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学习的“第一步”

8 评论 14474 浏览 55 收藏 9 分钟
🔗 产品经理专业技能指的是:需求分析、数据分析、竞品分析、商业分析、行业分析、产品设计、版本管理、用户调研等。

在学新的东西的时候,往往都很注重第一步,第一步该怎么去学?第一步怎样去学会比较好?所以对于产品经理的学习,什么才是比较好的“第一步”?

一、根本学不过来,越学越迷茫

当今,学习产品,以至于学习任何事情,都很容易执着于“第一步”。而在逻辑上,“第一步”通常意味着最宏观的定义、最基本的假设、流程中的首要任务等等。

比如如下这些例子:

  • 要做产品经理,先搞清楚产品的定义;
  • 要向用户介绍产品,先寻找一个切入点;
  • 要做一项工作,先要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计划;
  • 设计一款产品,先寻找目标用户并弄清楚用户的需求。

真的是这样吗?大家很关心“第一步”吗?看看知乎以及各种问答平台上,有多少“应该如何入门……”这类的问题就知道了。

但问题在于,在没有做过任何一款产品的时候,产品的定义对你毫无意义。如果用户没有接触过产品,就不知道哪个切入点是最好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怎么办,还有,到底是先找到清晰的需求再开始,还是先开始并不断验证需求呢?

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而感到迷茫的时候,第一想到的很可能是“我自己的经验不足,所以没法用好”。所以大多数人的学习过程,是先准备好框架,然后再逐渐积累经验,直到框架中的“缺失部分”被经验逐渐弥补,才是框架真正发挥威力的时候。

当然,我们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就是:框架层出不穷。当我们为了一个理论而积累经验的时候,又会有其他前辈们提出新的框架,甚至这些新的框架与原有的框架完全对立。于是,我们也理所当然的“更新”我们自己的框架,然后重新开始准备经验。

我说的这些问题,可能做过技术开发或者有技术背景的产品同学会更有体会,因为软件方面的框架和方法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框架真的是层出不穷,每个季度、每个月、甚至每周都会有新的技术框架发布。如果说,技术框架还有一个“生产过程”的话,像产品和运营框架这种纯靠脑力生产的框架,可以每分钟、每秒都在不断更新。

那么问题来了:框架更新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我们学习的速度,即使我们再怎么用功的学习,也无法时刻使用最好的框架。

二、问题出在哪?

回到最开始的“第一步”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就从我们寻找“第一步”开始了。因为这些“理论”的第一步,却不是“实践”的第一步。当我们开始做事的时候,面临的是十分具体的问题。

比如:在产品经理的课程中,提到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分析用户需求。但却极少有人系统的讲解,如何应对别人的挑战“这个需求不合理”?

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你的理念再高级,你的需求也活不过“平庸”的评审会。于是,这类问题同样被抛到了各种问答平台或者可以吐槽的地方——“老板居然不能理解我的方案”、“那个运营同学又提了一个奇奇怪怪的需求”等等。

所以,首先郑重提醒:这篇内容仍然是偏总结的内容,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仍然觉得“驴唇不对马嘴”,那就不要再浪费时间看下去了,它对你没有帮助。

好,我们继续。

“为什么那些牛人能够轻松应对各种困难情况?太厉害了!去找他们学点‘经验’吧!”

你是不是经常这样想?然后报名了各种线下学习班,并购买了各种线上课程?看看下面这个公式:

能力 = 框架 × 20% + 细节 × 80%

框架都是总结出来的,总结就意味着取共性而忽略个性(还记得“抓主要矛盾”吧)。通过总结众多案例而形成框架,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案例的独特之处被逐渐忽略了。而这些细节,正式“经验”的价值所在。更严重的是,这些细节的缺失,将导致在实战当中空有框架却无从下手。

那么,通过那些线上课程和线下学习班,你真的学到“经验”了吗?

并没有,因为他们安排课程以及对于学习的理解是这样的:

培训 = 框架 × 80% + 细节 × 20%

内容是按照理论框架组织的,而细节案例的出现只是为了佐证某种观点。对于这样的案例选择也很讲究,必定从众多案例中选择那些最能支撑观点的案例(参考“幸存者偏差”以及“光环效应”)。但是对于“初学者”,你严重缺少的是框架吗?

当然不是。背诵一个公式只需要5分钟,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却需要3-5年。“学习五分钟,练习三五年”,知道为什么总觉得高考之前那会自己像神一样了吧?

粗略计算,这些课程只有40%对你是有用的(框架 × 20% + 细节 × 20%),这正是你学了一个课程又一个课程,却始终不见效、走了“第一步”就掉进坑里的根本原因。

三、那么应该怎么办?

对于理论框架,最好的验证就是时间。时间会帮我们积攒各种各样的实战案例,用来筛选层出不穷的框架。那些历久弥新的理论框架,才是真正能够经得起考验的框架。而经过时间的筛选,我们真正需要学习掌握的理论框架也是屈指可数的几个。

所以对于产品经理的学习,什么才是比较好的“第一步”?

找到与你要进入的行业相关的,最古老、最原始的理论,从它开始学起,就是最好的“第一步”。

发现了吗?它不是“理论的第一步”,也不是“逻辑的第一步”,而是“实践的第一步”。

你要进入出行领域?关于聚居、村落和城邦的形成和规划,你总要知道一下吧?你要进入金融领域?关于最原始的交换及其后来的发展就是必备知识。你要进入社交领域?社交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的原始人为什么要“社交”呢?

这些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的,而且相对于“理论第一步”来说,它们更加生动、更容易想象和理解。

那么对于其他新产生的理论框架,我们就放着不管吗?那样我们不是落伍了吗?

新近提出的理论框架,都是在特定的时期,由于特定的环境,站在特定的视角而产生的。只要你能抓住时期、环境和视角的特点,相信你也有同样的能力提出类似的理论框架。

所以,当你看到又一个新的“伟大理论”的时候,一定要问:它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得好吗?比别的办法还要好吗……

只有在这种时候,这些问题才是有价值,平时不要空想这些,更不要花费大量精力研究这样提问的“正确性”。

 

本文由 @御豪同学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同意以实践为“第一步”,但是不赞成学习了解到远古时代,“最好的验证就是时间”,而步入社会的我们最缺的也是时间。
    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不能钻进巨人的裤裆里

    来自浙江 回复
  2. 😐

    来自广东 回复
  3. 小白来学习

    来自福建 回复
  4. 厉害了 这角度

    来自四川 回复
  5. 受益匪浅 感谢

    来自北京 回复
专题
15687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运费是电商的基础功能模块之一,承担着商品运费计算的作用。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设计运费规则。
专题
43244人已学习18篇文章
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区块链很可能是下一代颠覆性的核心技术。
专题
36940人已学习17篇文章
如果你们有志于在运营路上深耕,并实现快速成长,你需要知道以下这些!
专题
18486人已学习15篇文章
库存管理是管理商品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库存管理设计指南。
专题
1609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数据中台是处于业务前台和技术后台的中间层。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数据中台。
专题
87587人已学习18篇文章
沉住气,学做事,更要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