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解药:产品经理如何面对信息过载?

1 评论 3213 浏览 7 收藏 9 分钟

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要应对大量的信息,出于“知识焦虑”我们对这些信息不加筛选,全盘照收;而这只会导致更多更大的焦虑。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应该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安身呢?一起来看下吧~

01

为什么每个人在当下都热衷于获取各种信息?

这种上瘾的背后,因为不停地获取信息,让我们产生一种快感——我得到了。正如我们每天都会产生的知识焦虑,进而主动去获取更多知识,“学习”而字丝毫不敢懈怠,也正是因为这个过程中沉醉于“我得到了”的爽感。

不同于知识匮乏、知识过载可以通过知识管理来缓解,信息过载对我的伤害润物细无声——它绑架我的焦虑,挤占我的时间和精力,身处互联网行业的我,感触尤甚,挣扎在信息黑洞里不能自拔。

其实不少人深知其中道理,但他们还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知易行难”,因为他们掌握不好这个度,这是人性使然。

我经常和身边朋友讨论关于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心得,我发现很多人常常容易走入到两个极端中——破罐破摔和鸵鸟心态。要么就完全不管不顾,放任所有信息对自己的轰炸;要么拒绝任何开始,放弃吸收任何信息,拒绝所有的认知升级。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不该是面对信息过载正确的打开方式。

对于前者:每天的时间和精力在不知不觉中被挤压侵蚀,因为焦虑,所以包揽所有能看到的信息,各种知识付费能买就买,同时聚焦多个点等于没有聚焦点。本末倒置,最终“知识付费付破产,也没见自己提升到哪儿去”。

更可怕的是:还浑然不觉,以为是自己接收的还不够多,继续恶性循环。

对于后者: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分享高度发达,固步自封,就意味着拒绝认知升级,那么身处信息孤岛的你就必将错失大量机会,让自己失去竞争力。

我一度深陷二者给我带来的痛苦之中,前者让我不断“原地高抬腿”,后者让我拒绝和自己沟通,最终错失很多宝贵的机会。我花了很长时间,给自己找到这个问题的最优解——利用入口和分级,降低信息混乱度,建立个人信息管理规则

翻译成人话就是:从入口上控制信息进入个人视野的准入门槛,然后对接触到的信息做质量分级。

02

分级的理念无处不在,这是提高效率、建立秩序的好方法。

投资需要分级,或者说需要做好投资组合,确保不同投资组合带来收益最大化。时间需要分级,番茄钟、To do list最大的好处就是:合理分配每天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优先级成都不同的事情中,确保工作效率最大化。

同样的,电影也需要分级······

同样,在信息的管理上,我们也可以借助“分级”这项工具。

现在公众号极度泛滥,每天都有海量文章在更新,眼花缭乱,疲于阅读。于是我想了个办法——两个微信号,日常用的工作号,个人时间用的生活号。

对于生活号 ,我会关注那些能对我产生价值且有态度的自媒体。

这类公众号的准入门槛很高,数量上我给自己设置的上限是不超过10个,一旦我觉得有一个公众号值得关注,就必须从现有的公众号里取关一个,让出位置。

对于这些有态度的自媒体推送,我的原则是每篇都看,且有自己的印象笔记剪藏。它们和我的生活紧密相关,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和生活,在我的评价体系里,“更新频繁”不仅不是美德,反而是减分项。我坚信只有靠不断的输入才能倒逼输出,定期更新自己的文字思考比日更博取关注更重要。

对于工作号,我会关注有价值的自媒体。

这类公众号的数量上不封顶。我会选则在每天下班时,在回家的地铁上,打开它们,快速浏览它们,如果有少量文章被我有幸读到,或细细阅读,或放进笔记收藏。

这套被我沿用近一年的规则,完美解决我大部分信息过载的问题。它就像一道防火墙,把信息噪声隔离出去,确保我能把主要精力聚焦在有价值的事情上,生活清爽而安宁。

03

目前能看到的绝大部分讲“信息过载”的文章或书籍,都会教读者“分清轻重缓急”、“筛选有效信息”、“有用的看,没用的不看”……

乍听起来,道理似乎是这么回事,但一旦进入实操,反倒加剧了我的信息焦虑,时刻思考,时刻筛选甄别,结果恶性循环。

这个感觉不对。

在我的理解里,好的解决方案应该是被动的:当你设计好秩序,你不需要任何主动的思考和辨别,你只需要顺其自然,按部就班,好的结果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抬高信息准入脑海的门槛,是解决信息过载的核心。

当信息源头被严控,流量会减少,过载也就自然被治愈。这个过程完完全全是“被动”的:你不需要任何思考和分辨,舒服而安宁,“眼不见,心不烦”。当信息泛滥让我焦虑不安的时候,我试着去减轻负荷提高信息准入的门槛;我只看书、行业论坛和若干自媒体。

随意地让大量信息涌入你的脑海,只会增加你的负担。你每天收纳的信息,都是有成本的,都会挤占你时间,会或多或少影响你实践、思考、做事。 所以,你越发应该谨慎控制流量输入。

我其实偶尔会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决定了一个人的学识和阅读量?是好书、好文章的数量吗?我觉得不是,这个世界上好书好文章是读不完的。

自媒体和知识付费时代,微信、微博、知乎、得到、知识星球······里面或许真的有许多好东西——有些真的是不带私货、优质深刻的好文。但你不可能,也没必要把它们读完。你永远没必要因为错过一篇好文章而悔恨。这个世界上,好文章是读不完的。

曾经我也害怕错过了好的文章,“别人都看了,但我没看,怎么办!”后来我的阅读量大大降低,而我自己却变得更好了。也许,爱情也是这样。

那决定我阅读量的是什么?

我觉得是稳定的信息流。

我的“收藏”就是个不断流入新内容的池子;这个池子稳定的有水流入,就是我每天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

我深深的明白:获取信息是为了更好地进步。它是手段,不是目的,绝对不能本末倒置。

阅读信息并不是我的主业,有很多事情(如工作、生活、思考、锻练等)比阅读更重要。

 

作者:蚂蚁先生,K12在线教育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增长笔记。转载请注名作者及公众号来源。

本文由@蚂蚁先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有时候害怕信息茧放,进行“广开思路”,其实往往造成信息涌入,这与信息的搜集筛选大相径庭,信息涌入加上一波信息筛选实则是“信息分拣”,我认为这是单维的,与我们广开思路的信息搜集->筛选也是截然不同的。我比较赞成作者的“抬高信息准入脑海的门槛,是解决信息过载的核心。”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