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PM,这些坑你们需要注意了!

3 评论 4194 浏览 18 收藏 9 分钟

成长的路上往往无可避免地踩坑,其实踩坑并不可怕,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无所获。

2018年,对于腾讯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有点苦涩味。腾讯股价从狂飙到400多元到一路跌破300元,再到游戏版本号管制。至暗时刻,小马哥提出了“产业互联网”概念,扬言互联网的下半场将会是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

这个词看上去很新,但是我想问马先生一下,这跟前您两年提到的“互联网+”有什么区别呢?不管用那个名词,要做的东西都一样,用互联网连接传统产业。这与通用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又很类似,但是新的技术又对产业互联网提出了新的需求。

说了那么多,笔者作为一个产品菜鸟,仅希望以自己在从事SaaS级产品经理的经历,浅浅探讨一下作为产业互联网产品经理,到底需要具备那些素质?(姑且一说,反正你也不能说我错)

一、思路:以用户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

以用户为中心,是影响了很多产品经理的中心思想。尤其是C端产品经理,我们不停的琢磨用户的实际需求、操作场景等等,企业设计出让用户用得爽的产品。但在产业互联网里,产品的角色变得更加复杂了。

首先需要说明,产业互联网不单纯是B端产品。我看过很多关于产业互联网的文章,有些人把产业互联网等同于B端产品,笔者认为是有失偏颇的。

不要把传统产业想像成一个个工厂和一条条生产流水线。传统产业的概念太大了,餐饮也是传统行业、客运也是传统行业,这些行业都是需要和C端用户接触的。

因此,产业互联网有可能接触C端用户,同样要考虑C端用户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感受。

但是,在满足C端用户之前,我们都清楚,真正为产品买单的人是B端的企业用户。而这两种角色的需求往往会存在些许差异。说白点,用户注重体验,企业更关心收益。

举个例子,客运公司希望用户购票时默认购买保险(这是重要的收益来源),对用户而言这增加了他的购票成本,会引起极大的不舒适。这时候你作为产品该怎么判断和衡量?

“客户第一:客户是衣食父母”这是阿里巴巴的企业价值观。这或许也是上题的答案。在产业互联网里,我们更应该以客户中心。

当然,伤害用户,也不是企业所乐见的,因此作为产品设计者的角色,需要向客户沟通解析其中的风险,要是能“睡服”他那就更好了,如果不能,在客户完全了解当中风险并作出取舍的情况下,更应该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二、产品:寻找最大公约数

一款面对大众的消费级互联网产品,你需要满足的是大众用户的需求。人性或许是有某种共同的地方,但是不同企业的管理方式、生产方式、销售方式可以说,基本不相同。作为产业互联网PM,你需要寻找行业的最大公约数。

成为行业专家是第一步。想要实现“互联网+XXX”,首先要了解的是XXX是什么叉?想要实现产业互联网的变革,必须先了解产业的规则和属性。不

但要了解,有时候甚至要比行内人更了解(要不然别人干嘛找你帮忙)。这或许是传统行业从业者转型产品经理的绝佳机遇。为了了解游戏规则,作为一名产品经理必须上前线、亲自接触客户,交流了解行业状况、行业痛点。有时候跟着市场的同学去和客户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也在所难免。

了解规则,你才能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了解真实需求才能设计出普遍适用的产品。做产品最忌的就是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每个行业都会有点难言之隐,比如有些客户提的需求,说的天花乱坠,实际就是为了满足政策要求,争取更多政府补贴,这种事情在国内太多了。不去刨根问底你永远都不会得到真实的答案。

必要时,学会拒绝。用户的需求不能普遍适用时,必须作出衡量,这个需求做了,有没有用?谁会去用?开发的成本和收益是否对等?开发成本高、不可复用、无法提高效率的需求,肯定是要拒绝的。

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除非你boss明知不可为也要一意孤行。或者,客户出了一个能买得起你的价格,那就卖了吧。

三、能力:ABC+硬件

产业互联网对产品经理的能力要求更高了。本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产品人员的要求就已经越来越高了,随着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学习和了解的东西可以说是在指数级增长。

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简称ABC。在当今互联网领域,这三样东西相当于工业领域的水电煤、基础资源。唯一的问题是怎么利用这些资源,大部分技术其实都是成熟的,无法普及的原因更多是找不到应用场景。

传统产业在这种新技术的应用上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前提在于产品经理需要了解这些技术,在设计方案的时候需要发挥更大的想象力。当然,能够引领传统行业的企业突破传统也十分重要,他们可是花了真金白银的。

硬件,无论是消费互联网还是产业互联网,都是下半场必备的工具。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提出“生态化反”的那位贾总,很多年前乐视就提出要抓住三大流量入口:手机、电视、汽车。

现在看来,这个趋势判断也没有太大差错,只是执行上太执着了。除了以上三样,智能手环、手表、智能音响等硬件都开始“触网”。硬件融入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产业互联网更加不例外。

我们目前的互联网硬件产品基本是在生活消费场景下设计的,不一定适用于真正的工业生产场景。

虽然硬件的技术没有太大差别(大部分智能设备说白了不就是套个壳的安卓手机?),但是在硬件的设计上是存在差异的。

硬件设计需要考虑生产环境,甚至要考虑与传统业务流程相符,降低学习成本。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对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

写在最后

互联网的下半场比上半场更加复杂多变。上半场互联网弄垮了一批传统企业,下半场互联网又想要弄活一批传统企业,真是杀人还要诛心啊!

憧憬2019年,随着5G的到来,互联网很可能焕发新的活力,新的硬件或许会陆续出现,新的应用场景也会不断增加,而作为产品经理,学习新的技能、了解新的技术也是大势所趋。

最后,提前给各位拜个早年,祝各位猪年诸事顺心吧!

 

本文由 @陈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有点格局限制,但是分析的条理清晰,比较全面,还挺不错的,有所帮助,感谢感谢!

    来自北京 回复
  2. 😁

    回复
  3. 谢谢,写的很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