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阶段产品经理,如何突破自身瓶颈( 下 )

8 评论 9685 浏览 50 收藏 12 分钟

目前大学还没有完全对口的产品经理专业,计算机、心理学、工业设计等都属于较为靠近的学科,这些学科会让你,在最初产品经理的岗位上有一定基础。当然,仅靠学校提供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拥有一叶方舟,未来等待你的是星辰大海。

三、负责产品业务线 —— 局部方向的制定者(总监)

这阶段,你已属于业务线负责人/总监。针对业务制定整体策略,及中、长期规划,协调驱动技术、运营、销售等多个团队共同形成合力,高效达成战略目标。同时,要求你对团队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很好的激发手下能动性,跟随你去攻克山头。

除以上基础能力外,该层次产品的分水岭,体现在:对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深度思考和独立见解,能找到业务的关键突破口,并拥有向上管理能力,抢夺到公司战略资源,最终形成单点突破。

1. 培养深度思考和拥有独特见解

对问题的思考,这是优秀产品经理的核心力。也许你对身边同事,发表一个新的见解,暗自佩服。其实这种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培养,是可建立起来的。在于保持开放心态,提高认知水平,进而思考和萃取规律,在实践中输出。

(1)开放心态是基础

你对一切事物保持开放心态,进入产品经理行业 3 年左右的时间,你对这个行业的基本流程、方法论、业务知识都有所掌握。在随后的时间中,你会凭着日常获得的经验和积累,可以解决掉大部分的问题,因此处于舒适区中。这种处境下,你很容易丢失掉了空杯心态,进入瓶颈期。

通常我们会预设结果或流程,让自身思维受到局限,在没有思考前就笃定结果。

你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开放,新事物会进入你的视野。例如,新点子产生,怀抱着「 And 」回应,很多时候比 「 But 」带给你跟多。

(2)储备内容

持续学习,充分利用上下班的碎片时间,没有一定量级的输入,很难谈上输出。整个学习过程,需要有 3 个步骤,但我们往往只做了前一个或二个,所以很难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不到运用层次,即你感觉的很熟悉,看过却用不出来。

  1. 获取散落知识信息;
  2. 萃取出核心的原理,挂靠在已有的知识树上,提供给未来使用;
  3. 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后,运用到实际项目,进行输出;

(3)有序思考

如果没有特殊精进,我们都是散点思考的习惯,缺少结构化。抛出来的 Idea 过于碎片,很难形成深度。我简单介绍一些方式,提供你参考:

  1. 5 个的「 为什么 ?」,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揭露底层的本质;
  2. 依照时间序,看到问题的以前、现在、未来,进行演化的思考;
  3. 层次性思考,很多问题都可以分解层次,这样产出的思想会缜密。例如:阐述你的行业生态,按照宏观趋势/行业格局/产品战略;
  4. 掌握复杂系统思维模型,改变简单的因果链条,提升一个视角去发掘底层原因;
  5. 等等。

2. 向上、横向获取战略资源

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无论是人力资源、流量资源、还是外部合作,都会对项目起很大帮助。良好的向上管理能力,让你在战场上补给充足,不至于提着小米步枪去作战。我们目标毕竟不是拍电影,体显个人精神。在飞机和大炮火力掩护下,你进攻会顺利很多;另外,横向获取资源,好比获取友军援助,助你战略进攻。

(1)向上获取资源

埋头苦干的推进工作,缺乏和领导的有效沟通能力,期望上级会主动看到存在的问题,并分配资源协助解决,这种做法其实是缺乏主动性的体现。

领导时间非常有限,很难有额外的精力,去逐一观察各个业务线的问题。你需要主动去寻求沟通,让领导了解到,手上正在推进的工作和未来的规划,目前缺少什么关键资源。

但过程中,最好将项目小步快跑起来,老通过画饼方式去获得战略资源,前几次会有效,后续估计就不好使。「画饼」结合「滚需球」模式,美好的愿景加上一些列变动的指标/进展,快速反馈老板,证明你的设想正确性及市场的空间,相信老板看后,也更乐意投入高 ROI 的业务。

(2)横向获取资源

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到跨业务的合作机会点,借助外力获得加速,是一种能力。过度专注自己项目,可能会成为孤岛,熟悉兄弟业务线,正在开展的工作。记住许多机遇和创新的火花,是多业务线一起合作产生的。

倘若你负责的项目是创新项目,获得核心业务打通,重要性更不言而喻,流量和品牌上都会起到一定支撑的作用。

如果你接手的是相对成熟的业务,利用已有资源进行结合,做尝试创新者,成为其他业务的实验田。让合作伙伴把创新融入到你的业务,从而获得先发优势及合力效应。封闭式的小圈会被开放的生态模式取代,要求你有一颗合作共赢的心态。

四、把握行业发展——全面战略的制定者( VP 、CEO )

行业积累很长时间后,基于已有经验,你也许有看好的方向,选择去实现心中的理想。或通过优异的表现,在公司成长,成了企业高管。作为企业或部门的掌舵人,更加思考整个行业不变的根本,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战略、进行合理的生态布局。根据自己的人脉优势,主动为公司搞定独占性的资源,打造企业的护城河

1. 在不变的基础上制定战略

作为全局战略的制定者,带领整个业务部走向正确方向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身处在一个烦躁的社会氛围中,周围竞争对手都在相互追逐,最新技术或潮流层出不穷。「不加入他们就会落后」的声音回荡在脑海里,压力迫使你去跟随,迷失了原有的方向。我们需要有一种洞察力,帮助你破局,帮助你捕捉浩瀚星空中属于自己的北极星。

不变的,即用户根本的需求。

满足用户需求的「手段」,一直在随文化、科技发展而更替,但用户「核心需求」却没有变化。将长远战略建立在不变需求上,再探寻哪些科技的结合,能够更好的指向核心需求,这样才不会迷失在变化丛生的世界。

通过一个简单例子说明,提供用户购物的形式,在不断演变,这来至于科技的发展、城市变化等综合因素,但满足用户的基础需求一直是:多、快、好、省 。

当围绕不变需求「快」的维度,你会发现无人机配送技术,可能是很好的结合点,大幅提高乡村配送的速度。另外,不用花精力,投入与核心需求无关的黑科技,导致投入产出低或偏离目标。

2. 战略制定、合理的生态布局

战略、生态,似乎总离我们大多数人挺远,但你需要尝试走出目前的舒适区,用公司高管这小撮人的视角来看整个世界。当你具备这个能力时,也许会带给你相应的机会。

我用一个简化的图,快速和大家进行分享整体轮廓,这些是我们通常会思考的维度,细化暂不在该文章进行展开。

五、开启一个时代的人物——乔布斯、马斯洛等

时代弄潮儿,为世人打开了全新世界,同时成为我们年轻一代心中追逐的信仰。其实在整个发展进程中,都会像大浪淘沙一样,趋势选择了适合当下的人。创业阶段每轮融资,就会死掉大半部分,成为最后被挑选出来的人物,往往有三个特性:

  1. 清晰且坚定的使命感,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终极责任。例如:马斯克,火星移民计划;马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2. 超高水平的「赌徒」,优秀的洞察力帮助他们发现未来可能的趋势,重重的压上全部时间和财富。在使命感的支撑下,突破艰难险阻,等待到了曙光。
  3. 时代红利,基本都赶上了一个时代的趋势,「面」的提升给予了「点」更大的势能,可遇不可求。你可能发现互联网巨头,创始人年龄较为接近,赶上中国互联网刚崛起;巴菲特,除了投资水平精湛外,其实也在投资美国发展的红利期;

相信你未来成为开启时代的人物,在成功的同时,也会回报社会,去追求无私利的自我实现。对没有赌对方向、赶上机遇的人们一些帮助和宽慰。

相关阅读

不同阶段产品经理,如何突破自身瓶颈( 上 )

 

作者:曹顺达 ,知乎业务线产品负责人。发表著作《产品精进》,曾任职于去哪儿、百度高级产品经理,同时拥有多年创业经验,希望在这里能够与大家分享更多产品经验和知识。

本文由 @曹顺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受教,期待方法论的分享

    回复
  2. 小白评论:最近领导一直在提拔我做业务线负责人,特别懵,看了这篇文章感觉领导胆子真大,我何德何能太尴尬了,

    来自安徽 回复
  3. 自己虽然离这篇文章的阶段还是有些差距,但读了之后,也会好好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会站在更高的位置进行换位思考

    来自北京 回复
  4. 切身体会

    来自北京 回复
  5. 写的真的很好

    在工作当中,很多时候,我们对产品是没有话语权的

    即使上级有些问题上漏洞百出
    很多人觉得老板说什么我就做什么吧
    但这并不代表你可以停止思考

    在产品设计上我一直是
    给老板一套方案
    心里还有一套“如果我是老板”的方案

    带着”下篇”的思维方式做”上篇”的日常工作又如何

    我一直相信只要适合做产品经理,就一定能做到应得的位置

    来自上海 回复
    1. 😉 加油

      来自北京 回复
    2. 不过在和老板交流的时候,当他提出想法,你可以也自然地表达下观点。其实作为 leader ,他肯定希望手下的人独挡一面,毕竟管理者是服务团队成员,激发出他们的潜能。并不会因为不同的 idea,对你负面评价。 提出想法后,如果老大还是坚持,不妨先按他的方案快速实验( 可能他在本行业会资深一些 ),通过数据验证并迭代。

      来自北京 回复
    3. 哈哈哈,这个看各家公司情况吧,我公司小。
      其实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句话在工作上真的很害人。
      大家说的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上的确都有一定的道理和逻辑,但实际落地执行时又是另一幅画面了。
      特别是作为产品经理,对于老板各式各样的意见,就真的是在河边走路。

      主要还是看老板,说的夸张一点。
      创业前期我和他共进退,小有了一点成就(融资后),我的“以死相谏”变成和他唱反调了。
      最后变成他也不舍得炒我,我因为还不错的工资,也就混着。

      但是产品这种东西,经验其实是偷不走的。
      只要保持思考和论辩的态度,总能在你的行业里
      为你的用户、为你的公司挖出更深入的实际需求。

      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这点,是绝对不可取的。
      不过反思我0-1岁的时候,也的确挺杠的。
      真的都是靠积累和沉淀吧。

      都是些吐槽,与君共勉吧

      来自上海 回复