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环奇迹是怎样炼成的

0 评论 10768 浏览 5 收藏 5 分钟

一大早,被一个消息所吸引:

据IDC发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设备市场报告显示,中国的小米以280万的出货量仅次于排名第一的Fitbit,位居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第二位。

而在去年的同一时间,小米智能硬件的出货量还是0。改变这一切的,是小米手环,一款价值仅仅79元的智能手环,而这一切,恐怕是小米和生态合作伙伴华米都没有想到的。小米手环奇迹是怎样炼成的呢?

定价的斟酌

小米一直以行业颠覆者和价格屠夫的形象出现,但,在我有限的认知里,小米手环是对整个行业颠覆得最厉害、也最彻底的。

小米手环发布前夕,我比较熟悉的是 Bong 智能手环一代售价690元,我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当时的华为手环800多,三星的手环1300多,硬件只要沾了智能二字,似乎就和高价划上了等号。

而小米手环让这一切终结,79元的价格和不相上下的功能让人惊呼,原来智能硬件也可以这样亲民。

随后发布的 Bong 二代售价99元,其他同类智能手环也大多把价格标在了百元之内,可以说,小米手环以一己之力,戳穿了可穿戴市场的泡沫定价。 极客公园曾对智能手环的原配件价格进行了一个调查,得出配件价格大概在40-50元之间,有人猜测小米手环的定价为49或者69,但小米最终选择了79个定价——既逼死了对手,又不至于困死自己。

功能的取舍

小米生态链产品总监夏勇峰曾说,当初在设计小米手环时,为了『续航』这个长板,舍弃了包括屏幕在内的许多功能,又设计了来电提醒、闹钟和身份识别(解锁及免密支付)功能,分别解决了漏接电话、闹钟吵人和身份认证麻烦这三个痛点,在续航的催化之下,发酵出巨大的优势。

这种功能上的取舍,恐怕并不容易。 在智能硬件领域,为了智能而智能的现象极为普遍,似乎只有炫酷的外表和看似高大上的功能才能吸引人。但事实上,目前像初代iPhone那样具有颠覆意义的黑科技产品还没有出现,哪怕是卖得不错的Apple Watch。

可惜的是,当下的大多数智能硬件,既没有实力做出颠覆性的创新,也不愿意沉下心来解决真正困扰用户的痛点,而只靠着概念和营销苟延残喘。

运动健康监测的兴起

我产生购买小米手环的念头,始于微信运动。 准确来说,是微信运动及其他运动健康监测APP的兴起,让我有了记步等需求,但跑步时不方便带手机,而打篮球等运动时也不方便带apple watch,毕竟,砸坏了还是很心疼的。

这时候,小米手环就有了新的应用场景。而且,据我所有了解,身边绝大部分人购买小米手环的主要原因,就是用来记步。 当然,这也与小米手环的开放策略有关,去年底的时候,小米手环登录iOS平台,让其不再局限于MIUI。而小米手环,也从一个小米生态系统的ID卡,扩展为一个智能手机的健康数据采集器。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没有运动健康检测的兴起,小米手环也会卖得很好,但可能,没有现在这样好。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智能硬件行业,要么像小米手环这样解决用户痛点;要么像Apple Watch和Fitbit这样融合现有技术做成工艺品;要么,朝着黑科技的方向努力,像当年的iPhone一样改变和引领整个行业,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来源:望月的博客

原文地址:http://wangyueblog.com/2015/06/10/xmsh/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