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实习复盘:参与新产品立项

23 评论 14279 浏览 201 收藏 23 分钟

从四月份转入产品到现在已经有一个月了,在此期间看到过很多事情,也经历过一些事情,也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所以在此将其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产品职业生涯成长过程的产物。

目录

  1. 写在前面
  2. 发生的事情
  3. 思考
  4. 今后的规划

一、写在前面

从设计转到了产品,产品的门槛好像相对于设计确实要低一些。

通过产品新人必读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知乎产品大神的观点和我个人的理解,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合格的产品经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是因为公司有这么一个职位,而我刚好在这个职位上。

至于什么样的产品经理算是合格的产品经理,每个人心目中的定义可能都不一样。就像我们广义地把设计定义为就是计划或策略,好像只要知道怎么计划安排处理事情,让复杂简单化就是设计,好像人人都可以是设计师一样。

讲真,产品经理是一个既要有天赋又要努力的职业,像这种职业怎么可能「人人都…」。那什么叫既要有天赋又要努力呢?举个例子,如贝多芬,达芬奇等。

产品经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呢?我怕很多人看了我这篇文章会对产品经理有一个误解,其实有很多人误认为产品经理就是个画流程图和写PRD文档的,认为交互设计也是画画线框图(好吧,前期确实是这样的hhh)。

因为在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产品思维前,你就只能先做做偏执行的工作,产出这些能看得见的流程图和PRD文档。虽然我现在做的是画流程图、写PRD、画原型,但是据我观察,我的老大并不做这些事情,准确地说是很少做这些事情,那他干什么呢?

(1)制定产品策略,思考的是怎么样让产品好卖,怎么样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突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团队管理(建设),根据团队成员各自的核心能力分配对应的任务,比如有专门产品的售前和售后、产品的管理、产品的创新等等。

(3)资源调配,作为一个真正的产品经理,一定是懂得利用公司内部的资源去更好的推动产品落地。要说一个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那肯定是需要具备全链路的思考能力,即懂设计、技术、运营,沟通能力强、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强,懂商业模式。

所以前面说的『人人都……』在基本能力这块儿确实有点不成立,你可以说我不是一个合格产品经理,但是千万别误认为产品经理就是写文档画流程的生物,希望可以纠正大家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的偏见。

二、发生的事情

这一个月学到了很多东西,给大家分享我的总结,并记录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

在此期间,我认为最有价值的就是参与了新产品的立项,因为我并没有完整地参与一个从0到1的产品,所以只是把看到的分享给大家,介绍一下互联网产品诞生的流程。

从公司要的to B的产品来说吧,一般都是商务或市场那边接到了新的需求,而现有的产品不能或者说大部分功能都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可能有好几家客户都有这个需求。

如果单子还蛮大的,那我们可能就会考虑做一个新的模块或者新的生态链产品来满足这几家客户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提升我们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的管理层会经过讨论确定要不要接这个项目,接了是以怎样的形式去交付需求。

如果是决定做一个新的产品模块去交付,那么产品这边就会配合项目组和研发组那边去做ROI(投入产出比)的分析;如果投入比实际产出少,项目很有可能就会进行下去,这其中的决策在于公司的决策者,所以不太能确定。

但是投入大于产出一般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因为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这也取决于公司的决策者。

我这里要说的是当公司决定要当一个新产品去做的时候,我作为PM(产品经理)干了哪些事情或者说做了哪些准备。

第一步,做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到用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便于确立产品要做的方向,至于怎么去做需求分析,网上有一大堆个人方法论。

说需求分析太官话了,我举个例子吧,用户告诉你说“我想日行千里,需要一匹更快的马”,这个时候很多人只注意到“更快的”,“马儿”这几个关键词,想到的就是帮用户去找更快的马,去训练出更快的马,而没有注意到前面一句话——我想日行千里。最后我们大多数人的产品都是马,而市场仅有的几个产品是汽车、飞机,甚至是更快的飞行器。

所以,用户的真实需求是能让我更快地到达某地。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说,做产品难道不考虑实现难易程度,时间成本的吗?当然是要考虑的,但是也要考虑用户体验的,在用户体验和各种成本之间去做一个平衡。

第二步,梳理框架

梳理框架的目的在于将需求转化为功能,怎么样去设计对应的功能满足对应的需求,用户的需求A可能对应着很多的现实方式ABCD,最终会用哪种方式还需要做市场调研,to B产品很少有去做用户研究的,可能目前这个阶段我所在的团队还没有或者我不知道做了。

其实,在做框架梳理之前会有一个需求拆分,这个是我们老大去做的,把一个产品拆分成几个小的模块,比如微信的“聊天”“通讯录”“发现”还有一个“我”,这里面可能涉及到需求优先级讨论。目前我只是一个产品新人,还不能做产品需求的优先级决策,现阶段的工作主要还是以执行落地为主。

老人兴趣社区app功能架构(来源个人作品)

第三步,分析业务流程

分析业务流程里有很多方法论,内容太专业复杂,我也很难讲清楚,所以不班门弄斧了。那怎么样去分析业务流程呢?我并没有像书上网上讲的去构建数据模型,而是先搞清楚我们的业务需求是什么,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业务目标。

因为我前面也讲了我现在的工作偏执行,更多的思考老大都想到了,比你想的更全面,而我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框架画出满足业务需求的流程图。

说到这里我感觉画流程图是最费脑力的工作,你需要考虑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体验路径(用户体验路径三要素:用户,场景以及行为),做的过程挺折磨人的。

不过当你跑通了整个任务流程,回头跟同事交流的时候还是很有意思的;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有很多疑问,可能是你穷举的场景不够全面,也有可能是你穷举的场景不合理;进而再次引发你的思考,你又再次补充或修改你的流程图,就这样一步步完善业务流程图。

我们产品团队每个人的分工都很明确,在需求文档交给项目组和研发评估之前会有一次内部评审。

早餐习惯养成APP提醒及登录注册流程(来源个人作品)

第四步,撰写需求说明文档(PRD)

写PRD也是挺折磨人的工作哈哈哈,第一次写一个PRD用了一天,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框架和任务流程还不清晰,要把一个自己还没理解透的东西写出来并让别人看懂是很难的。

工作不是和学校做作业一样,每次到了要交作业的前一天晚上抓紧做一下就可以过了,60分万事大吉。

工作不是这么回事,你的认真程度直接反映的是最后这个产品好不好用,好不好卖。也直接反映了你在这一阶段是否有所成长,最终体现在你的薪资待遇上,所以真的不要把学生时代那种不认真的态度带到工作中。

PRD写得好不好直接反映了一个产品经理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写PRD的目的是什么?给谁看呢?

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用来产品交流的,既然是用来交流的,那么就分交流的对象——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

内部就是产品部门,项目部门,设计部门,测试部门以及研发团队,每个公司内部人员架构会有所差异,我是以自己目前所在的公司架构分的部门。为了方便不同的部门间进行交流,就需要有这么一个规范的产品需求文档,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大家都能明白我们要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每个功能它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可以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另一方面是用来外部交流的,外部交流的我还没有写过,不知道会不会有所差异。外部交流的叫产品需求说明书,主要是给客户看的,类似于操作手册这样的一个东西,一般在产品交付的时候会写这样的一个说明文档。

这里想说明的一点,PRD内外部交流和评审的内外部有所差异。

评审的内外部,内部是自己的产品团队内部评审,内部评审过了才会拿出去进行外部的评审。

内部评审的内容主要是需求和功能的合理性,逻辑性是否完整,也会考虑经验范围内的可行性问题。

外部评审就是指前面提到的项目、设计、测试、研发以及市场、运营、财务等部门的评审。外部评审主要是对产品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对技术而言就是是否可实现,以及实现成本是怎样的;对市场而言就是产品是否好卖,卖点是什么;对运营而言就是我想加的活动入口有没有突出;对财务而言就是公司要投入多少钱,最终可以获得多少回报做风险评估。

在立项会上各个部门之间吵得不要不要的,就差抄家伙打起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问题。我记得当时事业部总监的一番分析,直接把我们的争论聚集到一点上了,就是做这件事情的价值是什么,提出了四个方案,让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当时觉得总监是真的牛叉呀,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源。

所以想做好一个产品其实真的不容易,首先内部都过不了这个项目就可能直接就被砍掉了。我记得当时在做外部评审的时候,产品这边有一个功能是要求字段可配置,技术那边就抓住这个一直不放,究其原因就是面对不同行业的客户,那这些字段也是不一样,那每接一个客户技术那边都得改一次代码,这个技术成本比较高。我们讨论了好久,最终以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终结了。

并不是产品经理认为能给到用户最好的体验,最终就可以实现预想的用户体验;技术会以开发成本高为由给你先削一点;给到UI的时候设计师为了界面好看,再给你削一点,所以最后上线的产品可能只有60分(满分100分)。

我记得当时老大给我们讲,做产品的时候事先就要把这个分数往高了提。如果事先把分数定在了100分,那么上线可能只有60分;如果事先设定是120分,那么上线可能能达到72分,那对于一个1.0版本,其实可以了,后面再迭代。

第五步,绘制线框图或原型图

这部分工作像是交互在做的事情,但是为了方便交流演示,产品团队也会简单绘制一个demo;但和真正交给UI的原型还是有些区别,有的时候为了保真一点也会亲自去画原型,毕竟自己才是最理解自己产品的人,交给别人去画总感觉画出来不是你想要的,不能很好展示某些你认为重要的功能。

但是我有时候也会提醒自己,想做一个合格的PM,首先必须要很清楚的是:「我是提供需求的人,我不是设计界面的人」

什么是需求?

「前往结算」和「我再逛逛」两个按钮是这个界面里最重要的按钮,其中我们更期待的用户行为是「我再逛逛」。

什么是设计?

页面底部一直呈现两个显眼的按钮「前往结算」和「我再逛逛」,其中「我再逛逛」的配色比「前往结算」更加鲜艳,或者「我再逛逛」的按钮尺寸比「前往结算」更大。至于设计师用什么方式呈现一个按钮比另一个按钮更重要,颜色、尺寸甚至形状画风,只要能达到需求目标,实现方式都是设计师的事情。所以尽量把时间都花在产品的需求分析上。

食材搭配配送APP原型(来源个人作品)

第六步,UI界面的设计

到这里我就没有再参与了,所以后面具体是什么样的,请听下回分解!

总结

做产品的时候也不一定要按照这些步骤的先后顺序做,有时候可能同时在做四五步;而写PRD的时候也要知道画流程图和原型。

在实际工作中操作起来远比这些步骤复杂得多,并不是每一步你都能走得很顺畅,也不是你按照这些步骤就可以做好一个产品,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自己灵活多变。

三、思考

思考的目的是总结过去遇到的问题,在下一阶段尽量去避免类似的问题,从而去积累更丰富的经验。

1. 沟通理解的问题

作为产品新人,一方面是对公司产品业务不熟悉,另一方面是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导致前期老大分派任务的时候总是不能配合得很好。而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没有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限制条件有哪些,就接了这个任务。

二是在做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地去沟通交流遇到的困难,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可能刚入职场的新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正确去看待这个问题就好了,不然你可能会怀疑人生——自己的执行能力有问题吗?还是……

经历了一个月的磨练,虽然现在还是不能独立地完成某个任务,但是任务完成度明显有很大的提升,这要感谢公司愿意去给每个新人成长的时间,也要感谢老大及同事的耐心指导。

2. 以价值为导向

在决定做一件事情之前想一想做了会给自己带来哪些收益,收益可以是短期收益+长期收益,有些时候长期收益是很难估量的,为了降低风险还是以短期收益为主。而自己又需要投入哪些成本,如果成本大于收益的话,这件事就是没有价值的(适用于理性处理某些工作事业上的事情)。

3. 深入思考

思考尽量立足于一点进行深入,不要太过于分散而导致没有重点。先有基本的1.0版本,再去考虑2.0版本的迭代。

4. 工作还需要再努力一点,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同样作为产品实习生的A,A可以认真到什么程度呢?每次接任务的时候怕自己记不住或者理解不够,要么拿着小本子,要么拿着手机录音当场记录下来,事后再回去听录音。

我们几个实习生里面一般都是他最后离开公司,来得也很早,基本上我每天早上到公司的时候他都在。据说晚上回去还会继续白天未完成的工作,算是把自己的时间基本都花在了工作上。

这是我能看到的,大家也能看到的状态,还有一些我们私底下交流的就不方便在这里讲了。所以最后别人比你工作能力强,比你薪资高也是正常的。努力总该会有回报的。

四、今后的规划

1. 需要不断的学习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你想要走得更远,看得更广阔,每一个职业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去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持续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就目前而言,没有哪个学校开设了这个专业。这个职业的由来据说也是由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宝洁公司最先设立了这个岗位,被人们直呼“我们没有好的产品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后来就在互联网行业里流行起来了。

前面说到产品经理是需要具备多学科交叉能力的人,现在大部分产品经理都是从计算机,数学,或者管理专业转过来的,一般他们要么是懂点技术,要么就是对数据比较敏感,或者是懂一些管理。但是并不全能,所以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去补充自己的短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认识更多优秀的人

在上海这样一个遍地是精英的城市,稍微扩大一点自己的社交圈就能认识很多很厉害的人。特别是现在从事互联网的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比较有激情,有闯劲,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明显嗅到了一股老子以后一定要出来创业的味道。认识优秀的人前提也是你也要足够优秀,别人也想认识你,不然很难和别人聊到一块儿,稍微聊得深了一点你就接不上来这是最尴尬的。

3. 前期多花点时间在工作上吧

对自身而言,我们不能准确把握住自己成长到某一个阶段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但是唯一我们可以量化的、看得到的就是我们付出的时间,每天多投入一点,最终的成果肯定也会多一点,到达某个阶段目标肯定也会更快一点。

 

本文由 @Glee smil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 @Gle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我是运营转产品,冒味问下能加你微信么

    回复
  2. 图收走了,谢谢 😉

    来自北京 回复
  3. 我是设计转产品,冒味问下能加你微信么

    回复
    1. 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Glee每周产品总结

      来自上海 回复
    2. Glee的每周产品总结,已关注,拜读历史作品去辽~

      来自上海 回复
    3. 真的是拜读,要努力向优秀的人靠近嘻嘻嘻

      来自上海 回复
  4. 以关注,期待更新

    来自北京 回复
    1. 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Glee每周产品总结

      来自上海 回复
  5. 还有版本设计,最好提前同时准备好1.0版本和2.0版本,上线后你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时间去设计2.0版本

    回复
  6. 注意数据埋点,前期一定先规划好后台,后台数据能给运营工作提供最直观的分析与依据,还要提前规划好客服问题,要和商务配合好

    回复
    1. 好的谢谢,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Glee每周产品总结

      来自上海 回复
  7. 同在上海想转产品有什么好的方法建议

    来自上海 回复
    1. 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Glee每周产品总结

      来自上海 回复
  8. 写的不错,很深入,总结的很到位,看来是认真的参与了,只一个月就收获了这么多

    来自浙江 回复
    1. 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Glee每周产品总结

      来自上海 回复
  9. 写的挺好的,我是设计师,也想往产品那边转,不知道能不能+个好友

    来自广东 回复
    1. 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Glee每周产品总结

      来自上海 回复
  10. 写的真的很好,浓缩的精华

    来自北京 回复
    1. 谢谢鼓励,一起加油呀

      来自内蒙古 回复
  11. 同是四月正式转产品,甚至昵称都差不多,总结的很细致到位,棒!

    来自北京 回复
    1. 一起加油

      来自内蒙古 回复
  12. 哇,好棒啊,我都做产品1年多了,感觉我的进步好小啊

    来自北京 回复
    1. 哈哈哈一起加油呀

      来自内蒙古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