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小白”,你真的可以吗?
有人说乔布斯大概几分钟变小白,雷军是十来分钟变小白。那你呢?
做产品设计的小伙伴来说,“变小白”可谓是一项必备技能,它可以让产品设计人员能更好地从用户的角度来感受产品,可是“变小白”却又总是困扰着逻辑超强、有理有据的产品设计师们。因为自己总是被自己设定/设计的功能和方案纠缠……导致变身失败。
其实先不要着急,我们先看看我们与小白到底有哪些不同?
一、我们与小白的差异
1. 心理模型差异(实现模型与心理模型)
从认知模型来区分,可以大致分为实现模型、表现模型、心理模型。
- 实现模型:产品是如何工作的。
- 表现模型:通过设计来让用户认为产品是怎样工作的。
- 心理模型:用户认为产品是如何工作的。带有片面性,但是符合普通群众的认知。
我们都知道,做产品必须要按实现模型来进行设定,但并不是这样做就够了。我们必须在做的过程中,不断以用户心理模型来反推设计的合理性和用户接受度。
然而对于产品的长期的设定和构想,导致产品设计的心理模型已经慢慢趋同于实现模型,这一点是变小白难的根源。
2. 事件处理差异(记忆与直觉)
我们做产品都是带着脑子做事的,我们对自己设定的产品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我们体验产品的时候,会过于依赖记忆去帮助完成体验目标。自然而然就会觉得我们的产品多简单、多顺畅啊,这个时候你的左右大脑同时在工作。事半功倍啊~
可是用户并不这么认为。他并不知道你设定的内在逻辑。如果无法从眼睛和直觉,甚至以往经验来判断如何进行,他就会呆在原地……他们习惯直接用右脑来做判断(非专业型用户)。
这种差异也是非常棘手的,有些产品经理干脆说“你们设计师来看看把,我已经麻木了”。
3. 容忍度差异(孩子与工具)
看了题目估计大家都会会心一笑。
因为产品就像你的孩子一样,它长成了你想要的样子,它的性格由你决定等等。并且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可能会出于对他的爱,多等他成长一次、再一次、还一次。你会在某些事情上宽容处理。
可用户不一样,对用户而言你的孩子只是他的一个工具,不行就得换。
用户最缺的就是耐性,他们会在完不成自己目标的时候,使劲地戳它,会在心情不爽的时候骂它,会在别人面前指责它,然后把他丢到一个角落冷落它……
你知道乔布斯的坏脾气吧,也许这是他成功的又一秘诀吧。就像《小猪佩奇》中猪爸爸所说:“如果你要学会跳泥坑,就得学会想泥坑一样思考”。
了解与目标的差异,能让我们更好地在变身过程中审视自己的变身情况。但是变身需要不断地实践才能让自己真正拥有随时变身的能力。
那我们再看一看我们该如何锻炼:
二、 如何锻炼“变身”能力
变身能力,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演员。一个好的演员,演好人能让人喜欢得不得了,演坏人就让人咬牙切齿,甚至演精神病人都能惟妙惟肖,那他们是怎么做到得呢?
1. 先了解变身对象
变身之前,先要确定自己的变身对象。变错了比不变还糟糕。如果你想演一个精神病人,你拉个乞丐研究半天,你再努力也于事无补。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画出我们产品的用户画像,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他们/与他们类似的人群,试着去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
有人说,为什么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
因为他们没法告诉你他的习惯和思维方式,要得到真实的答案,只能通过对结果的观察,自己去推断和延伸。
2. 放空自我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做什么?这些都不重要了。
把目标聚焦在目标用户的身上,他是怎样的人?他在什么环境里?他的处境是怎样的?他记性好吗?他是不是有些生气了?他……
从体验产品开始,你已经不再是你,不是产品,不懂逻辑,不知道什么设计原理,我只知道:
我正在工厂作业,四周的机器轰轰隆隆直响,我正在对设备进行检测。这个时候有人@了我,我极不情愿地脱下手套,点开应用。原来是老总发来一段语音,我将手机贴在耳边,怎么也听不清里面到底说了些什么。“我该怎么办?”我头都要炸了……
这个时候必须掩盖自己内心的声音“看,长按,选择语音转文字”“对对对,那三个点,点进去就有音量增强功能”。
我们可以这样来做:
- 只去理解和感受你眼睛看到的/听到的
- 扫视,而不是细读
- 不要思考
- 不要记忆
3. 从变身对象角度看问题
如果我是他,我知道我需要的功能在哪吗?
如果我是他,我知道现在该怎么继续吗?
如果我是他,我还有分享的欲望吗?
“这个时候半天没反应,肯定是卡死了”
“啊!怎么突然到了这里?我前面点的什么来着?”
“什么鬼破玩意儿,输入个号码都这么困难”
“我好笨哦,为什么我总是学不会XXX”
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
- 专有词汇通通不理解。
- 得数超过10的计算,不会算。
- 看到类似元素,傻傻分不清楚。
- 没有明显可点标识的元素,以为不能点。
4. 让变身成为一种习惯
其实用以上三个步骤,你已经可以开始变小白了。
可是,变小白是需要不断地培养才能内化成为一种能力。偶尔变一变,是很难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马上进入状态的。
那我们怎么练习呢?
答案是:从生活中下手,经常为自己创建第二个身份。
当我们使用每一个产品的时候(真正用户身份),我们仔细聆听自己此时作为用户的感受;同时,我们根据产品的设计,推导产品的实际工作原理;然后让这两种身份的观点融洽起来(就算相斥,也要能同时接纳);最后,试着快速地以其中任意一种身份来看待这个产品。
比较好的练习产品:母婴类、老年类、B端产品,这种参与角色较为丰富的产品,多角色的切换更加考验我们的感知能力。
三、频繁的练习变身中,慢慢读懂人性
当你在生活中频繁地练习,你变身的能力会变成一种习惯,你会不知不觉地能以多重身份来理解同一件事情。在这个时候,不仅你产品设计的能力提升了,就连生活都变得更加轻松了。
有人说厉害的产品,都需要理解和运用人性。
当你变的身份多了,当你慢慢地理解了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你就会逐渐懂得人性的色彩,你会发现在人性绚烂的光影之下蕴藏着迷人的规律。
读到这里,我想你应该更加懂“乔布斯”了吧。
乔布斯在产品方面的能力,大家应该都不会质疑吧?但为什么乔布斯的为人处事却如此随性、偏执而又暴躁呢?
我想,也许这只是他以用户的身份来体验自己的生活和产品的方式吧,他成了公司最典型的用户。搞定了他,产品就差不多搞定了客户。他是产品的推动者,也是用户的底线。
这个谜一样的男子,曾经做过很多奇葩的事,在那个年代能将体验的要求推动并得以实现。他绝不是一个毫无情商,固执无理的人。
能想到唯一的理由是:他为了在一个没人理解的世界推行自己的理念,只有让自己变得难以相处和极端严苛的状态,才能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
四、结语
如果你通过以上的练习,发现自己真正拥有了“变小白”的能力,记得留言告诉我哦。不过也别期望什么一周见效之类的神话,臣妾真的做不到。
从生活中开始寻找吧,当某一天你看着某个陌生人痴痴发呆,并从他的角度去理解他所做的事情之时,你已经步入了新的阶段了,恭喜!
本文由 @得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