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三类需求:干、湿、水
在确认需求做不做、优先级时,每个team、每个产品都会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最近迭代了自己标准,故整理成文。
二元方法
好与坏、得与失、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忠与奸、黑与白等是我们从儿时开始理解世界运行的方法,也即二元方法。我对需求的标准也是二元:关键进步、实质改变的需求(干货需求);小概率、无关痛痒的需求(水货需求)。
先说水货需求。某篇文章中提到一家公司给烤箱安装摄像头,使得用户可以随时看到面包在烤箱里的形态变化,让用户自己可以录制类似《舌尖上的中国》那种微距慢镜头去分享,如果从我的二元方法来看,这个需求就是小概率、无关痛痒的需求。
- 用户买烤箱是为什么?不是为了烘焙吗?如果其他品牌烤箱操作简单、烤制美味、全自动操作,而一个加个摄像头的烤箱能弥补这些吗?
- 假设两者基本功能一致,用户是否会为摄像头而多付钱?
- 付钱之后,用户是否会因为摄像头存在而做更多烘焙?
接下来我们看看干需求。以车联网举例,传统车都不能联网,其导航基本没人用,因为没有实时路况,每次更新地图数据都要去4S店,这些操作远比买一个手机支架麻烦很多。同时传统车在媒体娱乐方面只有广播等,想听更多内容很难做到,更不用说语音控制、个性化等,而以上这些问题随着联网车机的出现都被满足,这种就是关键进步、实质改变的干需求。
再举一例:我们在手机上看的视频,优爱腾都会提供清晰度选择,随着手机屏幕PPI越来越高,如果视频还是停留在720P,那么观看体验会差很多,尤其是看如《变形金刚》和《复仇者联盟》等好莱坞大片时,所以说清晰度选择就是干需求。
所以可以总结:关键进步、实质改变的需求是那些从无到有、从好到更好的干需求。
帕累托改进
某天一个90后产品找到我,说现在的媒体做的太循规蹈矩、太一板一眼、太刻板、不够好玩、激不起好奇心。在我解释如上二元想法后,他直接说这个一点都不cool啊。你看xxx、xxx、xxxx做的多好玩,而且我平时也会用啊,会去探索,同时问了周围的朋友也会这么操作啊。
还给我举了几个例子:
- 推荐音乐里永远都是推荐我偏好的歌曲,但是这个APP还让我可以发现我没那么偏好、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歌曲,尝试发现更大的音乐世界;
- APP里面能根据某个位置天气给我推荐歌曲,你想想如果是异地恋,和对方在同样的朦胧细雨里听着舒缓的歌曲,是不是很有意思;
- 扫照片听歌也很有意思,我想我男朋友了,我上传一张我们的照片,然后听着这些歌曲都感觉很幸福。
先不考虑推荐是否准确、关联度是否足够高,仅从干需求的角度看,在曲库没有实际变化的情况下:
- 我不喜欢的歌曲在雨天听就喜欢吗?
- 我不喜欢的歌曲因为对象的照片而播放,我就会开心?
- 如果推荐单台和歌单足够足够准确,那这种新的方式是否在增加选择成本?
针对以上问题,我得到的答案是:虽然不确定能增加准确度,但是至少不会降低吧,而且我也发现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好歌,还有就是很好玩。这类似帕累托改进(在没有任何一方情况变差时,至少有一方变好),这种优化并不会影响使用干需求的用户,同时没有增加水需求让应用变得臃肿,但却给追求有趣、好玩的用户更好的体验。
湿需求
我们以烹饪为例解释湿需求。干需求就像是烹饪的原材料,各种蔬菜主食,水需求就像是各种调味料,葱姜蒜花椒大料,只有干的不好吃,只有水的吃不饱,而湿需求就是用调味料来处理原材料,使其成为美味佳肴。湿需求是一种混合状态,比例因人、因场景而异。可以从三个维度分析:路径、规则、介质。
1. 路径
修改用户触达内容的路标。比如根据某种标签来推荐,就比方说咕咚的用户分享跑友歌单,星巴克的好友分享咖友歌单,宝马的车主分享车友歌单。用户买硬件也是为自己增加了一个标签,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明确的属性标签来指明一条更加有归属感的、方便用户通向音乐的路径。
2. 规则
大家都知道老虎机,拉一次拉杆,然后看三个滚轮是否能一致来决定是否中奖,如果我们把这种设计放入听歌的APP中哪?
通过游戏方式给用户歌曲,比方说:第一个滚轮是曲风、第二滚轮是国家、第三个滚轮是国家,用户每次操纵拉杆都会给到一组筛选的歌,至于你喜不喜欢,不好意思,这是你今天的运气。这个是把随机性、运气变为规则来为用户推荐歌曲。
3. 介质
而针对车的用户我们可以知道地理位置、车速、天气、副驾、后排等信息。而针对副驾和后排可以间接推断出很多有意思的情况,比如:副驾是否经常有人坐,是否有其他信息可以判断其副驾是否为其对象。如果是的话,再结合其开车习惯,我们是否可以给出一个“稳健驾驶好男人歌单”;如果后排的安全带一致是扣着的状态,那么很可能是有儿童座椅在,可以给出一个“稳健驾驶好奶爸歌单”。如果发现这个用户每次到家到锁车中间有一段时间在车上度过,我们是否可以提供一个车载冥想模式,让用户回家前在车里清空一天得劳累和庞杂。
虽然上面说的路径、规则、介质举例不同,但是实际上三者交集不为空,比如说支付宝的蚂蚁森林,如果是能量直接以一个通知形式给用户,用户肯定感觉被打扰,但是需要你自己去抢,这可以认为是规则的改变,也是路径的改变;而能量最终的呈现形式是树木,而不是钱,这既是介质的改变,也可以看做是规则的改变。很多时候三者是互通共用的状态。
综上
关于摄像头烤箱,它在烘焙达人中买的很好。按新认知算是一个湿需求。而越高级的认知往往越细致。希望我们再评估需求的时候,不仅看其是否是关键进步、实质改变,有时候做一些润物细无声的湿需求也是一种进步、优化、帕累托改进。
#专栏作家#
代成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智能硬件创业公司产品狗,从视频巨头公司到玩智能硬件的公司,继续产品设计工作。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表示看不懂,你说的道理都懂,但并没有明白你要表达什么。或许各自的方法论不一样吧。
车联网套用烤箱的思考也能对得上呢,对汽车用户来说,车联网也是水需求。。。
需求的真伪是根据受众变化来的,一个水需求在受众增加的时候就变成了干需求
需求的干与水只在特定的时间没有用
说错了,只在特定的时间有用
个人觉得的在帕托累改进章节的逻辑有点问题。90后只是去增加了他的创意,满足他们的用户群体。但是作者的反驳显然无力呐喊。先不说90产品需求的真伪,寻找一个符合当时情景的歌曲,并没有决定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也许是超出自己预期呢。网易歌曲的推荐也不是按着自己完全喜好去推荐的,他也会推荐一些值得你去发现的歌曲。
感谢留言反馈。帕累托部分是想强调有趣和关联性对探索性用户是有价值的,而接受并承认这种价值,才会去尝试更多创意的想法。谢谢,欢迎交流。
请问您文章中的水需求指的是那种起到作用不大,无关痛痒的需求?
嗯,我是从这个纬度理解的
听君一席话,白读十年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