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喜欢产品方法论

8 评论 22683 浏览 33 收藏 8 分钟

经常看我微博的人都知道,我从来都不喜欢产品方法论,经常说,做产品靠感觉,也就是靠产品经理的经验和直觉。

最近发了条微博,希望支持产品方法论的人,能在评论里简单地讲一下,什么样的方法论对他们起到了很大帮助,然后我会一条条的来分析。结果被推荐的“方法论”连10条都没凑齐……但我还是说说吧。

1、极致思维

很奇怪有人会把“极致思维”当方法论,这哪里是方法,明明是鸡汤。所谓极致,当然不是每一点都做到极致,而是对在意的部分做到尽我所能,成本允许的极致。既然在意,用心做得更好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这种追求出自本能冲动,不需要任何人的点醒。如果是因为名人语录才去追求极致,未免动机不纯。

2、单点突破

所谓单点突破,是一种产品价值观,类似于“做减法最重要”,正确性毋庸置疑,但帮助不大。关键是选择哪个单点?如何突破?价值观并不等同于方法,我多次见过争吵的两方,拿出一模一样的价值观来,试图证明对方才是损害用户体验的那个,而自己维护了价值观的神圣不可侵犯。

3、边沿切入

边沿切入倒不是产品价值观,它的适用范围更窄得多,所以算是一种产品策略。同样的难题在于选择哪个边沿?如何切入?作为成功案例的事后总结固然动听,恐怕成功者自己也难复制成功。

4、从产品需求开始就深入用户,在用户场景下去考虑实际操作,产品迭代后时刻追踪,多看数据,多出去调研分析。

以上的道理固然正确,废话居多,与其说是方法,不如说是常识。掌握常识不难,在常识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很难。按照我粗暴的定义,“每一个字都无可争议”的多半不是方法,而是口号,口号不具备指导意义,只能带来精神上的自我认同。

5、快速上线,自己用+看数据+看用户反馈,挖掘用户的深层需求,找出合适的产品形态,快速进行二次优化。

和第4条比较类似,这句话里大部分还是常识。其中“快速上线,快速优化”看上去像是方法,但对“快速”的定义千差万别,于是又回到了产品价值观。

6、用户动机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论

这是尹广磊2012年的文章,讲用户动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场景分析”。场景分析是必要的设计流程,也是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重点在于千差万别的个案分析,而不是这个方法流程。以“百”为单位的个案分析是产品经理成长的必经之路。

7、舒迅:产品经理必读的九步法

这篇2012年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放到2015年也不过时,算是产品方法论的典范。但是你看完,赞过以后,是不是很快就忘光光?我猜你会忘光光。九步是哪九步?文中最触动你的三点是哪三点?这些道理,最终会转换为自己的产品直觉,然而从道理到直觉的过程何其艰难,靠的并不是熟读方法,而是不断实践与反省。在这个过程中,方法论能帮到你的地方是极少的,重点还是产品经理老三样“视野、品位、逻辑”,以及丰富的实践机会。

8、可以看看特斯拉的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虽然还是脱不了笛卡尔的方法论四原则。方法论必须有,做什么产品都可以指导,靠直觉是休谟的经验论,只是理性方法论的内化表现。当然过于理性就成莱布尼茨了。
这条评论我看了四遍,愣是没看懂。别说看懂,念一遍都磕磕巴巴,我还真念出声了,差点咬到舌头。暴露了万年差等生的真相。

——————总结的分割线——————

最后讲一件看似无关的小事。

我不仅管产品,也管内容框架。通常我会和主编一起定内容模板和流程,然后由我写成内容规范文档,大会小会地培训编辑。但不论文档再怎么简洁清晰易读,或者是我在会上讲得再怎么声情并茂,实际操作的时候,总有人违反文档里的规定。这并不是不认同规范,仅仅是疏漏而已。

解决这个问题,不能靠处罚,而是针对每个编辑的疏漏,主编坐在旁边,一对一地指出错误,要求修改。通常改过一次,以后就不会再犯。

和这种情况类似——最好的方法,是你能感知到“和我有关”的方法,否则再怎么醍醐灌顶也是间接经验,只有亲身经历才是直接经验。直接经验的效果秒了间接经验10倍不止,难就难在,做产品的间接经验特别难转换为直接经验,你赞许的道理和你做的具体事情之间特别难建立指导性的关联。

最近看我司产品小哥的原型,我提了一点意见说,“对于已经约定俗成的交互定势,如果没有强烈的理由去创新,那就不要创新。”我还说,“即便选择创新,前提之一是使用场景决定了用户必须频繁点击,以养成习惯;之二是点击后必须有惊喜的体验,以增强其合理性。”说完想了想,这两点似乎也可以算成通用的产品方法,但你不在现场,不知道我何出此言,即便若有所思,也完全吸收不了。

所以培养产品经理的路径,一是拼种族天赋拼实践机会,自己摸索着成长起来;二是加入产品基因甚强的团队,耳濡目染他们的做事方式。而新手想看几本书,听几次分享,读几条方法即可初窥门径?恐怕连门槛都挨不到。也正是因为根本不存在套路化的产品经理育成方法,才会把产品经理的身价炒到不可思议的高度。

#专栏作家#

纯银V,蝉游记创始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前网易网站产品部总监。一个文艺加文笔好的产品经理。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什么叫方法论?方法论就是做这类事的方法。方法论是颗粒度粗的而且是整体完善的方法步骤。我总结的产品方法论是点面体,既适合消费互联网又产业互联网。点面体适合消费互联网,体面点适合产业互联网,顺序正好相反。

    来自山东 回复
  2. 没有40岁的银叔真好真给力!

    来自江苏 回复
  3. 我是一个产品新人,没有产品经验。
    最近看过一本启示录,作者的大多数观点,我是赞同。个人觉得这本书就可以作为产品论,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书中所说,我相信产品行业会有很多出色的产品人。
    作者从价值、可用、可行来介绍如果做一个优秀的产品,可用和可行是每个产品需要考虑的、也是必备技能。而价值我想就是靠产品经理这个人去衡量了,如果产品经理在这一步做错了,后面的也就没有意义了。

    个人赞同你所说的产品经理这个人非常重要,但是不同意你说的没有产品论。我相信你已经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非常喜欢你的文章,逻辑性超强,有一种又爱又恨的感觉。

    来自北京 回复
    1. 什么书?求告知

      来自广东 回复
  4. 看了下这片文章的时间,已经有2年的时间差,不过我还是想说说我的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方法论是有用的,但是有个问题是,大家普遍都讨论的是别人的方法论,而非自己的方法论。人普遍最大的问题是【概念混淆】即别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与你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正如懂得如何传播知识的人来说,讲清楚一个知识点,会有一下步骤:1、这是什么?2、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的?3、这个怎么用?在那些地方用,那些地方不能用,有那些需要注意的等等。其实就是为了防止概念混淆。
    所以结论就是:不是方法论没用,而是别人的方法论并不是你的方法论。
    而我就常常总结自己的概念与方法论。目前只是一个一年多的小产品经理而已。期望能有更多愿意终身学习的人成为朋友,共同进步!

    来自四川 回复
  5. 最后一段,can’t agree more. 真的是这样,无论学习方法论当时有多么醍醐灌顶的感觉,终究还是灌完就完事了。一来很难记住,二来即便记住了也很难在自己实践中有指导意义。当然,凡事不能太绝对。偶尔还是有丁丁点点的效果。例如9步法核心的我记不住,也指导不了,但是第八步,建立自己的闭环。虽然也没有指导我去创造闭环,但是每次分析一款产品,我都会考虑下该产品的闭环是什么。或许有一天,我要做一款产品,一个灵感触动了闭环的神经,就能致用。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