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为何要学习产品心理学

7 评论 14696 浏览 1241 收藏 19 分钟

查阅诸多产品心理学的论文与文档,稍有失望。当前产品人仍未意识到什么是产品心理学,他们只是把许多眼花缭乱的心理学分支套现在产品上,企图获取一 些灵感。这么做无疑是张冠李戴,从诸多杂乱的心理学分支获取来的信息一来不能给予正确引导,二来整个产品心理学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长期以往,产品心理学 会被没有被正名而误导。

当然,笔者没有那么大能耐,妄自菲薄给伟大的产品心理学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本系列文章的作用只是提出产品心理学的 概念,意在开其山。更多丰富的经验需要更多有识之士投入产品心理学的建设当中,不要让同行们再去其它心理学分支去找答案,产品心理学应该独树一帜,自成一 派。而不是当人们查阅相关典籍的时候,仍在普通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等分支里套用。

PM为何要学习产品心理学?

从 助理到总监,甚至从总监到CEO的职场进阶只是单靠努力是不够的,如果你不够聪明,看不清行业趋势,看不到深层次的东西,你永远是公司里一个打酱油的,也 有不乏相当努力的PM,为何我这么努力工作,奉献这么多仍受不到重用,仍然没有话语权,薪资仍然这么低?替你感到同情之外我更多的感受是可怜,同情你的努 力和回报不成正比,可怜你不知努力的方向,只是盲目的,像一头犁地的老牛一样工作。当你觉得上帝对你不公时一定要扪心自问好好思考一下,为何同行张三李四 在入职不到几个月就可以受到重用,为何你的才华仍没有机会展露,如果你不把自己定义成一个打酱油的,而一直做一些徒劳无功的事情,那就要思考一下努力的方 向了。

PM有四个方向可以努力。

工具层

掌握这一层技能,能画原型,写各类文档已经可以去一个缺人的小公 司里担任产品专员的角色了,甚至可以担任产品经理的角色,去大公司只能做一个助理,而且又受硬条件限制,比如文凭,履历等,原因是你还不具备发现需求,发 掘需求,否定需求,辨别需求,砍需求的能力,有一词形容比较贴切:需求执行者,换句话说:一个没有话语权的产品助理,别人说什么你就得做什么,就算你不同 意他的观点也得无条件执行,如果你已经掌握工具层,但自认为又是一个充满想法,不甘现状的PM,那就朝着第二个方向努力……

数据层

可以笃定的一点是:任何PM都有其自己的想法,但不是所有PM的想法都有数据支持的,绝大部分PM的idea都是经验之谈,开口都是我觉得,用户怎么样怎么 样,其实他是找不到庞大的数据支持的,说句大白话,需求是为自己制定,用户就是其自己,这是产品经理和高级产品经理之间的差距,即高级产品经理提的需求有 各种数据支持,比较接近用户群体真实的心理特征,而一般产品经理不具备对数据敏感的特性,就算你对需求,或是功能再有想法如果没有数据支持,那都是感性 的,想让它变成客观理性的那就得做调研,研究各种竞品,或是通过属于自己的方式获取一些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来为你的论点作为有力的论证。记住,一定要有足 够的数据,否则你会被驳回,而且对你的职业生涯负面影响很大。

除了各种数据之外,你还得了解很多互联网新闻,坚持每天看,并对每一个风口给 出自己的评论,其实观点没有对错,因为任何观点都有落地的项目已经实践了,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在你想到的任何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idea,全世界最少有 五个人同时在想,不管这句话有没有数据支持,但它足够说明创意是不值钱的,行动才值钱,你需要证明它。

其次,不怕你对公司没有伟大的创新, 就怕你不提,或提不出来,当你的同事对时事旁征博引,你真的觉得他懂那么多么?这是他比较聪明的地方,不懂就要多看,一定要养成学习习惯,俗话说:活到老 学到老,任何碎片时间你都不能浪费,应该投入到无止境的求知当中,因为PM这个角色是博学者才能担当的,你需要懂各种知识,在与同事,客户,上司的交流当 中就会留下一个能说会道的印象,一个博学多识的印象,内心没有东西怎么道?脑子里没有识怎么博学?

所以有幸读到这里的朋友们一定要经常反省自己:如果想出类拔萃,那就不要懒惰,天道酬勤,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聪明?勤劳的人最聪明,人在做,天在看,那些寻找捷径,经常耍小聪明的人迟早会掉到自己的陷阱当中,而你会受到命运的眷顾,完成从产品经理向高级产品的进阶。

视野层

视 野就是你能看多远,你是站在产品这个点上看需求,还是站在CEO的角度看整个公司,然后洞悉产品定位究竟对公司有多大影响?如果你是站在产品上看需求,那 你仍然是一个产品经理,如果你的视野开阔了,具备CEO的思维,开始权衡各种繁文缛节的利弊,长期以往你的视野就会被CEO发现,完成向产品总监的进阶, 这里说的比较轻松,做起来非常难,因为每一个职场进阶都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无数个流汗的夜晚,甚至需要一些天赋,有句公认的话是:PM是CEO的学前 班。

其实许多产品人身兼PM一职,根本连CEO的孕期教育都没做,而有些有长远眼光的人已经把自己当这里的CEO了,除了培养CEO思维, 这里我再推荐一种思维,那就是VC思维,你一定得研究投资人心理特征,这会对你需求的定位有不可估量的帮助,投资人通常被说成很傻的一种人,因为他们动辄 就把千万美金投给一个连公司都没有的人,如果你觉得这类人真的傻么?非常有必要研究一下投资心理,即:长期关注那些刚投的项目,看看这些项目有哪些需求与 功能,看看它们能不能经受住市场的考研,发掘其中的数据,为我所用。

思维层

只有视野是不够的,产品负责人得有辨别视野 是否对与错的能力,虽然你把自己定位于CEO,但成功的CEO又有几个?虽然你把自己定位在VC,但几乎每十个项目,都有九个项目投资失败了,你能看那么 远,不代表你具备发现真理的能力,我们得从那些失败的项目当中汲取教训,每个失败的项目,其需求定位都有一套看似逻辑严谨的模式,想想那些走到B轮的项 目,大多数仍然失败了,既然能被这个世界上的精英,CEO和VC同时认同,又能熬到B轮,说明它一定有大量数据做支持的,既然有大量数据证明其模式的可靠 信,但仍逃不脱b轮死的命运,这说明一个事实:就算逻辑严谨,有数据支持的需求也有可能被市场淘汰,换句话说它是比较难辨的伪需求,这种需求貌似就像扫雷 游戏中的雷,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有踩到了,你才觉得那是一颗炸弹,因为你分析的很透彻,但鼠标点下去却发现那是一颗雷。

产品人是游走于产品与 用户之间的一类人,需求得从用户中发现,用户即人,也就是说你必须研究人,为何那些有大量数据支持,逻辑严谨的项目到最后仍然死了?就是他们不了解人,不 能洞悉人的性能与心理,比如在做用户调研的时候,你能保证用户提供的数据是准确的?其实大多数人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你怎么能相信他提供的数据,你觉 得你手中的数据是真实的数据?那你还是对人不了解,对人性和心理不了解,既然用户提供的数据准确,那为何又有99%的创业都失败了?大家都记得一四年那个 刷爆朋友圈的脸萌App吧,如果他们的创业团队当时对你做了调研,问你喜不喜欢这样一款有趣的App,我想大多数人肯定选择喜欢,这样的数据就是他们成立脸萌的动力,但今天你还能看到脸萌吗?

这 个案例说明一个道理:人永远是感性的,在他说喜欢的时候,他说的只是现在喜欢,不代表永远喜欢,等不喜欢的时候就卸载咯,如果你把这样的数据当作需求的证 据,那你失败的几率仍然属于那百分之九十九注定要被淘汰的项目里,因为用户连自己都不了解的时候,他们提供的数据同样是感性的,等他们发现你的产品需求不 是真正的需求时,就会无情的抛弃你,你的产品就会成为下一个脸萌,下一个足迹等……

既然用户是感性的,其提供的数据大多数也是虚假的,那我 们怎么获取用户真正的需求?那我们就要研究人了,也就是说,从现在起,我们研究的方向从需求和产品上改变为人上,用户大部分了解他自己,我们就去了解他 们,这也是我们提出产品心理学,研究它的初衷,产品心理学的确立将是这个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网络心理学知识普及

百科定义:

网络心理学(Cyber Psychology)是一个新兴的网络名词。通常是指以心理学经典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手段,研究互联网相关情景下,人的心理、行为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应用心理学学科。

从广义上而言,网络心理学是指一切与网络有关的心理学研究。如工程心理学对虚拟现实商店的界面的研究;又如人类工效学对群件的研究。再如,社会心理学对虚拟社区的研究。

狭 义的网络心理学则指的是,以网络为代表的自组织性、非线性的观点对于心理学的深刻影响。如PDP观念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又如社会网络分析观点对社会心理 学的影响。可以说,从狭义上而言,网络心理学将与以往基于原子时代的心理学有着本质区别。以往的原子时代的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即是将人与计算机进行类比的 认知心理学。然而,人类的行为模式更多的呈现一种自组织性与非线性。因此,网络心理学的兴起乃题中应有之义。它将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更好的发展。

来源与研究

网络心理学的理论假设和实证方法多源于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既有的理论体系,其中又以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理论、社会学习论、替代学习论、变态反应论影响较大。研究者多为临床心理学学者,社会心理学学者,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

研究领域

网 络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互联网使用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一般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性等心理特征的一般影响;互联网人格 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互联网使用者的网上/网下双重人格问题;互联网对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影响;互联网使用成瘾(或称网络成瘾、网瘾)的早期干预、治疗, 及网络成瘾者的愈后的社会再适应问题;色情、暴力、反社会、反政府等不良网络信息对网络使用者的影响;网络智商等。其中最热门的题材,即网瘾形成及及戒断 方法、互联网对人格形成改变和重建的影响。

产品心理学与网络心理学的包含关系:

这涉及到先有产品还是先有网络的关系,这也 不是单纯研究先有国再有家的问题,首先网络是由无数个产品构成基础建设,其次人组成网络,而产品心理学又是研究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更是一门研究集体客 观意识,集体主观意识,个体客官意识,个体主观意识,无意识等有诸多体系和系统的心理学学科,所以产品心理学不单纯研究网络心理学,更多研究的是人。也不 单纯研究网络中的人,更研究现实中的人,从研究领域来看:产品心理学要包含网络心理学。

因此产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

人 (所有心理学分支),人有五花八门的心理效应,每种心理效应都互相重叠,以最少一种心理效应的方式影响用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但传统心理学分支应用到 产品上,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相同,它被互联网赋予了色彩浓厚的特点,即:人们一旦上网,就会开启一种互联网人格,互联网人格也是理想人格,幻想人格。

人 们在规矩繁多和迫于压力的现实生活中总要以礼貌,谦虚,谨慎,同情,博爱,博学,负责,大方,善始善终,勤劳,爱国等形象示人,而互联网是半虚拟的,虽然 网络由数以万计真实中的人组成,但我们互不认识,不明性别,不知身份,没有等级,甚至不明种类(比如网络机器人),这就很容易滋生出用户的理想人格。

任 何一个人都有其理想人格,理想人格是客观存在又被人们隐藏的一种人格,它只在人们一个人的时候,或者上网的时候,比如一个人在自己家里,他的理想人格就会 释放出来,他会做出在平时人们看起来非常诧异但在其自己看来又非常正常的事情,你觉得他的举动行为不符合常理,不符合他在集体面前树立的公众形象,那是你 不了解他的理想人格,在理想人格支配下的人的意识,认知,情感,意志等都会脱离现实人格的枷锁,这会另许多人感到轻松自在,所以出现了大批宅男宅女,热爱 孤独的人等,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是他们真的愿意宅,也不是真的喜欢孤独,而是一个人内在的,理想型人格战胜现实人格,但当理想人格被拆穿时人们又会愤 怒,羞愧,自责等,因为你是作为现实人格中的一员拆穿他的,这时他的现实人格就会占了上风,但这只是暂时的,别以为他会真的改变。

理想人格 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从一个人开始有认知和记忆能力时就开始建设的,它会伴随人的一生,当理想人格条件成立时,他的理想人格又会复苏。产品心理学注重研究的 是网络心理学,大众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孤独心理学,存在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攀比心理学,贪嗔痴心理学等,理至深处,当应升为 哲学的高度。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这本大众心理学中向人们普及了许多大众与个体的心理特征,但心理学运用在产品上,用意识一词比较贴切,因为用户在与产品交集的过程中,终要回归理性,而这种理性就是无意识状态。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创业邦,作者@秦汗青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感激分享

    来自广东 回复
  2. 数据层的来源应该是哪些呢。

    来自北京 回复
    1. 市场调研分析

      回复
  3. 感谢作者的文章,作为一个产品新人,怀着渴望去了解,去深知的心情,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去挖掘,去反驳,剩下的只有观察,却找不到如果实践的方法。无数次的停留在问自己为什么它可以问出这样的问题,我却不能的状态。此文让我有了一个线性的了解,让我也知道的自己的阶段,虽然对于如果去成长还是有些不自信!
    以后我要进阶进阶进阶,去适应,去成长,去强大。

    来自北京 回复
  4. 所有针对人做出的行动,都是基于心理学层面的东西,21世纪人是最大的资源。

    来自浙江 回复
  5. 😀 学习了

    来自辽宁 回复
  6. 用户心理学,把用户的心理活动研究透了,才能引导用户心里产生目标愉悦感,才能产生对自己产品的爱意。知己知彼,学好心理学是pm们了解对方的重要i方式。

    来自山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