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避免用户的“盲点需求”

4 评论 3835 浏览 280 收藏 10 分钟

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会更容易接触到很多人的不同想法。有时候,总有些似是而非的“建议”,如果不能分辨这种需求的内在矛盾与本质,就会陷入“需求误区”——即“盲点需求”。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之中,描述这样一种群体的需求进入“盲点”的状态:

法国大革命时期,作为领导者(革命这款产品的PM)的新兴贵族,在集体情绪的影响下,由温文尔雅到疯狂,屠杀、战争等暴力行为蔓延至整个社会阶层。资产阶级对社会改革的需求,受到浓烈的集体主观情绪的影响,转而变成对暴力的追求,这也导致法国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

如果用“产品需求”的语言,我们说产品经理失去了对社会改革需求的本质理解,转而迷失在众口一词的“盲点需求”中——暴力宣泄。

一、什么是产品开发中的用户“盲点需求”

乔布斯说:永远不要问用户想要什么!因为用户都是傻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我们的用户理解并容易陷入的需求只是一种个体的主观期望,而不是PM所追求的产品需求。

这种“盲点需求”的来源,可能出自你本人通过查看资料,形成结论或预测,可能来自同事或者属下的切身体会,也可能来自你最信任的用户的直接意见。之所以称为“盲点需求”,是因为这些“需求”并不能简单的以“有效”和“无效”来区分。它更多的体现在对需求的误解和认知偏颇。

如我要一款床的设计,而我从业务员、设计师、工厂师傅,都会给予我很多的意见和建议。而市场部的同事也不辞劳苦,与大量客户做了细致的交流。我的同事,为我做了以下的需求资料:

11111

但是,在这个需求图中,我们看到,即便是用户自身,对其需求的理解也存在“盲点”。

在床上可以很轻松的玩电脑”便是其一。

这类需求的特点,是极易让一味尊崇“客户至上”的产品经理感到振奋。我们的用户有这样的需求,而我们的竞争对手还在犹豫,或者压根都没有看到。

于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就是市场机会,下一个“乔布斯”就在这里。而从现实来看,这一张十块钱左右的小桌即可以解决的问题,却耗费了公司无数的精力。

另一个类似的案例是苹果的手写笔,这个被乔布斯“鄙弃”的产品创意。当媒体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苹果没有手写笔”这个事实,新闻开始歪曲市场需求,进而产生了苹果需要一款手写笔这样的“盲点”需求。而现在,虽然有一些设计人员在使用apple pencil,但相对于ipad更大的出货量(在某东,apple pencil的评价数是14个,而仅mini2一款ipad的评价数就有19万,相当于1万个人都不够一支),将apple pencil视为一个失败的产品,无论是外观和功能的成功都摆脱不了市场失败这个事实。

盲点需求的特点,不是无效需求,而是对需求的把握不够明确,不够深入,因而很难形成指导性的产品开发意见。市场证明有些看似强大的机遇和需求,只能沦为创意,而不是需求产品。

二、如何对 “盲点需求”进行有效甄别

“盲点需求”的影响力大到超过我们的想象。即便是库克这样的人也难免受其影响,或许对于苹果,一款失败的产品不过是一个小成本的尝试,但是对于很多没有资金背景,没有固有市场支撑的创业公司,这种错误却是致命的。

奥卡姆剃刀原理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拿到一份需求列表时,创业者不妨为其做做“减法”。

需求减法的第一种工具是“删除法”

为用户需求做“减法”,在很多人看来是其违背市场规律和用户体验等这些用户观的,而我们一向接受的 “说教”也是不断的满足用户的不同种类的需求。

首先要承认的是,无论是如同苹果这样的国际大公司,还是对于北京周郊的家具作坊,我们为用户提供的服务程度虽然不同,但相同的是,它们都不能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

无论如何,如果我开发一款金融服务类的App应用时,突然异想天开 ,加入了女性的生理周期服务,我多半会被骂成变态。

类似的“盲点”需求还有很多,就需要我们去甄别,以用户群体的需求,而不是某个用户个人的期望去甄别,去删除。反其道而行之,也未必不会成功,但这是违背完全是与公司的前景和规划,改变就意味着更大的代价。

另外一种情况,入墙的折叠床设计,不在我们为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中,是不是就意味着要放弃?也未必。我们还有第二种工具。

需求减法的第二种工具是“转换替代法”。

很多时候,用户的需求发聩对于产品经理是间接的。如用户需要一款睡起来舒服的“床”,而在我们看来,这个最大的责任应该是由床垫的生产商提供的(我们所做的项目并不提供这一服务)。

但是我们又看到,产品设计中的细节因素也能够影响到床的舒服与否。如床体中的床垫嵌入空间设计,能够保证无论怎么样,床垫都不会掉下来。这个是需求减法的“转换法”工具。只有充分挖掘用户需求的背后意义,我们才能了解客户的“聚焦需求”。

而其他的,如床设计中户型问题,如果与客户沟通,会发现用户在乎的不是床的造型设计,而是“收纳”与“空间”这两组矛盾。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

三、后记:

写这篇文章的之前,曾经与朋友讨论上市不久的锤子T2的全金属中框设计。而这个朋友,也是老罗忠实粉丝。

“历经呕心沥血的588天”、“乔布斯和他的接班人都没为你做到的,我们为你做到了”,这是老罗赋予全金属中框这两层重大的价值属性。

那么,这两大属性对锤子有多大的意义?

如果就smatisan坚持的“极简主义探索”的设计来说,一个全金属的中框,确实能给smatisan的造型设计增加亮点。在这个层面来讲,这个设计是成功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即便是iPhone一直在使用的金属边框结合断点的塑料设计,也并不会减少苹果的销量,而苹果采用全金属中框,也不会带来更多的销量提升。由此来说,这是一个“盲点”需求,媒体或者行业人夸大了这种需求。

财大气粗的老罗,当然可以通过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这种技术。

但是,如果是创业公司,我们就有必要对这种“盲点”需求做“减法”了。

 

本文由 @moumou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哈哈

    来自北京 回复
  2. 说到底就是捡重点,解决最急缺的需求,华而不实的以后再说!

    来自上海 回复
    1. 赞!

      来自北京 回复
    2. ❗ 人家好几百字,你一句话搞定,啥意思?哈哈;涉及最急缺,最紧急,不就是时间管理吗?扯那么多干嘛?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