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必备技能:四象限、九宫格、用户体验要素模型

21 评论 60241 浏览 308 收藏 20 分钟

快速学习可以说是所有人都想掌握的能力,有了它之后,可以更快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工作中也需要这种利器,如何管理好产品需求,真正听懂用户在说什么,需要什么,是产品经理的基础工作,而掌握更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如何将这些工作做好所必备的能力。

最近有一个之前我带的实习生(以下统称小A)问我,转成正式员工后,工作压力,工作内容增加了不少,整个人状态很差。每天不断在工作,加班,努力的学,但是为什么做的总是比别人慢,效果比别人差,很苦恼。

其实问题有两方面:

  • 一方面是自身基础问题,可能你真的就比别人差,那就要好好学习了,如何快速学习,这就放到后面的文章再说;
  • 第二方面是效率问题,双方基础差不多,但是对方有更有效率的工作和思考办法,于是与你就慢慢地拉开了距离。

这一次,我主要带来了作为产品经理应该要掌握的一些基础技能,其他行业和岗位也可以学习参考。

四象限法则

象限,在初中就学过这个概念,一个平面坐标系有四个象限,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每天、每周、每月大家都会遇到很多事情,有事先规划好的,也有临时安排的,如果不管理好这些事情或者需求,很容易忙的焦头烂额,而且越忙越乱。说到底,事情的管理也就是时间管理,就是将有限的时间安排到合理安排到每一件事情中。

普及完基础知识后,《麦肯锡方法》就针对大家的时间管理提出了一个高效的管理方法—四象限法,其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安排事情处理的顺序”。

以事情的重要性为纵坐标,以事情的紧急性为横坐标,两两匹配,分别形成了: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第三象限—不重要不紧急,第四象限—紧急不重要。这就是基本的原理。

而如何实际的运用它呢?

就分为两部分:

  • 第一步是如何将事情合理的分类;
  • 第二步是如何处理对应象限的事情。

1. 将事情分类

如果不可以合理地去判断一个事情的紧急性和重要性,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件事情我觉得挺重要的,这件事情也挺重要的,哎呀,怎么每件事情都这么重要,都在第一二象限,怎么办呢?

这就是对原则的把握不准的后果。

这里的分类有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紧急性,这个是比较好去判断的,当下要完成的,而且时间很短,那就是紧急性高的,而离Deadline还有比较充足的时间(相较于需要的时间),那就是紧急性没那么高的。

第二个维度是重要性,什么是重要的呢?

这里以产品经理的角度给大家提供几个评判的维度:

  1. 核心功能:如果这个是属于产品的核心功能,不完成或者不优化就会对用户的基本体验有影响,那这个肯定是重要的;
  2. 商业化:和钱相关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
  3. 产品规划:这是未来的道路,现在就要铺好,如果现在不做,到时候转型或者临近关头时就会手忙脚乱。

除了这3个维度,大家也可以在自己总结归纳,然后运用进来。

备注:这个方法也可以运用到人生的管理中去,换掉判断的维度就可以了,比如:我计划两年后出国读研,那现在对于我来说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情就是确定计划,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就是考托福、存钱。

2. 开始做

将事情规划进了对应的象限后,就要开始付之以行动,如果不行动的话,第二象限的事情就会慢慢都变成第一象限的。然后你会发现你现在会手忙脚乱,有一堆事情等着你现在完成,那就等着加班吧。

  • 对于第一象限的事情,抓紧时间,一件件做完,不要怕麻烦,不要跳过任务,最好只分配20%的时间;
  • 第二象限的事情,是你需要花80%的时间在上面的,因为如果你不在这个象限及时处理完,它就会堆到第一象限,越早处理这个象限的事情,时间管理就可以越从容,事情也可以处理的越好;
  • 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对于你来说是不重要的事情,但是它们会占用你的时间,你可以每天花费一定的时间,统一去处理。或者尝试安排给其他人去做,但是千万不可以因为它们去随时打断第一二象限的事情,否则不仅会做不好最重要的事,最后还会觉得一事无成。

九宫格分析法

“九宫格分析法”又名“曼陀罗思考法”,起源于佛教,被今泉浩晃先生加以系统化利用之后,却成为绝佳的计划工具。其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转变为实践的“智慧”。按照此方法制作备忘录,应付学业与工作上各项疑惑,灵感将不断自然涌出。它也是学习与工作时最佳的武器。

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事情后,就需要学习如何将事情做得更好,第二种给大家介绍的方法就是九宫格思考法,帮助大家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九宫格分析法可以用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时间规划、人际关系分析、思考分析等,这次主要带大家了解如何去运用此方法思考解析问题。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脑,其中左脑负责逻辑、理性思维,右脑负责艺术、感性思维,而在我们平时的工作思考中,大都只用到了左脑,九宫格法就是更大地激活了右脑在思考问题时所发挥的作用,可以激发更多的创意与思路。

而其运用方法也有两种:

1. 发散型

九宫格外围8个区域的内容可以互相不关联,但是都围绕中间的原点展开。这种方式有利于使用者的思维发散,在填上中间区域的时候,很自然的想将其他区域填满,这时候也是左右脑同时协作的时候。

很多人都想做产品经理,觉得产品经理入行门槛低,而且不需要太强的专业技能。其实是对的,产品经理入门容易,但是很容易大都成为三四流,很难成长成为高级产品经理或者产品总监,而每一个成功的PM,一定有他超强的能力门槛让别人无法披靡。这次我们就用发散法看看产品经理都需要一些什么能力。

相信大家看完图,就应该明白了,外围8个能力要素都是围绕产品经理展开,可能有的人会说,还会有更多分类,但是能熟通这8个要素,我相信,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2. 围绕型

外围8个要素既然可以互不关联,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逻辑展开,第二种使用方法就是有顺序地展开相关联的要素。这种方法,适用于活动流程的管理、日常的时间规划、项目流程的管理分析等场景。

这里就不给大家举例子了,相信以大家的聪明才智一定会知道如何使用。

3. 补充

有时候需要思考和展开的内容需要更多、更细致一点,那就可以用到“曼陀罗法”的升级版本—莲花法,就是将现有的九宫格看作是新的九宫格中间的一格,将原有的外围8个法则作为新的外围8个九宫格中的核心,继续展开思考,还是以刚才的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为例展开。

围绕着刚才的外围,继续展开新一轮的思考,到这一步,已经具体到很细的点上了,比如:逻辑思考能力,大家就可以在平时对于产品功能、产品规划、与他人交流等等场景去落实,其他能力也是一样。

思考:大家如果有心的话,可以尝试留言补充一下剩下的内容框架,也有助于帮助熟悉和使用这种方法,也是对自己现在或者未来做产品经理的一种能力规划。

用户体验要素的5层模型

刚开始让小A做竞品分析的时候,她就去网上找了一些其他人所写的报告来看,很多人都采用了5要素模型来作为竞品分析的基本路径与框架。但是很多人只根据字面意思去理解,而没有真正去了解它们,最后造成的后果就是邯郸学步,不仅没有真正的使用此框架, 而且打乱了自己原本的思路。

《用户体验要素》是产品经理必读的书目之一,而5要素模型就是本书中所提出的核心观点。

Jesse James Garrett提出:

一个产品的决策或者说是每一个产品的细节,都应该有完整的框架去建设,从离用户最近的表现层,到产品的基础战略层,都需要产品经理认真的去思考。

作者所采用的5个层面的名称较为抽象,并且是经由翻译而来,如果没有深入地去学习研究,只凭词语本身的含义,很容易误解。比如:战略层,小A同学根据自己的想象,认为其是与公司战略规划,产品在公司的地位相关的内容,跑过来问我:我怎么知道这个产品在公司战略中处于什么地位呀?

你看,只凭字面意思很容易误解,这次我与大家一下重温5个层面,并加入一些实例与想法作为辅助,希望能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当然,只凭这篇文章或者网上的解释是无法完全领会作者意思的,如果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去读这本书。

作者将整个用户体验分为5个层面,作为用户,其先接触到的是产品的表现层,第一感觉是这个产品好不好看,色彩搭配怎么样,整体风格怎么样,这叫做自下而上的接触产品。所以在建设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自上而下建设的同时,也要自下而上的去完善产品。

1. 战略层

战略层是产品设计的根基,也是产品设计的方向,在这一层主要规划的内容是用户需求,产品目标。我们需要规划人生,家庭需要规划未来,企业需要规划路径,国家也需要规划战略,所以产品也需要做好产品规划。

“小米,为发烧而生”这是雷军提出的品牌定位,也是品牌的目标,所有小米系列的产品都以这个目标为方向去研发、设计,所以他的产品方向、目标人群都很精准,黏性很强,而且产品力也会稳步提升,这就是产品目标所带来的力量。

用户需求会更加直接一点,前几天看了抖音国际化产品运营负责人(muiscal.ly初创团队)的一篇文章,说的是抖音解决的就是用户“无聊”的问题,通过把陶醉消遣的娱乐内容堆满民众生活来占用时间,让人放下沉浸和思考,从而达成精神满足,整体的产品设计、运营思路都是围绕这个用户需求展开,只要解决1%的无聊的问题,那就是成功了。

2. 范围层

确定了产品方向和需要解决的用户需求后,就要定下来怎么做,做什么了。在普通的产品中,需要考虑功能规格,做什么功能,而讯息内容类产品,还需要考虑到内容需求,做怎样的内容。

短视频APP是现在正火的内容类产品,其中的“快手”和“抖音”就是其中较火的两款产品。快手的用户群体更多的是在三四线城市,而抖音的初始用户群体却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这种用户群体差异就是由于范围层的定位不同导致的。

快手的Slogen是“国民短视频社区,记录和分享生活的平台”,抖音的是“让崇拜从这里开始”(现已更新为记录美好生活),并且平台的初始内容就是不同的,所以对整体的用户群体方向也有了不同的导向。

3. 结构层

确定了战略层和范围层后,对于产品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和要具备的特性已经有了较为清楚的概念,结构层就是将这些概念形成一个结构。这一层中包含了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的内容,也就是想想产品怎么做,怎么与用户交互,怎么将产品中的内容让用户可以清晰、有序的接触到。

采用与用户习惯相似的结构与交互,有利于用户熟悉使用你的产品,比如:产品中的一些操作路径是否与主流相同;比如:文中提出的购物车的例子,给用户以购物的感觉,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功能。

4. 框架层

产品中组件的摆放,元素的位置,都是在框架层中需要确定的,这一层中包含了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这3个板块。

  1. 界面设计,让元素出现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并且容易操作、观察到;
  2. 导航设计,让用户知道他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
  3. 信息设计,让用户在读取、观察信息的时候可以按照习惯性的思路去获得信息。

产品经理经常要画的线框图,也是属于这个层面。

5. 表现层

这是用户首先接触到的地方,不仅要满足产品功能、内容、UI的综合目标,也要给用户以较好的感知。框架层决定了产品元素的位置和结构,这一层就是决定了产品的设计、给用户的感觉,一个产品的表现层可以决定一个用户对产品的感觉。

当你将一个界面简陋的产品与界面精美的产品放在一起,将一个界面简洁与元素冗杂的产品放在一起,这两组对比就会让你知道产品的表现层的重要性。

最后

以上就是这次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些内容,作为1-3年的产品经理,或者想具备产品经理思维的人,一定需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工作、思考方法,让自己的工作更加有序,思维更加有逻辑性。

可能刚开始会让你稍显不适,会让你觉得麻烦或者坚持不下去,但是你一旦将之形成习惯,那你就会爱上这种感觉。

一起努力,一起进步,焦虑的青年们。

 

本文由 @DerekH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四象限法则第三第四条写反了吧

    回复
    1. 我也想问是不是写反了?

      回复
  2. 欢迎加我Wechat一起交流:tomapple123;
    也可以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DsFlowPM

    来自广东 回复
  3. 总结的不错,养成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不舒服开始的,不舒服的学习,说明你跟之前有变化了。觉得舒服合理,说明你还是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

    来自北京 回复
    1. 是的,要自我调整,并且坚定地朝目标方向前进。

      来自广东 回复
  4. 总结得很好,棒!

    来自北京 回复
    1. 谢谢,部分内容还是深度不够,需要细细挖掘。

      来自广东 回复
  5. 作者你好,制作“产品经理核心能力”莲花图使用的是什么工具呢?

    来自上海 回复
    1. Axure

      来自广东 回复
    2. 谢谢~~

      来自上海 回复
  6. 作者你好, 针对范围层下面那一段“确定了产品方向和需要解决的用户需求后,就要定下来怎么做,做什么了。在普通的产品中,需要考虑功能规格,做什么功能,而讯息内容类产品,还需要考虑到内容需求,做怎样的内容。“ 这一段我不是很理解与范围层这个主题关系有什么关系,我个人是觉得放在结构层会比较好,请问能方便解释下吗?

    回复
    1. 根据Garrett的定义:范围层主要定义的是做什么,结构层主要定义的是怎么做,并且范围层所决定的内容会更抽象点。

      来自广东 回复
  7. e ,抽象

    来自浙江 回复
    1. “e”是什么?

      来自广东 回复
  8. 二八原则的地方是不是写反了,图文不一致呢

    来自四川 回复
    1. 是反了,配的饼状图的内容

      回复
    2. 文字描述才是对的吧。要快速把第一象限的内容处理完

      来自广东 回复
    3. 可以再仔细看一下,80%的时间要放到第二象限,即重要不紧急

      回复
  9. 纠错:slogan 😳 读完受益颇深

    来自广东 回复
    1. 谢谢纠正…中文读音“斯搂跟”,所以习惯打成en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