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会“讲人话”的产品经理有多重要

2 评论 4051 浏览 220 收藏 9 分钟

常听到有人讲了几十分钟的理论,却被一句:说人话!给呛住。以前这个场景多是“技术-产品”,现在更多的是“产品-运营”。原因如下:

  1. 大部分的技术由产品对接,运营更多的是面对产品
  2. 逻辑思维的不同,产品思维是多个视角的出发,结合了产品逻辑、业务形态、商业前景等等。而运营则是更多价值的聚焦,包括某个活动、某个场景、人群、需求等。
  3. 产品经理是自负的,这在创业公司更常见,也是因为对应的运营还没有足够经验。
  4. 具象化视角的不同,这和逻辑思维又不一样,比如:

喵:国庆节想要增加特殊化标签,增加用户活跃度

狗:特殊化标签有哪些形态?应用场景什么?预计会增加多少日活?时间点是什么?有没有考虑过用普通标签满足需求?那为什么不把普通标签一起优化呢?

喵:。。。说人话

往往就没有了然后!

这应该是每个产品经理都会遇到的问题,因为产品经理本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去思考的更多、构架的更多,且要担任运营与技术的需求润滑剂。筛选需求、完成需求、计划需求!

产品经理如何讲人话?

首先从产品的迭代讲起,产品迭代涉及了需求收集、需求分析、产品定稿、需求评审、里程碑、测试验收、产品发布等等。发现其中运营仅在第一步“需求收集”中占有角色,而需求的来源包括了:用户、运营、产品、BOSS等。

早期的创业公司总是产品先行,在发展到一个阶段后再由运营去驱动,所以每次迭代通常是一个大功能+用户小需求和优化。

在技术、测试完成后,我们通常会召开内部的“产品发布会”,在大号电视前演示迭代增加和优化的功能,发布会总是很成功的顺利举行!!!

产品上线后,PM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需求收集,而喵们也开始运营当前的产品功能(产品运营),但总发现运营对产品的功能不了解,在运营过程中还会反复的询问产品!

当时很无奈,应对的措施是:针对每一版本迭代去更新“产品运营规则说明文档”,我记得当时后台的一份文足有8000字,之后发现效果还是不行,索性将需求文档(PRD)也抄送给运营。再之后我们开始邀请运营一起参与到需求评审中!

直到。。。

“能不能说人话!”

什么是人话?

我自己也思考了很久,也和BOSS沟通后得出以下几点:

  1. 运营需要背负自己的责任,产品不应该处处领先运营
  2. 不把运营当baby,尽量的等量
  3. 运营是产品,产品即运营

我更换了和运营沟通的方式并做了更多的交流,舍弃“产品运营规则说明文档”和PRD文档的“死人式”交流,尽量的做到face to face,沟通的基础上再辅以功能更新说明(用最简单的方式陈述功能)。如:

XXX APP2.3版本更新内容:

  • 增加了IM(在线聊天),支持商家对用户,不支持群聊(原因已做说明)
  • 我的-页面 优化,增加我的权限(权限展示)
  • xxx、xxx bug修复
  • xxx页面-xxx UI优化

在事后做了进一步的沟通和对比,发现运营对这样的操作接受度和兴趣度更大,再加上验收时邀请运营参与也会增加运营的兴趣度和对功能的理解。

当运营提出需求时

这些是针对非运营提出的需求对其的影响力,如果一个功能或bug类是由运营提出的,大情景有不相同!

这又会有两种情况,区分点在于运营的关注度:

A类:关注度高,比如要配合某个活动或场景提出的功能,喵甚至会迫不及待的参与到测试和验收的环节,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做运营相关准备

B类:主要是收集到的BUG和优化类意见,说运营不关注也非,主要是喵们抛出各类问题后处于“记忆弱区”,在没有遇到提出问题的相应场景前,基本不会再次提出。

针对A类,给予运营更多的参与感,针对B类,我的应对措施是:产品问题记忆表

6B8FE529-6DB1-43FD-A9BB-874508E6657C

这是我在12.23收集的部分需求,在N次需求表迭代后,将字段分为以下维度:日期、提交者、类型、紧急度、商业价值、描述、场景、可能原因、是否满足、方案、完成时间、问题、状态。

这些应该根据每个公司不同的情况进行字段的增加或减少,很多公司这份表格是直接由需求提出者填写的,有的是以卡片格式,有的则是通过邮件,方式不限,请找到最合适自己公司的操作方式。

做到记录这一步还没有结束,最重要的是跟踪需求情况和反馈。若需求满足,你就是这个需求的项目经理,你需要负责跟踪,需求因果后也需要通知喵们验收和接受反馈意见(在一个阶段后可增加“需求满意度”)

若需求无法满足,则需要给予对方不满足的原因或者其他说明。

第三点,故事描述

故事描述起先是产品经理针对技术的一种功能说明方式,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普通的产品描述技术可能无法理解,那么就把他们带入场景中,以用户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这一点同样适合 产品→运营

故事描述的接受度和理解度远超其他的描述方式,因此PM需要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

以上三点其实都是个人在实际场景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式,由于在旅行,可能描述还不到位,观点也更多的是针对小型或创业企业,成熟企业已有了规范的流程,运营也具备能力和经验,所以不需要更多的担忧,而我们更多的是需要灵活,我见过有公司为了敏捷开发甚至抛弃了产品原型和PRD文档,除了团队更多的都是产品经理牵头的沟通。

不同企业的问题也会有不同的放大缩小,千万不要简单的套用其他团队的沟通方式。

讲人话,没那么玄乎!讲的是人、情、理,PM除了做好产品设计者和负责人,更是整个企业组织的衔接者、驱动器。还需要更多的打开、放低,因为你是整个组织的中心。

记住,PM无处不在!

 

本文由 @青团社-强子 (微信GXQ22222)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产品都是自己的101忠狗

    来自上海 回复
  2. 人人都是自己的产品经理~哈哈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