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逻辑训练:构造思维边界,建立主次分明的思维逻辑
笔者认为:产品经理的思维逻辑性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升的。这也是其组织PM逻辑训练营的初衷。本文是训练营的第一个任务,与大家进行简单地分享。
逻辑训练
逻辑是一种能力,简单的理解便是对事物进行拆解,并按照先后、从属等关系进行排列组合。我们可以通过逻辑,将某件事从单一的“点”,转变成一条或者多条“线”。
这是我们对逻辑的初步认识,因此它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升,而且是极为有效的提升。
这是我为训练营准备的第一次正式任务,你也可以一同思考一下。
请用数据流向图绘制电商APP的下单流程:
- 无需考虑购物车,仅考虑直接购买。
- 需要包含优惠券的判定。
- 需要包含支付保护期(已下单未支付的状态)。
接下来,我会与你一起尝试完成该任务。
逻辑的头号大敌“发散与混乱”
我们可以将这个任务视为一道笔试题。
我想告诉你,面对笔试题,或者其他的命题任务时,首要任务,不是去执行,而是“画地为牢”。
你一定要清楚,这仅仅是命题作业,是一个有边界的任务,而不是一个大而广之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认识到思维的边界,并利用边界效应,将自己的思维在某一个点集中,而不是扩散开来,这是我们训练逻辑时,要做的第一件事。
这个能力,我认为是逻辑性的圆点。
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命题任务,这些任务看上去非常不合理,非常宽泛,缺少很多必要的信息,十分不具备可行性。
并不是任务不可行,而是我们的思维缺少了聚焦,进行了不必要的扩散。
思维的扩散,不聚焦实际上,也是我们对任务的理解和拆解能力的欠缺。
命题任务是绘制电商APP的下单流程,最终产物是“下单流程”,我们需要明确对于下单流程这个命题而言,流程图的起点是什么?
将“点击立即购买”作为起点,因为这个位置是“下单”行为的起点。
在我点评的部分作品里,有部分朋友的起点是选择商品或者找到想要的商品,而这个环节严格上来讲属于“选品”或者“导购”,并不是“下单流程”的起点。(本文末位将附上完整的案例图)
这便是一种典型的扩散,是思维不聚焦的表现形式之一,如果你仔细思考,会发现“商品选择”,“商品推荐”本身便是极为复杂的流程。
我们会给用户和商品之间,建立许多通道。实际上 ,我们会用很多手段诱导用户进入商品详情页,若是沿着这条思路展开,我相信这会是一道没有人能回答的命题练习。
如果你考虑到了“选品”,对应的你一定会考虑到“售后”、退款”,再发散一点,你甚至有可能会考虑到“复购”。
你的思维,将一直处于发散状态,而缺少“原点”,缺少“焦点”的思维,很难形成“逻辑”。
发散的思维,只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问题”,迫使我们去寻找更多的材料,不断的扩宽思维边界,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新的条件缺失,和命题之间的距离,将会越行越远。
除了起点以外,我们还需要明确命题的终点。
对于下单流程而言,终点是用户付款,当订单变成“有效订单”时,就是下单流程的终点,再往后的售后相关问题,其实并不属于我们的命题范围。
我需要向你强调,这是命题任务,其存在的意义是帮助我们提高逻辑能力,或者是作为笔试的测验,因此他必然是可完成的,且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可完成的。
若我们将命题里的“下单流程”,理解成“完整的订单流程”,包含选品,下单,售后等各个环节,这个命题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他缺少必要的“环境条件”。
我们甚至不知道这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外卖的流程和服装电商的流程便是截然不同的流程,生鲜电商和二手交易电商也是完全不同。
明确“核心”与“关键指标”
每一个产品,每一件产品相关的任务都存在核心,存在关键指标。
我们通过“开始点”和“结束点”确认了思维范围,还需要在该范围里,确定命题的核心以及关键指标。
命题解析:
- 无需考虑购物车,仅考虑直接购买。
- 需要包含优惠券的判定。
- 需要包含支付保护期(已下单未支付的状态)。
题干要求我包含“优惠券”和“支付保护期”,题干所要求的便是这次命题的重点,而对重点进行严谨的思考,便是这道命题的关键指标。
作为命题而言,需要的是“相对全面的思考”而不是“绝对全面的思考”,需要我们围绕重点,围绕核心进行全面思考,而不是对于完整的产品进行全面思考。
实际上产品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需要建立对“重点”或者“核心”的敏感度,能够短时间判断出什么是重点,是我们需要投入绝大部分精力,资源的事情。
认识到重点,也就能认识到不属于重点的内容——即辅助点或者支撑点,这就建立了逻辑的第二步,我们也就掌握了“主次关系”,能够通过分辨主次,建立基础的逻辑性思维了。
题干里特别强调了“需要考虑到优惠券的使用”,因此我们在优惠券的逻辑要进行展开,乃至更为详细的思考。
优惠券并不仅仅是在下单时进行选择,在取消订单,订单付款,等许多环节都需要对应的处理。
这便是题干加分项,也是我们将主要思维聚焦在核心任务上,才能发现的微观逻辑点。
不仅仅是取消订单,在付款时,乃至付款成功后都需要对优惠券进行逻辑判定,支付倒计时的判定也是相同的概念。
(本文末位将附上完整的案例图)
逻辑的顺序性
我们对一个点进行拆解,再区分出主次。虽然建立了一定的逻辑,但这并不完整,这仍然是多个点,完整的逻辑是将这多个点,链接成一条线。
逻辑的第三步,便是找到这些点的先后顺序,按照固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完整的逻辑。
实际上,相同的点,不同的组合顺序,表达的含义完全不同,本质上也是我们对若干点理解层次上的不同。
在案例里最核心的顺序是:在什么环节“生成订单”?是在支付前,还是支付后?在编辑商品信息前,还是在编辑商品信息后?
但因为图太长,我用另一个相对集中的案例,为大家讲解。
在第一次校验订单信息时,我们需要分别校验收件人信息,库存信息,优惠券信息,这三个判定事件是存在先后关系的,实际上他们的顺序是有“逻辑”存在的。
我构造该顺序的逻辑是建立在“缺失条件导致的阻塞力度”之上。
- 没有收件人信息,一定不能成功下单。
- 库存不足,可能无法下单。(包含库存为0,但不只是库存为0)
- 优惠券失效,可能继续下单(并未产生硬性阻塞)优惠券失效和库存不足,均可能导致无法下单。然而,库存为0时的场景,是一定无法下单,因此优先对库存进行判定,再对优惠券进行判定。
实际上,该顺序若是站在“服务器请求压力”或者“服务器计算压力”的角度,仍然成立。这个顺序是目前占用性能较小的一组顺序,适合一些大型的、成熟的电商项目。
相同的判定事件,即使更改了他们的排列顺序,也会产生极大的变化。
如果先对优惠券进行判定,再对库存进行判定,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观察一下:
100个订单,来自不同用户,不同商品,其中40个订单库存为0,40个订单优惠券过期。优先判定优惠券,优惠券判定100次后,仍然需要对库存进行100次判定,因此总共需要判定200次;优先判定库存,库存为0的订单,不用继续判定优惠券,那么总共只需要判定160次。
总结
通过这次的逻辑训练,我希望能告诉你与产品经理的思维逻辑性有关的三个点:
- 找到思维的边界,或者为命题构造一个思维的边界,让我们的思维聚焦,找到原点,才能集中思考,盲目的发散,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
- 通过对事物的主次判断,建立一种简单的思维逻辑。任何命题里都存在“核心”,存在“关键指标”,核心便是“主”,非核心便是“次”,将我们的大部分精力,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主要的环节里。
- 认识到“顺序”,我们对命题进行了拆解,把一个点变成了多个点,并且区分了主次。最后,需要对这些点构造顺序,将其连接成线,即使是相同的点,更改他们的顺序,产生的结果也会出现极大的不同。
本次练习的完整数据流向图:
#专栏作家#
枯叶,微信公众号:产品经理充电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近8年经验的产品经理,擅长社交、社区、细分群体挖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好厉害。 😕
写得太棒了,牛皮 😮
请问这个是用什么工具生成的呢
非常有启发,逻辑很强
单纯看了下流程图,调取第三方支付的时候,判断优惠券有效期(长时间停在支付页面,存在优惠券过期的情况),完善了一下思维,这种情况一致没考虑过,多谢。
注:流程图里面的“唤起第三方支付”下一步文字写错了,不应是支付成功 嘻嘻
大神,请收下我的膝盖
非常有启发 转粉了
厉害,学习了
厉害
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