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嘴里的“用户”真的是用户吗?
如果你是一个产品经理,或者你是跟产品经理打交道最多的设计、研发人员。你可能经常会听到以下这类话:
“这么做,用户会感觉很不爽……”
“用户说,需要……”
“用户强烈建议增加这个功能,……”
“这样做的话,用户会不会觉得……”
……
多数时候,这种话真的很难反驳。事实上,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叫做“用户”的人能够让我们抓来问一问上面的想法是否是他的。产品经理一旦祭出这个大杀器,就会认为自己是站在“用户”这一方,在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研发、其他产品经理等人员即使不同意,也往往没有特别好的手段来说服对方。于是,产品需求或功能讨论会慢慢变成辩论大赛,你说这么对用户好,他说这么对用户不好……
但是,产品经理嘴里的“用户”真的是用户吗?我的答案是:并不见得。
我认为,产品经理嘴里的“用户”至少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产品经理自己。
有时候,产品经理所说的“用户”本质上就是自己。如果他说“用户不喜欢”,那就是他不喜欢;如果他说“有了这个功能,用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其实就是他觉得有了这个功能自己用起来更爽……
这种状态下的产品经理,多数时候自己本身也是其设计的产品的典型用户。所以,他会经常性地问自己是否喜欢某个功能或某个流程,自己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某个任务。
但若因为种种原因,产品经理自己并不是所做产品的典型用户,麻烦就大了。这个时候再把自己当作用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把产品做偏甚至做坏。
第二、产品经理扮演的用户。
有时候,产品经理所说的“用户”是自己扮演的某一类型用户。周鸿祎一直强调的快速变成小白其实就是要求产品经理有能力扮演小白用户。这时,如果产品经理说“用户不喜欢”,其实是他通过扮演某一类型用户,觉得这一类型用户可能会不喜欢……
说实话,能够有这种本事的产品经理,除了已经在产品经理这个行当里有过比较多的经验和积累外,还需要有强大的同理心,能够比较容易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因为,没有经验和积累,就无法对自己产品的典型用户有所了解,但若没有强大的同理心,就无法将自己代入到典型用户的角色中。这个时候,产品经理就是一个演员,是梁朝伟还是黄晓明,决定了产品的优秀与否。
此时,产品经理并不一定需要自己是产品的典型用户,只要他演技够好就可以。他可以通过对典型用户的研究和观察来扮演典型用户,从而在产品设计上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
第三、数据分析下的用户。
有时候,产品经理所说出来的“用户”是从理性出发的。如果他说“用户不喜欢”,多数会带有数据分析,如:69%的用户不喜欢,20%的用户无所谓,11%的用户喜欢。
若一个产品经理嘴里的“用户”是这种类型,意味着产品经理不靠自己的感觉或自己代入用户角色来做决策,而是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是一种相对科学、客观”的方法。这也是多数大公司强调调查和分析的原因所在。但是,想要让自己公司的产品经理能够以数据分析下的用户来做决策,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1.必须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数据统计这个繁杂且难度大的工作中去。2.必须有足够级别的产品经理,知道应该了解什么样的数据来辅助自己的决策。3.必须有一定能力的数据分析人员来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只有保证了这三点,才能够让产品经理进行客观的决策。
那么,如何来分辨这三种类型呢?我有一个比较粗暴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 用户就是产品经理自己:产品经理在言语中更多会用“觉得”、“认为”、“感觉”、“喜欢”等描述感觉的词。这些词前面如果换成“我”的话,一点问题都没有。“用户觉得”=“我觉得”,“用户认为”=“我认为”……
- 用户就是产品经理扮演的用户:产品经理在言语中会更多运用情境。如:用户会完成任务会变得更加困难,你想象一下,用户在地铁上……其实,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是在将自己代入到用户的角色中在描述而不是在说自己的感觉。
- 用户是数据分析下的用户:这种分辨起来最简单,产品经理在描述用户行为或观点时会有数据的佐证。
那么,分辨出来这三种类型有什么用呢?
其一、一个产品经理多数情况下会使用以上三种类型,但这三种类型中,越往后的类型使用越多,自己对产品设计的理性越多,也就越接近用户的真实需求。
其二,作为产品经理,有了对这三类的认识,可以时刻观察自己,来判断自己所得出的结论究竟是否更靠近用户的需求。
其三、对这三种类型的运用,从某个角度来说也代表了三个段位的产品经理。初级产品经理嘴里的用户往往是自己,所以只能做适合自己的产品。中级产品经理能够将用户代入己身,所以做产品的范围扩大了。但若典型用户跟自己的生活经验差距太大的话,代入难度会增加,产品成功率就会降低。高级产品经理在经历前两个阶段后,往往会不再过于相信自己(很可能是拍脑袋碰壁次数多了),开始以数据为依托,所以能够做的产品跨度也会更大,也可能会更加的了解“真实”的用户。以此为依据,我们或多或少可以判断一下自己目前所处的水准。
说实话,写了这么多,突然觉得本篇所写的东西没有啥大用。呵呵。不过,既然写完了。大家就随便看看。
#专栏作家#
岳山丘,微信公众号:iamyueshanqiu,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慕课网产品经理。兜兜转转好多年,一直在教育行业做产品。初始做内容,后来开始做WEB端。关注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顺便赚点小钱花)。最近一段时间开始研究移动APP产品,希望能够多学习一些东西。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写的很赞,不过在现实中,数据真的很难拿到,另外,并不是每个问题都能有数据支撑的,特别是那种喜欢不喜欢的主观题。。。
主观感受的东西,可以不去理会。因为众口难调
在公司实习,很难拿到数据,即时有数据,也需要清洗整理
这个用户还可能是老板!好吗!! 😡 😡
楼上说的不错,凭借自己对各项数据的理解以及对大市场的判断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
Sometimes stats are not telling the truth. 除了作者所讲的三个级别之外,PM还可以做到第四级别-有智慧去判断哪些数据是真实反映问题或用户需求的,并为之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