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做好产品的六字真言:刚需、痛点、高频

3 评论 27712 浏览 630 收藏 8 分钟

对于很多传统企业来说,拥抱互联网和花钱买技术是同义词,不外乎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移动终端这些概念。但正所谓功夫在诗外,检验技术革新的唯一方法还是用户是否买单,产品能否解决用户的问题,能否给用户带来价值,这是促进销售的生产力,也是确立差异化的竞争力和推动行业进步的力量。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产品经理方法论》,它提出的理念验证了我的想法,即做产品,必须落脚在刚需、痛点、高频这六个字上。什么意思?就是产品必须是用户的刚需,必须解决用户痛点,而且使用场景要在用户的生活中经常发生。

产品失败的原因

我们看到每年市场上会出现无数失败的产品。这是为什么?产品做得失败的企业需要反思,你是否真得找到了用户的需求。《产品经理方法论》的作者乔克·布苏蒂尔说得非常对,企业最愚蠢的行为,就是往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市场里砸钱,而按我的话说,就是你看到的需求其实是一个伪需求。

现在各种智能硬件,摸起来光滑,但是忽略了一个前提,用户不想买这个东西,因为没有需求。没有需求,解决的不是痛点,就是伪需求。做产品最大的限制不是体验不好,体验不好可以改,最大的问题是伪需求。我们想想有多少智能硬件的发布会都是跳过用户需求,假定说用户热爱我的产品,用户每天都会用,只谈材质、外形和工艺,这是错的。

还有一些产品有没有需求呢?有,但是没有它,用户也可以过,我管它叫“痒点”,而非痛点。任何伟大的战略都是从这么一个小点切入。有人老吹牛说什么战略,其实战略就是找到用户的刚需和痛点,然后做一个产品解决它。至于解决的好和更好,这是体验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无法聚焦用户需求?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在产品开发之前,你没有解决不确定性的问题。《产品经理方法论》这本书指出了问题的关键:不确性的存在是因为缺乏信息,缺乏信息是因为你对所服务的市场知之甚少,而所有这些不确定性,最终都会转化为风险,风险会转化为成本,致使整个产品彻底失败。因此,在开发任何产品之前,你需要进行严格的假设和调研,找到刚需,找到痛点。

好产品的六字真言:刚需、痛点、高频

有一些人自己想象出一个场景,但这个场景在生活中很少发生。上门修锁是不是刚需?是刚需,是不是痛点?绝对痛,但是它的频度太低。这种情况下,你这种产品就很难替你凝聚用户。

《产品经理方法论》中提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你需要时常问自己:“用户有购买动机吗?我能否在用户口渴难耐时,递给他半瓶救命水。”在“用户口渴难耐”这个场景下,用户的需求就是“喝水”,发现用户需要喝水,就是聚焦用户需求,而且是刚需,高频。

今天,微信是一个特别伟大的产品,但是你们看看张小龙曾经的一篇自述,他讲了最早做微信的时候,找了很多的点但都没有突破,后来突破点是什么呢?摇一摇,那是他们快速获得第一批忠诚用户的点,这是刚需,而且还是高频。像婚介网站,比如世纪佳缘,因为你只能找一个,找到了就不能再去了,所以就是低频。

很多人学互联网模式学歪了,他们学到了很多表象,上门给你送一只鸡,利用大奔找几个美少女上门给你送。他们觉得这就是体验,是惊喜。但是有一个前提你要问问你自己,用户是不是每天都要吃鸡?这是不是用户的痛点、刚需,以及高频?体验没有产品重要。

其实对很多大企业,我都说你要忘掉原来的商业模式,你要忘掉你原来丰富的产品线。所有的战略都要归结成从用户角度出发寻找一个需求,一定是中等以上的频度,然后是痛点、刚需。满足刚需、痛点、高频的服务可以非常不起眼,但是它一定是对用户有价值的。

正如这本书中所指出的,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让用户难以自拔,要让用户日久生情,你首先得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一见钟情。今天BAT 再难用的产品媒体都关注,但很可能你没有这样的机会,你在面对第一批用户的时候,实际上只有两三句话的机会,让用户听了你的话就觉得我想用这个东西。用户爱上你的产品后,再谈怎么在产品里做细节和交互体验的提升,把产品做得有魅力,再谈超出用户的预期,让用户尖叫疯狂,让用户变成你的粉丝。

互联网技术不断变化迭代,但在任何行业里,对企业来说,技术革命的影响是长期的,平等的。在技术条件相差不大的时候,我们真正需要抓住的是做产品的基础——用户需求,如果脱离了用户需求,产品设计再漂亮,想法再精妙,都无法和用户产生共鸣,无法创造出好产品。

我一直认为,在一家珍惜用户的企业里,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不论是一线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人员,还是营销、销售和客服,都需要时刻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从这个道理上讲,不论你在公司里做什么工作,都可以看看这本书,它会告诉你,如何用心倾听用户的声音,让产品落脚在刚需、痛点、高频这六个字上,这将成为你能否拓展自己的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刚需,痛点,高频,每天默念30遍,一个月后,再来回复这篇文章怎么样

    来自浙江 回复
  2. 红衣教主把精力从撕逼转到做产品上之后,还别说360产品体验还真提高了!

    来自山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