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你适合做to B产品经理还是to C产品经理?

51 评论 25604 浏览 301 收藏 19 分钟

术业有专攻,产品经理也需要通过自我觉察,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判断自己适合To B还是To C,有方向性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

自我入行时,就有前辈教导我说产品经理要做T型人才,即一专多能。

产品经理职位自诞生以来,一直是被期待成企业内或行业内“杂家”的职业角色。

但在这个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当今世界,无论哪行哪业,更需要的是专。做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要从自我觉察开始,觉察出你适合哪个行业、哪个端、哪类需求的感触、哪种人群的体察,从而规划出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

引言:我的过往心得

继上篇文章《如何做出优质的B端产品:学会复盘》发布之后,感慨过往种种之余,本人也陷入到深深的思考——“严格意义上讲,我究竟算是to B产品经理还是to C产品经理?”。多日思索之后,终有答案——我其实是一个to C产品经理。

2013年底,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正值研二的我进入了搜狐媒体大厦、成为了一枚内容运营实习生。而在随后的几年,在互联网厂待过,也在K12教育、房产等垂直行业待过。主导过或参与过林林总总十余款产品,有to C的,亦有to B的。但是,做不同产品时的状态却能够差出好几个level。

对于做to C的产品,例如:招聘网站的搜索引擎投放页、城市分站的改版,在设计之初即非常明确优化方向,能够明显感知到当前没有呈现但用户却十分需要的信息是什么,改版后转化率一般都会60%左右的提升。

再如做房产网站,用户每一步操作的目的、想看的内容、最佳的呈现形态、怎样的触达更加容易激活,在脑海里已经有明确的构想,画整个网站的UE几乎只用5个工作日;更如做房产内容类产品,怎样的展现可达到用户的预期,怎样的聚合能够让用户觉得有用,都能了然于心。

而做to B产品,我的手感就会差很多,显得十分的不自信,比如:做400话务后台,我当时觉得已经穷举出所有的业务逻辑及操作流程,却忘记了一个客户实际上可以有好几个意向房源,而客服不应将一个客户的若干意向之间覆盖,只留最后一个意向房源的信息;而是应该分别录入,最后才能知道用户最优意向并跟进。

再如:做抵押贷后台系统,SOP(标准作业流程)内各个角色人的操作内容,如果他们不表述的十分明确,我就完全感知不到、理解不了。

更如人事系统,在体系内入职人员,先自行下载企业的APP填写表单,然后HR再在人事系统后台核实并补齐内容。此流程看起来天经地义,却也在做完产品后实施起来破有难度(to B角色拉锯太多,极容易出现意见裹挟,而我常对此深感无力,说多了都是泪~~~具体血泪史参见文章:《如何做出优质的B端产品:学会复盘》)。

所以,一路摸爬滚打过来,踩得坑多了,也就知道原来不是我个人状态调节的问题,而是我个人性格与岗位是否match的问题。

因此,我非常坚定地认为:我是一个to C的产品经理,并且想梳理出一篇文章,将自己的过往心得po出,抛砖引玉,希望能够给各位产品同道中人一定程度的指导与启发。

一、 to C、to B不同的职业路径规划

从2010年后产品经理岗位逐渐热门,市面上亦有诸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前线》《产品经理:从菜鸟到大师》《在你身边,为你设计》等书籍,已经介绍了产品经理成长路径的方法论,在此不做赘述。

但是,市面上貌似没有一本书籍讲to B产品经理成长的,上述几乎都是在说互联网环境下,面向广大独立用户,泛娱乐/泛社交/泛电商领域的产品经理的成长路径。

冷眼看to B方向越来越热门、数字化越来越深入到各个行业,所以实际上对于产品经理的要求、职业路径规划是不一样的。

to C产品经理的职业路径大多是:优秀毕业生/或企业内优秀的其他员工转岗–>成为一名初级产品–>画UE出PRD跟项目–>3年表现良好升级为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5-10年积累了一定产品经验及思考,升级为产品专家/资深产品经理–>若是有大局观、及能够引入外部资源、统筹能力更好的,则升级为产品总监–>产品VP–>离职创业当CEO(但很多都是之前接触过的行业及领域)。

而小型to B产品的产品经理则大多是这样的:本公司或本行业的优秀员工转岗–>经受一些产品技能培训或项目管理的培训–>给企业画一些原型或主导一些项目–>升级为产品负责人–>和外部资源对接合作–>升级为产品总监–>转为行业内的高层,离开产品岗发展为管理岗。

大型to B产品的产品经理:大多是以前此大厂其他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兼任产品经理–>带一些产品新人–>升级为产品总监–>升级为产品VP。

所以,to B产品经理一定程度上门槛更高,很多都是有良好的技术功底,对于B端的诉求——无论是扩展性、还是实现优化、或是业务逻辑上的需求,均能够转化为技术手段解决。所以,如果你是一枚想转岗的coder且沟通能力不错,不妨看看to B的岗位招聘,也许你会更有优势。

二、寻找你最适合的路径

如果你是一枚在大学学习4年计科类专业的产品萌新、或者是一枚摸爬滚打过来的产品老人,如何抉择出最适合你的方向和路径?

在此我有以下几点判断,可供参考:

1. 你是否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善于倾听、自我意识不强的人(生活大爆炸的Leonard),实际上对于to B产品较为有利,能够倾听及收集各方反馈并柔性沟通。

而不太善于倾听、自我意识较为强的人(极端案例——生活大爆炸的Sheldon),产品决策基本上都是本位思考“follow my heart”,则更适合做to C产品(不要觉得此类人就不适合做产品,很多产品大神即是此种人格——如乔布斯老师)。

2. 需求的本源是什么?

是对于人性更为敏感,还是对商业更为敏感?

对于人性较为敏感的人,善于洞察出用户心理,善于发现使用背后的心理底层逻辑,适合做C端产品。通透人性,并为产品所用,是能够做出很多爆款产品或用户粘性非常好的产品的,详见本站另一篇给予我启发的文章《七宗罪解读 | 人性最深处的原始需求分析》

to B产品,无论是一个B还是多个B,无论是大B还是小B,终归围绕Business展开;Business无外乎是组织角色、内外部利益分析、内外部风险管理。而对于某一领域商业较为敏感的人,则天生擅长做此领域to B产品,对于产品涉及的角色、角色逻辑、商业诉求都能有很好的手感。

当然,你可能说我是XX行业销售,我对本行业商业较为敏感,是不是可以转行?

在此,我可能会泼个冷水。销售入行门槛暂且不议,一个好的sales一般都会是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人、甚至微有攻击性的人。因为自我意识更强人的才能在各种销售场合中赢面更大,说服力更强,把事情向最有利自己的方向推进。但to B产品经理却需要你有全盘/全角色链条的考量,时刻想着他人的利益诉求并得出最优解,所以恐怕不太适合。

3. 对于产品的把控,是否容错率低?

遇到问题,习惯于寻求norm的方法,还是truth的方法。

在此非常惭愧。因在上家公司离职,最后一句话即是和当时的leader(to B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阐述了此观点,甚至语态因自己是truth派别而自得。

时至今日,才恍然醒悟,其实世间大部分元素、关系、结构均是“存在即合理”,事物无所谓对与错,做产品是追求truth还是norm也无所谓高低。

所谓truth与norm,并不是我原创,而是高晓松老师在某一期《晓说》时所讲的观点(柴静的书《看见》里亦有相关论述)。

他说:“美国是一个做事情讲究truth的国家,而我国人做事情更加讲究norm。”

所谓truth,即是追求真理,追求那个极端的理想状态,无论付出多少辛苦;而norm则是在事物发展时候,寻求最省力的方式解决掉,很圆滑很变通。美国人可以为了系统扩展性、稳定性、安全性,重构可以花费1年时间;而中国人大多花费1-2个月就完成了,结果至多只达到了及格,然后再花费余下的时间不断迭代不断修修补补。

(上升星座为摩羯座)的我工作中是一个容错率低的人,觉得很多事情对就是得做到最好,你不按照我说的来做,预后肯定会比较差。所以常常把研发搞得亚历山大、精疲力尽。

而我上家公司的leader——to B产品事业部总经理Rodger则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人,技术出身、又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业务解构能力,很多时候都是把系统按照norm的方法来做,最小成本的完成了to B产品业务诉求(所以其名下还有一系统申请了专利,而被其他各家争相效仿,开了业内先河)。

所以说,如果你是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精益求精的人,那么你更容易做出to C的精品。但是,to B一般会算投产比、和交付工期,所以to B产品,最好的方法就是norm的解决问题,在有限的资源内求得最优解。

上述概括即是“需求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寻找及搭建解决路径的方法”。

此三方面的判断一个人适合做哪种类型产品最本源的判断依据。所以,自我对照之后,我终于了解为啥我做to B产品手感就会差很多的原因——我是一个ego很强的女产品经理,follow my heart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努力让事件走向全部可控;而倾听别人意见、在复杂系统中权衡各端利弊、在不确定性中寻求最优解是我所不擅长的。

三、方法论:做to B和做to C产品的异同点

作为产品汪,无论to B还是to C都得做竞品分析、需求分析、画原型、写文档、做埋点计划、跟进测试并验收上线。把抽象思想变得具象化,这是我们的角色本分。

无论是to B产拼还是to C产品,无论是传统的软件还是互联网,最本质都是一个满足某个人、某个场景下、某个诉求的工具,所以方法论大同小异。

1. 竞品分析

to B需要关注行业内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客户觉得好的案例;to C则是关注到需求及场景本身,用户在同一场景下使用了什么东西。

其中前百度副总裁李明远就曾指出——其实SNS、BBS的没落,不在于其移动端转型慢了,而在于手机游戏、直播平台兴起。占用了此场景下用户的大部分时间,在同一场景内,手游及直播,比起传统文字类的平台更轻快、更吸引人。

2. 需求分析

to B最主要的是做各个关键角色(即干系人)的访谈,其中包括:产品使用者、产品决策者、产品管理功能使用者、产品管理功能决策者;to C则要更需要更先进更多元手段一些,除了简单的访谈、深入用户生活观察用户日常之外,还需要搜集网上及来电的反馈、产品建议,数据埋点及用户行为路径监测。

3. 流程图&画原型

to B产品最最重要的是角色泳道图、用例图,此能够排查出各个角色之间的操作有无设计缺陷(如下图示例)。

to C产品,个人最近迷上写用户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流,可以有效的把控你当前的设计是否有逻辑bug,是否满足用户使用习惯,以及怎样做才能超预期。

to B产品的UE需要有交互,比to C的复杂,因为往往to B产品经理需要和干系人对接时进行操作展示,所以不能是静态的。

4. 写文档

其实文档虽然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但是不同项目、不同排期、不同要求、不同的leader,对于文档的粒度、文档的涵盖范围、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我之前工作过的公司,做to B项目有一个项目写376页PRD的、也有完全不需要写PRD的。

但是,个人认为:to B的产品文档需要写的规范详尽,以便对于项目的各种情况的预估。由于to B毕竟是需要业务逻辑、角色操作、数据范围、权限范围、数据流较为复杂,所以文档基本上应将上述内容写清楚(如下图示例)。

5. 做埋点计划

to C的埋点计划需要非常详尽、粒度非常细。

而to B项目由于主要宗旨是服务好B端用户,除了一些大型的SaaS/商家端后台(如钉钉、外卖商家端后台),其余仅需做一些简单的数据埋点即可。将所需的用户监测的表头梳理出来,由程序员根据表头进行所需数据项的count。

6. 跟进测试

无论to B还是to C,从内测时产品经理及时跟进测试、及时对于发现逻辑漏洞、设计不合理处进行修正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to B时候需要测试童鞋帮忙建立若干角色的测试账号,以便进行流程验证。

结语:选择你所喜欢的,喜欢你所选择的

无论to B还是to C,选择你喜欢或擅长的领域、选择你最喜欢的公司,操刀做一款你发自内心热爱并融汇你全部思考的产品,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此过程我比作“以恋爱的心态来工作,以生娃的心态来生产品”。

其实有生之年,你自己就是你最好的、最有说服力的产品。希望上述鄙见能够给列位有所启发,很多观点及概念只是我当下的思考,亦欢迎有识之士交流斧正。

 

作者:老卢,公众号:老卢产品私房话

本文由 @老卢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您好,我入职B端的产品,当时B端已经开始,不算从0到1只是参与B端的一些设计,然后B端需要突C,我从0到1设计C端的小程序。无论哪个方面的设计,同事和领导的评价都很高,之前私下问过领导的看法,领导说我是全才,我目前只能感觉到自己适合做产品,但对于BC端确实比较苦恼更适合哪个

    来自山东 回复
  2. 那些策略产品经理和增长产品经理,都算B还是C呢?

    来自北京 回复
  3. 一语点醒梦中人,感谢🙏

    回复
  4. 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赞同您以产品流程和性格相结合的方式去解析一个产品人的职业发展方向。但是我认为选择行业比选择2B/2C更为重要,对行业有高度认知,那不管是2B,还是2C都能轻松解决。所以,对于一个产品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去选择一个行业,而不是纠结于B还是C。

    来自广东 回复
    1. 行业粒度比较细,成文的话受众窄一些。我后续会写行业文章。

      回复
  5. 您好,我很认同作者说的,您是从技术角度分析的,我想从人的性格谈谈我对适合2C\2B的看法,我认为需要根据自己的强项去选择的,虽然底层的技术是不变的,但是毕竟是人去执行,每个人的办事方法和做事细节、性格不一样,也是可以分出更适合2B还是2C;比如有些人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喜欢在每次快速迭代中不断创新,性格更为开朗,那么适合做2C的项目;有些人更喜欢深层了解企业的一些业务,这类人更喜欢和企业的业务员打交道,性格比较沉稳内敛,喜欢研究更深层的逻辑、权限,那么就更适合2B;我有个同事,我们在一起做C端的产品时,想出的解决方案都是很中规中矩的,没有亮点,但是到了我俩出差去做企业B端的项目时,他的强项的突显了,看了一遍真实的业务作业流程和与业务员沟通了一次,就想到了如何用移动作业的方式解决企业痛点,他的说话方式、办事风格企业人员更能接受,突破中不失传统,因为企业人员不喜欢利用互联网改革太多,他们就没饭吃了,但领导又要求加入互联网,所以我的那个同事总可以用很“折中”的办法事半功倍。这是我从人的性格、办事风格的角度分析的,您说的更专业,我说的更随性一点哈哈

    来自北京 回复
    1. 赞同.

      来自北京 回复
  6. 写得好棒!点赞👍给我启发很大!

    我本身是你说的那种善于倾听、同理心强的人,之前以为这种性格适合做更加感性的C端,也一直在做C,但总觉得路走得有点难,没有很好的突破和成绩。

    看了你说的,我自我意识是比较弱的,ego较弱,可能是因为这样C才做不好,人云亦云,太依赖用户的需求了。近期也在纠结是否要转B试试。

    但又不舍得离开更感性的C啊 😥 😥 😥

    来自北京 回复
    1. follow your heart. 加油.

      来自北京 回复
  7. 写的不错啊 姐姐 我现在发现我更适合做c端了…… 可以加个微信详细聊一下c端产品吗 188 7123 1747

    回复
    1. 后续我会在这里更新C端产品方法论. 😉

      来自北京 回复
  8. 谈适合做2C还是2B意义不大,有个词叫孰能生巧深耕了都会觉得合适。你的经验偏向哪哪更熟所以觉得合适这个逻辑是不对的,能够把一端做得很好的人另一端也不会差。

    回复
    1. 嗯感谢讨论。那么顺着您的思路我们讨论下:
      1.“深耕了都会觉得合适”。那么在哪里深耕?大前提还是需要选择。
      2.“我的经验是向哪哪更熟所以合适”,貌似曲解了。文章中我的意思是自己做哪个产品的手感哪更好,往哪方向发展,充分借助及发挥自己天赋。
      3.“能够把一端做好另一端也不会差”。这好比送外卖的,可以跑出租车。涉猎太宽泛了会分散精力,社会是趋向精细化分工的。

      来自北京 回复
    2. 你好,我理解的产品经理是业务导向的,先选定自己拿手的业务领域才是重要的。2C还是2B如果只是做某一方面局限性太强,都有涉及才会做得更好。

      来自浙江 回复
    3. 嗯。大致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互相启见。

      来自北京 回复
  9. 值得好好思考。谢谢

    来自四川 回复
    1. 嗯 客气 互想启发

      来自北京 回复
  10. 转行做产品时,对自己的定位时 to C;因各种原因,更偏向to B to C;无论是从需求分析、成本考量、功能实现、视觉设计都有很大的区别。
    而纯粹的to B产品,更考察产品的逻辑梳理能力,而to C更偏重产品的创新意识。

    来自广东 回复
    1. 嗯 是的 赞同

      来自北京 回复
  11. 目前有本书《B端产品经理》,B端里面算是第一本较为系统的,可以读一读

    来自北京 回复
    1. 更正,B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

      来自北京 回复
    2. 哈哈看来我out啦

      来自北京 回复
  12. 数据埋点有什么用,具体是做什么的?

    来自广东 回复
    1. 童鞋自行百度下吧 这个话题有点太大啦

      来自北京 回复
  13. 我觉得个人适合做2c产品.

    来自广东 回复
  14. 写的很清晰。比心

    来自北京 回复
    1. 哈哈谢谢

      回复
  15. 我喜欢倾听,喜欢更考虑其他人,可是商业能力远不及对人的敏感,该怎么办,比较随和的人适合当产品吗

    回复
    1. 适合

      回复
    2. 同是这样的人,喜欢倾听,考虑他人感受较多,商业触角不够敏感,创新思维不够发散。想入坑产品🙆

      回复
  16. 非常有洞察力,确实解答了我不少疑惑,赞

    回复
    1. 谢谢.. 😐

      来自北京 回复
    2. 真的学习到很多

      来自上海 回复
    3. 嗯嗯

      来自北京 回复
    4. 嗯嗯

      来自上海 回复
    5. 嗯嗯

      来自上海 回复
  17. mark

    回复
  18. 对于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做哪类产品经理,算是我读过的文章中写的最清晰的,一语点醒,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会觉得做b端产品更得心应手了

    回复
    1. 😉

      来自四川 回复
    2. 哈哈感谢您的肯定。希望您在to B产品上越走越顺。

      回复
  19. 用一个人对truth和norm的倾向性来作为因素之一,总觉得有些不合适。

    来自上海 回复
    1. 粒度比较粗. 但是越宏观的事情可能越是只能粗粒度表述.

      来自北京 回复
    2. 嗯,我自己也没想明白具体哪里不合适,只是大概感觉。但总体来说,你的文章还是很有启发的,赞!

      来自上海 回复
    3. 哈哈感谢提出建议意见,互相切磋..互赞 😉

      来自北京 回复
  20. 可我这里并分不了那么细。toB,toC都自己做的该咋办呀!

    来自广东 回复
    1. 文章写得很好,可是人员不够还不是得啥都干?

      来自广东 回复
    2. 那就真的是杂家啦…可以管着好几端,但是有自己最擅长的。

      来自北京 回复
  21. 写得很赞,做toB产品从商业上来说:需要了解行业基本情况、痛点、组织、价值链条;从产品上来说:需要产品有可扩展性和高复用性,熟悉各角色作业流程及场景;更重要的是:产品是否解决了行业痛点或创造新价值。

    来自美国 回复
    1. 高手

      来自广东 回复
    2. 如此高价值评论赞一个.

      来自北京 回复
    3. 厉害 高手 方便加个微信吗 哥 188 7123 17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