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PM: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半年体会与思考

2 评论 9613 浏览 9 收藏 16 分钟

Nancy导读:2014年可穿戴设备似乎踩到了风火轮,一直是业界吹鼓的后生力量。如果说可穿戴设备会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则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

经过最近半年对这个领域的思考,从最初的懵懂,到后来的千丝万缕,到最后的明确结论, 我终于觉得初步理解了最近(和可期未来内)的可穿戴设备领域。可以说,Apple Watch是众多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中,唯一思路做对的可穿戴设备,没有之一。2015年是可穿戴设备年,哦不好意思,准确地说,是Apple Watch年。

1、可穿戴设备:短期看衰,长期看好

我们知道做一个产品要看时机,现在明确的小米盒子、路由器在多年前盛大做之前,无论从政策、用户习惯等方面都受到极大阻力,最终失败。可穿戴设备暂时亦然,但时机未到不是限于政策和用户方面的问题,而是传感器与电池。

智能硬件,或者说可穿戴设备(是智能硬件的一个子集,单指能随身的智能硬件),暂时没有找到特别吸引人,同时又能与手机形成差异化的传感器。而硬件底层的传 感器,是形成一个设备核心价值的基础,可以说,暂时可穿戴设备无法从能力上,和手机形成差异化,那为什么我还再戴一个别的设备?提一句,硬说的话,还是有 比如心率探测之类的传感器,或者是睡眠监测之类的功能,是手机没有但被各式各样的手环商加入到自己的设备中,但是,我身边的朋友,和我自己,在使用这些传 感器能力的时候,大多只是做最初使用的1周内(诚恳地说,大部分是最初使用的5分钟内),会有兴趣,之后就丢弃一边不再使用了,这便不算什么确实有用的传 感器。这是短期看衰的核心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就是电池,这个不必展开说,容易理解。

2、不应该做手环

我用过几个手环,身边朋友们也用过几个,但目前来说,我身边能接触到的人,没有几个坚持用过一个月以上。问及原因,还是在于除了初期的新鲜,或者刚开始时候 的样式打动人,后面带起来便没有动力,记步手机就能记,为什么要每天早上起来记得带着这么个额外的东西?这个极其简单的思路,我相信用过手环的人都能感受 到,各式各样的手环创业者,切入健康做睡眠监测、切入防丢失做儿童手环,却都是一些臆想需求,或者是不够硬的需求(却附带极大成本)。

比如Jawbone刚出现时知乎出现一批晒深度睡眠党,我便嗤之以鼻,睡眠质量(包括心率、血压什么的)这种东西,你买一个设备测一下,刚开始可以晒一下, 后面天天都一样的深度睡眠时间,不说天天晒,你自己看着都没意思了吧,当然有一些在家庭智能设备的血压计什么的,就和可穿戴设备不同了,可穿戴设备的问题 在于每天要佩戴(成本极高),但带来好处却低(也就初期新鲜一阵)。小米手环一样做不火,但小米或许一早也知道这一点,它要的就是真实进入市场后,了解市 场和用户的真实感受。

再比如某品牌的儿童手环,刚发布时一票家长惊呼我要。后来我朋友公司的用户调研显示,即使不说这是家长的需求而不是儿童的需求,就说佩戴手环这件事,刚开始 每天还能让孩子带着,因为做得五颜六色挺好看,但孩子喜新厌旧,很快就腻了,家长每天提醒自己也烦,最后就变成了,周末某天去公园玩,便跟孩子说,今天去 公园玩,你一定要带着它。产品做成这样,意义也就不大了。

3、在未形成核心差异价值之前,做附缀,而不是新增

防丢失是可穿戴设备最容易让消费者理解的刚需之一了,在切入这个点上,有一个产品让我印象深刻,为了避免被认作软文,这里不提名字,产品是做智能童鞋。它大 概200多,和普通鞋子一个价,也和普通鞋子差不多的样子,做得也算漂亮吸引小孩子。这才是最好的切入,家长反正要给孩子买鞋的,孩子也反正要穿鞋的,买 一个附带有防孩子丢失的鞋子,比每天提醒孩子记得带手环,成本要低得多(我不是指钱这个成本)。终于不再需要每天提醒孩子带手环了,鞋子孩子自己总也晓得 要穿的。

这个产品做得好的地方就在于,一个不够强的需求,不能让家长坚持每天日复一日的提醒孩子带手环,但可以打动家长在购买一个本来就要买的产品时,选择一个附带有这个能力的智能产品。

4、智能手表才是最好的可穿戴设备,但只有Apple Watch

除了用过几个手环外,我也试用过几个手表,手表才是最好的可穿戴设备。或许有人不理解,手表照常没有脱开传感器和续航噩梦(甚至续航问题更严重),为何认为它好。答案就在于“通知焦虑”。

通知焦虑是现代人几乎人人都有,但很难意识到的一个精神问题。人人都像有精神病一样,没事便掏出手机解锁一下,滑屏两下便又锁上,许多时候你问自己为何会这 样做,也说不清原因,其实原因就是通知焦虑。移动互联网有一点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人人都带着智能手机,人人都用微信,各个App都有通知,而人类天然是群 体生存的动物,害怕被群体遗忘,害怕被孤立,所以在带着手机后,便总是害怕自己丢失了最新通知,回复慢了,错过电话/微信。

而手表是最棒的解决通知焦虑问题的设备。

我用得比较久的智能手表是Moto 360,圆形表盘初看还是挺美的,充电底座也挺优雅。在经过艰难的配置后,使用了2周,最大的感受便是在外、在办公时、在吃饭时、在和朋友聊天时,无意识 的掏手机、焦虑大大减少,Moto 360敏锐的通知震动,手微侧就可开屏看到最近通知,极为方便,动作也小,十分省力省心,对需要立刻回复的微信消息,也可用手表快速语音回复。这种焦虑感 减弱带来的极大享受,让我这样的穷人也打算必入Apple Watch。

但Moto 360做得有问题。其一问题是不知为何没有扬声器,我跟朋友聊微信要先告诉他,“你别发语音,你发文字,但是我只能发语音”。简直诡异。其二问题是交互非 常少导致应用开发者能动空间太小,我是一个追求简单的产品经理,但Moto 360的交互只有上下左右滑和点击5个交互,上下滑动是切换App,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这可以忽视,左右是切换屏幕(往往设计为切换对通知的操作类型), 点击就是普通的点击/长按。过于少的交互,和过于小的屏幕,导致App设计受到极大限制,很难出现什么优质体验。

另一个有问题的手表是Galaxy Gear 1/2,核心问题在于三星的思路完全错误,三星又想给用户加多一个计算设备,但用户随身携带的只需要一个计算设备,可能需要的只是更多的显示屏(眼镜)和 通知器(手表),或者别的。由于这种根本上的思路错误,Gear可以直接拨打接听电话,但举着手接电话简直又傻又累(大家脑补下),功能上一应都有,还能 拍照但质量自然渣到不谈,三星大而全的思路体现得淋漓尽致,那续航怎么办?三星也是狠,直接把屏幕质量降至不能忍受的程度(分辨率和色彩),要知道人们在 习惯1080P甚至开始接受2K屏的今天,屏幕质量过低已经是无法忍受(至少年轻人无法忍受,而新智能设备当然要从年轻人起步)。同样的错误也发生在做黑 白屏、做点阵屏的其他手环手表上。

唯一思路几乎全部做对的是Apple Watch。

刚才说的屏幕,Apple Watch是尚可的。定位上,苹果清晰地知道手表替代不了手机,手机上现阶段永远的随身计算中心,手表是手机的附带设备,用于方便的通知和快速处理,这种 定位带来了一些设计、开发者SDK上的变化,但也带来了创业者的一些阻力(意味着手机上的新用户获取成本将部分延续到手表上)。

还有额外重点要提的交互设计空间,苹果发布会刚发布Apple Watch时,我对旋钮、按钮、双指缩放、点按等诸多操作一起存在感到复杂,觉得有问题,但经过思考后觉得,实乃智举。众多交互方式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和idea发挥的创新空间,和趣味性。我已在各处看到了许多脑洞大开的手表App设计,甚至自己也想到类似于1秒旋钮旋转,匹配出同城旋的格数一样的异性 的场景。或许有人要说,手机只有一个Home键,也没见缺少交互想象空间,这是因为手机屏幕够大,在屏幕上已有众多玩法足够发挥了。当然,Apple Watch的未来几代,在开发者充分发挥出群体智慧后,知道哪些交互和硬件设计上必要,哪些不必要后,可能会出于认知的考虑,剔除相对多余的东西,这也和 手机的发展历史类似(还记得手机上以前存在的推拉式键盘、米键什么的吗)。

较大的交互设计空间再结合Apple绝无仅有的开发者号召力,相对完善的开发者SDK,几乎Apple Watch会是唯一一个在App出现速度、趣味甚至killer App第一个出现的可穿戴设备平台。其他Apple Watch的优势,如个性化表盘设计,各种表单,都不算重点了。续航等其他问题也可逐步逐代优化,可能第一代Apple Watch还不够好,但它是最正确的方向。

这时回过头来看为何说智能手表(Apple Watch)是最好的可穿戴设备?因为它较好地解决通知焦虑,以通知和快速处理中心为定位,有潜力从手机手上抢夺到足够多的用户注意力和用户时间(但无法 替代手机的计算中心地位),进而通过开发者群体智慧和完善开发者生态,衍生出真正Killer App,最终才成为又一个人人都值得购买的新个人设备(这点上看,Apple Watch比iPad价值更高)

5、关于智能眼镜

最后谈谈智能眼镜,智能眼镜现在非常酷,Google Glass虽死,但HoloLens似乎又让业界振奋,但我看来,至少短期(2-3年)来看,智能眼镜最多还只能做到是少量Geek的玩物,还不说 HoloLens被诸多业内人认为无法量产的问题。智能眼镜或许也是方向(手机是计算中心,手表是通知中心,眼镜可能是屏幕?),但操作精确性、便利性、 屏幕效果、设备大小(要带头上的…)、对正常社交的影响(大家一起吃饭都连对方的眼睛都看不到,沟通感觉真诚么?),都让眼镜成为一个暂时过于科幻的东 西,正常人都不会用。或许如果技术快速提高到可以把智能眼镜做到类似近视眼镜,并且有办法较好得识别眼动来进行操作(别想按镜架上的按钮或者纯语音操作, 那又累又傻),智能眼镜才稍微有一点普及的基础了。

可穿戴设备必然是未来方向,我尊敬每一个奋力前行的探索者,但真正在购买决策时,经过诸多体验和思考,我估计还是会买Apple Watch(更理性地说,买第2代或第3代,但我是业内人,得紧跟),希望本文可以对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先行者们一些参考。

作者:@Kant  来源:产品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不错不错,尤其赞同对手表的分析。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