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社交”会衍生出哪些商业机会?
【导读】社交网络让我们认识了很多之前不可能认识的人,拉近了人彼此间的距离,也将每个个体织入更庞大的社会网络中来。
现存的社交网络,大致有熟人和生人社交两种模式,对应的礼物形态也大不相同。严格意义的社交网络,熟人模式(Facebook)出现地早,但实际上生人模式更早,可以追溯到论坛。论坛时代就开发了虚拟礼物,方便发送,但既然免费,礼轻情义也就不重。电商很快扩展到传统礼品品类,比如鲜花。几乎所有的品类都能充当礼物,双方私下约定,不会呈现在产品上。
收货地址关系到个人隐私,很自然迄今为止,相对严格区分开,生人送虚拟礼物,熟人送实体礼物。后者极端如roseonly,设定“一生只送一人”,当然也可以悄悄地注册几个ID,每个都专一。这就是人性的复杂:有时会对陌生人敞开心扉,最亲密的关系也总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最近有个有意思的产品出来:陌陌礼物商城。好友可以在不知道对方地址和个人信息的状态下,送出实体礼物。战术上的收益还有待观察,在战略上,这个产品的出现,有助于思考社交网络的趋势。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传统社交和礼物在其中的功能。
礼物和人类历史一样长,是人类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有兴趣的同学推荐读马塞尔·莫斯的大作《礼物》。礼物和商品是物、财富在人际流动的两种形态。商品是普遍的,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标价对所有人都一样。而礼物是特殊的,连接了特定的赠予和接受者。
对于卖花的人,所有花都一样。而对于收花的人,同样的花,谁送的可大不一样。原始巫术思维,认为一个人拥有的物品会分享他的精神力量,送出礼物,也就把自己送给了对方。
从那以来,就隐然区分出生人和熟人社交,都伴随着礼物。文艺反映人生,也多有礼物的元素,最近几部热门电影,《银河护卫队》里,男主在宇宙间穿梭,都带着母亲临终时送他的流行金曲磁带,《星际穿越》里,男主送女儿一块手表,约定他日重逢,后来通过它传递信息,拯救人类。而《智取威虎山》里,上山投靠,不能光棍(空手),要先给见面礼,是生人社交。
问题就来了。社交网络现状与传统的一个重大差异,传统生人社交是为了把生人变成熟人。《礼物》记录波利尼西亚人旅行到远方,通过送礼结成虚拟的氏族关系。杨子荣献上先遣图的大礼,被封为第九大金刚。而社交网络现状,熟人和生人社交的界限较分明,不容易转化。当然有很多转化的个案,甚至喜结连理,如果不是喜当爹的话。但互联网产品本身并不支持转化。
隔离显然违背互联网开放的精神。两个模式独立发展,也都遇到某种瓶颈。十几年前第一批互联网用户,用论坛和即时通信,五年前第一批微博用户,那种狂热的状态,都不会再有。MSN淡出以后,商业关系大多转进QQ。如今很多人都在朋友圈屏蔽亲属,反映传统社交关系的扭曲,会被网络放大。而生人社交,长期停留在“点社交”、浅社交。并且被污名化,“叔叔我们不约不约”。
隔离在社交网络不同产品间也广泛存在。“上了豆瓣,觉得大家情史好牛逼,性森活好丰富。上了微博,觉得世界好乱,坏人真多。上了知乎,觉得大家不是常春藤,就是985。上了XX,觉得这世上,还是好人多。”
有理由相信,社交网络下一步的发展,就是打通这些壁垒。也许最重要的,是打通熟人和生人。人生、战略,都是平衡存量与增量的艺术。社交也是如此,熟人是存量,生人是增量。
有两条经验规律,一是一个人穷其一生,可以算得上社交的,在千人级别,具体数字在互联网时代大幅提升,应该改变不了数量级。一是六度空间,和任何陌生人之间相隔不超过六个人。两条规律相生相克,传统社交只能在有限的人群内交往,而社交网络,理论上可以在70亿人中选择最适合你的1000人。
具体到产品,熟人和生人之间的过渡地带,会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近期匿名社交热了一阵,熟人隐身为生人,也可以归入此类。匿名社交是“刚需”,有话题性,但也是灰色的过渡地带,可持续发展存疑。陌陌商城推动生人转化为熟人,接近传统生人社交的诉求,电商发展也很成熟,看能不能开出一个方向。
侯孝贤对自己电影生涯的总结作品《最好的时光》里:“你想和她上床,她也想和你上床,你们都知道总有一天你们会上床,但不知道你们会在哪一天上床,这就是最好的时光。”
来源:i黑马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