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知识体系——基础自我修养
从业产品经理也有3年多了,期间踩过不少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接下来会把自己几年的一些理解总结输出形成产品经理的知识体系,和大家交流。
每一个职位,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产品经理职位也一样。而且,越是涉及到方法论底层的一些硬技能时,你会发现所有职位又都是共通的。
这篇文章我会主要来讲下产品经理知识体系中的底层修养部分,会通过3个技能模块来逐一展开。
一、逻辑思维
大家在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听见一些人在背后议论:“xx没有逻辑思维”。那这个逻辑思维指的是什么呢?
逻辑思维,在百度百科上的定义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
产品经理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把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或者想法,通过一套比较科学的方法逐渐清晰化,并协调各方资源一起配合,交付成品出来,后续不断验证与迭代优化。在整个过程中,产品经理需要不断运用逻辑思维去推理,做判断,一步一步让产品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这里介绍2个思维方法来提有效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
1.1 归纳与演绎
归纳和演绎可以说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是由个别或特殊的知识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而演绎是由一般性的原理中推演出个别性知识。举两个经典的例子:
归纳:你会死,我会死,他会死,推出大家都会死亡。
演绎:人都是会死的,苏格拉底是人,苏格拉底也会死(三段式)。
演绎法也有如上的变形结构
比如,我们通过很多款工具应用转型做社区之后发现,用户粘性(留存、时长等等)明显提高了。于是,归纳出了做社区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用户粘性,这也慢慢成了整个业界的共识。
然后,再通过演绎法,如果我的产品要提升粘性的话,就要转型做社区。(演绎法的大前提错了,会得到错误的结论,这里的结论其实不严谨,下面会提到)
接着,在我们开始制定社区的定位前,会通过做市场、竞品分析,用户调研等来让定位逐渐清晰。市场、竞品分析就是通过归纳分析目前的现有情况,再运用演绎来找寻自己产品的定位。用户调研也是一样,通过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归纳出具体的结论,再通过结论演绎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具象出我们的定位。
所以,产品上所谓的原则或方法论等,往往是大家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具有普适性;然后再通过演绎法,反推到自己的产品。这个思维方法大家基本每天都在用,那我们再来看下归纳和演绎结合后更科学的思维方法:
- 现象/问题的现状及背景是什么?(现象的描述,发生的历史经过)
- 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本质原因是什么?(先穷尽反向归纳出所有的可能原因,本质原因的寻找下面会介绍)
- 解决的措施是什么?(演绎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按照优先级来)
- 解决后再来验证之前的判断分析
可以举个例子看下:
你观察到应用信息流的使用率最近不断下降,要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结合上面的思维方法,我们可以做如下的分析:
- 问题现状:需要先了解现状,信息流使用率下降的曲线是什么样的?下降了多少?什么时候开始下降?其它相关的指标如:点击率,人均点击,人均展现是否正常?等等
- 发现问题背后原因:先穷举背后的原因,是不是最近信息流cp推荐的内容不行,用户不喜欢?是不是接口或者算法存在bug,内容更新不及时?是不是和新版本更新后,流量去到其他模块有关?等等……然后结合条件一个个去排除。还需要找出本质的原因,是不是最近用户喜欢的内容不够多了。
- 解决措施:针对上面的原因,可以去发散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案,即包括当前短期上的解决措施,比如是存在bug,那就要去及时修改;也要规划长期上的提升手段,比如用户喜欢的内容不够多,那就想办法推荐更多喜欢的内容,优化推荐算法;或者让用户更容易找到喜欢的内容等等,寻找机会点。
- 验证:解决完需要回头再来看数据的变化情况。
1.2 看问题本质
牛逼的产品经理看问题常常能够透过现象直达本质。这边介绍一个可以帮助提升这种能力的思维工具:黄金圈法则。
黄金圈法则:一种以目标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它把思考和认识问题画成三个圈:最外面的圈层是 What 层,也就是做什么,指的是事情的表象;中间的圈层是 How 层面,也就是怎么做,是实现目标的途径;最里边的圈层是 Why 层面,就是为什么做。
绝大多数人的思考、行动和交流的方式,都是在最外面的 What 圈层,也就是从做什么的圈层开始,从外到内。这样思考方式往往抓不住问题的本质。
比如,很多产品经理看到一些应用成功转型社区后,数据不断上升,心里就痒痒,也想做一个社区。然后就开始“竞品分析”,用户调研要做哪些功能,要怎么去做。
但是,有没有想过一开始可能就是错的,你的产品并不适合做社区,或者说投入产出比不高,不值得做。
正确的步骤应该是:
- Why:需要深入去思考为什么要做社区,它和你的产品愿景是否契合?能帮用户解决哪些问题?用户凭什么用你的社区?等等
- How:当思考清楚「为什么」并确定可以做后,开始思考「怎么做」。如何冷启动?分发什么内容?内容怎么组织?怎么生产内容?怎么激励用户?等等
- What:想清楚「怎么做」后,可以开始思考「做什么」,哪个要优先做。比如内容单元样式的设计;建立内容的刷新机制;内容的推荐算法;等等
这样的思考方式让我们从问题的本质出发,由内层到外层,先发散再收敛。基本不会出现上面例子里到了后面才发现假设错误,需要全盘推倒重来,那样代价太高了。
二、对人和社会的理解
产品经理做的产品需要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人与人聚在一起,组成「社会」,大家生活在里面,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产品经理要做出好的产品,需要对「人」和「社会」有深入的理解。
掌握经济学对这两个的理解很有帮助。经济学是研究在约束条件下,「人」在「社会」中的行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对于人性曾有过一个经典的定义:人性是自私的!
我们的晚餐不是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
再去深挖人为什么会自私?你会得到人最底层的原因是: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
像天主教所说的七宗罪: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贪吃和色欲,这些本质上都是「人」要在这个世界上存活的表现。
只想自己过得最好,自己的基因能够更多繁衍传递下去,这些是人的潜意识驱动着。很多优秀的产品都是能很好满足人的这些需求,比如陌陌、探探等都能很好释放人的「色欲」,朋友圈能很好地让人有地方「傲慢/装逼」等。
「社会」是有很多人组成,人与人之间存在沟通成本,社会出于效率考虑,慢慢的会制定出法律道德体系,约束人的某些行为,使整个社会往帕累托最优方向发展。
社会要运转,里面就会存在交易,有交易就会有市场。市场里存在着供应者和需求者,为了方便流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就诞生了。货币需要国家来统一印发,存在通货膨胀/紧缩等问题。
我们平时每天在用的社区应用就是一个小社会的映射。
- 社区里的内容一样存在消费者和生产者。
- 产品运营人员对社区制定一套规则,类似现实社会里的法律道德体系。
- 社区里大V的点赞数,粉丝数等就类似现实社会中意见领袖威望的表现。
- 有些社区里一样有虚拟货币激励和交易系统,里面也存在通货膨胀/紧缩等问题。
- 社区产品之间的分享,类似国家之间的贸易,对个体来说是有利的,微信屏蔽抖音分享就类似国家之间的贸易战
- ……
理解透人和社会,具备洞察力,找准方向去满足用户的某些需求,不断验证-迭代,才有可能做出牛逼的产品。
三、对美的认知
这里包括对应用视觉上美感的认识(表现层),还有交互体验产品设计上的美感认知(结构层和框架层)。
人天生就具备一定的审美,比如,大家都会认为对称是美的。你会发现不仅是自然界里的动物大部分都是对称的;我们周边的生活用品,建筑也都是的;甚至,手机应用上的界面,很多也都设计成对称的,这符合人的审美。
产品经理在设计应用的时候,不仅仅只停留在UI表层上的审美上,更多的是要对产品结构框架设计,交互体验培养起好的审美。
看到一款应用时,可以先用上面介绍的「黄金圈法则」去思考,然后从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去一步一步拆解分析。比如,微信7.0大改版,从层级结构上有哪些变化?意图是什么?视觉上为什么开屏有一朵花?想传达什么信号?等等……只有多思考,你的审美才会提升,产品感也会越来越好。
总结下,要提升审美可以这么做:
- 多看优秀的作品,可以在印象笔记上建文件夹,把平时看到的好的视觉设计,交互设计等记录下来,并可以附上当时的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等等
- 加强周边的事物的观察,是什么东西吸引了你?为什么是这样的配色?你是怎么样和身边的设计进行交互的?等等
- 建立反馈闭环,把你的产品设计给设计师,产品经理等其他人看,听取他们的反馈,吸纳好的建议,改进并提升
以上介绍的「逻辑思维」、「对人和社会的理解」、「对美的认知」是我的一些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者:林正,公众号:一派人,美图公司产品经理,市场经济学爱好者。
本文由 @Jason Li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挺好的,就是主体思路比较混乱,没有读出主体思想
🙂
给你加个油,不要在意喷子
写的什么垃圾东西???你是二本大学毕业的校招生吧?估计工作经验不足一年
笔者是出来练笔的,这个年代能发表几篇原创已经很不错了,多多鼓励
二本大学找谁惹谁了 ➡
三本的不活啦 ➡
哪里垃圾了?随口bb?你的文章丢出来大家看看?另外二本毕业怎么了?二本怎么了?没有根据的打标签……
额,个人感觉内容现在的好多文章都喜欢飘着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