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技术的产品小王,聊聊他的日常囧事

15 评论 10975 浏览 35 收藏 13 分钟

产品经理,尤其是B端产品经理,是需要懂技术的,否则在方案设计和方案取舍上以及和RD的沟通上,都会吃亏。下文模拟了两个场景对话,向大家演示了这个问题。

情景对话1:RD和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小王

小王:一名工作1年的初级产品经理,非计算机科班出身,不懂技术。

老李:一名工作5年的RD,经验相对丰富,做事相对保守。

(在老李工位前面,对话开始了。)

小王:“老李啊,找你聊个需求。咱们的分销运营管理后台上线了,业务人员中的新人比较多,我们想在管理后台的知识搜索功能中(画外音:案例中后台系统的搜索功能调用的是知识库系统的搜索引擎,分销运营管理后台本身没有搜索功能)加一个热词推荐的功能,也就是点击搜索框后,会弹出一些推荐的热词,这些热词是管理员在后台配置的。你看看,效果图类似这样(见下图的右上角)。”

老李:“嗯嗯,听起来比较合理,功能也是一个常规标准功能。后台怎么管理呢?”

小王:“我已经设计好啦,有一个热词管理页面,你瞅瞅,就是这样的(下图),能添加、删除热词,还能调整热词的顺序,功能强大!”

老李:“嗯……看起来设计得中规中矩,但是有必要这么复杂吗?”

小王:“这个功能设计得多讲究啊,绝对好使。做这个大概需要多久啊?”

老李:“呃,那就这样吧。这个功能想要做出来,预计前端开发需要5人日,后端开发需要10人日,测试需要5人日,总共预估20人日。”

小王:“啥?这么简单的功能,要20人日,你在坑我吗!?”

老李(有点生气):“什么叫坑你,我是实事求是地评估!”

小王:“不就是配几个词,然后用户搜索的时候提示一下吗?怎么需要20人日?你给我讲讲凭什么,讲不清楚我就找你领导!”

老李(愠怒):“爱找不找随便你,不过我跟你说清楚,实现你这个设计就需要20人日。首先实现热词配置表需要设计数据库表结构,然后要做各种代码读写数据库的处理,还有,前端要实现完整的增删改查操作,交互点非常多,编辑按钮、删除按钮、调整位置,这些都要处理!”

小王:“我不管,我的诉求很简单,就是能配置热词,能调顺序,为什么这点诉求都要开发20人日!”

老李(叹了口气):“你是不是想尽快上线?”

小王:“当然!多简单的功能!”

老李:“小伙子,是否简单,不是你说了算的,你都不理解背后需要做哪些工作。我问你,不就是配一张热词表么,你看这样做行不行,就一个文本框,一行一个词,要调整顺序什么的直接编辑这段文字就可以,想要增加或删除热词,都通过编辑这段文字来实现(下图)。”

小王(迟疑并思索):“这个,好像也可以,操作也不复杂,并且完全满足诉求。这样做需要多久?”

老李:“这样做的话,不需要设计数据库,只保存一个文本文件,前端控件也非常简单,预计前端开发需要2人日,后端开发需要1人日,测试需要0.5人日,总共3.5人日吧。”

小王(有点不好意思):“那要不就按您这个设计来吧,咱效率第一。”

老李:“小伙子,可以可以,知错就改,听得进去建议。”

小王:“还有一个问题,可以统计不同热词的点击量吧?”

老李:“呃,按照我给的设计方案,有点麻烦。因为这个方案中热词的配置是按照文本存储的,如果想记录每个词的点击数量,必须对文本进行解析,并且记录每个单词及其对应的点击量,处理逻辑又会变得非常复杂。”

小王:“那怎么办?我要统计热词点击量啊!”

老李心想:你咋啥都不会,都让我帮你想方案,那我直接和业务对接好了,要产品经理干啥?

但是,老李嘴上说道:“哎!年轻人,要么就按照你说的方案做,那样可以统计。还有一个办法,你去确认一下搜索框跳转的知识库系统,能不能识别出访问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对访问知识库的URL做一些处理,让知识库系统能够识别出搜索跳转的来源和词语。如果知识库系统有类似百度统计那样的功能,就可以通过知识库系统来统计热词来源和搜索量。”

小王一脸晕菜,心想:还能这样!URL怎么配置?怎么就能识别出来源和关键词呢?妈呀,我需要学的东西好多!嘴上说道:“好的好的,我去找知识库系统的产品经理了解确认一下,再来找您。”

上面案例中的类似场景在日常工作中很常见,产品功能的过度设计会导致技术人员进行无谓的开发工作。如果是负责任的RD,可能会刨根问底,和产品经理一起修正方案;如果是工作很被动的RD,可能就直接排期开发了,造成开发资源的浪费。如果产品经理对技术有基本的认知和理解,则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下面是第二个场情景对话,不懂技术的小王换成了懂技术的小刘。

情景对话2:RD和懂技术的产品经理小刘

小刘:一名工作5年的高级产品经理,非计算机科班出身,自学了很多技术知识。

老李:一名工作5年的RD,经验相对丰富,做事相对保守。

(在小刘工位前,小刘在思考。)

小刘(思考中):嗯,实现这个需求需要增加热词搜索功能,需要有一个热词配置界面。嗯,业务人员不需要查看热词编辑历史,只希望能够每周调整一次热词内容,并且希望能够统计热词的点击情况。热词配置界面可以尽量简化,一个文本框加一个保存按钮是个好办法;至于统计功能,已经和知识库的产品经理沟通好,可以通过跳转知识库的URL做一些格式调整,知识库可以识别并记录检索来源和关键词,这样就能统计出热词的检索量。好了,想得差不多了,拿着原型图去找开发人员吧。

(在老李工位前,对话开始了。)

小刘:“老李啊,我这儿有个需求,给你大概讲一下。”小刘讲完上述想法说道:“你看开发这个功能需要多久,大概估一下呗。”

老李暗想:这小子前段时间给我的需求积压了不少,我得缓缓。他咳嗽了一下说道:“这个嘛,你这个还是比较复杂的,这个搜索框要改,还有这个配置页面,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后台设计很复杂。我预估前端开发需要3人日,后端开发需要5人日,测试需要2人日,一共10人日。”

小刘(惊诧):“啥!?实现这么个玩意儿要10人日,你别忽悠我!”

老李:“我咋能忽悠你呢?这个后台设计可麻烦了,要有数据存储、处理、编辑啊,复杂得很!”

小刘(诡笑):“得了吧,就这么一个文本框,没有任何处理逻辑,写啥存啥,改啥存啥,后台要么就一个文本文件,要么就在数据库中找一个表维护一条数据的事儿,你这个评估好像不太合理哦,要么你再琢磨琢磨?或者我们让老杨(老李的leader)一起看一下?”

老李(一惊):“呃……你等等,我再看看,嗯,好像可以做得简单点,估计两三天搞定吧,也别找老杨了,就这么着吧。”

小刘(微笑):“好嘞,那我大概知道了。”

在本案例中,小刘自己对产品功能的实现复杂度有充分的判断,并且因为老李预估的水分太大,所以拿老杨稍微压了一下老李,老李最终重新给出合理的工时预估。

结语

以上两个情景对话,列举了不同能力层级的产品经理与RD,在方案设计和方案取舍上的沟通。 两个例子说明了,产品经理一定要懂得一些技术基础,才能在方案沟通上避坑避雷。

插播一条广告

大家好,我是《决胜B端》作者杨堃,曾在VIPKID任产品总监一职。在工作中,遇见有很多优秀的B端产品经理,但缺少体系化、针对B端产品的实操训练,在成长中走了许多弯路。

我努力将自己多年做B端产品的经验提炼总结出来,和起点学院联合打造了一门B端产品体系课——《To B产品实战训练营》希望能给需要的同学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帮助大家构建B端产品知识体系脉络,掌握B端产品建设,从业务诊断、需求分析,到抽象建模、设计落地的全过程的方法思路,最终直接应用于工作实践。

扫码即可报名,还可为大家争取到的专属优惠~

立即抢座,报名成功后即可领取详细课程资料!

作者:杨堃,《决胜B端》作者,微信号公众号:goYangKun,11年互联网研发、产品设计经验,曾就职于传统外资保险公司、百度,现就职于vipkid。

本文由 @杨堃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争当懂技术的小刘

    来自广东 回复
  2. 我现在的能力还不如不懂技术的小王,B端产品实战这课程适合我吗?

    来自广东 回复
    1. 来添加B端产品学习顾问Kate小姐姐了解下:微信/tel:13043427355

      来自广东 回复
  3. 这场景太真实 太熟悉了0..0

    来自广东 回复
  4. 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遇到没有责任心的开发,很容易背锅

    来自广东 回复
  5. 分分钟被你点中穴位 🙄
    哦,对了,《决胜B端》已购入。正研读。

    来自浙江 回复
  6. 你这个场景一和场景二的分析并没有真正的区别,第一个场景是产品不懂技术,技术便随意评估,很不精准,在一个产品并没有合理有效的沟通,导致由于对技术的无知、可能导致被技术牵着鼻子走。放大了不懂技术的问题。场景二其实只是表面了懂技术不至于被技术牵着鼻子走,但是主要还是看自己的沟通方式方法,不管是产品还是技术,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需求的讨论当中,而不是随波逐流。这样可能在开发的过程当中也并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来自浙江 回复
  7. 场景一明明是产品经理不会沟通

    回复
  8. 小王前来报到

    来自山东 回复
  9. 这个是个好例子。但较真一点的话,其实第一套方案应该1人日就可以搞定,第二套就更快了。但从这个功能是一个可以扩展的功能,所以性价比来说第一套其实更划算。不过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很到位了,我就瞎扯扯

    回复
  10. 多沟通,用最小的成本,达到目的即可。懂些技术的话,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

    来自天津 回复
  11. 这场景太真实 太熟悉了0..0

    来自浙江 回复
  12. 这场景太真实 太熟悉了0..0

    来自北京 回复
  13. 😡

    来自北京 回复
  14. 对技术了解少实在是太囧了,反思~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