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遇到瓶颈,能否出奇制胜

Eric
3 评论 5331 浏览 11 收藏 11 分钟
🔗 技术知识、行业知识、业务知识等,都是B端产品经理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领域相关的知识,有助于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和评估

孙子在他的《孙子兵法·势篇》中讲,“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句话可能是孙子兵法里面最广为认知的一句话。到底今天的互联网产品里有没有弯道超车,有没有出奇制胜呢?

本文看点:

  1. 孙子兵法到底怎么解读;
  2. 为什么留给小公司的机会越来越少;
  3. 最近跑赢大公司的应用有什么特点;
  4. 未来有没有可能靠一个创意取胜。

一、出奇制胜到底有多神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孙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战,先要把正面的兵排好,要排得不偏斜,合乎法则,这叫正。如果这时你还有多余的兵力,你就赢了。以后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出奇制胜,这是不对的,“奇”是奇偶的“奇”,不是奇怪的“奇”,一个字的读音错了,整个意思都错了,是以今天汉语的字意理解当时的语言。

“奇”古人又称余奇,就是多余出来的一部分。正兵安排好了,多余出来的那部分就是奇兵,在关键的时候再用。简单的说奇兵就是预备队。

《孙子兵法》不是以少胜多的兵法,很多时候讲的是以多胜少的战略和战术,不是奇谋巧计。

二、弯道超车很危险

弯道超车只能在竞技赛车当中出现,平常驾驶车在弯道和路口是不允许超车的。比如:F1,两个车马力差不多,速度又都是风驰电掣高速运转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在直道上超车,只有在弯道的时候,几乎是超车的唯一机会。弯道超车在竞技赛车当中,非常高难度的超越对手的行为。

上面是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wiki百科上没有直接的解释,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关键点:

  1. 两个车马力差不多,并且都是高速运转状态下;
  2. 几乎不可能直道上超车;
  3. 弯道的时候,几乎是超车的唯一机会。

为什么大家会有种出奇制胜的感觉,为什么会有以巧取胜的臆想呢?

其实是对自己的评估不准确,对市场格局看的不清楚。

首先你要保证你和竞争对手已经是差不多的实力,而且都在告诉运转,就像摩拜和OFO,滴滴和Uber,其次是靠常规手段,靠正常的直道行驶无法超越对方。所以才想到弯道超车。

但是弯道对于所有人都是困难的,都是有风险的,所以要想想凭什么你能抓住超车的机会?你又为超车做出了哪些储备和努力呢?凭什么领先者在过弯道的时候技术不如你呢?

所以很多小公司,上来就是想弯道超车,想出奇制胜,这要么就是有什么误读,要么就是幻想。

历史上真正出奇制胜的战役很少,那些写进历史教科书的会战,常常是因为一方善于调动兵力,自己还能掌握多余的机动兵力,最后获胜。

留给小公司的机会真的不多了:

1. 流量被大公司垄断

不管是微博微信的入口,还是搜索的入口、电商的入口,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感觉推广难,获得流量难,获客就更难了,具体的困难就不多数了。看看APP的排行榜就知道有多难了,偶尔能够杀出重围的要么是当下的热点,比如:AR测距,要么就是像脸萌这样的公司已经具备了很多用户,发一个新产品冲击一下榜首。

2. 互联网能做的业务都被大公司做了

腾讯和阿里布局了很多业务,当然第二梯队的美团、今日头条、滴滴也不甘落后,游戏、广告、金融、搜索、生活服务、在线教育、医疗等等领域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这里也不细说了,只放一个新零售布局做一个例子,其他领域展开会有更多。

三、跑赢大公司的都有哪些特点

成功第一要素就是走正道,不要老想着出奇制胜。不要太着迷于什么弯道超车,高速路上换轮胎等,这些都不是常态。

亚马逊跑了这么多年,不是靠出奇兵战胜的沃尔玛;Costco告诉成长不是靠出奇兵获得用户认可;京东布局了这么多年的物流,终究有了回报。相反像当当,苏宁易购这些平台,搞得就是不温不火,当然也不会存在特别好的弯道超车。

跑赢大公司有两大特点:

1. 战略简单

能跑赢大公司的,很多都是专心致志做“一件小事”,战略特别简单,不贪多,就只打一个点,把一个点做到极致。这里只做一个点不见得就是差异化,而是说可能公司认定了一个方向,或者只在这个方向上有资源、有能力、有信心。所以是因为这一个点做扎实了,做到位了,做出口碑了,那些分析家或记者才把差异化的勋章给了他们。

今天如果一个小公司,上来就想着靠一个创意,靠一个想法去弯道超车,或者强调自己就是比大公司做的好的,很可能会失败。

我们可以看到今日头条,用技术方式解决新闻推送的个性化问题;58同城,解决了信息发布的问题;拼多多,解决了消费降级的问题;抖音,解决了碎片化的娱乐问题;小红书,解决了海外代购产品经验分享的问题。

2. 坚持不懈

实力派获胜是常态,机会主义者获胜是非常态。任何体育比赛,通常是实力更强的一方获胜,爆冷门是很少的。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也是如此,与其想如何爆冷门,不如想想自己怎样成为实力派。就如同一个业余选手和林丹比赛羽毛球,最多靠对方发球失误捡一两分,但赢不了任何一局比赛。

能成功的公司都是坚持不懈的做正确的事情,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建议创业公司,应该将企业战略建立在那些你确定近期保持稳定的事物上——就像顾客总会选择更低价格,然后再重磅投资以保证你能提供这些东西并及时交付。

“当你确定某样事物时,即使是再长期,你也应该奋不顾身的投入其中。”

四、未来能靠创意取胜吗?

所谓正合,就是把自己会做的题,该得的分,一分不少的得到。少一分,就说明没有复习好,没有考好。以奇胜就是指自己平时做不出来的题,考试的时候做出来了,或者别人做不出来的题,自己经过思考做出来了。

没有正合,老去想出奇制胜,最好的结果也是得了两分额外的,前面该得的题错了20分,而坏的结果是两头丢分。

(1)大公司靠创意获得新的突破

其实大公司很多时候有两个诉求:一方面寻找新的亮点,一方面是要跟进竞争对手,是一种防御性的措施。主业是不能够放弃的。

(2)小公司靠创意弯道超车

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创意本身是不值钱的,除非你掌握了高级的核心技术专利,否则被超越只是时间问题。而且某个赛道、某个战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执行下去。大公司无论是在人才储备还是资金储备上都远胜过小公司。小公司只有快速扎根在一个小点,并积累能够捅破天的能力,才能走向成功。

(3)不管大公司小公司,取胜是靠系统

往往寄托于一个创意,也就是要寄托于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智慧,其实聪明人真的不多,智商超过130之后,差别就没有那么明显了。而且公司要想成功,是靠团队,不是靠个人英雄主义。

总结

  1. 孙子兵法讲的不是以少胜多的奇谋妙计。
  2. 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可能短期是流量,中期是效率,长期是核心竞争力。要么把一件小事做透,要么做一件长期有效的事情。
  3. 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长期取胜是靠系统。

今日思考

  • Q1:你现在还能想到哪些大公司没有做的小事?
  • Q2:关于靠创意弯道超车,你有什么看法?

 

本文由 @Eric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要么有大投资,要么做垂直

    来自广东 回复
    1. 的确小而美成功的机会不多了,但是高举高打的公司,有些也死的很难看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219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在商战中,运营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运营设计的那些思路和技巧。
专题
36273人已学习19篇文章
新媒体运营,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专题
18050人已学习15篇文章
签到功能是培养用户习惯的好办法。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签到功能的设计指南。
专题
12859人已学习15篇文章
知识付费是内容赛道上的一块高地,有着上百亿的市场规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对知识付费的观点。
专题
39790人已学习11篇文章
你说你会SEO/SEM,我信!但是肯定做的不够好,不服看看别人的。
专题
49362人已学习14篇文章
产品经理往往会承担一定的项目管理职能,那么该如何做好项目管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