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教你做产品(二)

8 评论 9500 浏览 10 收藏 13 分钟

【导读】本系列开篇老子教你做产品(一)发布后,反响强烈(反感的声响很强烈)。按目前的数据来看,表示很好看的有29位,表示不好看的有47位,差了有0.5倍。可能就有人要说了“既然大家觉得不好看你就不要写了”,不仅大家会这样想,我刚开始也会这样想,直到我的膝盖中了一枪……额,直到我看到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让天下人都知道被一部分人认为的某种美是美的,这种确立美的标准的做法本身就是丑行;让天下人都知道被一部分人认为的好是好的,这种做法本身就不好了。

:中国清朝时期的蓄辫。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两个地方,“让”和“一部分人认为的”。加了这两个词组来理解上面这两句原文的内在含义就是:一部分人强迫全部人都认同他的观点或行为,这种行为其实是不可取的。就像在清朝的时候,满族的统治者认为蓄辫是美的,就强迫全天下的人都要蓄辫,这种做法的本身就是不可取的。另外还要明确的一点:类似设计的“黄金法则”与产品“逻辑严密”这样的共识不在此列,因为这个不是被要求的,而是属于自然客观存在的。

1:开放。开放的意义是不谋求绝对的一致。就像从设计上来说,虽然ios和Android都会给出官方的设计规范,但是这种要求并不是强制的。你可以遵循规范指导的设计,也可以尝试去打破它创造自己的规范。这种开放的意义带来的是创新,这种创新使ios从“拟物”进化到了“扁平”,使android从乱七八糟进化到了“Material Design”。或许有人说苹果也算开放?回头看看nokia吧……甚至国家都已经说了几十年“改革开放”了。所以在产品设计中要注意产品的开放性,就像设计需要留白一样留一点空。做产品经理,或许也要“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2:专注。专注的意义是取舍。理解了老子的这两句话就能感受到我们想让所有用户赞同我们的观点或产品是不可行的。当放弃了产品的普适性,就会在专业上更精一步,适当的缩减一下自己的目标群体,就可以把产品做得更垂直。尤其在于当下的互联网环境,开始就要口口声声说要做平台的,多半是造势忽悠投资的。回头看看滴滴与快的的发展吧~如果开始就要做一个大而全的出行,它们还能活到现在吗?看看自然吧:那些先长叶子不长根的,随便刮个小风细雨就倒了,先把根埋深了再去长叶子,才能保持基业长青。(想想超级平台BAT,他们的根基是什么?)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有和无相互产生,难和易相互形成,长短相互显形,高与下相互补充,音声相互应和形成和声,前后相互跟随相伴。

:计算机中的0与1。计算机中的0和1分别代表了无和有这两种状态,我们“升维”一下看看整个IT互联网技术,都是构建在0和1这个基础之上,我们现在互联网所能达成的成就,都只是有这0和1组成。你所能看到的这篇文章的文字以及页面所有的图片、也都是以0和1所构成。(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应该对计算机基础都有了解,就不多讲了)老子的这段话我认为是道德经中精髓了,它讲的主旨其实是“对比”,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音和声、前和后等等的对比构建了我们所理解的宇宙。

1、对比。对比是一个很宽泛的范围。它包含了功能“取舍”的对比、功能“难易”的对比、元素设计“大小”的对比、界面的“明暗”对比等等,几乎在产品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对比,而且我们要善于利用和把握对比:用户的功能使用越容易,我们在产品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就越难。比如说Amazon以及网易云等的个性匹配推荐技术,当用户越准、越准的能够得到他所需要的,产品在后台做的工作就越多越难。反推回去:你的产品设计的时候考虑的越全面、产品开发的越困难;用户使用的时候就会越容易、越简单。

 

对比在设计中的表现——负空间

对比是一门学问,我记得在叶茂中《营销的16个关键词》中有一个词叫“冲突”,这个冲突也是对比的一种,想一想百度的竞价体系,就是以冲突、对比为基础来设计的。七宗罪中有一宗罪是“嫉妒”,嫉妒就是来源于攀比、对比。

对比几乎贯穿了《道德经》的全文:“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虚而不屈,动而欲出”(第五章);“轻诺必寡信,多易比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第六十三章)。以后再遇到我们再具体分析。

2、预见。“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圣经》”。让我们“升维”一下做个有趣的假设:假如把人类当做“蜉蝣”来看这个世界,“蜉蝣”据说是“朝生暮死”,当一个人的寿命(80岁)压缩为1天的时候,他从晚上8点出生,然后在早上5点时候,已经度过了30年的黑暗时光。然后一个人对他说“要有光”,于是“天亮了(大帝语录)”。这个人被称作神也就自然而然了。《神一样的产品经理》虽然我没看过,但是我赞同这个标题,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神的能力之一“预见”。因为有了预见,所以才能设计出合适的对比,比如当你预见到用户在这里会点击某个按钮,你就会想到把这个按钮大小、颜色和其他的做出对比从而显眼、突出,要能预见到产品使用场景中将会发生的情况。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这两句话要结合前后文来翻译:“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多言数穷”(第五章)“不言而善信”(第七十三章)。根据前后文所说的来看就是:“处无为之事”可以理解为做不违背趋势、自然的事,不要妄为。“行不言之教”可以理解为不需要讲就可以让别人明白理解。

c8ea15ce36d3d53990bc0e7e3a87e950342ab08d

 

你都设计好了逻辑流程步骤,为什么用户不会用呢?

踩出来的路。德国有位风景园林设计师,在汉堡的中心街区设计了一个十分精美的绿篱,还别具匠心地设计了几个供人通行的小径作为过街通道。然而,绿篱建成不久,就被过往行人践踏得一塌糊涂,这让设计师百思不得其解,人们为什么放着好好的鹅卵石小径不走,却舍近求远去踩踏绿化?后来在一位著名园艺大师的指点下,将绿篱统统拆除,留出光溜溜的一片土壤,任人踩踏行走,时间一长,空寂的土壤上留下了被过街行人踩出的一条条深浅不一的小径。根据这位园艺大师的建议,再在这些小径上铺了鹅卵石,两侧栽满了花卉,此后,再也没有人从绿地上践踏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这种设计正好与人们的行为心理相吻合。

自然。事情的发展都是客观因素聚合而成,不能去改变这些趋势,想改变也改变不了的,只有顺应事情的趋势。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乱横加干预。在产品中也是要遵循自然的理念。我记得之前看过一篇关于反人类的产品设计,里面印象深刻的有个例子说因为门设计的是向内拉的,在火灾时人都涌向出口导致门无法打开,最终使多人遇难。无为不是说不做这个门了,是在做之前观察人是怎样使用这个门的,不能按照自己想当然耳做一个出来。在产品设计中,自然也同样存在,比较有名的关于触摸屏手指“滑动”功能、微信“摇一摇”的功能、这些都利用了人类自然存在的操作技能。

“行不言之教”就更像是在产品使用引导中的自然,著名的关于苹果手机正面的“一个按钮”,相信大家也都耳熟能祥。不用说用户就知道该做什么,让用户能够尽量少的学习成本和学习负担的使用和上手也是产品设计中该重点考量的,如果你接触过一些命令行的操作,或许就更能理解可视化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在“自然”方面的表现。

综述:“开放、专注、对比、预见、自然”,这一章节说的内容虽然看起来七零八散,但是组合起来的时候就会隐约觉得里面是有连贯的,连贯的主线或许就是道德经所阐述的“道”,道据称是“宇宙万物运转的的规律”,转眼看看你周围的一切,本章的五个词在哪些地方有体现呢?

本文中关于道德经原文及译文主要参考鄢圣华所著《老子旨归》。本小白才疏学浅,难免有纰漏误读及浅显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帮我成长。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或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发布关于“老子、道德经、道教”以及产品经理工作的解读。另外我看书比较跳跃,又比较懒,所以此连载更新时间不定、内容也将无太大关联,或许在连载结束后会整理出逻辑紧密思路清晰的文章、不要期待。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团队成员@和战永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保留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能给老子滚回去吗?

    来自广东 回复
  2. 我也觉得翻译错了,这句话有四五种解释,但是就木有文章说到的这种

    来自广东 回复
  3. 😯 我能说完全没看懂吗

    来自上海 回复
  4. 感觉有些牵强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句话的翻译怎么那么怪,确定是这样翻译的吗
    老子旨归对于这书,简单明白的道理一定要东拉西扯吗
    总结就是,标题太大,你驾驭不了,目前只是自我知识的堆砌,还没成形

    来自湖南 回复
    1. 不是翻译的怪,是这句话的根本含义就翻译错了

      来自江西 回复
    2. 翻译错了,你还继续把他引申出来,。。?

      来自湖南 回复
    3. 哈哈,我不是作者,我也是进来看看的

      来自江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