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创新没思路?试试用户心理+标签+场景

3 评论 22805 浏览 521 收藏 6 分钟

通常我们做产品规划的时候,都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需求,如自身寻找痛点、用户调研需求、老板领导意见等,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然后聚焦核心功能和期望型、兴奋型功能,再输出原型和业务逻辑图等,但实际上,受限于各种资源、时间和人力的限制,产品经理经常疲于交付需求文档,用户调研没时间、条件不足或采样样本少,老板意见少或者不懂,因此产品经理除了掌握常规的产品规划能力,还可以通过“心理+场景”和“标签+场景”的方式寻找产品功能或者运营点子。

一、“心理+场景”和“标签+场景”方式的定位

通常产品规划前期,产品经理已经定位和聚焦一个用户痛点,为其提出解决方案,并作为产品的核心功能和卖点,例如景区导航的核心功能点是定位和导航,天气类APP的核心功能点是天气报道和预报,在明确核心功能后,产品经理还需要规划其他延伸的功能或者相关功能,以增加用户粘性、推动用户活跃或者转化,这时有些产品经理就开始做“竞品分析”,直接抄袭竞争对手的功能,或者意淫一些无关痛痒的功能,实际上这些方式在某些方面也是可行的,但是向上汇报的时候就会缺乏逻辑,老板问你,为什么设计这个功能,你说,因为竞争对手也有这个功能?因此我们在考虑核心功能外的延伸功能,就可以利用上述的方式:“心理+场景”、“标签+场景”的方式思考,形成有逻辑有依据的功能来源说明。

产品规划方式

上述的2个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不同维度组合思考,但是效果惊人,以下是主要内容:

二、心理+场景

心理+场景方式就是通过研究用户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然后针对每个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提出对应解决方案的过程,模型如下:

心理+场景

例如,一个天气APP,以天气播报为核心功能,当用户得知天气情况后,他们有哪些心理活动呢?又下雨了?怎么天天阴天?今天天气要穿多少出门?空气质量适合运动不?逐一梳理出这个场景下用户可能存在的心理状态,然后针对心理需求列出功能点,如下:

场景+心理(案例)

通过以上方式思考产品功能点,不断做加法,然后根据市场增长率、客户满足程度、执行难度等维度进行筛选和排序。

三、标签+场景

标签+场景方式就是通过我们对用户的基本认知进行场景化思考,思考有这些特点的用户在这个场景下需要哪些功能,模型如下:

标签+场景

例如,某个APP是针对95后的运动软件,而且希望有社交元素和泛娱乐元素,那么我们先列出95后的社交和行为标签,然后根据“运动后”这个场景来逐一思考是否有新的功能点:

标签+场景(案例)

通过以上方式思考产品功能点,再次不断做加法,然后把所有可能的功能点罗列。

完成上述2个步骤,至少可以归纳出一定数量的功能点,后续再对功能进行用户调研和各维度筛选,并进行产品规划的其他动作。

四、结语

产品的功能点可能是用户提出、客户提出、领导提出,但是产品经理应该要有自己一套的产品功能规划思路和方法论,不然很容易变成单纯的“需求收集和整理专员”,另外收集回来后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心理+场景”、“标签+场景”这些维度去判断需求是否符合用户心理和个人特征,或者是否伪需求。

 

作者:黄国强(微信号H215415681),互联网从业者,全通教育产品运营经理,2年通信行业技术项目经验,5年在线教育产品、运营、项目和营销经验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5w1h更加全面

    来自广东 回复
  2. 如果是社交领域的话,可能心理+标签+场景综合的维度更有效

    来自四川 回复
  3. 学习了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