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熟智能硬件产品经理的素养

26 评论 31884 浏览 230 收藏 33 分钟

本文主要分享一个成熟智能硬件产品经理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一个好的智能硬件的产品经理不仅要基本知识扎实,精通软件、硬件和第三方硬件开放平台知识;还要有数据思维、平台思维、成本思维和销售思维。

智能硬件是一个跨界的行业,所以对于产品经理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非常高,既要求非常懂硬件,也要懂互联网软件。

坦白说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规模并不大,非常难找。

当前行业存量的产品经理一般都是在其中一个领域中打拼的,智能硬件的风来了,然后恶补自己相对陌生的另一个领域的知识:要么从“硬件”向“软件”恶补,要么从“软件”向“硬件”恶补。

笔者大学期间一直跟着导师做了两年多嵌入式开发,组织研发过多个校企合作项目,熟悉软硬件结合产品的项目开发。毕业之后加入一家上市芯片厂商做芯片仪器设计,而后集团内部转岗转向智能云打印机产品开始深挖智能硬件。

2015年因家庭原因回成都,成都这座城市当时基本上都是软件的产品岗,没有相关智能硬件的产品机会于是深挖软件产品,并且在软件领域小有建树,也算完整经历了从“硬件”到“软件”蜕变。

本次主要分享一个成熟智能硬件产品经理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良好的基础是万丈高楼最应该具备的,因此我们先谈谈做智能硬件产品经理的基础知识储备。

一、基础知识

1. 硬件知识

用成都话说:如果做智能硬件不懂硬件,简直就有点瞎扯了。

硬件产品设计不同于软件产品,硬件产品设计需要了解供应链和技术规格参数。

举个列子:你负责的这个产品能有哪些芯片方案能用,是有SoC可以搞定一切还是要用CPU+GPU+别的U来拼凑。除了主芯片还有哪些核心部件、这些零件对成本有些什么影响,这些能不能不要,或者说有没有什么替代方案?

(costdown永远是做硬件的主旋律)用多厚的PCB就可以,这个涉及到壳体尺寸,是否会影响整体外观设计。Wi-Fi、蓝牙、Zigbee、NFC都得知道;150M、300M、n、ac、BT低功耗,内置天线外置天线的区别,这些都得有了解,不然怎么去定义一款硬件产品。

ID设计和MD设计,有了板子,壳也很重要。

工业设计也要了解,公司能做就自己做,不能做还要负责找外部设计公司(以前我们公司经常和洛可可合作),当然大部分公司一般都不具备自己设计的能力,现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产品没有高颜值不要指望大卖。

ID设计就是第一步,但是你要有主流的审美观,给ID设计人员/公司给的设计方向以及你最后挑的方案一定要是主流大众接受的。

另外ID设计人员最常犯的错就是设计出来的ID结构实现不了、工厂在现行的工业技术下加工不了、或者太贵了,如果有MD人员一起评估还好,若没有,PM一定要特别注意。MD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加工和成本、防水防尘,以及细节上的美感和手感。

生产制造上面提过了,设计出来的东西一定要能生产出来,PM至少要对整个生产流程有大致了解:flash烧录固件、SMT、插件、波峰焊回流焊、包装、跌落测试等。笔者之前在芯片公司设计的仪器就是对芯片的烧录设备,同时在实习时更是深入了工厂详细了解加工流程及工艺标准。

2. 软件知识

说到智能硬件的软件,首先要说的就是嵌入式软件,就是常说的固件,很多人耍手机都刷过固件吧。

不管APP功能做的多炫,都需要固件上的接口来配合。固件的功能设计上要考虑到应用端的配合需求,尽量保持高效。固件上功能不要太复杂,提供原子功能,高级的尽量放到APP上去实现。

手机APP不用说了,重中之重,也是大部分软件产品经理非常熟悉的部分,硬件产品有个好用的APP来操控绝对是加分的。

界面布局、UI设计、交互设计都要懂,哪怕你是在项目里负责硬件的,也要对这些有基本了解,比如了解Axure、墨刀等。

智能硬件的APP建议做的简单点,不要搞得太复杂,不要还是以前做工业级产品那种思维,我之前负责打印机软件时,真的是全面深入去改了那种非常难用只管堆砌功能的软件。注意要方便、引导用户升级,包括更新APP、更新固件,这样才能快速迭代起来。

管理后台,电信业称之为BOSS系统,运营决策系统。互联网行业的对这个比较了解,这里其实我认为才是“智能”的核心,包括用户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BI分析系统、大数据等核心,甚至于借助硬件的数据回传构建电商系统,直接将商品卖给用户。

智能云打印机就实现了用户管理、耗材管理,通过打印机耗材联网信息,提示用户一键购买耗材。

生产管理系统,如果你要在产品里放一些ID啥的,一定要了解ID、MAC地址这些怎么对应起来,需要生产管理系统里面怎么配合,PMC怎么操作。这个很容易忘记,到要试产了才手忙脚乱的加,那就不是很好了。

3. 第三方硬件开放平台

这其实算是软件的一部分,但这个比较重要,也比较大,而且和上面的软件不太一样,所以单独拎出来说。

Homekit、微信硬件平台、QQ物联、京东智能云硬件、小米等国内外主流的硬件平台的对接文档要通读,详细了解他们能够提供些什么。虽然这一方面,整个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以及被看好,但进行了解是有必要的。

第三方账号体系与分享平台,比如想做QQ登录、微信登录的;比如微信朋友圈、QQ空间、Facebook、Twitter,这个几乎是现在做智能硬件是必做的,但是者两者都比较简单。

AWS、阿里云、Ayla、机智云等第三方云服务。如果自己没能力搭云服务的,要去了解Ayla、机智云及其他第三方智能硬件云平台,了解用他们你能干什么,还要能做做对比分析。自己有能力搭云服务的,就要去了解AWS、阿里云了。

友盟、百度统计、GoogleAnalytics等网站、APP统计分析工具。我们都从传统硬件晋升智能硬件了,甚至于说是物联网产品,都有APP和云服务了,肯定得监测下用户数据咯,用这些第三方的都能满足基本需求。

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我们就说完了,相信大部分人对产品经理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的技能:如产品规划、需求分析、项目管理、数据分析等等,已经有基本的了解,在这里也就不从头开始扫盲了也不逐点分析基本技能了。

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一下,一个成熟的智能硬件产品经理需要具备怎样的思维模式。

二、思维模式

我本人算是从硬件行业比较完整进行了互联网转型的一个产品经理,对于软硬两个领域的思维模式的差异,感受非常深刻,思维模式是行业的精髓所在,而智能硬件这个行业,一定是需要博采这两个领域的精华,才能真正有所建树和突破。

  • 从硬件到软件:关键在于形成“数据”和“平台”的思维模式。
  • 从软件到硬件:关键在于形成“成本”和“销售”的思维模式。

1. 数据思维

还是硬件行业的产品经理时,我会接触到两大类的数据。

(1)销售数据

这一般是通过公司的ERP系统统计好各个区域、各个代理的销售数字,形成报表来进行查阅的,这还是IT比较好地公司,遇到土鳖一点的,各个分公司上报数据,时间有延迟不说,数字还可能出错。

当然也有从第三数据公司买过来的全球同类产品销售数据,比如之前我们做打印机就会花几百万从第三方买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帮助进行产品定义,指导销售策略制定。

(2)用户调研数据

说实话,这个不是每一个做硬件的公司都有的,一般只限于“土豪”玩家。

要形成一份用户调研报告,需要动用线下的调研公司,需要调查员小妹妹们一个个给用户打电话,或是小妹们在卖场门口分发调研问卷,或是小妹们邀请用户到线下的调研公司做焦点小组访谈,一份薄薄的报告,随随便便两个月,十万级的费用。

这样的小样本量抽样的调研结果,用户在回答问题时的种种小心思,总之有一万个理由告诉你,这样的调研报告可能是不准的“仅供参考”,当然也可以花点钱交给专业的第三方调研公司去做,比如直接我对接过的勺海。

在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接触到的,都是实时的销量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

销量数据方面,以阿里的双11为例:马爸爸可以在双11当天的任何时间实时看到总成交多少钱、总共成交了多少个订单、分布在多少个分类、哪些订单用户拍下了还没有付钱、有多少商品被用户收藏了还没有购买、有多少订单卖家已经开始在发货;这一切都会在双11指挥部的一个显示着中国地图的大屏幕上,数据不断刷新着,让看到的人一览无余,尽在掌握。

在用户行为数据层面,就更是硬件行业所不能比拟的。首先是用户的嘴会骗人,但是用户的行为是骗不了人的,而且用户的千千万万个行为汇总起来,就如同展现了一个用户的千千万万个侧面,全息地展现了完整的用户画像。

你可能会说,这些差异我早知道了,那么这又会带来这两种产品经理怎样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呢?

数据上的丰富程度和及时程度,直接影响了两种产品经理的思维模式。

硬件的产品经理,拍脑袋,或是听老板应该是普遍的情况,毕竟硬件的每个项目,都需要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而在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业务决策的时候,这样的风险可能是产品经理无法hold住的,必然需要老板出面一锤定音。

做的比较好的可能还会坐下全球数据数据分析,我之前在做打印机产品定义时,会查阅和分析历史上各大竞争厂商的产品销售数据,并通过产品型号反推产品规格及技术演变。

中国大陆大多数的硬件产品经理往往比较年轻,经验不足,做的更多是项目管理或营销相关的事情。

刚入行时,有一次与一个利盟的产品经理一起聊,这哥们已经四十好几了,工作二十多年,title也是产品经理,对我这么年轻就能当产品经理很诧异。聊过才知道,此产品经理非彼,人家利盟的这个打印机产品经理是真正对产品线战略和销售数字负责的“大产品经理”,年薪百万级。

而互联网的产品经理,言必称数据,一些人甚至对数据有着病态的渴求。通过数据对业务,对用户有了深刻的洞察之后,也就有了底气,更多人敢于大胆决策,甚至敢于和老板拍桌子叫板,乃至自己下海创业。

互联网公司中,一般也有专门负责数据提取和分析的岗位,叫做BI(business intelligence),中文翻译做“商业智能”。BI的同学,往往是比较苦逼的,因为不仅是老板,更多是运营、产品经理,甚至开发都会提出数据的需求,往往忙得连轴转。

但是你可能不相信,很多我认识的资深的BI同学,通过长期做数据,对业务和用户已经理解得非常深了,甚至超过天天和用户打交道的运营和产品经理,有一次拜访一位海鲜餐饮老板,聊起来才发现,这个哥们创业前竟然是某互联网巨头的BI工程师出身,怎么样,神奇吧?

如果硬件的产品经理,不去充实“数据”的思维模式,转型智能硬件会有什么障碍呢?

那些“硬”转“软”的产品经理,具备数据的思维模式和必要的技能,不仅仅是让你在老板面前更屌更自信,更为重要的是在于数据能够让你的智能硬件拥有“灵魂”。

2015年我们看到智能硬件领域创业如火如荼,但是多数产品似乎总是摆脱不了“伪智能”的诟病,原因在于大多数智能硬件只是实现了联网的简单功能,或者多了一个APP可以进行控制。

产品的设计规划者的大数据思维还没有建立起来,更多还是沿袭了硬件产品经理堆功能的思路,把“智能”做为了一个现有硬件的功能升级,为所有的用户提供的也是千人一面的服务。

殊不知,经过移动互联网大潮教育过的消费者,更为关注的是智能硬件能够带给我什么不一样的,贴身服务和体验?

如果做不到,一定逃脱不了被诟病和打入冷宫的待遇。

另外,智能硬件发展的趋势也会越来与聚焦,不再像工业时代一样,解决所有用户的很多问题,而是聚焦在一部分精准用户群的某个特定问题,一定要接地气才能活下来,这也自然少不了,对更为细节的用户行为数据做到精准的分析和功能的迭代。

所以,尽快告别工业时代“堆功能”的思维模式吧,智能硬件时代,需要把数据玩好完活,基于数据给用户提供个性化,贴心的增值服务,黏住用户,才是产品成功之道。

最后,你可能要问,该怎样来恶补呢?

我也是过来人,这是没有捷径的,肯定是需要先从PV,UV,DAU这些常见的数据指标、埋点方法,统计机理入手来了解,网上应该有不少入门内容,当当上也有不少入门书籍。

当然,如果有机会能够找到互联网的产品经理或BI直接聊聊答疑解惑,会更有感觉的。当然一开始没有必要去纠结数据分析的工具,你如果能把Excel用得很溜,那么做好机构化数据的分析一定是绰绰有余的,我之前甚至用Excel帮助四川中烟完成了营销活动数据的分析,帮助制定下一步营销策略。

2. 平台思维

“平台”这个词在互联网界比较热门,互联网的产品经理们,特别是BAT的产品经理们,动辄称自己要做个平台,平台到底是什么?平台为什么这么火?

套用一本互联网产品入门畅销书《结网》中的定义:

平台产品,就是能够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拉动其他产品的产品。

中国有句古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互联网产品也是这样,大部分的产品都是“应用”,解决用户特定的问题,如果你把用户的问题解决得特别好,吸引了庞大的用户群,同时用户对你的粘性很高,那么恭喜你,你就能够更进一步了.

基于当前的产品开发一些新的产品来满足用户群的其他需求,久而久之,就让用户越来越离不开你,这样的产品就成为了“平台”。

平台为什么有价值?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让很多的人,很多其他的互联网产品依赖于你,离不开你,你成为了别人实现价值的基石,你说有没有价值呢?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微信,原本的核心是解决用户的沟通问题,由此演化出来的公众号、支付、微店等众多的新产品,几乎使得微信有囊括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态势。其他的如百度搜索、淘宝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硬件行业的产品经理们对这个词可能有些陌生,不奇怪,因为硬件行业大多都关注于硬件产品本身的设计、生产、销售、售后,而硬件产品相对比较独立,一款硬件产品比较难出现“拉动”其他产品的情况(这当然不绝对,比如iPhone,但是凤毛麟角)。

所以硬件行业产品经理们,往往只需要算好自己产品的一本帐:BOM成本,毛利率,销量利润等等。

这会造成怎样的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呢?

硬件产品经理们,往往关注的是“一城一地”的得失,每个机型都必须要赚钱,都必须要抢占市场份额。

因为中国消费者往往对于硬件品牌是没有太高的品牌忠诚度的,关注信价比和配置比较普遍,用户的需求和竞争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硬件厂商马不停蹄地更新换代,马不停蹄地价格战,永远是跑着赚钱,跑得不快就被市场淘汰。

这一点在Android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个杀成红海的行业,一直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却眼看着利润一点点变薄无奈地挣点白菜钱。

互联网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异:在于“免费”是核心的模式(当然,前期也要有风险投资贡献大把的金子来烧),互联网所关注的前期快速打透用户的一个需求,快速集聚海量用户,基于庞大的用户基础,再来平台化和变现。

一旦成为了平台,平台的生命周期就比较长,也就能够比较从容地进行产品规划和迭代,把握节奏,一层一层叠加产品的优势,形成最终的胜势。

为什么平台思维对智能硬件的产品经理那么重要?

原因很简单:在中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制造能力严重过剩的氛围下,要摆脱传统硬件那样无休止的costdown,无休止的价格战的宿命,智能硬件一定需要构筑自己的平台,建立自己对用户的粘度,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实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

从当前智能硬件行业的产品来看,多数只是在硬件的基础上简单叠加了简单的互联网在线应用,离真正的平台还差得远。

你可能也不难发现:当前的风险投资对于智能硬件项目也越来越谨慎,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还是靠孤立的硬件功能包打天下,没有摆脱硬件行业类似“摩尔定律”的怪圈,片刻的绚烂爆发之后,快速归于沉寂,不能够很好的形成平台效应沉淀用户。

当然,行业也有高手在试图摆脱这样的怪圈,比较看好的是小米,但从智能手机硬件而言,小米即使是现在号称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第一,仍然要面对惨烈的红海竞争,华为、联想,即使是刚入行的360,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小米没有像苹果一样的独立建立OS标准的实力,但是也在从其他角度入手开始布局,力图将小米手机打造成一个平台。

小米的两个主攻方向都是服务这一战略的:一是内容的积淀,大手笔投资内容建设,使得用户在小米手机上形成粘度;二是对于智能硬件的生态布局,使得小米手机成为海量智能硬件的操控中心。

这两点平台化的布局,将使得未来的小米手机在竞争中享有极大的优势。现在显而易见的是小米的商城里面有很多小米生态的智能硬件,通过相关合作,小米快速完成其智能硬件生态链布局。

或许可以这么说,不具备平台思维的产品经理,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智能硬件产品经理。

但是怎么样才能兼具这样的思维呢?

说真的可能真的难度不小,因为即使是互联网产品经理,能够操盘一个平台产品的机会其实不多,不是每个互联网产品,都有幸运能够演化成一个平台。

但是有一点思维的转变很重要,那就是从“人人为我”,转变为“我为人人”,心态更开放一些,更加具有服务意识,让你的用户对你提供的服务上瘾,试着让你的服务能够通过产品技术的手段和其他更多的产品产生联系,你的产品就已经悄悄在扎下平台的根了。

3. 成本思维

智能硬件不同于纯软件产品,纯软件产品基本上投入是一次性的,就是研发和运维成本。但是涉及到硬件就不同了,每一个硬件背后都存在较大的成本,并且在硬件行业内公认对供应链的整合一直是取胜的法宝。

软件产品经理如果还是一如既往的奉行“免费”策略,认为单纯拉进来用户就好了,会产生后续增值服务收益的,大概率就会发生错误了。

我和某大型企业负责过智慧社区的产品经理交谈过,他们项目组原本奉行的就是免费铺智能硬件(智能门禁、智能停车、智能监控、智能手环等),同时还免费提供配套的软件产品,最后扎下一大笔钱后,也没能拉进来多少用户,硬件对于拉用户的成本会远高于软件产品。

其次,硬件产品还有一个重要的支出就是维护,硬件产品是单个的不像软件是统一的,某些用户手里面的产品可能出问题了,这就涉及到维护成本问题。

不像软件产品,统一修复更新一个版本就解决了。软件免费总成本是固定的,所以软件散播的越多,每个用户的边际成本就越低,硬件散播得越多,成本也就越高。

基于硬件的成本,智能硬件产品经理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成本思维,对供应链要有所掌握,在产品立项阶段就要好好评估,在供应链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更容易造就智能硬件的成功。

小米手环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供应链和市场环境不具备的条件下,小米一直未执行,直到供应链成熟,同时用户也被苹果教育。

即使是在这种条件下,前期小米手环的产品经理也给予成本考虑,在第一代产品上未上线屏幕,成本思维将在智能硬件产品设计时起到关键作用,否则产品定价时将会出现严重问题。

说到成本思维,不得不说的一个理论就是尾货生意理论,有些硬件产品的成功就是建立在尾货生意理论的。比如小米的电源,小米在正式立项做小米电源前半年就有国内厂家找小米合作,但是小米一直没进行立项,主要是成本形不成优势。

而后,小米刘德了解到韩国某厂商因为电子产品换代,遗留了很多元来的18650电芯尾货产品,能够形成强有力的成本优势,于是开始小米电源项目。

成本思维不足对于软件过来的产品经理究竟会造成那些障碍呢?

软件行业的产品经理,一直奉行的就敏捷开发,MVP,先做一版出来上线,根据市场反馈不断尝试,最后找到匹配市场和用户的。然而,这个在设计硬件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了。

硬件产品开发周期往往比较长,不是说像软件一样,一周就可以更新一个版本,需要从硬件到软件进行匹配和设计,还要进行试生产,同时销出去还涉及复杂的售后,同时开模、物料采购等等一系列的东西还涉及额外较高的开销。

所以千万不能说我要敏捷开发,先给我做出来,拿出去试,试错的成本太高了。犯错后,有可能对手真的就远远把你超越了。

4. 销售思维

不仅要考虑怎么把钱花出去,还要考虑怎么把钱赚回来,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硬件产品经理。同时,专利意识还要强,专利也可能是硬件产品销售的核心竞争力。

硬件产品基本上都要考虑销售问题,销售就涉及到产品、渠道、价格、促销的关联,所以硬件产品不仅仅要考虑到用户需求是什么,还要考虑到怎么卖给用户,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当产品达到什么量的情况下,单品成本可以下降多少。

产品是什么?亮点有什么?在什么时候出什么样的产品?如何迭代?如何定价?

才能针对什么渠道如何销售,他们心如明镜,碰到这样的产品经理,简直是运营和营销的福气。

不仅如此,成熟的产品经理还能把眼界放宽到产品之外,挖掘其他的附加价值,让产品真正获得市场的认可。

话说怎样才能兼具销售思维呢?

销售思维非常能够体现一个产品经理的能力,但是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销售思维,需要产品经理经历完整的项目,从项目的整体运营及销售数据中深入感悟。

对于一些相关的技巧性东西,建议产品经理多和一线销售销售经理或者渠道商进行交谈,他们会告诉你很多信息,他们深知相关产品的核心卖点和需求点,也知道竞争对手为什么成功。只有完整了解了自己所面对的市场环境,才可能设计出销量可观的产品,这就进一步对产品经理的行业经验和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软件行业的产品经理(非商业化产品经理),做硬件在思维上有哪些障碍呢?

软件行业的产品经理普遍比较强调用户体验,界面布局,功能规划等,但是对于我们做的产品怎么才能赚钱思考较少,因为盈利嘛不重要,我们都是做好产品,用户就会来,用户来了还缺钱吗?

但是,对于硬件来说,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于销售价减去成本的差价盈利。因此,在产品设计的一开始就要考虑产品的盈利,这就强调了产品必须深入渠道,详细了解相关的市场环境及竞争态势。

后记

传统硬件厂商的App等应用设计和开发能力普遍较低,毕竟“隔行如隔山”,在硬件同质化日趋严重的当今市场,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如果还无法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而胜出,在市场竞争中就会逐渐陷入被动。

一个好的智能硬件的产品经理最好是有互联网思维的,既要技术过硬,也要有人文情怀,有敏锐的市场嗅觉。

 

作者:Kent,一个有灵魂的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Kent的产品世界

本文由 @Kent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刚刚入行不久, 十分十分感谢作者这篇文档。 必须关注订阅走一波

    来自广东 回复
  2. 智能家居、智慧停车、智慧门禁、智慧监控等,我也在做这个行业😂

    回复
  3. 现在物联网产品经理的输入文章不多,能看到这么优质的系列真的很有帮助。我是在19年初转型做的物联网产品经理,主要做智能家居这块,看到文章受益匪浅,希望作者能继续输出,有机会能多交流。

    来自广东 回复
  4. 招智能硬件,物联网产品经理,坐标成都!微信liu58liu

    回复
  5. “我和某大型企业负责过智慧社区的产品经理交谈过,他们项目组原本奉行的就是免费铺智能硬件(智能门禁、智能停车、智能监控、智能手环等),同时还免费提供配套的软件产品,最后扎下一大笔钱后,也没能拉进来多少用户,硬件对于拉用户的成本会远高于软件产品。”

    18年我们公司就是带着互联网产品思维来这样做的,19年酒醒了要直接销售的方式

    来自广东 回复
    1. 现在反应过来也不迟啊

      其实如果能够获取其他资源能够赚钱也还是不错的,关键是要评估清楚是否真的能回收,能回收多少,我见过太多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的。当然以前我们也做过成功的案例,比如给政府免费建设平台赠送硬件,但是支持我们获取资源合作的运营收益

      来自四川 回复
  6. 基础知识那段是从知乎上copy过来的吗

    来自美国 回复
    1. 有部分参考内容

      来自四川 回复
  7. 软件产品经理3年,现在到了这个做智能卡,智能设备的公司,我认真读了笔者你这篇文章,对我有很大帮助,真心!希望以后可以多向您学习!
    我觉得你很多观点,对我这种软件转硬件的小白来说,点到了重点!希望可以和笔者多多交流!

    来自四川 回复
    1. 智能卡?能说说公司名称吗

      来自四川 回复
    2. 可以加您的微信我们私聊吗

      来自四川 回复
    3. 18011496319

      来自四川 回复
  8. 注册帐号后看的第一篇文章,嵌入式硬件工程师一枚,从业5年,工作地点成都。曾经因为小时候的爱好,从大学专业到现在的工作,一切貌似都合乎情理的在按照我当初的爱好而发展。但是最近感觉身心疲惫了,5年的研发工作,真的像是温水煮青蛙,越来越没有追求和激情,甚至缺少了危机意识。突然觉得和当初那个心怀硬件创业梦想的自己越来越远。转型,是我思考了很久以后觉得比较适合的选择。但就像卤煮说的那样成都硬件行业不如互联网,很多硬件公司基本上就没有产品经理这个概念。转型到互联网不知能否可行,若方便希望能加卤煮微信或QQ,想取点经,谢谢!

    来自四川 回复
    1. 你说下你的微信我加你

      来自四川 回复
    2. drb817

      来自四川 回复
  9. 正是因为这样的对比,我们得以更明白硬件和软件的异同。两者合二为一,才会更好体验。

    回复
    1. 浅谈,后续追加更多分析文章

      来自四川 回复
  10. 我的预测的5年内智能家居投放至服务行业,10年内进入家庭市场,不知道预判对不对,只是看到你说的智慧社区,感觉现在智能家居这个硬件越来越成熟,只是需要一个人来改变用户习惯,希望能在这个市场里分杯羹,可以加微信交流一下

    回复
    1. 智能家居硬件早就有成熟的产品,但是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1、成本降不下来,所以目前主要在高端市场
      2、面向普通用户智能家居硬件,往往又缺钱一个统一的平台,有可能家里面的电器一件属于小米硬件平台、一件属于硬件厂商平台、一件属于京东智能硬件平台、一件又属于微信智能硬件平台或者QQ物联、甚至至于苏宁等好像也有硬件平台并且同样有厂商与其合作。这样子就难以做到统一的控制中心。

      我说的智慧社区,目前主要还是实现停车、门禁、监控设施设备、清洁、对讲这些范畴,暂时还未推进至家居范畴,因为业主很难接受成本或者不是一个统一的产品

      来自四川 回复
  11. 收藏点赞,我司做智能硬件的,我负责软件,有专门的硬件产品经理,也是从中学习到不少,来新的公司还没到半年,继续学习。

    来自广东 回复
    1. 需要慢慢磨练。中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也是同步学习积累中

      来自四川 回复
  12. 分析分透彻,顶一个

    回复
    1. 😳

      来自四川 回复
  13. 你好 我是已经从硬转软的联网硬件产品助理
    作者你说的很对 很多内容都很深入透彻的说明了现在环境下智能硬件产品经理到底是干嘛 我读了很多遍 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 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悟.希望可以跟你一起学习.

    回复
    1. 共同进步,我还一直在等待一个全新定义一个智能硬件的机会

      来自四川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