这中间,缺少一个人在竞标时和签订合同时,根据各项条款,评估投入和收益等,考虑所有干系人的意见,进而评估接与不接此项目。
    合同到了研发,甚至很多时候团队成员连合同都没见到,只是听领导口头传达一下,开个简单的项目启动会,研发就心急火燎开工。这中间,缺少一个人收集所有项目文件,制定项目章程,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收集需求,定义项目范围和需求边界,创建WBS及各项活动,排列活动顺序、估算资源和持续时间,制定进度计划,甚至还得估算成本、制定预算、制定成本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沟通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采购管理计划、干系人管理计划等。这个人还不能按部就班死脑筋,还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对项目管理流程进行裁剪,提升团队效率。
    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一个人,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范围、识别和控制风险等,出现了风险或变更,进行风险定性定量分析,制定应对策略。
    项目收尾时,需要一个人,有条不紊地结束采购、结束项目,避免因为各种风险和需求变更导致烂尾。
    这个人,说的就是项目经理。
    以上所说,不尽全面,项目经理的工作远比以上描述的既定流程复杂的多。因为项目管理中涉及到较多管理人的工作,涉及人的工作是最多变数的工作,这个人今天要请假,那个人下月要离职,快到了交付时间点有个人反应说之前评估工作量有误,因为出现了隐性风险难以解决等。这些,都需要项目经理尽快去协调,要么加班赶工,要么加人快速跟进,可能需要跟其他项目组抢资源,还要向大boss汇报阶段性进展和成果等等。这些绝不是一个敲代码的或者画原型的就能兼职干了的工作。当然,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员工,样样精通,又能左右兼顾。

    来自广东 回复
    1. 你的留言写得很有深度和具体,看得出来,你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来自广东 回复
    2. 过奖过奖,实际我是一位交互设计师,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暂时不多,还在慢慢学习。当时写了这么长的评论,是因为气愤我们研发总监,总是随便拉个程序猿或者设计师就让去跟进项目,给戴上项目经理的帽子。如果没管理好或出了纰漏,就马上换其他研发人员跟进,把前任的帽子摘掉,周而复始。这种做法简直就是拿公司那么多项目当儿戏。我觉得我们公司好多研发项目不顺利的症结就是公司不肯花钱请专业的项目经理。哪怕花重金请一个,能带起来一批,多划算啊。

      来自广东 回复
    3. 这是一个意识和认知问题,需要潜移默化的转化观念

      来自广东 回复
  3. (下)篇写的更好,有作者自己的思考,认同,锁定关键干系人、以结果为导向的划分WBS,控制项目节奏和风险中产品经理必须有的权力。只是,经过评审的需求才可执行,实际中评审人员的组织也是具有很大的协调量。

    来自上海 回复
    1. 是的,实际中,其实蛮难做到的。

      来自广东 回复
  4. 深有感触

    回复
  5. 写的深有感触,就是文中有几个图片打不开,可能失效了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