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做产品经理一年来的经历和收获

3 评论 21747 浏览 250 收藏 7 分钟

2015,新的起点,新的开始。2015,自己正式转岗为产品经理,是的,一个从两年程序员转化过来的产品经理,不论是在思考方式,还是在产品经验上,都成长和收获了很多。

先从自己的经历说起吧。

毕业后以研发身份进入公司,开始做数据分析及展现的相关工作,主要负责收集客户端上报上来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针对性分析,把关键的数据指标展现给leader和PM们。

不得不说,做研发确实很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要掌握整个流程,包括数据如何采集,对脏数据如何清洗,如何写定时脚本把有用的数据导过来,以什么样的方式在数据库存储,怎样提高查询检索效率,如何展现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发现自己对如何让数据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越来越感兴趣,也越来越关心这些数据背后代表的意义,后来发现自己的观察及总结还能给PM及leader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还是蛮有成就感的。继而开始关心产品的事情,买产品相关书籍,浏览产品网站,并试着分析竞品,然后结合自己能得到的数据。在2014年底,写了一份相关产品的报告给总监,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想做产品的意愿,因为平时的一些表现和正好有项目机会,在2015年正式转岗为产品经理。

经过前期的需求分析及竞品分析,第一个产品终于立项了。开始团队只有五个人:两个App前台研发,两个后台研发。通过版本的不断迭代,用户数不断增长,日活也不断提高,并带来了一定收入;于是,从五个人的项目变成了十个人的team。新加入的UI设计师让界面有了很大提升。轻量级的team,双周迭代的开发节奏;每天都开站立会来总结复盘,效率还是很高的;不到半年时间,已经拥有了100w用户,日活也达到了6w。后来因为部门方向调整,转做基础平台,产品移交给了其他team,还是有很多不舍和惋惜的。

接着的项目团队规模是三四十人,产品用户量也将近达到了亿级。这样的产品,每次的迭代都很关键,产品功能细节改动太大很容易引起用户反弹,一个功能的好坏也很容易的反应在数据上,用户体验及产品迭代固然重要,但是在大公司,还是一个拥有这么多流量的茶品,和其他部门的需求协调也很关键,深深感受到了没有第一个产品那么灵活,对需求的优先级一定要有个排序。现在来看,确实趟过了一些坑,也学到了很多,每天看到有这么多用户使用还是很开心的,未来也会有很多坑和惊喜等着我。

再说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第一,思维方式的转变。不再是程序员那种严密的逻辑思考方式,1就是1,0就是0,而是要多换位思考,多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有些问题我可能永远不会遇到,可是用户确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用户场景和使用习惯都有很大不同,多和用户聊天,多用数据说话。

第二,提前规划需求优先级和做排期。做程序员,只要完成自己的功能模块就好;可是,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明显要“操心”很多。你要提前做排期,开需求评估会,哪个功能先做哪个功能可以稍微放在后面;然后盯着每个模块的进度,确保版本到deadline能发出来。因为到deadline还发不出来,你才是最着急的那个人。

第三,方向一定要对,细节可以慢慢优化。一个产品,如果开始大方向就是错的,那么真的很难做起来。然而,方向对了以后,细节可以慢慢优化,毕竟还有版本迭代,还有后台数据支撑,还有用户的反馈,这些都足以确保以后优化。

第四,找好产品的差异化定位。在开始做竞品分析的时候,就要想清楚,公司、团队、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可以在哪些方面吸引留住用户,一味的抄袭和模仿竞品是很悲剧的一件事情,竞品也在迭代,这样你就永远处于追赶的地位。拿我们第一个产品而言,因为team人本来就少,那么就主打轻量,不论是在软件包大小,还是体验速度上,都要做到轻、小、快,再结合公司的优势,寻找突破口。

第五,人际关系方面。接触面越来也广,认识的人越来越多。这一年,和公司各个部门的人接触,认识了很多很优秀也很有意思的人;在知乎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发表文章和回答,认识了一些行业里的大牛小牛;自己又是一个爱玩的人,攀岩爬山跑马拉松。在这些过程中,邀请他们体验自己的产品和探讨一些想法,本来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做产品,包括生活,就是体验其中的美好,同时找到不完美的体验然后努力改变它。

 

本文由 @梁旭鹏(微信号公众号:一个产品经理的自留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不错,学习了。想认识你,留个联系方式可以么?有机会带飞下,我在广州。 ❗ 87297784@qq.com

    来自广东 回复
    1. 知乎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xu-peng-10 欢迎交流。

      来自北京 回复
  2. 😯 牛咖,基于技能标签的青年创业社交。创投界大佬在牛咖上给你一对一指点迷津。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