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F 产品工作法:寻找、过滤、方案、功能和反馈

7 评论 14397 浏览 1481 收藏 21 分钟

工作以来,接触过很多类型的产品,做过客户端、玩过网站、钻研过APP、体验过做营收。产品的类型不一样,可能工作内容也有所不同。如果你每做一个需求,每换一个项目,都需要从头冥想,这并不是一个高效的做事方法。做人讲究随遇而安,但做产品不是的。无论设计什么类型的产品,最重要的是标准化流程,组件化需求,提炼出可迁移、可复制的工作方式。下面分享一下Glen总结的5F产品工作法。

寻找(Find ):信息获取

1 寻找

产品设计的第1步,是获取用户的某种需求。寻找(Find)需求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很多时候用户心里的Need,和他们嘴上说的Want是完全不一样的。获取需求的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➀ 产品直觉

很多人做产品时,是凭直觉去做的。你会猜测用户的需求,然后根据猜测设计产品。这种方法简单有效,但不一定对,因为一个人的直觉常常不能代表海量用户的需求。“我觉得这个应该这样做……”,产品经理常常会先入为主地带入自己的想法,而且还容易固执己见,不过这确实是一个获取需求的好办法。

➁ 用户反馈

用户反馈是需求的一个重要来源,你的产品好与不好,用户最有发言权。在产品设计上,一定要设置一个用户反馈的便捷方法,让用户能对你的产品进行有效反馈。即便用户在不断地骂你,这也是好事,因为骂代表在乎

➂ 场景触发

到用户使用你的产品的地方进行观察,用户体验是否优秀必须要在纷乱、多变的环境中才能考察出来。如果你不能到达场景现场,那么就要跟用户多了解一些他们使用产品时所处环境的情况。我们无法控制用户使用产品的环境,而只能使产品设计符合环境需求。

➃ 数学模型

以上三种方法都偏向于感性,但有时理性分析需求,可能更为靠谱。单个用户的需求千奇百怪,为个别用户设计产品不容易覆盖群体的需求。将眼光放到整个用户群体上,相信数据的力量,为群体需求建立数学模型,这是一种获取需求的利器。

A. n * n型产品:n代表节点数量,n * n代表着一个节点型产品的价值量。比如,微信社交属于节点式产品,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是6亿,那么微信这个产品的价值量就是6亿 * 6亿。所有符合节点式的产品(社交类、工具类产品),都满足这个最简单的产品公式。

B. n * m型产品:前面我们已经知道,n代表节点数量;这里出现了m,它代表内容的数量;n * m代表内容型产品的价值量。微博的用户量是n,m代表大V的数量,微博的月活跃用户有2亿,但是大V撑死了也就几千人,所以微博的价值量是2亿 * 几千人,远远低于微信。

所有成功的产品设计与商业模式,一定是能用最简单方式描述的,无论是一句话、公式还是模型。

➄ Scamper创新法

这是一种专业的创新办法——代合调改用消排(scamper),它能帮你获取需求。

  • 替代S:何物可被取代?
  • 合并C:可与何物合并而成为一体?
  • 调试A:原物可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 修改M:可否改变原物的某些特征、形式?
  • 其他用途P:可有其他非传统用途?
  • 消除E:可否将原物变化或消除?
  • 重排R:重组原物顺序?

在产品体验上,几乎每个细节都可以创新,这些细节的创新也许就能解决某个用户痛点。

过滤(Filter):需求过滤

2 过滤

产品设计的第2步,筛选、过滤需求。产品经理在设计一个产品时,总会遇到很多的需求点,而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梳理需求,排定需求优先级?没有做好这一步,最后产品设计一定(非常肯定的语气)会出问题。

➀ 卡诺模型(Kano Model)

kanuo

卡诺模型的核心是将产品品质分为四个部分:

  • A 无差异品质(Indifference):(有了也没什么卵用)无论提供或不提供此品质,用户满意度不会改变,这种品质是产品设计中需要尽力避免的。
  • B 魅力品质(Attractive):(没有不会SB,有了立马NB)用户想象不到的品质,如果不提供此品质,不会降低用户的满意度,一旦提供魅力品质,用户满意度会大幅提升。
  • C 一维品质(One-dimensional):(越NB产品就越NB)一维品质又称为线性品质,若品质好,客户满意度高,反之,品质差客户便给予负面评价。
  • D 必要品质(Must-be):(有了不一定NB,没有一定SB)这是产品的基本要求,无论必要品质如何提升,客户都会有满意度的上限,但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
  • E 反向品质(Reverse):(有了立马SB)用户根本都没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户满意度反而会下降。

在分析产品需求点时,将所有已经确定的需求进行分析,按照:喜欢、理应如此、无所谓、可以忍受、不喜欢进行评定。然后根据下表得出各需求属于什么类型:

卡诺需求表

➁ $APPEALS分析法

用户需求$APPEALS分析法的各部分定义如下:

  • $价格
  • A安全/质量
  • P性能
  • P包装
  • E易用
  • A可获得性
  • L生命周期成本
  • S社会接受程度

新产品上线主要关注:$价格,E易用,A可获得性

平台期主要关注:P包装,A安全/质量,P性能

产品更新换代主要关注:S社会接受,L生命周期成本

采取$APPEALS分析法的前提是假定各功能本身无“优先级”区分,任何两个需求是平等的。但是产品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现实情况,这成为判定产品功能优先级的唯一标准。

➂ 需求池

做产品有取有舍,想做的需求不可能一次性都上线。经过筛选和排序后,产品经理们需要把没做的需求统一管理,建立一个需求池,不然某个你灵光闪现的idea可能就再也找不回来了。需求池的形式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求来设计,可以是一个简单的Excel表格,可以是用某些管理工具管理。Glen比较习惯的方式是:建立一个文件夹,暂时未做的需求,用文本文档简单描述一下,或者直接截图,统一放到里面,简单明了

需求池

方案(Formula):方案梳理

3 方案

产品设计的第3步,制定产品方案。获取了需求,然后清晰地梳理出了需求的优先级。接下来,产品经理需要为将要做的需求,设计产品方案。最好设计两个以上的产品方案,这样在做抉择时,有更多的可能性。

➀ 黄金圆环法则

之前Glen已经不止一次地强调黄金圆环法则,想清楚为什么,真的非常重要。一个产品经理,他在产品设计中几乎做对了每一步,但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可能最后他还是会失败。人们在做一件事情前,一般会思考3件事情,why(为什么)、how(怎么做)、what(是什么)。它们三者构成一个圆环:

黄金圆环定律

80%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从圆环外部向内部,what->how->why;如果产品经理采取这样的思考方式,设计出来的产品,成功与否就是撞大运。只有很少数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是由内而外的,先想清楚为什么,之后的事情才是有目的地产品设计。

➁ 方案棋盘

明确为什么做产品后,需要根据需求与设计风格,确定产品方案。也许,一个按钮你都能设计100个方案,而且没有人能说清楚对与错。这时候,一个简单的棋盘图能够帮到你。

Snip20160306_1

将你设计的方案优点、缺点分别罗列出来,根据现有的资源情况(开发、设计、测试等资源)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方案。有选择的用力,成功概率更高。

➂ 数据撕裂

在设计一个产品时,对这个产品每一个界面、每一个区域、每一个按钮,全部用之前已有产品的数据做出标注(点击量、转化率等数据指标)。例如搜索框所放位置,已知产品的数据表明搜索框放顶部转化率更高,最终决定将搜索框放在页面顶部。

这个方法对产品经理能力要求较高,没有一定的经验、阅历是很难做到的。你或者在各大公司都有朋友,能够获取他们产品的数据;或者你能通过购买、咨询等方法获得一些APP的数据。然后在产品设计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数据,进行功能的设计。数据虽然是死的,但由已经过市场验证的数据堆砌起来的产品,成功概率也许更高。

功能(Function):产品功能

4 功能

产品设计的第4步,确定了产品方案后,就要开始纠结添加/删除功能了。新人容易贪大求全(Glen也经常犯这样的错),总是想加一些酷炫的功能,但每添加一个功能带来的可能是25倍的复杂度。

Glen第二定理:每增加1个功能,至少会增加5个逻辑,至少会增加25倍的复杂度。每增加一个产品功能,至少会增加新手教育触发展现交互反馈后台实现异常处理5个逻辑。学过算法的同学应该知道,这样堆叠逻辑,产生的复杂度是逻辑个数的平方,换成人话来说,就是每增加一个功能至少会增加5的平方等于25倍的复杂度。所以,你还敢随便乱加功能吗?

➀ 新手教育

最初的最初,你设计一个功能,用户很可能是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的,这时你需要教育用户这个功能有什么用。例如,很多游戏刚开始都有一个新手村,在里面你可以快速掌握这个游戏的基本玩法。

➁ 触发展现

你设计的功能,出现的条件是什么呢?功能出现后,如何展现给用户呢?比如微信朋友圈广告的触发逻辑是微信会给用户定义标签,然后给特定用户投放定向广告;朋友圈广告的展现方式与普通朋友圈类似,但有跳转链接。

➂ 交互反馈

功能已经触发展现后,用户与该功能的交互反馈是什么?这一步非常容易漏掉,比如你设计一个按钮,很容易漏掉按钮点击之后的交互反馈:点击之后是变灰呢,还是点击之后模拟现实生活的按钮有个按下弹起的动画?一个看似简单的交互反馈,可能会导致产品整个体验的天差万别

➃ 后台实现

前端页面的设计并不是全部的产品设计工作,你还需要参与设计后台业务逻辑,绝大部分功能都需要后台编程实现。比如你在前端页面设计了一个会员充值的页面,前端只是引导用户完成支付流程,真正实现充值的是后台逻辑。

➄ 异常处理

前面的四个步骤,是产品设计的主流程,主流程之外的都是异常逻辑。常见的异常逻辑有网络错误、新旧功能冲突、任务中断、因延迟导致前端页面与后台逻辑不匹配等。思考异常逻辑可能是产品设计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一个部分了,产品经理们需要尽可能地思考出所有的异常逻辑,减少用户在实际使用产品中出现Bug的概率,这样能够很好地提升用户体验。出现异常逻辑后,千万谨记你一定要设计一个让用户可以返回正常逻辑的途径(也许这也是一种产品闭环吧,哈哈)。

反馈(Feedback):效果反馈

5 反馈

产品设计的第5步,做好了一切准备后,是不是跃跃欲试想让产品上线了?图样图森破,产品经理需要评估本次产品设计的效果,通过数据、用户反馈来达成目标。在产品需求文档中,你需要提出数据需求,需要攻城狮提供数据埋点和服务器方面的支持。

➀ 漏斗模型

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发生相互之间的传递、转化时,一定会导致损耗,换句话说,你投入的资源不可能完全转化为你想要的东西。在产品设计中,也是一样,再牛X的产品也不可能达到100%的转化率(利润率可以达到或超过100%,但是转化率不行)。例如,用户进入一家电商网站,到浏览商品,到把商品放入购物车,最后到支付,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的用户流失损耗,没有产品能够做到100%的转化。

AIDMA理论修正图

在产品设计的一些关键路径上设置数据反馈点,定时收集数据,进行漏斗传递的路径分析,得出产品运营健康度的评价

。根据转化率水平进行产品设计的优化:付费人数/下载次数比率偏低,则考虑是否是产品设计方面的展示不够明显,或者是运营活动没有做好,总之能够通过数据去分析产品的健康度,做出针对性的产品改进方案。

➁ 产品健康度判断

产品基础指标流量质量指标产品营收指标,它们三者构成了评价产品健康度的体系,它们也各有侧重点。

  1. 产品基础指标主要评价产品本身的运行状态,主要包括:PV(页面访问)、UV(独立访客数)、VV(访问次数)、访问IP数、新访客数等。
  2. 流量质量指标主要评价用户流量的质量高低,主要包括:跳出率、平均访问时长、平均访问页数等。
  3. 产品营收指标主要评价产品的盈利能力与可持续性,主要包括:支付金额、ARPU值、转化次数和转化率等。

它们互相之间并不割裂,需要综合参考才能给出一个较为靠谱的产品评价。记得每天都去看你的产品的数据哈,一定会让你受益无穷。

➂ 用户反馈

用户反馈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定要设计一个方便的用户反馈入口,一定要设计一个方便的用户反馈入口,一定要设计一个方便的用户反馈入口!口口声声说为用户做产品,但实际上用户跟产品经理交流都异常困难。你设计的产品有没有卵用,还是要用户直接告诉你。

胡说八道:5F产品工作法为Glen工作以来总结了很多内容,得出的产品设计工作法。Glen自己试用了2个项目,运行效果很好,做产品设计时效率大大提高。这里无条件分享给支持Glen的朋友们,欢迎多在评论区留言沟通。

#专栏作家#

幽默、认真的产品经理Glen,微信公众号:jigle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华为、欢聚、迅雷工作经历,有缘看到这篇文章,交个朋友吧。爱看书、喜欢码字、愿意走出去看世界。不喜欢严肃、高冷的氛围,喜欢在幽默中完成任务,力图成为史上最幽默产品经理,欢迎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产品大多数方法论都是鸡汤

    回复
  2. 黄金圆环法则可以理解为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

    来自浙江 回复
  3. 很多方法论的东西,有好些都听过也使用过,但像楼主这么清晰的通过感性理性串联起来就基本没有,真的学习了,第一个F的数学模型可以再展开讲讲,就这样带过毫无意思。第二个F的$APPEALS分析法方法没理解想怎样使用。相信这些方法使用熟练后,肯定为工作带来不少便捷。同时看出楼主是迅雷的大神,嘻嘻

    来自广东 回复
  4. 大写的服!没有看懂 😕

    来自浙江 回复
  5. 非常有用的文章,很多工具可以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赞!

    来自江苏 回复
  6. 艰涩难懂

    来自北京 回复
  7. HOHO,发现了不少理论基础,还有实用工具,赞!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